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特征研究_第1页
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特征研究_第2页
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特征研究_第3页
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特征研究_第4页
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特征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特征研究〔〕:

摘要:智能制造背景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制造业的必由之路,一线员工必须具备机、电、仪等多学科复合知识体系,纯熟使用数字化软件,悦纳信息化管理。与之相应,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需要以培养"精益数字工匠";为目的,打破传统专业划分的桎梏,从根底层、技术层和管理层三个层面构建以宽根底、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智能制造;数字化;课程体系;数字工匠

本文引用格式:赵利民,王波,任云晖.面向智能制造的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特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2,6(67):243-244.

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目的达成的载体,表达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施行以来,智能制造成为装备制造业转型晋级的主要方向,企业的消费形式、工艺装备、管理手段等都在发生重大变化。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各专业作为装备制造业一线员工培养的摇篮,其课程体系应当表达产业智能化变革的特征。

一装备制造业的开展趋势

〔一〕开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交融";,目的是实现智能化。智能制造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设备为物质根底,通过制造数据的采集、分析、决策,模拟人类智能,进展制造流程各环节的控制,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局部劳动,提升消费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本钱。周济把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的开展归纳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化次递展开,迭代晋级【1】。开展方向包括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制造及智能消费形式等四个方面【2】。

〔二〕开展特点

1.程度参差不齐。由于工业化起步较晚,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程度差异宏大。在少数企业尝试智能制造的同时,多数企业刚刚完成了数控化改造,局部企业还处于机械化时代。从企业管理程度来看,先进企业建立了完备的精益消费体系,大量中小企业的管理形式、员工队伍素质离智能制造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2.转型要求迫切。一方面企业用工本钱不断上升,使本就微薄的利润雪上加霜,机器换人成为不二选择。另一方面,企业在不断寻求进入高端市场的途径,产品本身存在智能化晋级换代的要求。

3.数字化是当务之急。在智能制造开展过程中,数字化是根底,没有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无从谈起。因此,全面普及数字化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当务之急。只有实现了完善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检验、数字化装配、数字化管理,以及数字化效劳,智能制造才有了坚实的根底。

二高职人才培养的响应

与传统制造相比,智能制造对一线员工的知识、才能、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高职人才培养必须响应产业的新开展。

〔一〕知识构造的差异

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在制造工艺上的差异如表1所示。

从下表可见,智能制造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柔性制造,精益消费。CAD、CAM、虚拟仿真、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成为产业核心技术。这些变化对学生的知识构造提出了新要求:

1.纯熟使用数字化软件。智能制造时代,数字语言成为企业通用语言,贯穿于产品消费和售后的全过程,因此CAD、CAM、仿真等常用软件的使用,如同文字处理软件一样,成为从业人员的根本技能要求。

2.光、机、电、信息一体化。智能制造大量使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的重要特征是光、机、电、仪、信息技术高度复合,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宽根底、复合化的知识体系。

3.技术为主,技能为辅。一些以纯熟操作为主的传统技能岗位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将逐渐弱化甚至消失,而数字化建模、精益专员、精细测量等新岗位应运而生。员工的工作逐渐由简单操作转向数控编程、产线维护等知识综合应用的技术型领域。消费对员工技能的要求逐步降低,对技术的要求不断进步。

〔二〕才能要求的差异

1.学习才能。智能制造的技术更新更快,岗位复杂程度更高。要适应变化,从业者必须具备更强的学习才能,可以依托根底知识,根据岗位工作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库。

2.创造才能。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崇尚的是自由而不是顺从,是创造精神而不是机械的技能,是洞察力和理解力而不是背诵书本和按照别人的意图完成任务的才能。";创造才能虽不是智能制造所专需的,但作为比传统制造更复杂的劳动形式,智能制造需要从业者具备更强的"创造精神";、"洞察力";和"理解力";【3】。

3.勾通才能。智能制造是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消费活动,岗位之间的联络更加严密,岗位任务要求劳动者具备更强的分析、综合、判断和决策的才能,需要整个消费组织的成员表现出更强的协作意识与勾通技巧,才能保持整个组织顺畅的信息交流。

〔三〕素养要求

智能制造是一种精益消费【4】。精益消费外部的监视与控制相对宽松,依赖的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这就要求整个消费活动的成员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意识与才能,在工作中更多地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进展有效的个人时间管理与事项管理。这种自我约束与鼓励正是高素质的典型表征。

三课程体系特征

基于上述分析,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课程观应该是培养具备机、电、仪、信息等多领域、较广泛根底知识,纯熟使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软件工具,适应工业互联网精益管理的"精益数字工匠";。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课程体系相比,新课程体系应该表达宽根底、数字化、信息化的特征〔如图1所示〕。

图1把课程体系分为根底层、技术层和管理层三个层面。每一层面所列出的并非详细课程,而是学生应该学习的知识领域。详细课程名称确实定,不同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有所区别。

根底层课程设置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专业划分,而需根据智能制造的开展需要,大力提升控制与信息技术类课程比重。技术层课程严密围绕数字化要求,以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制造为目的构建课程群。

课程教学内容载体的选择应根据专业的主要效劳面向加以确定,选取所效劳的主要行业、企业的工作内容作为载体进展知识架构展开。课程施行应按照美国学者福斯特"非正规在职培训更经济、更有效";的观点【5】,以产教交融为根底,施行工学交替。

四结语

面向智能制造,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应以培养"精益数字工匠";为目的,打破传统专业划分的桎梏,构建宽根底、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以产教交融为根底,按照企业本位,确定课程内容,通过工学交替,实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参考文献

【1】周兰菊.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智库时代,2022(16):186-187.

【2】张玉兰,张国艳.高职机械制造专业课程群建立的探究与理论[J].决策探究(中),2022(06):44.

【3】吴庆玲,杨天时.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