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练习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练习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练习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练习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练习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页(共7页)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印加帝国以库斯科为中心,分成四个大行政区,每区叫作一个苏约,每个苏约下分若干省,每省再分成若干艾卢。在中央允许之下,各地方可以有某种程度的自由。地方长官每隔一定时期被召集到中央汇报工作。国君常往全国各地巡视,了解情况并检查工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A.出现民主政治的雏形 B.国君独揽国家行政大权 C.政府的行政效率较高 D.国家行政管理体系较完整2.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在中国完成其本土化是在()A.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B.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佛教日渐兴盛 C.隋唐时期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了主流 D.宋明时期儒家学说融合了佛教的内容3.中国科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朝鲜王朝时以进士之试增长童稚辞气,不可不立,便推动设立进士科,以诗赋试之,并规定25岁以下才能参加,获得进士身份后,才可准备更高一级的考试。由此可知,朝鲜王朝的科举考试()A.核心内容是考查诗词歌赋能力 B.促进中朝两国的友好交往 C.在仿效中国同时具有本土特征 D.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4.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印加人在陡峭的山坡上,将土地整平,并用石墙将它们一块一块隔成梯田。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都()A.重视农业的精耕细作 B.利用自然资源去发展农业 C.追求高超的建筑艺术 D.具有领先世界的农业技术5.印加王利用中央级官员和巡视员监察地方官员。监察内容包括:是否忠实执行上级命令,是否玩忽职守等。地方官员在登记村社社员财产时“一双草鞋也不能遗漏”,在分配土地时不能不平均,在组织灌溉时不能忘记通知有关社员;否则,一切后果(例如社员因饥饿而盗窃)由该地方官员负责,即受到相应处罚。这一做法()A.提升了官员素养 B.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 C.实现了吏治清明 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威6.古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将其堆积在固定于水上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地。古印第安人的这一做法()①缓解了人地矛盾②扩大了耕地面积③突出了以农为本④体现了天人和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位于墨西哥城塔库巴街的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大祭坛、圣地亚哥大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分别代表了古代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时期文化和墨西哥现代文化。由此可见,墨西哥文化()A.杂糅了欧洲与亚洲的文化 B.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相同 C.具有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 D.毫无任何印第安土著文化痕迹8.德里苏丹政权建立后,政府和军队中高级官员皆由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穆斯林贵族担任,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担任低级官吏。德里苏丹政权向印度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对非穆斯林盘剥尤甚。由此可知,德里苏丹国()A.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多民族国家 B.所有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C.民族、宗教、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威胁9.古代美洲地区与亚欧大陆长期隔离,但印第安文化享誉中外,其中以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为代表,但是到了16世纪,三大印第安文化相继灭亡。其言外之意是()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各文明间的联系 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西方殖民者导致印第安文明的毁灭10.古埃及和古印度都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在其古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似点。关于它们相似点的论述,正确的是()A.发祥于世界著名大河流域 B.产生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 C.公元前36世纪时出现了国家 D.打败了外族入侵延续了文明11.黑泽明《七武士》体现出了旧时代日本农民平时只能吃上秕子米饭和萝卜,统治者甚至下令禁止食肉,鼓励人民多吃野菜。这表明()A.日本统治者提倡节俭 B.日本统治者关心民众的生活 C.日本农民的生活困窘 D.日本农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12.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实行“丁田制”。政府授予15岁以上的男子(丁)以一定面积的国有土地,其中口分田只准终身占有,永业田可由子孙继承。受田农民必须向政府缴纳田租、负担徭役(庸)和贡物(调)。材料反映了()A.新罗受中国唐朝影响明显 B.新罗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新罗确立了封建租佃关系 D.新罗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13.8世纪初,日本的庄园制随着班田制衰落而日益发展。庄园中直接生产者租种庄园土地,缴纳实物地租,此外还要交纳名目繁多的日用必需品。这说明日本庄园()A.生产部门非常齐全 B.具有自给自足特点 C.人身依附关系紧密 D.居民生活比较困难14.下列不属于美洲三大文明的是()A.玛雅文化 B.印加文化 C.阿兹特克文化 D.阿克苏姆文化15.在日本历史上建立最后一个幕府的是()A.镰仓幕府 B.源氏幕府 C.德川幕府 D.室町幕府16.古代的阿兹特克人认为,捕捉俘虏甚至比获取贡品更重要。在他们的宗教观念中,为防灾止难,需用人来献祭,而用来献祭的人,只能是战俘;只有用人献祭才能获得神明对战争胜利的庇佑。这一宗教观念()A.束缚了文明的进步 B.反映了王权的崛起 C.催生了尚武的风俗 D.推动了领土的扩张17.“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以上成就应该属于美洲的()A.玛雅文化 B.阿兹特克文化 C.印加文化 D.阿克苏姆文化18.12世纪末,日本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一一幕府,并从朝廷上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这表明日本()A.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B.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朝廷与幕府间互相牵制 D.武士集团地位下降19.如图为墨西哥浮动园地,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水排上而形成。淤泥非常肥沃,耕种者甚至每年可以从他们的田园中获得7次收成。据此可知,浮动园地()A.扩大了耕地面积 B.培育出甜高粱作物 C.拓展了统治疆域 D.延续集体劳作模式20.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印加帝国,只要一个省被征服(因领土扩张而增设地方政区),该省人口就将以等级为基础来组织,(帝国)官员将立即开始工作……缓慢而逐渐地把个人吸入国家,直到他人格丧失。人为国家而活,而非反过来”。该研究表明印加帝国()A.神权色彩浓厚 B.贵族位高权重 C.推崇官僚政治 D.珍视个人自由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人类历史是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室民的思想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材料二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①②③代表的思想分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2)列举这一时代中“地中海文明”和“南亚文明”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人们共同探究的问题。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材料二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析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欧洲水手对通往亚洲航线的寻找,把他们带到了两半球和辽阔的太平洋。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自从发现美洲大陆至今,这个地区的一切先是被转化为欧洲资本,而后又转化为美国资本,并在遥远的权力中心积累。各国的生产方式和阶级结构取决于每个国家进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程度。所谓国际分工就是指一些国家专门赢利,而另外一些国家专门遭受损失,拉丁美洲就沦为专门遭受损失的地区、为他人之需要而存在,成为富国的石油、铁矿、铜矿、肉类、水果、咖啡、原料、粮食的产地和仓库。——摘编自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简析拉丁美洲贫困的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全球化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D;2.C;3.C;4.B;5.B;6.B;7.C;8.C;9.D;10.A;11.C;12.C;13.B;14.D;15.C;16.A;17.C;18.B;19.A;20.C;二.材料题(共3小题)21.(1)学派:①法家;②儒家;③道家。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2)代表人物及观点:地中海文明——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南亚文明——释迦牟尼。共同探究的问题:力求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22.(1)特点: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深远。(2)不同: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原因: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