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学科门类文学二级类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1英文名称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二、专业培养目标[目标定位]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立足运城,面向山西,辐射黄河金三角地区,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富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拥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终身学习和沟通协作能力,具有较为深厚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人文科学素养,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内涵]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的职业发展预期目标:1.师德高尚,乐于从教热爱祖国,服务社会,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传承以德孝文化、忠义文化等河东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中学语文教育,为人师表,立德树人,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热爱学生,富有仁爱心、责任心和使命感,立志做中学生的燃灯者和引路人。2.学识扎实,精于教学扎实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熟悉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状况,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教育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具备较高的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3.学生中心,善于育人具有学生中心、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充分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能够进行符合中学生成长规律的德育和身心健康教育,胜任中学班主任工作;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中学语文课程的课程思政,挖掘中学语文教材的育人价值;能够组织主题教育和中学生社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开拓综合育人新领域。4.持续成长,长于协作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专业规划能力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及时把握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成为学习、教学、教研共同体的组织者或积极参与者。三、毕业要求毕业要求的指标结构与分解指标(点)名称二级指标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理解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熟悉并遵守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指标点1-1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与情感。指标点1-2职业道德修养立德树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指标点1-3法律法规意识遵纪守法,熟悉并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能依法施教。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热爱教育,认同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愿意做中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对待学生工作细心、耐心;追求真善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指标点2-1热爱教育热爱教育,认同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充满积极情感。指标点2-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对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对待学生工作细心、耐心。指标点2-3崇真向善致美追求真善美,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具备积极有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原理、思想、技能和方法,具备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熟悉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新媒体技术知识、思想与方法;对教育学和心理学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指标点3-1通识知识熟悉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新媒体技术知识、思想与方法。指标点3-2学科知识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原理、思想、技能和方法,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批评能力。指标点3-3教育知识对教育学、心理学、中外教育思想史等课程内容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熟悉中学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中学语文教学基本知识、规律和特点;具备扎实的普通话和口语表达等教学技能;能够进行初步的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教学研究。指标点4-1教学知识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和特点,熟悉中学语文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方法等基本知识。指标点4-2教学技能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三笔字和汉字规范书写、PPT制作与新媒体运用、说课、讲课、评课等教学基本功扎实。指标点4-3教学素养能根据中学生学情与特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教学研究。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了解中学德育和中学生心理,具备一定的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技巧、经验和能力;熟悉并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任务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班级建设、班级常规管理的能力。指标点5-1德育建设了解中学德育的目标、原理、内容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德育技巧、经验和能力。指标点5-2班级管理熟悉并掌握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理、任务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班级建设、班级常规管理的能力。指标点5-3身心健康熟悉中学生心理,掌握中学生心理辅导技巧,能够进行中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与引导。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了解三全育人的含义,能够通过中学语文课程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道德品格教育;能够通过各种文化活动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能够通过社团和主题教育等实践活动,揭示生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指标点6-1学科育人学科育人,能够通过中学语文课程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道德品格教育,育人细无声。指标点6-2文化育人文化育人,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学校园文化,能够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对中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指标点6-3实践育人实践育人,能够通过社团和主题教育等活动,在实践中揭示生活、生命的意义,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能不断地完善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具备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意识,了解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理性反思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能运用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之中。指标点7-1终身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不断地完善自己,适应社会的发展,活到老、学到老,构建和生成完整的自己。指标点7-2专业发展具备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意识,了解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发展动态,能够适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指标点7-3能力培养具备一定的反思、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能运用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理解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学习共同体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沟通协作、构建共同体的方法和能力。指标点8-1沟通能力理解有效沟通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了解师生之间、师师之间、家校之间沟通的原则与方法。指标点8-2协作能力理解团队协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小组学习、专题研讨、班级活动等团队合作的方式方法。指标点8-3学习共同体理解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能够帮助中学生理解并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四、课程及教学活动与毕业要求关联矩阵1、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表1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目标1目标2目标3目标4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业要求4√√毕业要求5√√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7√√√毕业要求8√√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矩阵课程名称1师德规范2教育情怀3学科素养4教学能力5班级指导6综合育人7学会反思8沟通合作12312312312312312312312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HHMH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HMHM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MML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MLM形势与政策HMML大学英语ⅠMHL大学英语ⅡMHL大学英语ⅢMHL大学英语ⅣMHL大学体育ⅠMLL大学体育ⅡMLL大学体育ⅢMLL大学体育ⅣMLL大学计算机信息素养MHL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HL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HM大学生军事理论HLM大学生安全教育MMM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HL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LMMM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LMHM现代汉语ⅠHMML现代汉语ⅡHMML古代汉语ⅠMHHL古代汉语ⅡMHHL写作ⅠLMMHM写作ⅡLMMHM文学概论MHLM语言学概论MHML中国古代文学ⅠHHMML中国古代文学ⅡHHMML中国古代文学ⅢHHMML中国古代文学ⅣHHMML中国现代文学MHML中国当代文学MHML外国文学ⅠMHMML外国文学ⅡMHMML民间文学MHHMH美学MHHM河东文化概论MMHL河东文学史MMHL司马光研究MMHL柳宗元研究MMHL李健吾专题研究MMHL方言调查与研究MHLL中国古典文献学MHML中国古代小说专题研究MHMM中国古代戏曲专题研究MHMM中国古代诗歌专题研究MHMM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MHHL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MHH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MMHH西方文论专题研究MHLM训诂学MHMMH文字学MHHL西方文化概论MMHL汉语史HHML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LHML工具书使用与文献检索MMML毕业论文写作MMLHMH外国文学作品专题研究MHMML比较文学LHMM十三经导读MLHL《文心雕龙》选读MLHL鲁迅作品专题研究MLHL京派文学研究专题MLHL春秋战国文化研究李杜研究MLHL影视文学MLHM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HHMM汉字书法训练LHLL教育学HMHHHM心理学HHLM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HL中学语文教学论MMHMLH中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MHLHM教师口语LHMM班主任工作概论LHHMM中外教育思想史LMHM中学语文新课标解读LHMH中学教育基础HMM学科教育改革动态HLMMH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LMHM教师职业指南MHMM教育政策与法规HMLL入学教育MMLH大学生军事训练HMLM大学生公益劳动MMML大学生社会实践MMML思想政治课课程实践ⅠHMMMH思想政治课课程实践ⅡHMMMH教育见习LHHHHL教育实训LHHHMM教育实习LHHHH毕业论文(设计)HMHMM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HLMM第二课堂(中文素质拓展与训练)HMM统计3118781142174377121674111031162783510134五、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六、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写作、美学、民间文学。中国古代文学(16学分,240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经典作品,以及文学的风格流派、文学思潮和文学形式的演变特征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轮廓,提高人文素质、养成健全人格,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中国现代文学(4学分,60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重要作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重要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征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和鉴赏文本的能力。中国当代文学(3学分,45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进程,重要作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重要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征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重要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性质和趋向,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和鉴赏文本的能力。外国文学(5学分,75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古希伯来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批判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揭示外国文学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外国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和鉴赏文本的能力。文学概论(4学分,60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等,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各类文学课程,培养学生在纷繁文学现象面前的综合把握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古代汉语(6学分,90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文选教学和通论教学,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能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文言作品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和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文化史知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讲解中学教材中文言作品的能力。现代汉语(6学分,93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现代汉语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基础知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相关的知识、理论,并能熟练的从事相关的语言教学工作或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同时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语言学概论(3学分,45学时):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普通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语言学理论的整体状况和主要思想观点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语言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著作,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文字工作奠定基础,同时结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课程,培养学生认识各种语言现实和语言现象的能力。写作(5学分,78学时):包括写作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揭示一般写作规律和方法,认识主体、客体、本体、受体四大写作要素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认识新闻、理论、文学、应用四大类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方法,通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实际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美学(2学分,30学时):本课程主要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鉴赏、批评及审美教育规律等,是讲授美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各个时代和不同地域的美学理论成果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对各种审美活动的经验进行了梳理、概括和提炼、评价,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和理论说服力的美学观点。它主要培养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其人生境界。民间文学(2学分,30学时):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本课程较系统地讲授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代表性作品,结合课外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增进学生对民间文学的感性认识,旨在使学生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