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北方的景观2月份黑龙江漠河2月份的海南岛1南北气温的差异图片欣赏春节期间2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南北气温的差异3我国一月平均气温4思考:漠河镇、海口市的1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两者相差多少摄氏度?
0℃等温线大体经过哪些地方?想一想此线南北地区的河流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找出1月气温最低及最高的地区?
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了气温的差异?返回5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
(达50℃,冬季等温线密集)一、我国一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6原因:
⑴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较南方小;另一方面北方昼长较南方短。⑵冬季风南下,对北方影响比南方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7我国七月平均气温8思考:.漠河镇、海口市的7月平均气温各约多少摄氏度?两者相差多少摄氏度?
找出7月气温值最高的地区?
找出7月气温最低地区,该地区比其他地区温度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同1月气温相比,7月南北温度差有何变化?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什么?返回9二、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等温线稀疏)10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但北方昼长较南方长,得到太阳光热跟南方差不多。11三、温度带的划分12中国温度带的划分主页13温度带范围≥10℃作物熟制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1600℃>8000℃1600—3400℃3400—4500℃4500—8000℃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玉米、谷子、甘薯一年两熟到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油菜或冬小麦水稻一年三熟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14温度带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南北果树15南北方民居
傣家竹楼
16不同的温度带,植被不同,例如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地区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也不同,例如南方地区以水稻、甘蔗为主,北方地区以小麦、甜菜为主;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主食也不同,南方地区人们以米饭为主,北方地区人们以面食为主。温度带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17活动题1答案:密切相关。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是因为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重重山脉的阻挡,风势逐渐减弱,因此,南方的降温程度远比北方小,越往南方去,气温越高,山脉的阻挡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今天幼师面试题及答案
- 司法助理考试题及答案
- 广西模拟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材料研发方向试题及答案
- 瑞众保险笔试题及答案
- 广告拓展市场的成功案例试题及答案
- 定西医院招聘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学习路径试题及答案
- 深度解读纺织品行业的重要指标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创新设计方向试题及答案
- 贺兰山东麓干红葡萄酒多酚组分与其抗氧化、抗癌活性的关联性研究
-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高效备课精研 + 知识精讲提升】 高一历史 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 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
- (4.3.1)-3.3我国储粮生态区的分布
- 辽宁盘锦浩业化工“1.15”泄漏爆炸着火事故警示教育
- 2023年衡阳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方案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包装的学问》课件
- 车辆采购、维修服务投标方案
- 北师大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Unit 4 Lesson 11 Online Time 课件(30张PPT)
- 浅析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疏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