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课件_第1页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课件_第2页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课件_第3页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课件_第4页
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5讲神经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考情分析·备考导航最新考纲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全国卷六年考题分值统计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012全国卷T4;2012全国卷T30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2016全国Ⅰ卷T4;2016全国Ⅱ卷T30;2015全国Ⅰ卷T30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考情分析·备考导航最新考纲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全国卷六年考题分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概念:在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2)类型:条件反射和

。2.结构基础——反射弧(识别下图并填空)(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①

,②

,③

,④

,⑤

,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2)图中有

个神经元。(3)完整的反射弧是

(用图中标号表示)。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应答非条件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①→②→③→④→⑤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知识梳理【深挖教材】破坏③处结构,刺激④处,⑤处是否有反应?若有反应,能否称为反射?提示: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有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反射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深挖教材】1.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拓展深化兴奋传导结构特点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感觉神经元树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只有感觉无效应传出神经元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1.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重点透析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易错点拨】(1)“形成感觉”≠“产生反射”感觉的产生不是一种反射活动。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意识”,而不是效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2)“有刺激”≠“产生反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反射,即反射的产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易错点拨】(1)“形成感觉”≠“产生反射”1.(2016·福建龙海模拟)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不喂食也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参与了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相同题组一反射的类型判断B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味觉的形成是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和神经中枢等都不同,所以反射弧不同。1.(2016·福建龙海模拟)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2.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两种现象,现象Ⅰ: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迅速将手缩回;现象Ⅱ: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下表对这两种缩手反应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C解析:现象Ⅰ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Ⅱ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完成的前提条件是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条件反射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两个现象中效应器相同,即“缩手”都需要相同数量的肌肉细胞参与。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一定需要一定需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多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2.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两种现象,现象Ⅰ: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方法突破“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方法突破3.(2014·海南卷,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题组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C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以及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可知,a(骨骼肌)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3.(2014·海南卷,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4.(2016·福建龙海二模)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Ⅰ,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B解析: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只是传出神经元受损),因此,以针刺S(感受器),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由于Ⅲ处位于传入神经上,刺激Ⅲ,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由于Ⅱ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虽然发生轻微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若刺激Ⅰ,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Ⅲ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4.(2016·福建龙海二模)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考点二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

。(2)传导过程: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电信号(神经冲动)外正内负K+外负内正Na+(3)传导特点:

传导。双向考点二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知识梳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2)传递过程:兴奋→

→突触小泡释放

→突触间隙→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

。轴突末梢神经递质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神经递质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突触(2)传递过程:兴奋→【深挖教材】(1)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吗?提示: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2)一个反射活动需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什么?提示:突触的数目。(3)兴奋的传递过程中为什么有突触延搁现象?提示: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出现突触延搁现象。【深挖教材】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及过程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拓展深化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K+外流

外正内负

Na+内流,由外正

内负变为外负内正K+外流,逐渐

恢复外正内负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及过程重点透析(2)兴奋的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2.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A点——静息电位,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DE段——静息电位。(2)兴奋的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2.膜电位变化曲线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a.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a.刺激a点,b点先兴奋【易错点拨】(1)正确理解“兴奋在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前提条件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2)正确理解兴奋产生和传导中Na+、K+的运输方式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③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易错点拨】(1)正确理解“兴奋在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前4.关于神经递质的理解化学本质很复杂,可以是气体分子,如一氧化氮;可以是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可以是氨基酸,比如谷氨酸;但高中生物常见的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种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常见的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释放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效应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发挥作用后的去向绝大多数神经递质被相应的酶水解,有的则重新进入突触前膜(如谷氨酸)若相应酶被破坏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争夺则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下一个神经元不兴奋也不抑制4.关于神经递质的理解化学本质很复杂,可以是气体分子,如一氧1.如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B.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对K+的通透性减小C.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Na+的快速内流有关D.细胞膜通过通道蛋白开闭来控制离子通透性的大小题组一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与曲线分析B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解析: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时的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外流;由图可知,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Na+的快速内流有关;细跑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变化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开闭来实现的。1.如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2.(2016·河南郑州联考)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的膜电位一定是K+外流形成的B.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C.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图B的③→④过程C解析:图A中,丁区域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属于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甲区域或丙区域的膜电位都为外正内负,属于静息电位,可能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与Na+的浓度无关,所以静息电位将不变;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表示动作电位,图B中②→④过程都属于动作电位。2.(2016·河南郑州联考)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3.如图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3个突触小体B.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C.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D.兴奋由d→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题组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分析C解析: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轴突-轴突,即甲、乙处;轴突-树突或胞体,即乙、丙处)和2个突触小体(甲、乙轴突末端);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刺激c处,可观察肌肉的变化,同时测量电表处电位有无变化;兴奋由d→e,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3.如图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4.(2016·河北保定一模)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C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Ca2+可以促进过程①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过程③表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从而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2016·河北保定一模)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5.(2016·山东临沂月考)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C.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D.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题组三膜电位的测定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D解析:图1中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在静息时,钾离子的分布是内高外低,但膜内甲、乙两处浓度相近;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且没有兴奋传导,所以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当兴奋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时能测到电位变化,电表指针会偏转一次;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②处未处理,局部电流先传导到左侧微电极,后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所以指针发生两次偏转。5.(2016·山东临沂月考)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6.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为刺激位点,a、b分别位于电表两个接点的中点。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电表①指针不偏转,电表②指针两次偏转B.刺激b点,电表②指针不偏转,电表①指针两次偏转C.刺激c点,可用来说明兴奋的双向传导和单向传递D.若增大胞外Na+浓度,刺激c点,则电表②偏转幅度增大B6.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为刺激位点,a、解析:刺激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导到电表①的两极,电表①指针不偏转;同时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因此电表②的两极先后兴奋,导致电表②指针偏转两次;由于b为电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产生的冲动双向传导,所以电表②不偏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不能通过突触传导到左边一个神经元,所以电表①不偏转;刺激c点,电表②指针偏转两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但是电表①不偏转,说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若增大胞外Na+浓度,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导致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差变大,电表②偏转幅度增大。解析:刺激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产生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题组四兴奋传导、传递过程相关实验的探究C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操作时将药物放在B处或不放药物,刺激C处,观察2都会有反应,故不需要做。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8.(2016·江西南昌月考)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来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受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只在神经A上完成):①先用剪刀在神经A的

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

,若

,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8.(2016·江西南昌月考)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实验原理是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1)①实验要求只能在神经A上完成,操作时,先用剪刀将神经A的1、2之间剪断。②若A是传入神经,乙是感受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无法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无收缩现象;若A是传出神经,乙是效应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仍可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有收缩现象。答案:(1)①1、2之间②1无肌肉收缩现象(或2有肌肉收缩现象)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实验(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A和神经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为

,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解析:(2)②若神经A为传入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和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答案:(2)1

2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A和神经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方法突破(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法设计—电刺激图①处

结果分析

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方法突破(1)探究冲动在神经纤(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

结果分析(2)探究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法设计结果分析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1.各神经中枢的功能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体温调节水平衡最高级中枢身体平衡呼吸中枢低级中枢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1.各神经中枢的功2.分级调节及各中枢间关系(1)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2)位于脊髓的

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

。(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低级中枢调控调控3.人脑的高级功能[连线]答案:2.分级调节及各中枢间关系低级中枢调控调控3.人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拓展深化(1)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是指包括脑与脊髓的结构,神经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区域。(2)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掌管人体的高级生命活动。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外,掌管人体的低级生命活动,如可以自主地控制一些反射行为,如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成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重点透析【深化拓展】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损伤)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学习舞蹈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和躯体运动中枢参与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椎受损伤,大脑皮层、小脑等功能正常【深化拓展】人体部分生理(或病理)现象的生物学解释生理或病理1.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

)A.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D.婴儿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题组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说明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即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均属于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和脊髓等中枢的参与,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说明大脑皮层不能抑制脊髓的低级中枢,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1.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题组一2.(2016·福建龙岩期末)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B.大脑皮层言语区中V区损伤,会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C.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D.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题组二人脑的高级功能D解析: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言语区中V区损伤,会导致人看不懂文字;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2.(2016·福建龙岩期末)下列有关人脑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答题语句知识网络填充:①

、⑤

、反射感受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Na+双向单向突触间隙大脑皮层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答题语句知识网络填充:①要语强记1.反射形成的一个结构基础和两个必要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的完成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必须有适宜的刺激。2.兴奋的传导的两个要点(1)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式是局部电流,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的电流方向一致。3.兴奋传递结构基础与信号转换(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言语区损伤引起的生理现象S区受损不会说,H区受损听不懂话,W区受损不会书写,V区受损看不懂文字。要语强记1.反射形成的一个结构基础和两个必要条件第25讲神经调节第25讲神经调节考情分析·备考导航最新考纲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全国卷六年考题分值统计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012全国卷T4;2012全国卷T30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2016全国Ⅰ卷T4;2016全国Ⅱ卷T30;2015全国Ⅰ卷T30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考情分析·备考导航最新考纲全国卷六年考题统计全国卷六年考题分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概念:在

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2)类型:条件反射和

。2.结构基础——反射弧(识别下图并填空)(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①

,②

,③

,④

,⑤

,⑥神经节(细胞体聚集在一起构成)。(2)图中有

个神经元。(3)完整的反射弧是

(用图中标号表示)。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应答非条件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①→②→③→④→⑤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考点一反射与反射弧知识梳理【深挖教材】破坏③处结构,刺激④处,⑤处是否有反应?若有反应,能否称为反射?提示:神经中枢受损,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有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反射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深挖教材】1.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拓展深化兴奋传导结构特点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感觉神经元树突末梢的特殊结构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只有感觉无效应传出神经元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1.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重点透析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易错点拨】(1)“形成感觉”≠“产生反射”感觉的产生不是一种反射活动。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意识”,而不是效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2)“有刺激”≠“产生反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反射,即反射的产生需要有适宜的刺激。【易错点拨】(1)“形成感觉”≠“产生反射”1.(2016·福建龙海模拟)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不喂食也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参与了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不相同题组一反射的类型判断B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解析: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相关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味觉的形成是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完成,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属于反射;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会形成条件反射,是通过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而产生的;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其感受器和神经中枢等都不同,所以反射弧不同。1.(2016·福建龙海模拟)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2.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两种现象,现象Ⅰ: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迅速将手缩回;现象Ⅱ: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下表对这两种缩手反应的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C解析:现象Ⅰ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Ⅱ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完成的前提条件是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条件反射一定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两个现象中效应器相同,即“缩手”都需要相同数量的肌肉细胞参与。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A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B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一定需要一定需要C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少多D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2.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两种现象,现象Ⅰ: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方法突破“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方法突破3.(2014·海南卷,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题组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C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以及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可知,a(骨骼肌)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3.(2014·海南卷,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4.(2016·福建龙海二模)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D.若刺激Ⅰ,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B解析:由于渐冻人损伤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只是传出神经元受损),因此,以针刺S(感受器),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由于Ⅲ处位于传入神经上,刺激Ⅲ,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由于Ⅱ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虽然发生轻微收缩,但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该过程不能称为反射;若刺激Ⅰ,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Ⅲ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4.(2016·福建龙海二模)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考点二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传导形式:

。(2)传导过程:知识梳理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电信号(神经冲动)外正内负K+外负内正Na+(3)传导特点:

传导。双向考点二兴奋传导与传递的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知识梳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2)传递过程:兴奋→

→突触小泡释放

→突触间隙→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

。轴突末梢神经递质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神经递质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突触(2)传递过程:兴奋→【深挖教材】(1)突触间隙内的液体属于内环境吗?提示:突触间隙内的液体是组织液,属于内环境。(2)一个反射活动需要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什么?提示:突触的数目。(3)兴奋的传递过程中为什么有突触延搁现象?提示: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出现突触延搁现象。【深挖教材】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及过程重点透析

剖析考点拓展深化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K+外流

外正内负

Na+内流,由外正

内负变为外负内正K+外流,逐渐

恢复外正内负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及过程重点透析(2)兴奋的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2.膜电位变化曲线分析A点——静息电位,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BC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CD段——静息电位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DE段——静息电位。(2)兴奋的传导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2.膜电位变化曲线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a.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a.刺激a点,b点先兴奋【易错点拨】(1)正确理解“兴奋在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前提条件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2)正确理解兴奋产生和传导中Na+、K+的运输方式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③恢复静息电位时,K+的外流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易错点拨】(1)正确理解“兴奋在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前4.关于神经递质的理解化学本质很复杂,可以是气体分子,如一氧化氮;可以是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可以是氨基酸,比如谷氨酸;但高中生物常见的主要有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种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常见的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释放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以胞吐的方式释放效应神经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发挥作用后的去向绝大多数神经递质被相应的酶水解,有的则重新进入突触前膜(如谷氨酸)若相应酶被破坏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争夺则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下一个神经元不兴奋也不抑制4.关于神经递质的理解化学本质很复杂,可以是气体分子,如一氧1.如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B.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对K+的通透性减小C.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Na+的快速内流有关D.细胞膜通过通道蛋白开闭来控制离子通透性的大小题组一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与曲线分析B题组例练

分类例练提炼方法解析: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电位时的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K+外流;由图可知,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与Na+的快速内流有关;细跑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变化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开闭来实现的。1.如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2.(2016·河南郑州联考)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的膜电位一定是K+外流形成的B.甲区域或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C.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大D.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图B的③→④过程C解析:图A中,丁区域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属于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甲区域或丙区域的膜电位都为外正内负,属于静息电位,可能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主要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与Na+的浓度无关,所以静息电位将不变;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表示动作电位,图B中②→④过程都属于动作电位。2.(2016·河南郑州联考)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3.如图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激神经元甲,则在神经元丙上可检测到动作电位。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和3个突触小体B.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C.刺激c处,可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D.兴奋由d→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题组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分析C解析:图示结构中可见2个突触(轴突-轴突,即甲、乙处;轴突-树突或胞体,即乙、丙处)和2个突触小体(甲、乙轴突末端);给予b处适宜刺激,电表指针只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刺激c处,可观察肌肉的变化,同时测量电表处电位有无变化;兴奋由d→e,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3.如图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d处为组织液,若刺4.(2016·河北保定一模)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恰当的是(

)A.瞬间增大轴突末端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B.过程①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过程②表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D.过程③可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C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Ca2+可以促进过程①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过程③表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以后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从而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2016·河北保定一模)如图为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模式图,5.(2016·山东临沂月考)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膜内的钾离子浓度甲处比乙处低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C.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测不到电位变化D.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未处理),电表的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题组三膜电位的测定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D解析:图1中膜电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在静息时,钾离子的分布是内高外低,但膜内甲、乙两处浓度相近;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且没有兴奋传导,所以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0mV;图2中若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②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则当兴奋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时能测到电位变化,电表指针会偏转一次;图2中若在①处给予适宜刺激,由于②处未处理,局部电流先传导到左侧微电极,后传导到右侧微电极,所以指针发生两次偏转。5.(2016·山东临沂月考)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6.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为刺激位点,a、b分别位于电表两个接点的中点。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刺激a点,电表①指针不偏转,电表②指针两次偏转B.刺激b点,电表②指针不偏转,电表①指针两次偏转C.刺激c点,可用来说明兴奋的双向传导和单向传递D.若增大胞外Na+浓度,刺激c点,则电表②偏转幅度增大B6.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为刺激位点,a、解析:刺激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产生的兴奋同时传导到电表①的两极,电表①指针不偏转;同时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因此电表②的两极先后兴奋,导致电表②指针偏转两次;由于b为电表接线的中点,刺激b点后,产生的冲动双向传导,所以电表②不偏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不能通过突触传导到左边一个神经元,所以电表①不偏转;刺激c点,电表②指针偏转两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进行双向传导,但是电表①不偏转,说明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若增大胞外Na+浓度,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内外的电位差变大,导致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膜外电位差变大,电表②偏转幅度增大。解析:刺激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产生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题组四兴奋传导、传递过程相关实验的探究C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操作时将药物放在B处或不放药物,刺激C处,观察2都会有反应,故不需要做。7.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8.(2016·江西南昌月考)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来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受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只在神经A上完成):①先用剪刀在神经A的

将其剪断;

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

,若

,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8.(2016·江西南昌月考)如图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实验原理是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1)①实验要求只能在神经A上完成,操作时,先用剪刀将神经A的1、2之间剪断。②若A是传入神经,乙是感受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无法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无收缩现象;若A是传出神经,乙是效应器,则刺激神经A上的实验点1,兴奋仍可传至效应器,所以肌肉有收缩现象。答案:(1)①1、2之间②1无肌肉收缩现象(或2有肌肉收缩现象)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实验(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A和神经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为(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

次,则神经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为

,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解析:(2)②若神经A为传入神经,刺激实验位点1,兴奋可传导到实验位点2和3,则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答案:(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