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 doc_第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 doc_第2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 doc_第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 doc_第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是第四单元《家乡——走近祖国大美河山》的第一课。作为起始篇目,它起了引领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生长的祖国,欣赏祖国风光之美,产生走近祖国大美河山的想法。

《登鹳雀楼》是又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行写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势雄浑的意境;后两行寓理于诗,写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其中,本文的重点是后两句,但是前两句的学习是为后两句服务的,所以,必须先学习前两句,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后两句,让这首诗的境界得到升华。

要理解古代诗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先从字面开始,想象画面,从于理解诗歌内容。通过多读,通过创设情境,来进一步理解诗中的哲理。

【学情分析】

1、古诗诵读方面:二年级学生接触古诗,可以说是初入门径。而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老师如果在教学古诗时进行繁复冗长的讲说,必将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把古诗教学着眼点放在创设情景上,从搜集的资料入手,通过多媒体展示,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2.自主学习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借助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自主进行朗读,解决朗读中的字音问题,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

3.写字能力方面: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口头表达方面:学生能根据字面意思或图片进行简单的口头描述,但需要引导把话说完整,说得条理清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过程方法:创设情境法、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想像的能力。通过诵读,通过理解,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2.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诵读古诗、欣赏祖国风光导入。

1.欣赏图片,师生配合古诗诵读导入。

师:(出示中国山水图片)这是我们生长的土地,我们生活的祖国,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有美丽宽广。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家乡”,了解我们的祖国。一起“走近祖国大美河山”。

(出示中国地图及古诗配图)曾经,我们读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随着古诗走过中国西北的关山;也读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见过蒙古草原的辽阔与美丽;随着“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到过江南地区,见过那里秀丽的风光。这个单元,(出示中国地图)我们将去江西见识庐山瀑布,去黄山欣赏奇石,去宝岛台湾了解日月潭的美,去祖国的新疆,看看葡萄沟的葡萄熟了没有。大家想学习吗?今天,我们先随送着唐代诗人王之涣,一起到这个地方去看看黄河风光。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登鹳雀楼》。课件出示课题:登鹳雀楼。板书:楼

(设计意图:一开始,从中国风光图片导入,是引出单元主题《家乡——走近祖国大美河山》。接着,出示行政省份加黄河长江的中国地图,是要给学生们国家的地域概念。诵读已经背过过的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西北,东北,江南的风光,配上图片,并与地图结合,既与本单元主题相符,又能给孩子们祖国很辽阔的直观感。诵读熟悉古诗也能够调动课堂气氛。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介绍本单元的内容,也是最初的设计之一。让学生们对本单元有一个初步印象,争取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二、激趣理解课题

1.学习生字,理解课题“鹳雀楼”

(1)发现形声字:看到课题“楼”字,你是什么偏旁,知道它与什么相关?(学生举手回答)

(“楼”字是木字旁,它与木头有关,古代的楼,多半是用木材搭建的)

(2)根据动作猜字。师搂住一位学生,请猜“搂住”的搂字,可能是什么样子?“背着竹篓采蘑菇”的“篓”字会是什么样子?(搂、篓)

(3)这座楼叫什么名字?猜猜这座楼名字的来历?你是怎样猜出来的?(鹳雀楼,鹳雀是一种鸟,“鹳”“雀”一个有鸟字边,有一个有隹字,这两个字都表示是鸟儿。这种鸟儿飞到这座楼上,就取名为“鹳雀楼”)板书课题:鹳雀

(4)发现会意字。

鹳雀是一种怎么样的鸟呢?雀是小字头加一个隹字,表明是“小鸟”,鹳雀就是一种不大的鸟儿。(出示图片)一个字的两个部分各自的意思会集起来表示这个字的意思,我们称会“会意字”。

2、准确朗诵课题

怎么理解“登”字,课题“登鹳雀楼”要怎么样朗诵?(登上鹳雀楼)

登/鹳雀楼

,(完成板书:登鹳雀楼)

个人读,齐读。

3、小结。

准备朗诵要“据义断音”

(设计意思:这一部分,有3个小设计。第一,是从后至前板书课题,楼-鹳雀楼-登鹳雀楼。分三步走,理解课题

。第二,巩固形声字理解与会意字的构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的拓宽,既理解生字,理解课题中的鹳雀楼的来历,也让学生了解到汉字的魅力,为将来的识字打基础。第三,是据义断音的朗诵停顿方法。在分三步理解课题的过程中渗透这个方法,由浅入深。)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请自由朗诵诗歌。

2、点读学生读诗歌,相机纠正字音。

3、学习生字

“楼、依、尽、欲、穷、层”

(1)检查预习

(2)指2-3人读生字。

(3)巩固生字

a、全部会认,开火车读,指到哪读到哪。

b、如有不会认的字,请学生互相教,说一说识记字形的方法。(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偏旁识字等方法)

(预设:欲字的识记方法:浴,欲。从同音字与形近字的角度来记忆,帮助学生识记。)

4、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古诗中的字,识记起来难度相对要小一些。一是古诗学生家长会提前领着背诵,有了良好的预习基础。因此,在这个设计过程中,就预设了A、B两个方案。如果认识难度低,则认读后,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如有困难,则采用“兵教兵”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对于难以识记的字,也采用了预设方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再读诗歌,读准初步节奏。

1、有节奏地读诗歌。

这是一首五言(每句五字)的古诗,你认为怎么停顿来读比较好?

/依

尽,

河/

流。

/千

目,

/一

楼。

自由读,齐读。

五、三读诗歌,读准情感。

1、读一读诗歌第一句,想象你眼前的画面。请学生回答。

(1)

指名读。问:白日指么?

(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读句,想。

(2)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

(3)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你想像中的夕阳下山图是不是这样的呢?请看图片(配图)

(4)

这句诗要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夕阳依着西山慢慢落下的感觉?(慢一点)

(5)

指导,重新划朗诵节奏,并用波浪线表示要读慢一点。

日/

山/

(6)

创设情境,练读。

请用诗句回答。

引导语: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向西边群山--------;看到夕阳下山的美景,他写下了----------------。

2、读一读诗歌第二句,想象你眼前的画面。请学生回答。

流。

(1)

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名读)

(2)

配中国地形图,介绍母亲河黄河,配图黄河奔流的图片,对黄河奔流到海的气势进行了解。

(3)

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要用我们朗读怎样才能读出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读重一点,高一点音)

/入.

海.

/流.

指名,齐读,读出气势。

(5)

创设情境,练读.

引导语: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入大海-----------;他看到脚下滚滚黄河水,他写了--------------。(语气越发高昂)

3、理解诗歌第三、四句。

(1)

落日的余晖点染着大地,滔滔的黄河水奔涌向大海,此时此刻,作者又在想写什么呢?

/

/

怎么样理解“千里目,欲、穷、”的意思?你觉得第三、四句诗说的是什么?

千里目,就是指要看得很远很远。

难点:古时候的字特别的精炼,一个字就能表达一个意思,欲是一个意思,穷又是另外一个意思

,我们先来看欲,欲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谷,右边是欠,“欠”表示有所不足,想要的意思。

(出示:想要)

穷:身在穴下,有力使不出。穷尽(出示:穷尽,尽)

诗句表达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出示句子(站得高,看得远)

(3)

指导朗诵

如何才能把诗人,想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读出来?(读得更高音)

/

/

(4)

创设情境,练读.

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入大海,如是他想:-----------------------。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读:------------------。我们想要看到更美的风景,我们要:-----------------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不断努力,不为眼前的成绩而骄傲,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当你取得成绩,沾沾自喜时,

你可以用“---------------”警戒自己。

4.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配乐朗诵)

自由读,分组读,齐读至背诵。

5、小结,完成板书

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入大海,他写下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黄河风景名句。看到眼前美观,他胸怀变得更宽广,情绪更为积极,他告诉我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边总结,一边画简笔画。)

(设计意图:(1)诵读古诗。古诗要多多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来充分理解诗歌。本次教学的诵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主读,读准音。第二阶段,掌握基本节奏。第三阶段,在理解画面,理解字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从而更准确地理解诗的内涵,更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识字,理解字的意思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就是识字和阅读必须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识字。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汉字,使识字教学在阅读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生命。)

六、写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写5个字,请说一说,你觉得难写的字。

师生分析难写字的结构,宽窄,重点笔画。

预设1:楼(笔画多,要注意左右差不多高,“米”与“女”要匀称,“木”字的横在横中线上方,“米”字的横笔与“木”的横笔大致持平。“女”的撇点在竖中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预设2:尽(上宽下窄,“尺”罩住下方两点,偏左,撇捺要尽量舒展。下方两点斜向平行,都收笔在坚中线上。)

2.将二生的练习本放在投影仪里讲评笔画书写。

3、全班根据讲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