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 第三章 亚非拉地区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课件_第1页
区域地理 第三章 亚非拉地区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课件_第2页
区域地理 第三章 亚非拉地区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课件_第3页
区域地理 第三章 亚非拉地区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课件_第4页
区域地理 第三章 亚非拉地区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亚非拉地区第一节东亚与日本第三章亚非拉地区目标解读确目标明考向目标展示素能解读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2.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1.知识: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东亚的范围、主要的国家、地形区、主要的河流与湖泊。2.技能:熟知东亚的气候分布特点,会分析东亚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3.素养:能够结合区域地图分析日本地理环境特点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目标解读确目标明考探究一东亚情景导学(2018·四川德阳月考)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1)~(2)题:课堂探究解疑难提知能探究一东亚课堂探究(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此特征将导致日本(

)A.河流封冻期长于中国B.南北温差大于中国C.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D.候鸟南迁时间早于中国(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思路点拨】第(1)题,甲、乙、丙由于离海远近不同,故从丙到乙再到甲,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因此气温的年较差逐渐变大,降水的季节变化逐渐变大,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最明显,故①②正确。第(2)题,1月0℃等温线是重要的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说明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故C项正确。【尝试答题】(1)A

(2)C【思路点拨】第(1)题,甲、乙、丙由于离海远近不同,故从丙到要点整合1.东亚范围、位置要点整合范围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半岛国:朝鲜、韩国岛国:日本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4°N~53°N,73°E~145°E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相对位置北部邻北亚、西部邻中亚、南部邻东南亚,西南部邻南亚范围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4°2.东亚地区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自然和经济差异东部沿海西部内陆自然特征范围东亚东部,包括中国东部沿海、朝鲜、韩国和日本东亚西部,包括中国西部和蒙古海陆位置濒临海洋,距海近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形和水文地势较低,平原为主,兼有丘陵或低山,河湖较多地势较高,多山地和高原,河湖较少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气候干旱,温差较大经济发展交通方便,城市较多,工农业发达,是世界上水稻、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不便,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为主2.东亚地区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自然和经济差异东部沿海西部内3.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区域差异(1)成因: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①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形成强大的冷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吹向太平洋,形成西北季风。受此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②夏季,亚洲大陆比同纬度太平洋地区增热快,气温高,这样在副热带形成强大的亚洲低压,而在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形成了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偏南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到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3.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①东西差异。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表现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且更加集中于夏季;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②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区域差异4.东亚的季风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源地亚洲内陆太平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寒冷、干燥炎热、湿润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低温、旱涝等灾害4.东亚的季风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针对训练下图示意亚洲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和7月份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2)题:针对训练(1)该国(

)A.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B.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C.最大水系流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D.常年受西风带控制(2)①地的7月均温可能为(

)A.18℃ B.16℃ C.14℃ D.10℃(1)该国()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国为蒙古国,深居内陆,西风影响不到,D错;依据该国水系分布和7月份均温分布可知,北部气温较低,海拔较高,加上水系多,可反映出年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A错;水汽来自北冰洋,B对;从图中看出最大水系流域面积没有占到国土面积一半,C错。第(2)题,由图可知①地位于河流源头,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可推知①地7月份均温应低于12℃,只有D项符合。答案:(1)B

(2)D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国为蒙古国,深居内陆,探究二日本情景导学下面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探究二日本(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关于富山市气温、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C.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D.气温季节变化较大——主要受海洋影响【思路点拨】

第(1)题,亚洲东部为季风气候,且图中1月均温大于0℃,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富山市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相对较少。【尝试答题】

(1)D

(2)C(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要点整合1.日本的领土组成与地理位置要点整合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30°N~45°N,130°E~145°E),大部分处在北温带海陆位置日本处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环绕,是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隔着日本海同俄罗斯、朝鲜和韩国相望,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板块位置主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两侧低;平原面积狭小;地表崎岖;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地质处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能资源丰富植被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面积的2/3,植物种类多样资源矿产资源贫乏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气候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北部属于3.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农业单产高:水稻产量自给甚至出口。①自然原因: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②社会原因: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兴修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2)渔业发达:捕鱼量排世界第一。①自然原因: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于日本北海道岛附近的海域,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形成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②社会经济原因: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市场需求量大。3.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分析4.“三湾一海”工业带(1)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沿岸。(2)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且多港湾,适合建设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节省了陆上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和费用,降低成本;且日本所需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4.“三湾一海”工业带知识拓展分析本州岛的日本海沿岸夏季降雨少,但冬季多暴雪的原因。本州岛多山,其日本海沿岸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因而夏季降水不多。冬季,西北风掠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在此地抬升,形成大量降雪。知识拓展方法技巧

图解日本区域地理特征方法技巧针对训练下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针对训练(1)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为(

)A.径流量大,利于航运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大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2)日本IT产业集中在甲岛,故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高速公路发达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1)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为()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信息可知,日本水能资源比较丰富,落差大,利于发电,D正确。第(2)题,“硅岛”即电子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影响电子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技术、交通运输条件和环境,故①③⑤正确,④错误;电子产品不适合海运,故②错误。答案:(1)D

(2)B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信息可知,日教材图解析图表强素养▶图一日本东西侧气候差异教材图解1.读图题(1)日本地形特点:

、丘陵面积广大,中间地势高,两侧地势低;

狭小,多分布于沿海;

是日本最大的平原。(2)高田位于日本西部沿海,东京位于日本东南部沿海,两者降水差异是高田

季降水丰富,东京

季降水丰富。2.思考题日本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而湿润,在日本西侧受地形抬升,形成较丰富的降水(降雪);而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夏季: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吹来,在日本东侧迎风坡形成丰富的地形雨;而西侧处于背风坡,降水偏少。山地平原关东平原冬夏1.读图题山地平原关东平原冬夏▶图二日本的工业区分布图▶图二日本的工业区分布图1.读图题(1)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东临F

洋,西濒E

海,西南隔朝鲜海峡与G

半岛相望。(2)领土组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

国,由A

岛、B

岛、C

岛、D

岛四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2.思考题读图分析日本主要工业区集中在什么地区,为什么会这样分布?答案:日本主要工业区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此处港湾众多,对外交通便利,可以大量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以弥补日本资源不足、国内市场狭小的弱点。太平日本朝鲜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1.读图题太平日本朝鲜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三章亚非拉地区第一节东亚与日本第三章亚非拉地区目标解读确目标明考向目标展示素能解读1.东亚的位置、范围、东西地理特征的差异。2.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特征及文化特色。1.知识: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东亚的范围、主要的国家、地形区、主要的河流与湖泊。2.技能:熟知东亚的气候分布特点,会分析东亚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3.素养:能够结合区域地图分析日本地理环境特点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目标解读确目标明考探究一东亚情景导学(2018·四川德阳月考)读“东亚部分地区图”,回答(1)~(2)题:课堂探究解疑难提知能探究一东亚课堂探究(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而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此特征将导致日本(

)A.河流封冻期长于中国B.南北温差大于中国C.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D.候鸟南迁时间早于中国(1)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思路点拨】第(1)题,甲、乙、丙由于离海远近不同,故从丙到乙再到甲,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因此气温的年较差逐渐变大,降水的季节变化逐渐变大,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最明显,故①②正确。第(2)题,1月0℃等温线是重要的分界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日本1月0℃等温线与38°N纬线基本吻合,中国1月0℃等温线与33°N纬线基本吻合,说明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故C项正确。【尝试答题】(1)A

(2)C【思路点拨】第(1)题,甲、乙、丙由于离海远近不同,故从丙到要点整合1.东亚范围、位置要点整合范围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半岛国:朝鲜、韩国岛国:日本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4°N~53°N,73°E~145°E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相对位置北部邻北亚、西部邻中亚、南部邻东南亚,西南部邻南亚范围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4°2.东亚地区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自然和经济差异东部沿海西部内陆自然特征范围东亚东部,包括中国东部沿海、朝鲜、韩国和日本东亚西部,包括中国西部和蒙古海陆位置濒临海洋,距海近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形和水文地势较低,平原为主,兼有丘陵或低山,河湖较多地势较高,多山地和高原,河湖较少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气候干旱,温差较大经济发展交通方便,城市较多,工农业发达,是世界上水稻、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不便,以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为主2.东亚地区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自然和经济差异东部沿海西部内3.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区域差异(1)成因: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①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形成强大的冷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吹向太平洋,形成西北季风。受此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②夏季,亚洲大陆比同纬度太平洋地区增热快,气温高,这样在副热带形成强大的亚洲低压,而在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形成了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偏南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到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3.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区域差异

(2)区域差异①东西差异。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表现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且更加集中于夏季;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②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2)区域差异4.东亚的季风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源地亚洲内陆太平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寒冷、干燥炎热、湿润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低温、旱涝等灾害4.东亚的季风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针对训练下图示意亚洲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和7月份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2)题:针对训练(1)该国(

)A.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B.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C.最大水系流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D.常年受西风带控制(2)①地的7月均温可能为(

)A.18℃ B.16℃ C.14℃ D.10℃(1)该国()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国为蒙古国,深居内陆,西风影响不到,D错;依据该国水系分布和7月份均温分布可知,北部气温较低,海拔较高,加上水系多,可反映出年降水量自北向南递减,A错;水汽来自北冰洋,B对;从图中看出最大水系流域面积没有占到国土面积一半,C错。第(2)题,由图可知①地位于河流源头,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可推知①地7月份均温应低于12℃,只有D项符合。答案:(1)B

(2)D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国为蒙古国,深居内陆,探究二日本情景导学下面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探究二日本(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关于富山市气温、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降水较少——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常年受西风影响C.冬季降水丰富——处于冬季风迎风坡D.气温季节变化较大——主要受海洋影响【思路点拨】

第(1)题,亚洲东部为季风气候,且图中1月均温大于0℃,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富山市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多,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相对较少。【尝试答题】

(1)D

(2)C(1)富山市的气候类型为()要点整合1.日本的领土组成与地理位置要点整合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30°N~45°N,130°E~145°E),大部分处在北温带海陆位置日本处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四周海洋环绕,是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隔着日本海同俄罗斯、朝鲜和韩国相望,西南隔东海与中国相望板块位置主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高,两侧低;平原面积狭小;地表崎岖;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地质处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能资源丰富植被森林覆盖率约占国土面积的2/3,植物种类多样资源矿产资源贫乏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气候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北部属于3.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分析(1)农业单产高:水稻产量自给甚至出口。①自然原因: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②社会原因: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兴修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2)渔业发达:捕鱼量排世界第一。①自然原因: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于日本北海道岛附近的海域,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形成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②社会经济原因: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市场需求量大。3.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分析4.“三湾一海”工业带(1)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沿岸。(2)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且多港湾,适合建设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节省了陆上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和费用,降低成本;且日本所需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4.“三湾一海”工业带知识拓展分析本州岛的日本海沿岸夏季降雨少,但冬季多暴雪的原因。本州岛多山,其日本海沿岸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因而夏季降水不多。冬季,西北风掠过日本海,带来大量水汽,在此地抬升,形成大量降雪。知识拓展方法技巧

图解日本区域地理特征方法技巧针对训练下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针对训练(1)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其河流特征为(

)A.径流量大,利于航运B.濑户内海沿岸的河流径流量最大C.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断流D.水能丰富,利于发电(2)日本IT产业集中在甲岛,故甲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①环境洁净②海运便利③高速公路发达④劳动力丰富⑤科技发达A.①②③ B.①③⑤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