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在胃脘痛 教育_第1页
隔姜灸在胃脘痛 教育_第2页
隔姜灸在胃脘痛 教育_第3页
隔姜灸在胃脘痛 教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隔姜灸在胃脘痛教育〔〕:

摘要:目的研究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隔姜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根据。方法选取80例慢性胃炎患者,均符合中医胃脘痛-脾胃虚寒证诊断标准,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40例为一组,给予研究组隔姜灸疗法进展治疗,给予对照组西药方法治疗,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工作,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响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7.5%,组间临床疗效比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展分组比拟研究。

1.2诊断标准

全部入组患者在入院之初,均承受电子纤维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且临床病症符合?中医内科学?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对于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

1.3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指导患者清晨及睡前分别口服盐酸雷尼替丁片0.15g/片,每次1片;②研究组:患者先采取俯卧位,取一块厚度约为0.2-0.3cm的生姜,用针在生姜上穿刺数个小孔,患者取仰卧位,取脾腧(双)、至阳、胃腧(双)常规取穴或加用神阙、中脘、足三里穴位,把艾炷放在处理好的姜片上,点燃艾柱,在穴位周围施灸,以部分出现热痛感为宜,可在原有姜片底部反复添加姜片,艾柱燃尽后换炷再灸,每次灸3-5壮,使皮肤温热红晕但不灼伤皮肤。后取仰卧位,选择中脘、足三里(双)、天枢(双)穴位,与上述方法一样。1次/d,10次一疗程,停顿2天后施行第二个疗程,共2个疗程。

1.4评价标准

1.4.1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病症全部消失,经胃镜检查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胃脘痛病症,其它病症减少发作,经胃镜检查发现病灶好转;无效:未见明显病症改善,经胃镜检查病灶无变化。

1.4.2病情复发情况

经治疗后,对患者施行6个月的随访,统计患者病情复发次数及程度,以再次出现原有病症或病症加重断定为病情复发。

1.4.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展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2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响比拟,见表2。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胃部疾病吗,通常慢性胃炎患者会表现为上腹部胃脘痛、腹胀、反酸、嗳气,且上述病症反复发作,,通过常规胃镜检查即可对病情做出明确诊断。在祖国医学中,将慢性胃炎归为"胃痛";"痞满";"嘈杂";"吞酸";的范畴,常见于脾胃虚寒者,在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中,以缓解消除虚寒缓解疼痛为中药治疗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力求到达温中健脾、温经散寒的治疗效果。隔姜灸作为一种针灸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当中,艾叶具有逐冷、温中、除湿的成效,配合升降中的姜辣素及多种挥发油,可以使药性在热力的作用下浸透至体内,一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这是中医中"寒那么热之";思想的详细表达【3】。

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应用隔姜灸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慢性胃炎患者进展治疗,因全部患者皆为脾胃虚寒者,需要在治疗中到达温中补阳的效果,所以选择腹背部的至阳、胃腧、脾腧、中脘为主穴,辅助穴位那么选取了天枢、足三里,至阳穴是背部正中的穴位,属督脉,可以总督人体之阳气,有温里振阳之功;脾腧、胃腧那么会聚了脾胃的经气;中脘是胃经的募穴,将胃经经气会聚在腹部;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和胃腑的下合穴;天枢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募穴,以上穴位都是林场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常用穴位,对其进展隔姜灸治疗,可以共同发挥各个穴位的效果,到达温中补阳、益脾健胃、散寒止痛的良好成效。在此次研究中,通过隔姜灸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其治疗有效率到达了97.5%,远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且隔姜灸操作方法简单,无毒副作用、无创伤,患者的承受程度较高,此方法适宜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周学寻,罗海英.腹部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16(02):39-40.

【2】赫媚雅,付琦芳.腹部隔姜灸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2(05):709-7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