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说“木叶”》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9《说“木叶”》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9《说“木叶”》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9《说“木叶”》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9《说“木叶”》课件25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说木叶学习目标2、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1、认识学者林庚先生。4、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写作背景

新诗的创作曾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辉煌,但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点的。知人论世

“他气定神闲从民国走来,跨过一个喧嚣纷杂的时代。”

林庚(1910-2006),字静希。林志钧之子。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此后,他创作出《春野的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被誉为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新出了一本诗集。

在学术上,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20世纪40年代以来,他曾三度撰写中国文学史,其中《中国文学简史》作为高校教材流传至今。知人论世北大诗歌中心主任。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喧闹时代的隐退者”。“皎如白雪,煦若阳春。”

——吴组缃清华园“四剑客”林庚、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林庚、吴组缃、王瑶、季镇淮“北大中文四老”弟子们送给他十六个字:建安风骨,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布衣情怀。评钱理群他纯真、率真、赤诚,就像一个真正的孩子。而这是做一个大师最大的特点。他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知人论世价北大学子谈林庚葛晓音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他抬起头,微微含笑,望着屋宇的东方,目光中有坚毅,有安详,有回忆,有思索,有自足,有憧憬。知人论世如何快速阅读文章题目为《说“木叶”》,为说得有序,说得深透,本文采用了句首标义法,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容易让读者把握“说”的要领。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删去例子!划记观点!整理脉络阅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分层次,梳理思路①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②古诗中很少用“树叶”,后发展到用“落木”。③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发现问题(1—3)说明“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分析问题(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④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⑤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暗示性)。⑥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⑦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总结全文(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问题探讨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那么诗歌之中我们能不能将同一概念的词语相互替换?在文学领域,概念相同的词语,它们在形象、色泽、联想意义上,可能大有区别。

进入诗歌,就会形成不同的意象,造成不同的意境和情感。所以诗歌之中概念相同的词语是不能相互替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月出照园中,珍木郁苍苍。——刘桢《公宴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破山寺后禅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李白《梁园吟》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李白《秋下荆门》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木”与“树”木叶树叶落木落叶《全唐诗》73次28次24次204次《全宋词》18次1次10次47次《元曲选》82次50次93次——乐建兵朱国《也说“木叶”》“木”与“树”“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含有落叶的因素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读第六段,“木叶”“落叶”“黄叶”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落叶”则饱含水分,繁密“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木叶:秋风叶落,树叶疏朗,树干微黄干燥。▲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意象场合外形颜色质感意味联想(落)木(叶)秋风叶落脱尽叶子枯黄干燥空阔疏朗

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清秋的性格树(叶)春夏之交枝叶繁茂

绿(叶)褐绿(干)饱含水分

饱满绵密

密密层层浓阴满地一“字”之差

相去千里小组讨论“树叶”“木叶”“落木”的区别。意象颜色质感意境树叶木叶落木褐绿色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微黄饱含水分饱满繁密干燥不湿润空阔疏朗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5。为什么诗歌中只是“一字之差”,意韵却差别巨大?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本文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所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在字典、辞典上可以查到的词语的意思。有人称之为言内义,它明了确定。而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这样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有弹性的,是要依据上下文、整首诗来表达或理解的。

在诗歌鉴赏中,不仅要玩味语言的言内义,而且要玩味概念以外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的旨趣。本文所谈诗歌的“暗示性”对我们欣赏诗歌有什么启示?启示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丰富的意蕴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蕴。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草”等。平时要注意多积累这些古诗中常见的意象的艺术特点。2: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就会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古诗人钟爱“木叶”“木叶”的艺术特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现象原因理论现象——本质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真正目的何在?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小结本文是一篇随笔,也是“咬文嚼字”的典范。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木叶”阐述了一种文学现象——中国诗歌的语言具有暗示性,提倡推敲用字用词,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和意境。现象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用“木叶”甚至“落木”,而极少看见用“树叶”或“落叶”。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质疑“木”与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木”适宜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解疑在艺术的领域里,一字之差,相隔千里。结论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谈论交流以“流水”意象为例,探究诗歌语言的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