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宋元时期的经济-最新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宋元时期的经济-最新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宋元时期的经济-最新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宋元时期的经济-最新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宋元时期的经济-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高考导航——导考纲解读:宋元时期的经济

(1)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2)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3)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

考点2: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高考导航——导考纲解读:宋元11.(2018全国卷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材料“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说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较强,但并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排除B项;只依据四川一地史实不足以说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盐业专卖制度,故排除D项;四川一县就有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以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A高考研练1.(2018全国卷Ⅰ·26)北宋前中期,在[材料“受雇期间22.(2016全国卷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B3.(2014全国卷Ⅱ·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2.(2016全国卷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3宋元时期的经济

年份·卷别题号命题角度2018全国卷Ⅰ262016全国卷Ⅱ262015全国卷Ⅰ262015全国卷Ⅱ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2014全国卷Ⅱ26全国卷考题统计宋代民营手工业发展宋代土地政策调整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宋代交子功能宋元时期的经济年份·卷别题号命题角度2018全国卷Ⅰ2624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一、农业的发展知识梳理思考:宋初“不抑制土地兼并”的土地政策会带来哪些影响?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减少,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5

北宋间,租佃关系普遍化,多采用契约地租形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他们获得了国家编户的地位,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有了一定的迁徙、佃田和退佃的自由。这种有别于依附农的佃农,从此在租佃关系中占居主导地位。北宋时期的租佃制度北宋间,租佃关系普遍化,多采用契约地租形式,成为61.宋太祖于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下诏:“所在长吏,告谕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这一诏令A.客观上加剧了北宋的土地兼并B.有利于抑制大地主势力C.保证国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D.削弱了文臣武官的势力A2.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A.保护佃农利益B.增加政府收入C.维护地主特权D.规范租佃关系D对点训练1.宋太祖于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下A2.北宋初年规定:租7二、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元代出现成熟青花瓷。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

。纺织业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元代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改变丝、麻、棉比例。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冶金业北宋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焦炭(南宋末年开始)。景德镇“瓷路”黄道婆二、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81.在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上,有一件产自于龙泉窑的“靑釉印花癸口瓷盘”,十分精致美丽。该器物产自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对点训练D1.在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的南宋古沉船对点训练D9三、商业的发展1.表现(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交子”大都三、商业的发展1.表现“交子”大都102.市的发展时期时间空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

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官府设

或市长,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

。宋朝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

昼夜相接,出现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更加普遍,且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坊市令东西二市夜市“草市”2.市的发展时期时间空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113.对外贸易(1)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

国库重要财源;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设立

,专管海上贸易,制定了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2)元朝: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四、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松动2.表现: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南宋市舶司泉州3.对外贸易四、经济政策南宋市舶司泉州121.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对点训练C1.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农业税(万贯)非农业13朝代表现特征魏晋以前春秋战国时,楚、吴、越等对江南有所开发。秦汉时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奠基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两晋时是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安史之乱”后是第二次高潮)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两宋之际是第三次高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五、经济重心南移朝代表现特征魏晋以前春秋战国时,楚、吴、越等对江南有所开发。14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及宋代,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东移(如东晋),加快了南方的开发。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151.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D2.《辽史》在叙述契丹南征时,有诸如“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军退,纵火焚之”等记载。这一现象客观上A.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壮大B.改变了北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加快了蚕桑纺织技术南移步伐D.隔断了南北区域经济文化交流C对点训练1.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D2.《辽史》在叙述16议探究:宋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梁泉《我们只要一个中国》

材料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商贾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一直被视为“贱业”而为人们所鄙弃。然而,受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宋人首先冲破了“农本工商末”价值观念的束缚,“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人们不再以经商为耻,社会各阶层纷纷经营商业,出现了“全民经商”的态势。宋代的经商群体已“不再指单一的专职商人,而且,‘全民经商’中的‘民’不再是狭义上的下层民众或被统治阶级,而是包含了相当的上层社会的人群或说统治集团的成员”。——摘自郭学信、张素英《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议探究:宋代商业的发展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17展评(1)政府“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化,租佃关系日益发展;人身关系松弛,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2)雇值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3)经济利益的驱动;(5)传统“农本工商末”价值观念的冲破;(4)商人群体的扩大;(7)国家抑商政策的放松;(9)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的兴盛;(8)经济重心南移;(6)国内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10)交子的推广原因:展评(1)政府“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18

材料四:古代的“城”市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材料三: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东京梦华录》(2)据材料三,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2)打破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宋代的城市职能有何新变化?(2分)(4)结合上述史料,说明宋代是否已经放弃了“抑商”政策?(2分)(3)宋代以前,城市主要以政治和军事职能为主;宋以后,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4)宋代商业经济发展、商业活动区域及城市布局有了很大变化,但这只是政府增加税收的需要,并不代表政府放弃了“抑商”政策。材料四:古代的“城”市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19小结960年1127年1279年1368年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农业:土地“不抑兼并”、高转筒车;手工业:棉纺织技术、煤的普遍使用、五大名窑商业:坊、市界限和时空限制都被打破、“交子”北宋南宋元棉纺织业扩展到江南;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焦炭冶铁;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财源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青花瓷;大都、泉州小结960年1127年1279年1368年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201.自北魏至隋、唐初都实行均田制以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但是宋初却“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这样就导致了A.宋朝社会两极分化更为激烈B.对少数民族的作战失败居多C.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实现南移D.宋朝时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2.宋仁宗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意味着A.货币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B.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C.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D.佃户基本摆脱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检AB1.自北魏至隋、唐初都实行均田制以限制土地的高2.宋仁宗时规213.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朝廷所需要的刺绣物品,“皆委之闾巷市井妇人之手,或付之尼寺,而使取值”。这一措施A.促使宋代改变了抑商政策B.有助于宋代民间手工业的发展C.说明宋代普遍使用丝织品D.表明宋代私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4.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巢,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此材料表明当时两湖地区A.稻米的商品化明显B.商人垄断粮食贸易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A3.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朝廷所需要的刺绣物品,“皆委22考点2: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高考导航——导考纲解读:宋元时期的经济

(1)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2)宋元时期手工业的发展(3)宋元时期商业的繁荣

考点2: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高考导航——导考纲解读:宋元231.(2018全国卷Ⅰ·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材料“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说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较强,但并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排除B项;只依据四川一地史实不足以说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盐业专卖制度,故排除D项;四川一县就有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以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A高考研练1.(2018全国卷Ⅰ·26)北宋前中期,在[材料“受雇期间242.(2016全国卷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B3.(2014全国卷Ⅱ·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A2.(2016全国卷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25宋元时期的经济

年份·卷别题号命题角度2018全国卷Ⅰ262016全国卷Ⅱ262015全国卷Ⅰ262015全国卷Ⅱ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2014全国卷Ⅱ26全国卷考题统计宋代民营手工业发展宋代土地政策调整宋代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宋代交子功能宋元时期的经济年份·卷别题号命题角度2018全国卷Ⅰ26226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的引种,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一、农业的发展知识梳理思考:宋初“不抑制土地兼并”的土地政策会带来哪些影响?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减少,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占城稻27

北宋间,租佃关系普遍化,多采用契约地租形式,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

他们获得了国家编户的地位,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有了一定的迁徙、佃田和退佃的自由。这种有别于依附农的佃农,从此在租佃关系中占居主导地位。北宋时期的租佃制度北宋间,租佃关系普遍化,多采用契约地租形式,成为281.宋太祖于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下诏:“所在长吏,告谕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这一诏令A.客观上加剧了北宋的土地兼并B.有利于抑制大地主势力C.保证国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D.削弱了文臣武官的势力A2.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其目的是A.保护佃农利益B.增加政府收入C.维护地主特权D.规范租佃关系D对点训练1.宋太祖于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下A2.北宋初年规定:租29二、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元代出现成熟青花瓷。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外销的重要商品,“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

。纺织业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宋代棉花种植普及,棉纺织技术已推广到闽、粤;元代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改变丝、麻、棉比例。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冶金业北宋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焦炭(南宋末年开始)。景德镇“瓷路”黄道婆二、手工业的进步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301.在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上,有一件产自于龙泉窑的“靑釉印花癸口瓷盘”,十分精致美丽。该器物产自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对点训练D1.在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的南宋古沉船对点训练D31三、商业的发展1.表现(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交子”大都三、商业的发展1.表现“交子”大都322.市的发展时期时间空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设市,与

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官府设

或市长,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

。宋朝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

昼夜相接,出现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更加普遍,且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坊市令东西二市夜市“草市”2.市的发展时期时间空间政府监管设市表现宋朝以前在特定的位置333.对外贸易(1)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

国库重要财源;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设立

,专管海上贸易,制定了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2)元朝: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四、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松动2.表现: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南宋市舶司泉州3.对外贸易四、经济政策南宋市舶司泉州341.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对点训练C1.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农业税(万贯)非农业35朝代表现特征魏晋以前春秋战国时,楚、吴、越等对江南有所开发。秦汉时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奠基魏晋南北朝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出现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两晋时是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安史之乱”后是第二次高潮)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两宋之际是第三次高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五、经济重心南移朝代表现特征魏晋以前春秋战国时,楚、吴、越等对江南有所开发。36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2)魏晋南北朝、唐中后期及宋代,北方是经济重心,但北方战乱较多,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或东移(如东晋),加快了南方的开发。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4)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371.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B.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C.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域扩大D.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D2.《辽史》在叙述契丹南征时,有诸如“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御寨及诸营垒,唯用桑、柘、梨、栗。军退,纵火焚之”等记载。这一现象客观上A.推动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壮大B.改变了北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C.加快了蚕桑纺织技术南移步伐D.隔断了南北区域经济文化交流C对点训练1.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D2.《辽史》在叙述38议探究:宋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和转型的时期,立国之初就“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趋势。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适应,封建剥削方式也发生变化。同时,在官私手工业作坊中也普遍实行了有利于提高生产积极性的雇值制度。新的社会经济关系使宋代商品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以至于有人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梁泉《我们只要一个中国》

材料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商贾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一直被视为“贱业”而为人们所鄙弃。然而,受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宋人首先冲破了“农本工商末”价值观念的束缚,“货殖之事益急,商贾之事益重”,人们不再以经商为耻,社会各阶层纷纷经营商业,出现了“全民经商”的态势。宋代的经商群体已“不再指单一的专职商人,而且,‘全民经商’中的‘民’不再是狭义上的下层民众或被统治阶级,而是包含了相当的上层社会的人群或说统治集团的成员”。——摘自郭学信、张素英《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议探究:宋代商业的发展材料一:宋代是封建生产关系发生39展评(1)政府“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化,租佃关系日益发展;人身关系松弛,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2)雇值制度的推行;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3)经济利益的驱动;(5)传统“农本工商末”价值观念的冲破;(4)商人群体的扩大;(7)国家抑商政策的放松;(9)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的兴盛;(8)经济重心南移;(6)国内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10)交子的推广原因:展评(1)政府“不抑兼并”,土地买卖频繁;封建剥削方式发生变40

材料四:古代的“城”市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