人教版四年级的数学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的数学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的数学教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的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熟悉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展计算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进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进展史。

(2)熟悉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挨次完全一样。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熟悉。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26×39=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沟通。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刚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把握了本节课的学问,下面我们来进展自主练习,看谁把今日的学问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现或黑板展现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完毕今日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展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沟通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状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的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别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熟悉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看、操作、争论、归纳等活动,积存操作和思索的活动阅历。

3、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具预备:

学生白纸、小棒、直角板、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同学们,直线我们已经学过了,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板书:两条直线)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假如让我们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会形成怎样的位置关系呢?(生焦急答复)我们不急着答复。

二、探究与解决

先拿出教师给你们预备的白纸和两根小棒,把白纸当作平面,两根小棒当做是两条直线,先在白纸上摆一摆,然后再照样子画一画。请看大屏幕,教师有操作要求。谁来读一读。(你的声音真洪亮)

(出示课件2)摆一摆

师:依据教师的要求,动动小手,开头吧。(教师巡察)

学生一边摆一边画,教师边观看边收集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出能呈现各种状况的典型作品)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画出了那么多种状况。这是我从同学们手中收集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教师张贴)

为了沟通便利,我们给它标上序号。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同学们画出了这么一些不同的状况,假如现在请你依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5种状况分分类,你觉得可以怎么分?(课件3)

看大屏幕,教师读要求,先独立思索再在小组内沟通。

分好了,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按什么进展分类的?分类的结果是什么?来,你说,教师把它登记来。21训练网

学生汇报了三种状况。

我们认真观看一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一样?②号?

我们统计一下,这样分的举手。那我来采访一下,这些同学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分?学生说。教师说,你想分成相交的、不相交的,教师把它登记来(板书)相交的、不相交的。这是这种分法同学的想法,还有哪些是这样分的?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把②号分到这里呢?学生说,②号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有宽的、有窄的,就相交在一起了,所以②和①③④一组。

谁听明白他的意思?生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②号延长后可以相交的?你讲的真清楚,往哪边延长?我们来延长一下看看。咦,真让你们说对了,延长后果真相交在一起。真了不起!教师为你们点赞!那⑤号呢?学生有说到,平行。教师追问:你说的平行是什么意思?连续追问。(生说像直直的线)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数学上叫它们相互平行。(板书:相互平行)像①②③④属于相交状况,它们相交后都会产生一个交点(板书:一个交点)

同学们,这两种状况我们已经沟通过了,这里还有一种分法,谁是这样分的?说说你的想法。生提到直角,一起验证直角,(板书:直角),那①③④号它们形成的角为钝角、锐角(同时板书)小眼睛真亮,像④号这样,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相互垂直(板书:相互垂直)。同学们看,我们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成了两种,相交的、不相交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平行与垂直。(板书课题)关于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的定义,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翻开课本的56、57页,同学们自学一下,里面的重点内容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来,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相互平行?来你来说一说,你再来说一说。直线a平行于直线b,在数学上记作a∥b,教师板书(这是两根平行的小斜杠)来伸出小手跟着教师一起比划一下。

那,什么是相互垂直呢?谁起来说一说?垂直符号。伸出小手比划一下。(师板书)

那同学们平行与垂直我们已经熟悉了,那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可以观察。你能很快的在我们四周找找平行与垂直的例子吗?生说。教师这里也有一些平行与垂直的现象,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播放课件)看这个图形是:长方体。这两条线的位置关系是?那这两条线呢?这两条线呢?所以我们今日讨论的相互平行和相互垂直的位置关系必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的。(板书:同一平面)

三、训练与应用

1.来学到这里,教师要试试你的视力。(出示课件练习)

2.刚刚我们举了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其实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中也有平行与垂直的影子。(出示课件)

把答案写在记录纸上。

找生写的投影。

四、小结与提高

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下节课我们将连续学习有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学问,好,下课!

人教版四年级的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通过分类熟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当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精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其次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适宜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当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特别好客,派了许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像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教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分的,你们发觉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像,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外形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讨论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争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情愿上来展现一下你的讨论成果?

5、学生展现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局部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爱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爱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讨论些什么?

人教版四年级的数学教案4

学情分析:

乘法安排律这个学问点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有一些潜移默化的理解,在实际计算中也有应用,如: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卫星运行时间》乘数是两位的乘法中,“114×21=”不管是第一种“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还是第四种用竖式计算,其实质都是在利用乘法安排律这一理论依据,马上21个114,分成20个114和1个114的和,只是表达形式不同罢了。因此,基于这些根底,我教学时特殊注意与旧知的联系和在意义上的沟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把握乘法安排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安排律进展简便计算。

3.在乘法安排律的发觉过程中训练学生观看、归纳、概括等力量。

4.感受“由特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别”的熟悉事物的方法,增加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把握乘法安排律。

教学难点:

乘法安排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提出猜测

1.情景

暑假中,我们谕小娃娃表演的《阳光羌娃》在竞赛中获得了巨大的胜利,而且,他们立刻还要到香港参与演出。(出示照片)

出示资料:他们每天都在辛苦地训练着,有时会练得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昨天晚上,王教师就给参与训练的18个男生和23个女生每人预备了一份8元的快餐,你知道王教师一共用了多少钱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识的学校中的大事作为问题背景,可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也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①整理条件、问题

从这段资料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王教师遇到了哪些问题?

②学生列式,抽生答复:(18+23)×8,18×8+23×8

③沟通算式的意义

第一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其次个算式呢?

④计算:(发觉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⑤观看、分析算式特点

咦,我发觉这两个算式特别有意思。你看看,这是两个不同的算式,许多地方都不一样,认真看看,又有一样的地方,对吧!

现在,就来认真观看一下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究竟有哪些一样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⑥全班沟通,引导学生从下面几个方面进展思索

A.涉及到得运算及挨次:都包含了+、×这两种运算,左边是先算加法,合起来以后再乘;右边是分别先乘,然后再加。

B.涉及到的数:都用到了18、23和8这三个数,其中8在左边消失了一次,在右边消失了两次。

C.计算结果:结果相等。

(设计意图:对算式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相等的道理,而从外在特点的分析则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安排律的特点。同时,细致的特点分析也为学生后面的举例验证打下根底)

2.提出猜测

真好玩,运算挨次不同,数据也有不一样的,结果却一样,那是不是只有这一个算式才是这样呢?还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怎样才能知道像这样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想到用举例的方法进展验证。

师小结:要想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那我们就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再看看它们的结果想不想等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对一个人而言,记忆一个学问、规律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从哪里去查找学问和规律,要知道他的发觉如何去获得证明。本节课就是要以乘法安排律的学习为载体,培育学生这方面的力量,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学生一生的进展而在教学。)

二、举例验证,证明合理性

1.全班举例:抽生举例,全班进展推断,看所举的算式是否符合猜测的特征。

2.分组举例

两个孩子为一组,一起举一个例子,再一起计算验证,看结果是否相等。

3.沟通:谁情愿把你举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共享?

A.这个式子符合要求吗?

B.这些式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左边都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分开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右边算式中这个一样的乘数,在左边算式中放在了括号的外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受举例验证的过程,经受归纳概括的过程。)

三、概括归纳,建立模型

1.共性概括

这样的式子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完吗?

强调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许多,是写不完的。

你能用一个式子将全部的像这样的式子都概括出来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概括规律。(学生可能用文字概括,可能用图形符号概括,可能用字母概括)。

2.统一熟悉

教师指出一般用a、b、c表示式子中的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a+b)×c=a×c+b×c

给出规律的名称:今日,我们一起动手动脑发觉了这个特别好玩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四则运算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规律,叫做乘法安排律。

3.进一步熟悉

这个式子表示两个数合起来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与用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的结果相等。反之,两个数都与同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所得到的结果与先把这两个数合起来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所得到的结果相等。

齐读式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规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同方法的概括,培育学生的抽象力量,尤其是分析与综合的力量,归纳与概括的力量。)

四、稳固应用,深化熟悉

1.哪些算式与72×35相等

72×30+72×5

72×3572×30+5

70×35+2×35

70×35+2

问:为什么相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乘法安排律的本质意义)

2.你会填吗?

(10+7)×6=×6+×6

8×(125+9)=8×+8×

7×48+7×52=×(+)

问:订正时强调第一小题为什么这样填?第三个式子中括号外面为什么要写7。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乘法安排律)

3.7×48+7×527×(48+52)

这两个式子你想选择哪个进展计算?为什么?

假如只给你第一个式子,你会想方法让你的计算变得简便吗?

小结:利用乘法安排律有时候可以使计算变得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观看,明白乘法安排律在计算中的意义。)

4.先想一想,以下各题怎样计算更简便,把你的简便方法写出来。

①34×72+34×28(订正时问:为什么不直接算)

(80+4)×25

订正时问:把(80+4)×25写成80×25+4×25依据是什么?

假如不用好不好算?

(80+20)×25

问:这道题与(80+4)×25的样子一样,都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为什么你们又不用乘法安排律来计算了呢?

教师小结:在计算中要依据数据特点,敏捷运用乘法安排律。

②21×2575×99+75

小结:在计算中遇到不符合乘法安排律特点的式子,可以利用拆数等方法,在不转变原数大小的前提下将式子变成符合乘法安排律特点的式子,然后再进展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在计算中要依据数据特点,敏捷运用乘法安排律,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不生搬硬套题型。)

五、全课小结

孩子们,你们今日收获了什么?

当你们在一些详细的问题中发觉某些规律,而你又不敢确定它正确时,你可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

乘法安排律

(18+23)×8(18+23)×8=18×8+23×87×48+7×52=7×(48+52)

=41×8…………

=328(元)学生举例…………34×72+34×28(20+4)×25

18×8+23×8…………(80+20)×25

=144+184共性概括:……

=328(元)(a+b)×c=a×c+b×c21×2575×99+75

人教版四年级的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把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挨次。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挨次。

教学关键: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挨次,把所学的理论学问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备

口算

25+7512×416+4+2325×4×2

35+2560-2418+22100-25-10

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挨次,说说你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以前学习的运算挨次都是从左往右进展计算的规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根底。

二、情境导入

用多媒体展现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依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四则混合运算应当是用来记录情境问题的步骤或解题规划的,是情境问题的另一种表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是数字化的情境问题,所以从情境图入手是再适宜不过了。

三、学习从左往右的运算挨次。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挨次学习

多媒体展现“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索并沟通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展现已知条件及其意义)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沟通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沟通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综合算式

72-44+85

师:谁能说说,在这个综合算式中,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依据学生的答复沟通,展现计算过程)

2.做一做:说说各题的运算挨次是怎样的?

100+30-16

38+65-45

120-80+72

师:上面各题算式的运算挨次有什么特点?

(学生争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挨次计算。)

设计意图: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学问阅历,分析比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运算挨次学习

多媒体展现“冰天雪地”情境图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