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程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程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重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评价。2.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特点、评价。【重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评价。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非常时期”“非常政策”严峻的形势,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有何目的?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情景一材料一:1918年,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失去的天堂”,帝国主义国家也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基地,近一半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得不到最低限度的食品,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思考:这则材料反映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什么形势?情景一材料一:1918年,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祖国母亲在号召目的: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祖国母亲在号召目的: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①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②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目的:①巩固苏维埃政权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①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②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有哪些?请结合其内容分析其特点⑴农业:⑵工业:⑶商业:⑷产品分配:余粮收集制-无偿征收农民余粮

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⑸实行劳动义务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4、特点: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命令管理经济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有哪些?请结合其内容分析其特点⑴农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二:1919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如何正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情景二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5、评价积极:局限: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①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其反对。②造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③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5、评价积极: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①损“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情景三思考:这段话表明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为此他是怎么做的?“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十大)1、背景……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目的①解决危机,巩固政权②恢复发展经济,奠定社义经济基础,逐步向社义过渡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十大)1、背景……引发经济危机按劳取酬工资制实行实物配给制分配商业农业工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以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余粮收集制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的存在)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3内容

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按劳取酬工资制实行实物配给制分配商业农业工业允许商品买卖,实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例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4、特点、实质一定限度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例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新经济政策有何积极作用?5、作用:①经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打下基础。②政治: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向社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新经济政策有何积极作用?5、作用:①经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6、启示:

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市场经济不是资义所特有,要完善社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关注民生,维护农民利益。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6、启示: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思考: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的美国先后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俄、美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两国的“改革调整”的实质各是什么?这两次改革是怎样体现相互借鉴的?⑴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⑵实质:俄国: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俄借鉴了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美借鉴了宏观调控(计划)思考: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的美国先后进行了改革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由于()A.苏俄的社会性质所致B.帝国主义实行经济封锁所致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所致D.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所致练一练D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由于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A练一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程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程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重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评价。2.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特点、评价。【重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评价。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非常时期”“非常政策”严峻的形势,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有何目的?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情景一材料一:1918年,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失去的天堂”,帝国主义国家也进行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基地,近一半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得不到最低限度的食品,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包围。思考:这则材料反映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什么形势?情景一材料一:1918年,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祖国母亲在号召目的: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祖国母亲在号召目的:为了集中力量战胜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①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②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目的:①巩固苏维埃政权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①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②国内反动势力的反扑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有哪些?请结合其内容分析其特点⑴农业:⑵工业:⑶商业:⑷产品分配:余粮收集制-无偿征收农民余粮

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⑸实行劳动义务制否定商品货币关系4、特点:排斥市场、货币关系,行政命令管理经济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有哪些?请结合其内容分析其特点⑴农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材料二:1919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思考:如何正确评价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列宁情景二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5、评价积极:局限: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①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其反对。②造成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③超越了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5、评价积极: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①损“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情景三思考:这段话表明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为此他是怎么做的?“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十大)1、背景……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目的①解决危机,巩固政权②恢复发展经济,奠定社义经济基础,逐步向社义过渡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十大)1、背景……引发经济危机按劳取酬工资制实行实物配给制分配商业农业工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取消自由贸易(否决商品货币关系)以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余粮收集制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国内外私人资本的存在)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3内容

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按劳取酬工资制实行实物配给制分配商业农业工业允许商品买卖,实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例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4、特点、实质一定限度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例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新经济政策有何积极作用?5、作用:①经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打下基础。②政治: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向社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新经济政策有何积极作用?5、作用:①经济: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6、启示:

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③市场经济不是资义所特有,要完善社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关注民生,维护农民利益。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6、启示:①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思考: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的美国先后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俄、美的“改革调整”各指什么?两国的“改革调整”的实质各是什么?这两次改革是怎样体现相互借鉴的?⑴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⑵实质:俄国: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美国: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俄借鉴了商品货币关系(市场);美借鉴了宏观调控(计划)思考: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30年代的美国先后进行了改革1921年苏俄新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