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介入发展_第1页
神经介入发展_第2页
神经介入发展_第3页
神经介入发展_第4页
神经介入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介入的发展和未来神内二区李波第一页,共三十四页。定义研究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一种临床医学科学。介入神经放射学(interventionalneuroradiology)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neurosurgicalendovasculartherapeutics)血管内神经外科学(endovascularneurosurgery)第二页,共三十四页。神经介入学的地位内科学外科学介入科学外周介入心脏介入神经介入第三页,共三十四页。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急性脑梗塞的超早期介入溶栓、取栓术脑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脑静脉窦血栓静脉溶栓治疗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引起的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栓塞治疗

第四页,共三十四页。神经介入治疗的优缺点优点:创伤小、适应范围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避免了开颅手术缺点:技术要求高、费用高第五页,共三十四页。需要治疗的病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青中年原因未明的脑出血患者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轻、中度脑梗塞患者具有适合时间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一定程度颅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第六页,共三十四页。世界神经介入发展简史1904年Dawbran用石蜡和凡士林混合的栓子进行恶性肿瘤的手术前栓塞1930年Brook应用肌肉组织“放风筝”填塞颈内动脉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1950年代,Seldinger创造股动脉穿刺技术1960年Luessenhop经动脉内注入有金属芯的硅胶球珠栓塞治疗AVM1970年代Djindjian开创了颈外动脉和脊髓动脉的选择性插管造影技术。1971年Serbinenko首创可脱性球囊技术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第七页,共三十四页。世界神经介入发展简史1972年Zanetti报道IBCA及NBCA栓塞AVM和AVF1968年Dotter报道了首例经皮血管成形术1974年Cruntzig发明了球囊成形术,逐步应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随后又有了支架成形术1980年代Tracker和Magic系列微导管的出现1991年Guglielmi设计了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此后,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新型材料不断涌现21世纪,动脉瘤及AVM液体栓塞剂出现,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专用支架出现第八页,共三十四页。世界神经介入现状成熟可与手术媲美,甚至超越手术发展快

第九页,共三十四页。中国神经介入的发展开始晚于国外进步迅速气氛活跃水平不低于国外第十页,共三十四页。技术力量格局分布各区形成技术力量相对雄厚的中心北京:天坛医院、宣武医院上海:华山医院、长海医院广州:珠江医院西安:唐都医院沈阳:陆军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医院天津:环湖医院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目前存在的问题神经介入的普及不够医生观念需要转变治疗费用相对高水平参差不齐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未来发展趋势

问题和机遇并存认识和水平共进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成为临床发展的一个新热点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发展方向(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有效治疗

中国人口13亿,估计SAH的患者5-6万左右,实际有效治疗病例不足十分之一,大量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介入栓塞动脉瘤治疗过程囊内栓塞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

栓塞前即刻5个月复查46个月复查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软硬形状

柔软度三维标准型治疗>7mm动脉瘤向心性填塞成篮好二维填塞型柔软选择直径广泛三维填塞型治疗<12mm动脉瘤向心性填塞迷你三维填塞型治疗<4mm微小动脉瘤向心性填塞治疗选择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贴壁成篮顺应动脉瘤的各种形状贴壁成篮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均匀分层向心性填塞在贴壁填塞动脉瘤的同时为后续铂金圈留下内部的开放空间,

使任何一个铂金圈都保持中空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致密填塞和瘤颈覆盖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动静脉畸形栓塞材料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大畸形的首选方法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外伤性海绵窦瘘简称CCF,是比较容易误诊的疾病,应用可脱球囊介入治疗方法是该疾病治疗的首选,效果是戏剧性的改变。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四页。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发展方向(二)急性脑梗塞的及时诊断治疗中国每年新增急性脑梗塞100-150万,能够及时行动脉溶栓并诊治病因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3患者具有颅内血管狭窄和颈部血管狭窄,没有得到进一步治疗,再次出现脑梗塞病例非常多。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的传统治疗效果不确定,通过介入方法进行接触溶栓,效果确实有效。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四页。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溶栓治疗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发展方向(三)短暂性脑缺血(TIA)的有效治疗TIA患者50%左右为颅内血管狭窄引起,目前由于普查不够,得到有效治疗病例极少。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治疗

中国每年有100万左右的缺血性脑血管治疗,其中接近1/3的患者可以进行支架治疗,但是由于认识和技术的原因,很多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导致脑梗死,病残病死。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四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