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55页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一、单选题1.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2.哪一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A.1895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3.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笔记,其中事件与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事件意义A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B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C1933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法》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D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标志着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A.A B.B C.C D.D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

)A.统一与分类相结合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则B.公务员的选拔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5.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有学者统计,1903年有新学堂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新式学堂的出现导致(

)A.乡绅社会出现城市化浪潮 B.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湖C.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D.学堂选官制度得以正式确立6.1906年,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宣称认同三权分立等原则。改革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11个部的13名大臣、尚书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只有5人。晚清的官制改革A.是实行预备立宪的核心 B.动摇了晚清的统治基础C.导致其统治的日趋衰落 D.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7.自1933年4月至1936年年底,国民政府新任人员中有90%以上的简任官、88%以上的荐任官、63%以上的委任官受过专科及以上的教育。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A.官员选拔有浓厚的党派性 B.考试制度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公务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D.公务员考试是任官的唯一途径8.“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B.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C.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9.时人记载1904年河南会试场尿,“今岁会试,借闱汴中,远省之人,往往跋涉数千里,冒露数十日而得达,而人数依然钜万,不闻梢减。甚而大学某生,弃其游学之额而求博第之荣。”这表明()A.人才选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B.留洋学习与传统教育相互融合C.传统选官制度冲击近代化进程 D.知识分子热衷考试的选拔方式10.1933年,国民党中央在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中明确规定:“曾于民国有特殊勋劳、勋劳或成绩者并致力于国民革命若干年,经证明属实,便可留任或升任简任官、荐任官和委任官,与考试及格人员同等录用。”这一规定(

)A.继承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B.试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意在强化国民党的独裁统治11.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决定废除科举。晚清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

)A.表明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 B.解决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C.说明传统选官制度不合时宜 D.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12.据调查,解放之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 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材料二

1929年《考试法》规定的参加高等考试应试人需具有资格(部分)序号资格要求(满足任一条件即可)效果1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學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1931—1948年,取录考试及格人员近300万人。2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3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4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5女子(有相关证书或审查及格)可以参加考试(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以上材料都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的特征。(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意义。14.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绪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王定保《唐城言》卷1《散序进士》材料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摘编自【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干部”一词的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国家机关,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完善科举制的历程。结合所学,归纳永徽年间在法律、医学等方面的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3)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干部制度的演变趋势及改革和完善的具体表现。三、论述题15.有学者在研究上海市党政干部教育时使用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比较项党员干部教育苏维埃干部教育各种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初级党员训练班苏维埃干部训练班短期职业学校小学教员训练班短期师范学校中级党员干部训练班政治学校职业学校初级师范学校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高级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中央列宁师范学校——摘编自《中国教育年鉴》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上海市委市政府为了全面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理论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党政干部的理论教育。干部学校教育方法中引进了苏联的“习明纳尔”教学法,即课堂讨论制。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有计划、有重点、有领导的课堂讨论。这与不经过准备且无领导的小组讨论是大有不同的。1953-1956年,上海市党委先后开办了11所高级党校、中级党校和初级党校,分别轮训中共上海区委委员以上的各级党政干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机关还分别抽调相应的干部到各类专业干校中去参加学习。仅1953年到1955年底,从各级党校毕业的干部就有25300多人。——摘编自《上海党建文献选编》材料三上海组织机关干部下厂、下乡参加劳动,转变作风。如图为1963年6月,南汇县300多名机关干部下乡参加三夏劳动。(1)说明材料一对研究“上海市党政干部教育”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以“上海市党政干部教育”为主题的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晰,叙述准确)答案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66页答案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朝廷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地方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的相关情况,说明朝廷加强对监察御史的管理,目的是保证监察规范有效,A项正确;材料是加强管理不是限制权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是加强对御史的管理,没有涉及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排除D项。故选A项。2.B【详解】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项正确;A、C、D三项时间不符,排除。故选B项。3.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学部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B项正确;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排除A项;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排除C项;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也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依据材料“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可以看出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D项正确;党管干部是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原则,排除A项;“实现”表述绝对,排除B项;公务员不是事业编制,排除C项。故选D项。5.A【详解】根据材料“科举制废除后,新式学堂的数量明显增加。1903年769所,1904年为4476所,而1905年则猛增到8277所,1906年达到23862所。”可知,科举制被废除后,深刻的社会变革,引起教育领域的变革,新式学堂的出现是这一变化的表现,新式学堂的出现既有利于为社会培养人才,也有利于知识分子培养多远的职业观念,推动以学而优则仕的乡绅社会向城市化浪潮发展,A项正确;救亡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排除C项;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6.C【详解】根据“改革以后,11个部的13名大臣、尚书中,满族占了7人,蒙古族1人,汉族只有5人。”可得出清末的改革其本质上还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改革导致其统治的日趋衰落,C项正确;官制改革并不是核心,排除A项;官制改革并没有动摇统治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跟据材料“1933年4月至1936年年底,国民政府新任人员……受过专科及以上的教育”,可得出这一时期政府较多新任人员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反映出公务员的素质得到进步,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政党与官员的选拔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考试制度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公务员考试是任官的唯一途径,排除D项。故选C项。8.B【详解】由题干中的“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可得,科举制的废除使得传统的封建秩序及其官僚系统和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丧失,因而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提供了条件,B项正确;科举制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一个载体不复存在,但并不意味着儒家文化就灭亡了,其正统地位到新文化运动时才被动摇,排除A项;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当时并未发生大的社会混乱,排除C项;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选官制度的消亡,但是中国依然是一个传统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9.C【详解】根据“今岁会试,借闱汴中,远省之人,往往跋涉数千里,冒露数十日而得达,而人数依然钜万,不闻梢减。甚而大学某生,弃其游学之额而求博第之荣。”可得出当时传统的科举制仍然有非常多的人参加,这说明很多知识分子仍然固守传统,冲击近代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才选拔与国家命运结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留学生,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针对考试的方式,近代选官也有考试,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国民政府任用公务员,与功勋、国民党派有密切关系,这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其目的是强化国民党独裁统治,D项正确;这种公务员选任方式未继承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图实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排除B项;这种公务员选任不利于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排除C项。故选D项。11.C【详解】依据材料“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决定废除科举”,可知传统科举考试已不能适应当时的情况,清政府迫于形势做出一系列改革,C项正确;“全面确立”表述错误,排除A项;选官制度的改革并没有解决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排除B项;戊戌变法开始于19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时代不同,村干部选任标准也不同,体现了社会需求影响了村干部的选任标准,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贫下中农、劳模、劳动积极分子、大学生在不同时期成为村干部,这些都不是宗法世俗的影响,排除A项;劳模、劳动积极分子和大学生成为村干部,说明村干部选任不受经济地位影响,排除C项;基层民主指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排除D项。故选B项。13.(1)重新设计并形成制度化;借鉴前代和中外历史传统;以孙中山的五权宪政理论为指导;公务员的选任由专门的机构考试院负责;考试制度逐步法制化;有一定的资格限制;重视教育经历和实践能力;重视平等和开放。(任答6点即可)(2)有助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一定程度上实践了孙中山先生的宪政思想;扩大统治基础;推动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和中外交流;推动社会的开放和平等;推动党治和国家统一;但是,也有利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加强。【详解】(1)根据材料“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可分析出重新设计并形成制度化;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可分出借鉴前代和中外历史传统;根据材料“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以孙中山的五权宪政理论为指导;根据材料“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可分析出公务员的选任由专门的机构考试院负责;根据材料“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可分析出考试制度逐步法制化;根据材料“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可分析出有一定的资格限制;根据材料“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學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可分析出南京国民政府官员选拔制度重视教育经历和实践能力;根据材料“女子(有相关证书或审查及格)可以参加考试(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可分析出重视平等和开放。(2)根据材料“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可分析出一定程度上实践了孙中山先生的宪政思想;结合材料“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及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有助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扩大统治基础;根据材料“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推动教育的近代化发展和中外交流;结合材料“女子(有相关证书或审查及格)可以参加考试(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及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推动社会的开放和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推动党治和国家统一;但是,也有利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加强。14.(1)历程: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成就:法律: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了《永徽律》。后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医学:《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2)特点:考试录用、中立、常任。(任答2点)作用: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任答3点)(3)趋势: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任答2点)表现: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干部的廉政建设取得成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通过,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任答3点)【详解】(1)历程:根据材料“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永徽年间在法律、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如法律: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了《永徽律》。后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医学:《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2)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考试录用、中立、常任。作用:根据材料“纯粹的职业性”“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并结合所学可知,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3)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干部制度的演变趋势是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干部制度完善的具体表现。如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干部的廉政建设取得成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