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_第1页
论文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_第2页
论文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_第3页
论文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_第4页
论文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第一篇:论文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教育评价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兴隆泉小学沈建庭

教育评价的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这不仅是对学生管理的基本环节,且有利于教师把握教育的方向,有利于对学生的科学导向和激励。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进行了一点探索,现将自己在学生评价变革中的一点粗浅的见解介绍给大家,以作交流吧。

一、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先把握评价的核心

以住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并根据结果的好坏来评判学生的优劣即:成绩好了得优,成绩不好则劣。这种以结果判定学生的评价方式是一种极端的评价方式,它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因此教育评价首先要突出“发展性功能”,不要用“一棒子打死”的方法来对待孩子,要考虑到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与学生的未来,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二、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内容要全面

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是以学生个体为评价对象,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为目的,运用现代化教育评价的方法,对学生质量从德、智、体等方面进行的综合价值判断。它是对学生发展过程实行优化控制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1)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切实评价;

(2)对学生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3)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状态和水平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这本身就对教育评价提出一个基本要求:评价要全面,不仅包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还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他们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对任何一方面的忽视都可能造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偏颇。

三、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方法要多样化

在学生评价中没有单

一、固定的方式,随着学生评价的功能、标准、内容、主体等的变革,评价方法也向多元化发展。《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学生成长记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中,评价项目与指标的确立,以及最后的评定,都应由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同学等多方面合作完成。实现评价指标公开化,评价过程民主化,以保证评价的公正合理。

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要与时俱进自从倡导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以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要把科研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简化指标体系,简便操作方法,使教师好用,学生好懂,家长明白的原则,不断改进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比如思想品德评价,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诸多的要求、规范中精选出几项项最基本的,按不同年级分出层次,加强经常性评价;知识能力评价,既有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要求,又有能力培养的要求,还强调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评价标准既强调统一要求,又给学校留有余地,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增加评价的内容要求。

五、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的实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不断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点。诚然,学生的自我评价未必那么理想,可能既费时,又显幼稚,但评评自己,又说说别人,对他们确是一种极有价值的锻炼。当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后,由此产生的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更为可贵的。学生评价规范着被评价者,也规范着评价者,对教师的思想水平、师德修养、观念意识、心理素质、教育水平都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实施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学校要建立好学生档案。要把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和重要的资料系统地保存下来,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发展变化的轨迹,使教师能够对学生某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清晰全面的把握,也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并改进自己的学习。

总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学生的“发展观”,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学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让学生在成长中评价!

第二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论文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点反思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为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招生提供了符合新课程的依据,使素质教育的实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操作载体,可以说这是大家期盼已久的好事。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理念,在中考招生改革中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其目的是要彻底改变以往一些地区长期以来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惟一手段的做法。由于考试改革和评价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使综合素质评价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对新课程改革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努力让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现正常接轨

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标志着仅以一张试卷论成败的考试体系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与特长、运动与健康等多方面的测评,来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初三学生要拿毕业证除了通过学业成绩评定外,还需经过综合素质评价。这一变化,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实质性进展,也使“全面发展”的概念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内容。

(二)转变过于强调甄别评价的观念,建立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机制

新课程的评价改革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它强调了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来讲,就是要通过评价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使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努力构建有效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新课程培养目标是相一致、相呼应的,它将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首先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提高,促进课程的发展;其次是有利于高中选拔合格人才,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也有利于在教育中建立诚信文化。

(四)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将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到过程教育教学中

既然综合素质评价的出发点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那么将综合素质评

1价落实到过程教育教学中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具体落实“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水平和能力;对学生而言,就是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在成长过程中掌握终身发展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因材施教”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打破了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这对教师是一个激励和鞭策,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中走了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真实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提高与发展。同时,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紧密联系、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恰恰应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因此,通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机,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五)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高中选拔合格人才

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的情况下,根据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对初中毕业生进行选拔是必要的。在以往的选拔中,学业考试成绩成为唯一的标准,而对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考查却是不足的。这不仅不利于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对学生来讲是不公正的。

(六)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

我们认为,综合素质评价不仅只用于中考招生,评价的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状况,这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监控教学质量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从评估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诊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

(一)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的许多评价内容是难以量化的

如“了解省情、国情”、“建设家乡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抵制不良诱惑”、“尊重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等都是属于道德范畴的东西,

2对这些方面进行评价,作为一种旨在导向、激励、反思、调节的发展性评价措施,其本身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把这些内容的评定结果,与升学挂钩,赋予其选拔与淘汰的功能,稍有不慎,会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家长的质疑。

(二)评价的内容概念性的较多,少数内容甚至偏于理想色彩

除了少数甚至极少数的所谓的“精英”学生能出具较丰富的实证材料外,会有相当多的学生缺乏太多的有价值的材料可备。

(三)各方对综合素质评价重视不够

今年初中生毕业和升学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求比较低、认识不到位。许多学生和家长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改评价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影响新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瓶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四)材料的完整性与可信度有待加强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学生五个维度的实证材料收集不齐全、不完整,有些实证材料较虚,如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观察记录及研究性学习情况等等,在短时间内学生和学校很难提供,这往往给老师和学生留下弄虚作假的空间,致使实证材料的可信度不强。另外,不少学校在具体评价时,没有按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首先对材料的可靠性进行认定,然后交流公布掌握的材料,最后再对照评价细则,对学生或同伴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是根据平时印象,直接进行评定,没有充分使用学生提供的实证材料,实证材料的使用度不高。

(五)有些综合评价等级设定值得商榷

今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定了较科学的实施办法,评定内容全面,包括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评价方法较科学,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统一考试等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定,主要通过ABCD四个等级呈现。然而,在公民道德素养这个维度评定中,等级呈现只设定AB两种,并强调没有涉及违法犯罪、没有校内处分的,一般不允许评定为B等级(即良好等级)。如全县毕业生评价结果都是A等级,不仅不能客观反映学生道德素养方面的发展情况,可能还会模糊学生的评价标准,甚至纵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正常管理和教育,影响德育教育的实效。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如何真正运作

3好这项工程,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不断思索,完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第三篇: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

学生素质教育综合评价

曲阳县南留营中学王连坡

对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学习评价工作是学校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我们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随着素质的全面发展深入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学校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学生的期末学业评价必然需要一种新的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的新的评价体系与相适应,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全面性的教育评价活动,近几年来,我对于小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进行了新的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学校如何评价一个学生以及评价的方法越来越重视。为了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步构建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教师应积极地进行考试、评价改革,把小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下面我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措施简单介绍一下。

转变教育评价机制

考试评价改革,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又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机制。几年来,教师们积极进行探索,涌现了不少典型,总结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陈旧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方法成了制约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瓶颈”;考试、评价不改革,素质教育就难以深化和发展,甚至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坚持考试为教改服务,为教学服务。考试作为一种测量手段,它是服务于教学的,而不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教学工作的“指挥捧”应该是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这些既是教学的依据,当然也应该是考试的依据。那种让教学跟着考试转,以考试内容为教学内容,以考试形式为教学形式的做法是对考试与教学关系的颠倒,其结果必然导致“应试教育”。改革考试,就是要摆正考试的位置,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施行考试,根据考试的结果进行分析,以适当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取消“百分制”,实行“等级制”,评价最终以优、良、及格等形式呈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文关怀,而非冷冰冰的分数面孔,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转变教育评价方式

考试本身具有一些片面性,因而一直受到教育家们的批评。教育家们认为,考试限制了儿童受教育机会均等原则的实现,在儿童间划出了不同的等级,一部分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一部分学生则处于不利地位,不能受到应有的教育,以至逐渐被淘汰。此外,学校教育不应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些任务仅靠考试是不能实现的,相反往往有碍于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是建立在观察、考查基础上的综合方法,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全面完成,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及个性发展,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考试向评价过渡,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考试改革的一种趋势。考试向评价过渡,决不是取消考试,而是采用评价的思想、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改进

考试,使其更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真正成为一种良好的教育行为,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再仅仅依靠上课时学生的测验成绩和教师的总体综合评价,而是改变评价的主体,采用学生评价卡、教师评价卡、家长评价卡,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参与进来。在评价一年级学生的成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以及家长评价,来得出学生的音乐课成绩。学生和小组评价表:

1、你学会了几首歌?

2、你还学会了其他的本领吗?能不能告诉我们。

3、音乐课堂真热闹,你喜欢上音乐课吗?学习认真吗?

4、好伙伴一起动,在活动中你跟小伙伴合作好不好?

5、课堂中如果你碰到了问题以后,你是怎么办的,有没有想到要去克服它?教师评价卡:(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考核成绩得出)家长评价卡:(根据学生在家的自练情况以及表现得出)五颜六色的评语小卡:最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评语,填入评语小卡片

1、我很棒啊!真行!

2、离最棒的我还差一点点,没关系,我下次努力肯定做到最棒!

3、我还应该再努力些,相信我能做得更好的噢!在新课程的课堂评价中要用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关注学生非学业评价,为学生评价改革拓宽渠道。要选择鼓励性评价

在全面、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只关注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评价,时时刻刻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常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甩掉仅以学生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的束缚,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是我们对学生进行非学业评价的最终目的。

1、运用“档案袋评价”——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

“档案袋”的含义是指有目的地收集学生的作业、奖励及学习的轨迹,从而反映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努力、进步或成就。“档案袋评价”是形成性评价方式中的一种,它是动态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突出了激励反馈的作用。给每个学生建立“档案袋”,改变了单纯书面评价为各种综合评价,从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袋中往往有以下内容:学生最满意的试卷、能力测查试题、曾获得的“小红花”、“小星星”、荣誉证书、小奖状、自己最得意的作业、曾参加实践活动的照片、“四心评语”等等。它本着“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原则,对学生实行了多维度评价,既关注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更重视了过程性的评价。在我县的各小学,“档案袋评价”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它让学生注意到了自身的纵向比较,更为学生的发展刻画下了成长的轨迹。

2、实施“坐标式评价”——关注学生人格的动态发展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教育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品质,行为品质及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因此,我们把评价的着眼点还定位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上。

3、校本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特长,树立信心

在校本课程实施中所采用的评价,是一种多元化、多渠道的评价方式。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全面系统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不同方面实现了个人价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形成特长,获得成功。

总之:评价不是目的,提高和改进教学才是根本。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小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很重要的就是要使评价从应试模式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评价的作用是激励和推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大屯中学任彦文

1999年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主持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界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的时期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评价方式与之相适应。当某种评价方式变异为一个纯粹选拔与淘汰的无情的机械工具时,其价值功能已经丧失殆尽,带来的是它的反社会化。孩子的创造性、批判性被这个工具所扼杀!孩子的理性、智慧和思想被这个工具所扭曲!为什么有本事考进名牌大学的刘海样竟干出把硫酸泼向黑熊的蠢事,而那个没本事考进重点学校的学生能写出让大作家们大跌眼镜的《三重门》。我们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生受传统观念束缚,遭遇困惑在所难免。

未来社会渴求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在一个多元,变化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观念,而青少年恰恰是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最少保守思想,能最快的领悟到什么样的行为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的中学生对个性自由发展充满渴望,充满热情。他们非常希望家长和教师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给他们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社会每个成员潜力的最大调动,就不知不觉地发生在每个人对自由的这种追求上。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家长和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是过去那种“大人管小孩”的方式对待他们,或者“恨铁不成钢”的过多干预他们的行动。现在需要反思的也许是我们的学校、家长和老师自己,我们的教育方式评价机制能够适应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的需要吗?能够适应这些充满激情和个性的中学生吗?

正确评价和看待中学生要符合时代发展的新的学生观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变革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多变的时代特点,赋予了他们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品格和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兴趣广泛,善于交际,求真务实,这些优点都是过去的中学生所不具备的,时代的差异导致了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之间的各自时代的特征。如果把过去的观念强加与现在的学生,用传统的标准评价现在的学生那显然是不公平的,也自然难以奏效。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大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受旧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影响很深,当面对新的时代观念的中学生,由过去的惯用的教育方法再沿续下去,必然失灵。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新的评价机制产生。我们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关心学生能否在各类大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做人的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其各方面发展的和谐性,具有各方面发展的潜能。“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长”因此,评价学生的标准应该包括考试评价,心理品质评价,动手能力评价在内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应当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与研究,积累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使评价能准确、公正、科学,使评价真正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现代教育理论及心理学发展成果指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要用开放、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舞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将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知识时采用的策略或方法的评价,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采用师对生、生对生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而上述种种评价方式或指导思想上的转变,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要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

课程改革时值今日,各学校在评价方面的确采取了许多新的举措。如:开始使用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册、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等等。为此对原先的评价机制进行了幅度不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践中同样发现有不少问题存在。改革的步子迈出去了,但思想依旧在“鞋子”里-----“流于形式”是最普遍的问题。因此,新的评价机制在某些方面,没有让教师、学生、家长体会到对学生发展的明显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情况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1)综合素质评价的过程欠缺科学性。现在通用的《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主要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综合评价。评价多由教师、同学以及学生本人三方面给出。从形式上看,评价的机制实现了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实现了多方面,评价的定位实现了多层次。不可谓不科学、不全面。但落实到教师、小组、学生本人怎样去进行评价,却没有细致可行的方案出台,使评价流于形式。

就拿学生互评为例,同学之间在缺乏具体素材,没有详细数据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印象,甚至掺杂了自己的感情,给自己同组的其他学生在不同的方面评定四个等级,这样的评价的可信度是可想而知的。还有,在对学生实践技能素质进行评价时,教师、同学包括学生家长很难拿出一个具体、有力的证据对自己所评定的等级进行说明,完全凭借自己的印象进行。这些评价又有多少说服力呢?

我们都进行过体检,当拿到体检报告时,很容易就会知道自己有哪些身体方面存在问题。因为上边给出了这方面的一个健康的数值范围,简单对比一下就可以了。那么同样,对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也应该能够有一套类似医学诊断的、科学的评价体系,通过测量后的数据积累,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些数据不仅教师要掌握,学生也应当了解。以便他们能在同别人的对比中加以自我的反省,也便于别人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2)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表现在教师、家长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重视不够,在心里把学生评价

看成了可有可无的“选填项”。其本质就是对“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改方向未能深入理解,还未深入人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具体,缺乏信度与效度。对此,可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自拟题目对各人的进行阶段性的评价,积累评价他人的数据信息。在教师与家长这方面,要从意识深处更新传统观念,要懂得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成人对学生评价的尊重,才能带动学生对评价的重视,使学生认真参评,真正发挥学生评价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促进作用。

(3)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注重管理。各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管理很是不规范,时常造成资料混乱,连续性差等现象。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资料一般是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没有及时归档,结果多是上一任交给下一任,代代相传,并且查阅不规范,造成资料的遗失现象时有发生。鉴于这种现象,综合教育评价的相关资料应当有专人或专门的科室统一管理,定时发放与归档,规范资料的管理。其次,综合素质评价的资料不能像学籍等资料一样装入学生档案,一般到某一个学业阶段就结束,下一个学业阶段又重新评价,不具备连续性。

(4)不能发挥指挥棒的作用。《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逐步使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纪录成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这一点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呢?这根“指挥棒”就决定了学生、老师和学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如果不能落实这一点,依旧是成绩决定一

切,综合素质评价就只是空谈,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

(5)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的重要作用是改进与激励功能,实现以评价促发展。而实际上的评价距离这个目标还很远。因为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评价的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几乎使评价的基本作用丧失。

针对于此,我们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使得教育的各方明白为什么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教育方才能知道如何进行评价;受教方才能明白评价后如何去改进。同时,要将综合评价与监督相结合。学生通过评价有所发展是我们的目的,评价后教师去监督学生的改进过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总之,“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教师开始用新的评价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更需要教师从思想上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冷静思考,切实把握“以学生为主体”,“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发挥评价的效用,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教育工作者们,不要再让评价变异为一种纯粹选拔与淘汰的无情的机械工具,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不再被这个工具所扼杀。孩子的理性、智慧和思想不再被这个工具所扭曲。所以说,我们任重道远。

融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高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初步探讨如何将素质教育与日常专业教育相结合的问题,旨在研究素质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素质教育;专业教育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里“人才”的定语有两个:高素质、技能型,这两个定语为高等职业教育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研究与实施等方面,可以充分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但如何体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始终是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所谓“高素质”或综合素质,有许多不同的定义。通用的定义为:各种生理的、心理的和外部形态方面以及内部涵养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的总称,具体指学识、技能、品格、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也就是说,综合素质包括了许多心理的、性格的内容。所以,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以像技能培养那样,通过一些明确的课程学习而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着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技能培养与素质培养是紧密关联的,如果没有好的素质,学生难以有效地学习技能。因此,技能学习与素质培养的相辅相成,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

要真正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首先必须对学生有充分的认识。面对当代大学生,许多老师都会认为他们的特点与以前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第一,他们情绪、情感极其丰富。这表现在他们感情奔放,好强、好胜、好冲动,敏感好奇,追求时尚等方面。第二,他们富于理想,憧憬美好未来。这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幻想,也开始设计自己的未来,但往往表现为现实化和功利化,讲究实惠的思想相当普遍。第三,他们具有叛逆性格和偏执心理。这表现在他们自尊心极强,只想听表扬,不愿听批评,且对某些批评意见存在抵触、反感和反抗等情绪。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大懂得尊重别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好走极端,存在偏执、逆反心理,等等。也有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一代不如一代了。说起现在的大学生的素质问题,许多人随便就能列举出很多条,比如:缺乏自我控制力,缺乏学习的热情,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时间观念不强,耐力不够,没有吃苦精神等。小到汉字写不好、英语不会写,大到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等。当代大学生的问题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通过着书立说、通过教学实践提出并实施了很多解决方案,但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对此,作为工作在高等职业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我也始终在思考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并希望通过分享自己的一点体会,为培养合格的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融素质教育于日常专业教育的探讨

在我国教育体制里,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一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现在这种状况在逐渐改变)。因为小学到中学培养的学生还没有直接面对社会,没有完全感受到综合素质对学生教育的压力。但大学在接收缺乏综合素质培养的学生之后,如果不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问题,将要直接承受毕业生不被社会接受的压力。因此,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许多专业课程老师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完成专业课教学任务,不应该在素质教育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素质教育是“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职业礼仪与修养课”的事。我个人不反对这种观点,也不赞成任何老师在课程教学中都花费过多时间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素质培养的基础,首先是校风与学风的养成。校风和学风养成可以通过对精神的归纳与倡导、对先进典型的树立与宣传、对进步的发现与激励等实现,并将这些融入我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其次,任何科目的老师,都应该首先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责任,并将这种责任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并不是专门花费很多时间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培训。要在日常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老师首先必须深刻体会并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很多人都会记得大学时期的一些老师,特别是那些治学严谨、勤奋博学的老师形象,往往是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现在,我们是大学老师,难道不应该努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吗?

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花费过多的时间,如何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呢?①可以通过对每堂课内容的精心准备(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教学素材的有序组织,课件的精心设计等)、每堂课饱满的精神状态、每项内容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的讲解、每次实验的细心操作,留给学生一个积极、进取、严谨、博学的形象,以自身的修为感染学生。②可以尝试在新课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课前动手收集资料并自学,然后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效果,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③可以带领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一些项目设计,针对他们在计划安排、时间分配、人员调度、团队合作、沟通协调、文档整理、归纳总结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融入集体。④应该激励教师尽量与学生接触(通过讲座、座谈、课外兴趣小组、班主任制度等形式),提倡老师研究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性格、思想、需求,针对不同的情况,指导、引导学生。

当各种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方法、时间控制方面有一定效果的时候,学生必然会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他们得到的成就感必将鼓励他们向更高的顶峰攀登,这就是一种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与之相反,如果学生及老师在遇到学习积极性不够、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面对去解决它,而是回避问题、把问题留待以后解决,则必将使问题积累至多、至深,成为难以解决的痼疾,从而使以后的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实施,这就是一种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在一年级新生中进行素质教育,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对大学的环境、专业、课程、学习氛围与学习方法等,都有一种好奇,他们大多都盼望能在大学的学习中有一个全新的面貌,也期望通过大学的学习为自己美好的前途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新生在学习态度上是积极的'、课堂表现是良好的。但往往在进入二年级后,他们就出现较大的变化,似乎一下子就不愿意听课了、不愿意学习了。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年级没有取得他们预期的学习效果、没有让他们感受到预期的大学氛围。因此,应该花大力气抓住新生,从生活上、心理上了解他们,解决他们的各种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转变思想,指导他们培养好的生活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进入一种良性循环。从新生入学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明确自己在大学生活中的奋斗目标,避免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整个大学生活中,要对学生强调学习与生活的计划性,培养他们在短期目标实现和长期目标实现中的计划制订与执行,必将有利于他们有效利用时间、资源完成大学学业。

由于个人能力、个人基础差异等原因,许多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障碍。老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对专业课学习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大学教育的关键,不要因为某门课程的学习影响整个大学生活。显然,学生素质的培养难以一蹴而就,必须将教育理念贯穿到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过程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高素质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付出很多。这就要求在专业建设规划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使教师真正深刻理解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所承担的课程科目数和课时数,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进行精心地备课、有效地授课,并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除此之外,每个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比如适当增加军训时间,通过军训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适当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适当增加有利于提高文学、艺术、哲学修养的课程设置等。

总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全方位地投入,需要每位教师的全力参与,在工作中不断研究、探索、实践、总结,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向欣.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6).

[2]林德河.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6(3).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篇一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不单单满足于教材本身的改革,更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的改革,才能形成课内与课外,主体与主导,学生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语文素质往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素质和语文素质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只是内涵和外延稍有不同。两者的基本点是一致的,基本点是人的素质。两者大部分是呈重合状态的,且两者的目标、任务相呼应。人才素质目标照耀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几乎相等的两个概念。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的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人的素质结构是多方面的,包括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等。素质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而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因为语文学科既是基础工具学科,又是陶冶思想感情的学科,同时又有丰富的知识性。语文素质是人的文化素养的主要标志,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是最先形成素质核心的部分。人才素质目标烛照着语文素质目标,规定着语文素质教育的方向。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和一个人的整体素质,是圆点接近、半径几乎相等的两个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在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智慧,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作品增强了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怀,也让学生树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长江之歌》;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小英雄雨来》;或是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如《母亲的纯净水》,或是反映歌颂友谊的,如《去年的树》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面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言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加以理解感悟,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表现母爱的文章时,就要以表现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深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认识。尤其是新课教学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出帮助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引着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三)尊重学生,凸显人文关怀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处处从学生的角度着想,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千万不能简单化、规范化。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要以学生的感悟代替教师的分析,变读书、答问的单调形式为课堂上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讨论、表演、展示、欣赏、评价等。拿到一篇作品,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议中悟,在研中悟,在动中悟。要让学生在自主、开放、合作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学习如一个内心旅途,是生命的体验,感悟的历程。在课堂上,老师要学会用幽默的语言,风趣的教学艺术来活化课文语言的功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沟通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其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发展智能

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千方百计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展所长。课文课程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编排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的,教师应参照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训练,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有的放矢输导,使之各有所进。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是党和国家对站在时代前列的广大教师殷切的希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时刻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好为实施素质教育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翔.语文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成功(下),2007,(04)

[2]张勇.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3]杨耕妹.浅谈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J].中学教学参考,2009,(07)

[4]王秀丽.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小学语文与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学科改革的紧迫任务,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语文课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就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1.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穿始终,位置最重要,课时最多。同时语文又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和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语文课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有利地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趋势。其次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最后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需求,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2.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基础的语文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必须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就是强调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因此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课,使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切实掌握好基本的字、词、句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的好基础。所以,现阶段的课文要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需要重新组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有直接的关系,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是教学的关键。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情感影响学生;②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动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关键,小学阶段是儿童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严格要求外还要科学引导,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③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的训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互相合作,知识互补。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4.教育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条件。从语文课的特点来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第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查资料、看书、讨论、观察和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思想,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第三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教师应该做到:①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②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③上语文课,要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和表现的机会。

从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随着我县课改工程的“再启航”,“大课间”和“3+N”活动的开展,积极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必然。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素质教育论文篇三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素质发展

与传统的应试教育相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去设置,变单一化为多元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重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深挖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2.重视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义而且在语言文字上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结事物的向往,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对丑恶事物的憎恨等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审美观和审美理想。

3.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对心理因素的培养呼声越来越大,教育要面向现实,面向未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因素的培养。注意对学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竞争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4.加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锻炼,增强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