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异同_第1页
浅谈“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异同_第2页
浅谈“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异同_第3页
浅谈“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异同_第4页
浅谈“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异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浅析“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学科(专业):土木工程申请人:刘凯指导教师:王松鹤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人们的生活品位逐渐提高,发展“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市场机遇日趋成熟,“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异同也随之越来越突出。阐明了“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的概念,从都是节能的建筑、都符合国家的政策等两个方面研究了二者的相同性,同时分析了“生态建筑”与“节能建筑”在侧重点、标准和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发展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节能建筑;生态建筑;相同性;不同性;前景论文类型:研究报告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ndenergy,thegrowingshortageofresources,graduallyimprovepeople'squalityoflife,thedevelopmentof"eco-building"and"energy-savingbuilding"marketopportunitymatures,"eco-building"and"energy-efficientbuildings,"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arefollowedbymoreandmoreprominent.Clarifytheconceptof"eco-building"and"energybuilding",fromallenergy-savingbuildings,aretwoaspectsofnationalpolicy,suchastheidentityofthetwostudiesinline,whiletheanalysisofthe"eco-building"and"energy-efficientbuildings."differentaspectssuchasfocus,standardsanddevelopment.Developmentofenergy-efficientbuildingsandeco-buildingistoco-ordinat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nimportantmeasurefortheharmoniousdevelopmentbetweenmanandnatureistheinevitabletrendoffuturebuildingdevelopment.Keywords:Energy-efficientbuildings;ecologicalbuilding;samesex;differentnature;prospectsPaperType:ResearchRe目录1前言 12“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的概念 22.1节能建筑的概念 22.2生态建筑的概念 23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节能建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1节能建筑现状 33.1.2建筑节能问题仍然突出,有待完善 43.2生态建筑的国内外现状及问题 53.2.1生态建筑的国内外现状 53.2.2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 54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的异同 73.1相同点 73.1.1两者都是节约能源的 73.1.2两者都是符合国家政策的 73.2不同 83.2.1侧重点不同 83.2.2标准不同 83.2.3发展不同 95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 114.1节能建筑发展前景 114.2生态建筑发展前景 116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1前言地球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它是经过46亿年漫长的演化形成,而人类只是在新生代末期才产生的,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类一诞生就开始适应和改造环境的活动,并不断增强,直至目前已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而建筑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活动与人口增长、资源浪费密切相关,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消耗能量占能量消耗总量的比例很大,约25%~40%,甚至50%。建筑活动对全球变暖和臭氧活动负有很大的责任,建筑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总量的30%左右,排放的氟氯化合物占排放量的50%左右。因此,建筑活动是造成地球生态环境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直至20世纪50年代左右,大气、水、事物等被污染,造成各种危害,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健康,生态建筑和节能建筑的观念由此被提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政府和国民开始注重文化、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品位的不断提高,且对建筑的需求已从生存型向功能和舒适型转变。综上所述,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新理念的日趋成熟,为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的概念2.1节能建筑的概念节能建筑(energy-savingbuilding)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2.2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简称ECO,ECO是Eco-build的缩写,是根据生态原理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建筑物与当地环境有机结合,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和感受自然情趣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例如星球大战中的死星,黑客帝国里的“锡安”和蚁哥正传里的蚁丘。现实中的案例有:德国的“三升房”、奥尔良的“诺亚”等。3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存在的主要问题3.1节能建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存在的主要问题3.1.1节能建筑现状根据《中国建筑节能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统计,建筑节能现状分为以下3点:1.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国总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断,国家建设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建筑耗能比例最终还将上升至35%左右。如此庞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加剧能源危机。直到2002年末,我国节能建筑面积只有2.3亿平方米。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总量庞大,潜伏巨大能源危机。正如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仅到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消耗商品能源共计3.76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6%,而建筑用能的增加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了25%。因高耗能建筑比例大,单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多排二氧化碳52万吨。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到2020年,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量。据分析,我国处于建设鼎盛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以如此建设增速,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设计,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3.我国建筑节能状况落后,亟待改善在70年代能源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致力于研究与推行建筑节能技术,而我国却忽视了这一方面的问题。时至今日,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说明,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5至4.5倍,外窗为2至3倍,屋面为3至6倍,门窗的空气渗透为3至6倍。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例如与北京气候条件大体上接近的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北京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北京却一直是22.45。3.1.2建筑节能问题仍然突出,有待完善1.建筑节能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建筑节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在管理制度和措施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总体偏低,建筑节能工作薄弱,目前尚未理顺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的工作机制,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也实际处于起步阶段。2.住宅建筑节能宣传推广工作不够深入。建筑节能宣传工作是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有关部门虽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但仍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开发商和购房者作为建筑节能的主体,节能意识还不够强,主动建设和购买节能建筑的人还不多。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社会公众的知晓率和认知率还比较低,加之应用成本较高,推广起来有一定的难度。3.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建筑节能地方立法工作中,国内一些城市如重庆、济南、武汉等城市相继出台了建筑节能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有效地促进了建筑节能工作。就西安市而言,建筑节能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既没有制定地方性法规,也没有一部政府规章,作为保障、促进、规范建筑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刚性制度规定,致使西安市建筑节能工作进展缓慢。4.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短缺。目前,财政每年拨付的资金不3000万元,相对改造所需资金严重不足,造成改造的规模小,每年不超过10万㎡。由于资金短缺,建筑节能涉及的新领域进展缓慢,建筑节能产品研发、新科技与新技术的应用工作相对薄弱,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5.建筑节能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如西安市每年在建工地2000多个,各类墙体材料企业650多家,监管任务繁重。不论从机构设置,还是人员编制,目前西安市的节能监管力量都难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部分设计人员对节能标准掌握不够,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可选择性不足,在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中没有形成竞争机制,没能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6.住宅建筑节能施工环节质量控制不严。例如西安市部分工地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检测能力不足(郊县更是缺乏),大部分工程未按验收规范要求对节能的一些关键工序、重点部位进行隐蔽验收,有的工程未按规范要求及时组织建筑节能分项、分部工程验收;监理单位普遍未对节能施工重要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西安市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率不足60%。7.各界社会阻力大。例如西安市住宅节能工作推进中存在建筑开发和推广的阻力较多,形势严峻;对于墙体的隔热、门窗的保温、采暖系统等方面重视不够、监督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3.2生态建筑的国内外现状及问题3.2.1生态建筑的国内外现状生态建筑作为建筑界积极迎接可持续发展挑战、应对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做出的战略。西方国家从早期注重人体对气候的生物反映的建筑设计,发展为利用替代能源以及适用技术的建筑设计,现状逐渐转向寻求人、建筑和自然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和探索已经历了四五十年的时间,各国制定的关于生态设计的目标、设计原则和方法、相关法律制度等日渐成熟。生态建筑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在国际上已形成了广泛的讨论,如《细节》、《建筑评论》、《技术与建筑》等著作。德国在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和屋顶绿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生态建筑的前沿阵地。我国的生态建筑研究和探索的步伐比发达国家完了20年。随着改革开放,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融,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入,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及技术导则;2001年开始实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专家就黄土高原生态居住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完成了我国生态建筑又一突破性成果。另外“海口热带滨海城市的塑造”、“广州人工湿地试点研究”、“北方严寒地带节能研究”,以及生态城市的规划、西北地区传统窑洞的改造、生态厕所、太阳房、掩土建筑、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等都显示了我国在生态建筑理论及实践上的不懈努力。3.2.2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存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等)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亟待解决的课题。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关于农村生态建筑的深入理论研究较少,工程实践则少之又少。4节能建筑与生态建筑的异同3.1相同点3.1.1两者都是节约能源的都是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同时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3.1.2两者都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党的十七大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意味着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仍必须保持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但是,我国人均煤炭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4.5%,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25%;卫生洁具的耗水量高出30%以上,而污水回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25%。在SARS期间,办公楼、住宅等给健康带来的危害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接着,又是持续的高温,带来了用电高峰,这两件事对我们国家的触动是很大的,大家认识到有些实验成果必须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在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2005年原建设部更明确地提出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四节一环”的建筑作为工作重点,也是“十一五”的重点,虽然字很少,但每两个字都涵盖着很深的技术力量。在现有的基础上来节能、节地、节水等是要靠技术来支撑的,从研发到实施再到法规到导向等一系列工作,都存在很大的空间,所以这是我国“十一五”的重点和重心,也是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节约能源、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愈加重视,相继颁布和实施节能建筑或生态建筑的标准规范以及法律法规,对于节约能源、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生态建筑刻不容缓。3.2不同3.2.1侧重点不同建筑节能,侧重在节能二字。就是建筑全寿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节能的总和。是指建筑在选址、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所使用的节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管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全面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国家立法、政府主导,对建筑节能作出全面的、明确的政策规定,并由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制定全面的建筑节能标准;要真正做到全面的建筑节能,还须由设计、施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商、运行管理部门、用户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贯彻执行各项节能措施,从而使每一位公民真正树立起全面的建筑节能观,将建筑节能真正落到实处。生态建筑,侧重于生态二字。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3.2.2标准不同建筑节能检测通过一系列国家标准确定竣工验收的工程是否达到节能的要求。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室内温度、供热系统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度、供热系统的补水率、室外管网的热输送效率、各风口的风量、通风与空调系统的总风量、空调机组的水流量、空调系统冷热水总流量、冷却水总流量、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密度等进行节能检测。生态建筑的标准被分为六大方面,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位置、水的使用效率、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设计上的创新。“生态建筑”的认证是一种自愿行为。如果一座建筑的修建者希望获得LEED认证,就可向“绿色建筑认证机构”登记申请。该机构跟建筑设计和修建方协作,对以上六个方面的7项基本要求和69个小项分别进行评估。其中7项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LEED认证。69个小项再分别进行打分,最终可按得分来分级,比如获33分到38分则为“LEED银级”,获39分到51分为“LEED黄金级”,而52分以上则为“LEED白金级”。3.2.3发展不同节能建筑起步较早:我国抓节能建筑是以1986年颁布的JGJ26-86《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为标志启动的,节能率要求30%。1995年12月,建设部又发布了第二个节能标准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节能率要求50%。1993年又出台了一部规范旅游旅馆建筑节能设计的GB50189-93《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推广和建设节能建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005年之后,节能建筑工作更是被提到了国家重要议事日程,节能相关标准的制定、修订开始得到发展。大量标准相继发布实施,填补了多项节能标准的空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原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该部先后批准发布了21项关于建筑节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27项有关标准的制订和修订。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已经扩展到覆盖全国各个气候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设计。2007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草案)》,该草案提到,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未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或者向购买人明示的所售商品房能源消耗指标与建筑实际能源消耗不符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经过20多年的努力,节能建筑得到了逐步推进,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包括以下几项:1.民用建筑节能的管理规定、法规体系初步建立;2.初步形成了建筑节能的技术支撑体系;3.建筑节能的试点示范工程已经完成;4.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根据原建设部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95.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53.8%。我国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10.6亿m2,但节能建筑仅占全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的7%。生态建筑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后,生态建筑的概念引入我国。2001年5月,原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订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和《上海市生态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也陆续推出。与此同时,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中国在生态建筑发展上做了3项工作:1.生态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而且获得了很大的成效;2.去年对奥运会的生态建筑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充分的研究,一些场馆也运用了生态建筑技术;3.建立了“全国绿色生态建筑创新奖”,对全国的生态建筑进行汇集、评价,在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等建筑类型进行生态建筑实践,为下一步全面推广奠定了基础。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伍舜德楼)是我国第一座实用的生态建筑示范楼;北京的北潞春绿色生态小区是我国首座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广州的汇景新城是我国首座国际生态住宅品牌。4节能建筑和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4.1节能建筑发展前景1.太阳能建筑随着环境和能源形势的不断严峻,太阳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首届中国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上展示了集照明、供电等用途为一体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这也是未来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在楼层外部,叠层状展开的太阳能板,将太阳能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供室内电灯、电器和厨房使用。2.能环保门窗数据显示:建筑门窗损耗的能量占整个建筑能量消耗的较大比例。住宅外窗的气密性和保温性是影响建筑节能的重大因素,而节能环保门窗以其低成本、高保温性成为具有广阔推广前景的新型建筑节能产品。节能环保型门窗安装在节能建筑中,虽然使用的是普通玻璃,但周边采用高性能密封技术,将双层玻璃予以密封固定,中间间隔1—2㎝,里面充有适当比例的惰性气体。使用这种节能环保门窗,成本较低,且密封性增强,有效阻止外部空气进入和室内热量的流失,保温性比普通门窗提高了35%左右,从而保证室内冬暖夏凉。节能环保型门窗广泛使用于家庭门窗使用,因此具有广泛地推广前景。3.普通住宅节能改造通过对门窗、外墙、用水用电三方面的节能改造,不仅能提高建筑的舒适性,也能有效地节省采暖和降温的费用。首先采用中空玻璃、节能玻璃;同时,西向、东向窗安装外活动遮阳装置;其次,住户尽量采用可再生能源解决家用热水、照明等,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节能设备。通过这些措施,将很大程度提高整体建筑的节能效果,真正打造出节能建筑,非常适用于我国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4.2生态建筑发展前景中国发展生态建筑的前景展望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量的激增,环境破坏和资源匮乏等“生态危机”在发展中国家中显得尤为突出。然而从目前看,生态高技建筑的建造和生态高技术的规模化使用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不少生态高技术由于研究与开发的成本和造价等因素,对于不发达国家与地区还属于“昂贵的技术”,不切合实际的引进与运用势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浪费。有较多学者提出,基于中国当前的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相对紧缺等国情,适宜技术将在一定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