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时代多元化课程建设浅析 -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_第1页
互联网 + 时代多元化课程建设浅析 -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_第2页
互联网 + 时代多元化课程建设浅析 -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_第3页
互联网 + 时代多元化课程建设浅析 -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时代多元化课程建立浅析——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

摘要:互联网+时代对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充分吸纳新技术新手段的同时,要剖析现阶段高校开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从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互联网效应的影响,并就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根据电工电子课程的特点,课程开端引入DIY开放实验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理论课堂讲授过程中,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引入智慧教学辅助工具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设置以层进式形式分配理论与实验课程的配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字:互联网+;多元化;层进式

本文引用格式:李明,等.互联网+时代多元化课程建立浅析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2,6(61):109-110,124.

一"互联网+";对教育方式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降临,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高等教育的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知识,为社会效劳,这三个方面职能都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时代特性,与时俱进是高校教育最为明确的开展方向,经过不断创新,不断改革高等教育的体系构造已逐渐趋于完善,而"互联网+";对高校教育方式再一次提出了宏大的挑战,通过互联网,知识的获取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探究未知,答疑解惑,经历交流不再依赖于专家教授的启发教导。可以说互联网这一时代利器已经大大削弱了教育中教师的地位。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形式是高等学校传统的教育方式,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不断变革,但教师仍然是教育的执行者,面对互联网的优越性,高校如何有机的调整教学构造,充分利用新技术,鼓励教师探究培养时代新人的新型教学形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应用的进阶才能,到达学以致用,面对复杂问题具备独立思维与综合处理才能。所谓"创新性";,要求培养方案充分结合现阶段的新技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系列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掌握新技术与探究未知的才能。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配置要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一定难度、深度,要让学通过一番琢磨,经过探究实验才能弄的懂。如何打造这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以电工电子课程为例讨论一种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

二互联网+对电工电子课程影响

高校的电工电子课程设置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类课程,理论课程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实验课程需要依赖实验设备与实验材料。其中,理论课堂教学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表现突出,全国各大高校一样专业开设的课程根本一致,电工电子是工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一定的普及性,许多知名大学的网页都设置了公开课栏目,学生可以免费获取慕课、精品课资源,可以自由选择知名大学国家级名师的讲授视频。由于高校的层次规模不同,重点大学的学科建立、师资建立、课程建立投入比重相对较大,比方在慕课的建立上,高投入会制作出"动感特效";的效果,可以对学消费生强大的吸引力,对于普通高等院校,面对"慕课大片";的挑战,如何守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实验课程角度来看,"互联网+";对实验教学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开展,电工电子实验设备更新换代频繁,每3至5年即需要更换一批实验平台,由于经费问题,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设备的采购与报废周期一般是8至10年,这就造成学生没有时机接触到前沿设备和技术。目前,许多高校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网络中的仿真设备进展仿真操作和技术分析。

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有机组合,将互联网恰当的引入教学环节,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的宗旨。电工电子课程学时的分配比例一般以理论课为主,按照理论的讲授进度,对重要知识点分配2至4学时验证性实验或综合实验,理论课程讲授完成后,进展1至2周的固定题目的课程设计。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依赖教师的指导,被动学习,在承受知识的过程中无法发现问题,只是按照步骤进展学习和操作。"互联网+时代";高度放大了学习的自主性,这种以引导为主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激发式开放DIY实验

电工电子课程的开端应该以激发学生对电路兴趣为目地,兴趣是深化学习探究未知的动力,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一直是困扰教师的最大难题,单纯通过教师的语言魅力或动画视频都不可以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心理学说明:成功的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而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因此,教学中,教师正确利用这种心理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时机,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这必能让学生得到满足,并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激发他们表现自我的潜意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假设电工电子课程的开端设置4学时左右的DIY开放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经过努力完成一件DIY作品,如"LED音乐频谱";、"彩色音乐圣诞树";、"电子幸运转盘";等工程,不需要学生具有很深化的理论知识,简单的焊接和连接既可以完成一个有趣的作品,又可以激发学生继续"玩下去";的欲望,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借助智慧教学助手丰富课堂

所谓现代化教育助手主要指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融入到幻灯片并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助手,如清华大学研发的"雨课堂";将PowerPoint和微信进展交融,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抽奖式点名等设置丰富了课堂的枯燥气氛。通过课堂的互动答题教师可以实时的理解学生对当前讲授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

互联网带来教学多样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隐患,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同时也要有的放矢。很多教师直接将教学名师的慕课视频在自己的课堂播放,只简单地在课程结尾处进展点评,或在章节总结处利用"雨课堂";与学生进展问答互动,如此可以不用备课,轻松上课。这种授课方式直接把课堂主阵地让给了互联网,而学生在这类课堂上也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任何的特效电影也比不过身临其境,虽然慕课交融了教学名师讲授和复杂的多媒体效果,也无法替代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力,只有眼神和语言互动的教学形式才能及时的答疑解惑。电工电子课程中的大局部内容为电路图和公式计算,电路图局部可以借助PowerPoint展示图片或动画效果,虽然PowerPoint也可以实现对公式的逐步展示,但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的推导,更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化。因此教师在利用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的同时要承袭传统教学经历方法,做到既可以丰富课堂又可以坚持"课堂是教师的主场";,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五层进式教学方法

合理的设置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配比是确保学生充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前提。每个知识点的理论与实验应该以1:1的学时进展配比,但由于前文提到普通高校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较大学时的实验课程。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层进式教学形式来构建电工电子课程体系可以有效的解决高等学校实验设备资源缺乏的问题。如图1所示,理论知识由浅入深,实验操作由根底到综合到创新,教师课堂上抛出问题,学生独立实验来解答,这种层进式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的才能。

开放DIY实验设置在课程开端,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根底实验与理论课程相匹配,实现对定理、原理的验证,如电工理论的基尔霍夫定律、戴维南定理、三相交流电路等;仿真技术是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并列的第三种科学研究手段,通过引进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首先将电工电子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技术特性录制成慕课视频,学生预习后可以进入仿真平台进展仿真实验。电工电子的仿真软件在互联网中可以免费下载,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中即可完成相应的实验,无需占用学校的场地和设备。但实际实验操作中会出现一些料想不到的故障,是在仿真软件的环境中无法模拟的,这种情况仍然依赖学校提供的实验平台。学校可以集中即将淘汰的实验设备组建开放实验室,供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进展根底性实验。学生通过仿真实验和根底性实验,已经掌握了根本的操作技能,在此根底上接触新设备进展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可以缩短实验用时、降低设备损坏率。创新实验工程独立设置学分,以现阶段电工电子应用的典型技术为依托,由学生自主命题,教师审核题目,由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完成,完成周期为2至3周,优秀的设计的成果可以参加电工电子类的设计竞赛。

六完毕语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受到了新的挑战,面对网络大课堂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冲击,及时有效的调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广阔高校教师应该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恰当利用现代化智慧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丰富课堂互动形式,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积极打造"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高校的课程设置也应与时俱进,"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更加灵敏,高校应及时调整课程构造设置,针对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具有完好体系构造的培养方案,合理的分配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创新工程、提升竞赛等环节的学时量、实验资源、师资装备,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睿".互联网+";形态下高校实验室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22〔03〕:5-6+9.

【2】张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形式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2,35(1):119-122.

【3】黄宏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