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心肌保护课件_第1页
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心肌保护课件_第2页
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心肌保护课件_第3页
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心肌保护课件_第4页
体外循环基础知识与心肌保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简介孙忠东,2002.7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留德学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心脏外科临床专业,擅长心脏外科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各种瓣膜疾病、主动脉大血管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危重病人的手术治疗和处理,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承担国家、省及市研究课题10余项,获省及市科技进步奖5项,主编著作3部。

1.个人简介孙忠东,2002.7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留体外循环

定义:是指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暂时替代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技术,也称心肺转流(CPB)。这一装置分别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也统称为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2.体外循环

定义:是指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暂时替代人的心脏和体外循环设备及装置一、人工心肺机二、氧合器三、滤器四、辅助装置五、管道与插管3.体外循环设备及装置一、人工心肺机3.一、人工心肺机血泵(人工心):a.滚压泵

b.离心泵控制台:各种按钮、开关组成显示器:有流量、压力、温变、电压、时间等

安全报警系统:有高灌注压、低平面、低电压报警等后备电源:蓄电池、在停电后仍然让整机工作

2小时左右监测装置:4.一、人工心肺机血泵(人工心):a.滚压泵4.二、氧合器(人工肺)种类:

a.鼓泡式氧合器:经发泡装置形成微泡与血液氧合。

b.膜式氧合器(膜肺):高分子半透膜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特点气体和血液不直接接触。5.二、氧合器(人工肺)种类:5.三、滤器体外循环中微栓的来源:固体栓子,气体栓子按功能分:

a.动脉微栓滤器

b.回流室滤器

6.三、滤器体外循环中微栓的来源:固体栓子,气体栓子6四、辅助装置1.变温装置: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升降和心脏停博液的变温JOSTRA:容量33L。变温3-41℃。提供温度相同的二路循环水路。2.氧饱和度仪:3.空气氧气混合仪:4.液面报警装置5.气泡报警装置6.压力报警装置7.四、辅助装置1.变温装置: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升降和心五、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管路:

管路:

a.动脉灌注管路。

b.静脉引流管路。

c.泵管。

d.吸引管路。

e.氧气管。

f.排气、测压管。

g.静脉总干。

h.连接管。8.五、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管路:8.6、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插管:A、动脉插管

B、静脉插管

C、左心吸引管

D、右心吸引管

F、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9.6、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插管:9..动脉插管:

a.升主动脉插管

b.股动脉插管

c.锁骨下动脉、腋动脉、颈动脉插管

.静脉插管:

a.上、下腔静脉插管

b.腔房管,又称右房管

c.股静脉插管

10..动脉插管:10.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a.主动脉根部灌注针

b.Y型停博液灌注针

c.冠状动脉窦直视灌注管

d.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管

e.多头灌注管

11.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a.主动脉根部灌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12.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12.体外循环工作中13.体外循环工作中13.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基本灌注技术常温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心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者。2.方法:体外循环中保持体温正常(因预充液的温度较低,要求体外循环中应用复温装置保持正常体温)。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6kpa(60~80mmHg)。轻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30%左右。14.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基本灌注技术14.基本灌注技术浅低温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病情不重、心内畸形不太复杂、心功能较好,手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者。如房、室缺修补、单瓣置换等。2.方法: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32~34℃左右。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较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0~2.4L/m2.min-1,儿童流量2.8~3.2L/m2.min-1)成人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5.3kpa(40mmHg)。中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25~29%左右。心肌保护方法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含血或晶体含钾停搏液,每30分钟灌注一次,心表及心腔内冰盐水侵泡。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要求心电图始终呈直线,无心电活动。15.基本灌注技术浅低温体外循环:15.基本灌注技术中低温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心功能差者,如重症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二次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2.方法: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5-30℃,肛温降至28-30℃。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中等流量灌注(成人流量1.6~2.0L/m2.min-1,儿童流量2.4~2.8L/m2.min-1)成人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5.3kpa(40mmHg)以上。中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24%左右。心肌保护方法同上。16.基本灌注技术中低温体外循环:16.基本灌注技术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侧支循环丰富、心内手术时有大量回血者,如紫绀型先心矫治术、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目的是减少心内回血,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防止气栓的发生,同时避免重要脏器的缺血。2.方法: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0℃,肛温降至25℃,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麻醉诱导后可用边温毯进行体表降温。(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低流量灌注(流量<30ml/kg),必要时可进行微流量灌注(流量5~10ml/kg),此时不是进行脏器灌注,而是防止气栓进入动脉系统。中度或中深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21%左右,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利尿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心肌保护方法同上。17.基本灌注技术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17.基本灌注技术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使术中心内无血无插管,便于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用于成人部分大血管手术和少数操作非常困难的手术,可以保证无血的手术视野。2.方法:麻醉诱导后尽早头部放置冰袋,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全身变温毯体表降温。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15-18℃,肛温降至18-20℃左右。停止循环时,先停止主动脉灌注,术者挤压患者腹部,静脉放血至储血罐内,阻断腔静脉,进行心内手术;恢复循环时,先开放升主动脉,缓慢灌注血流,再开放静脉引流,逐渐提高灌注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18~21%,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利尿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心肌保护方法同上。18.基本灌注技术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18.基本灌注技术上下半身分别灌注:1.适应证:用于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主动脉离断、主动脉缩窄、及重症法四患者。2.方法:上半身灌注可在升主动脉插管,头部灌注可在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插管,上半身灌注可在股动脉、髂动脉、降主动脉插管。上、下半身灌注流量分配为1:2,但主要根据静脉血氧饱和度,上、下肢血压来调整灌注流量,应分别有两个泵灌注来保证流量。心内手术完成后,逐渐减少下半身灌注,过渡到完全升主动脉灌注。一般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降至25℃,肛温降至28℃)。中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24%的方法。心肌保护方法同上。19.基本灌注技术上下半身分别灌注:19.特殊灌注技术心室辅助循环急诊体外循环搏动灌注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20.特殊灌注技术心室辅助循环20.特殊灌注技术心室辅助循环适应证:病人进行成功的心脏手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用常规方法(改善容量负荷、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活性药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处理无效的患者。心脏手术后72小时内,发展为低心排综合征,用常规方法无效的患者。在手术室或ICU用常规方法不能纠正的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排除下列影响因素:血气或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外科出血等。心肌梗死后的心源性休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不能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者。心脏移植后心衰的辅助。21.特殊灌注技术心室辅助循环21.特殊灌注技术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定义:ECMO是指通过长时间体外循环,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有效支持,使心肺得以充分地休息,为心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适应证:ECMO呼吸支持指征:1.肺氧合功能障碍,PaO2<50mmhg。2.急性肺损伤PaO2<40mmhg、PH小于7.3达2小时。人工呼吸3小时后,PaO2<55mmhg、PH小于7.4。人工呼吸出现气道压伤。ECMO循环支持指征:基本同心室辅助,部分ECMO循环支持是为了等待合适的心脏供体进行心脏移植。禁忌证: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不足32周的新生儿在ECMO肝素化后易发生颅内出血,死亡率高达94%。机械通气达7天为相对禁忌,长达10天为绝对禁忌。(与肺纤维化和不可逆改变有关)严重的先天性肺发育不全、合并其他严重畸形及重要脏器损伤。22.特殊灌注技术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22.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生理指标的监测动脉压:成人标准应维持在50~80mmHg,婴幼儿维持在30~70mmHg中心静脉压(CVP):静脉引流通畅时应为零或负值。左房压(LAP):正常值为5~15mmHg,体外循环中最高不宜大于10mmHg。重症者除外。心电图(ECG):复跳后心率在80~100次/分最为理想。温度:根据手术同基本灌注技术,要求停跳时心温在15℃以下。神经系统功能:瞳孔大小的观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婴幼儿可监测前囟门的压力。其次有脑氧饱和度、脑电图、诱发电位反应等。尿量及性状:一般要求转流中尿量大于1ml/kg.h-1,pH值在6.8~7.0。血红蛋白尿的程度可尿色来鉴别。23.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生理指标的监测23.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灌注指标的监测流量

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6kpa(60~80mmHg)泵压主泵压应小于40kpa(300mmHg),停跳液灌注压成人在32.0kpa(240mmHg),儿童在20.0kpa(±150mmHg)。氧合器血平面吸引泵的流量动静脉管路情况血液氧合情况抗凝和凝血血气及生化指标的监测24.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灌注指标的监测24.体外循环的一般管理体外循环前的准备体外循环系统的安装及预充排气

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25.体外循环的一般管理体外循环前的准备25.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体外循环预充

预充:预先用一定量的液体将循环管道充

预充排气:是将管道中的气体排出

预充液的种类:晶体液:乳酸林格、碳酸氢钠、钾、钠、镁等离子成份

胶体液:代血浆(贺斯)新鲜新冷冻血浆白蛋白库血26.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体外循环预充26.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大量补性液体进入内,等种原因使组织间液体转移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量升高,而HCT及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血液稀释程度分级:轻度:HCT30%中度:HCT20%-29%中重度:HCT15%-19%重度:HCT10%-14%极重:HCT10%27.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大量补性液体进入内,等种原因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血凝

凝固性降低、凝血功能障碍。血动力学

粘滞度降低,外周阻力下降,血流加快,回心血量增加。心脏

血液稀释后,心排量和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同时心肌做功和耗氧增加。脑

血液稀释后,由于血液粘滞度降低,和心排量增加,脑灌注量增加,但要注意适当的血液稀释度,过度会造成贪血性缺氧。肾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相对减少。肺血液稀释后部分液体进入肺组织。特别是大量应用晶体液进行血液稀释,可导致肺水肿。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

对其影响取决于预充液成分的稀释度。28.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28.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应用于体外循环的优点:1.减少血制品用量。2.血液稀释减少体外循环对细胞的破坏。3.全血粘滞度降低,血流速度加快,有利于微循环的灌注,保护重要脏器。29.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应用于体外循环的优点:29.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预充和血液稀释的方法计算公式:预计HCT=(术前HCT*血容量+库血HCT*预充库血量)/(血容量+预充总量)库血用量=【预计HCT*(血容量+预充量)-术前HCT*血容量】/库血HCT预充总量=晶体预充总量+胶体预充量+库血量血液稀释的原则:转流过程中,血液HCT维持在25%左右,另外转流早期可稍低,复温后通过利尿、超流等措施,将HCT

提高到25%。婴幼儿及重症老年患者提高到27%。30.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预充和血液稀释的方法30.体外循环中重量脏器的保护心肌保护脑保护肺保护肾保护血液保护消化系统保护脊髓保护31.体外循环中重量脏器的保护心肌保护31.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心脏停跳阻断后灌注停博液使心脏停跳,每30分钟灌注一次。停跳液灌注方法:

冷晶体停跳液含血停跳液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未成熟心肌保护温血停跳心脏低温

停搏液维持在4℃左右,心脏周围放置冰屑各种护心药物

32.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心脏停跳阻断后灌注停博液使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一、体外循环前的心肌保护1.增加心肌能量储备:GIK、磷酸肌酸2.改善内环境:强心、钾、3.减少心肌氧耗,增加心肌氧供:休息、平稳麻醉、二、体外循环中心脏停跳前的心肌保护1.保证心肌的血流灌注2.心腔充分引流33.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一、体外循环前的心肌保护33.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三、心脏停跳中的心肌保护1.停搏液的原理与配方K+:晶体液:15-20mmol/L;血液停搏:20-302.低温3预防水肿:甘露醇、白蛋白提高胶压;含血停搏液、4.其他重要成分:镁,钙,钠,pH,膜稳定剂34.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三、心脏停跳中的心肌保护34.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35.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35.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36.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36.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四、心脏停跳时的管理1.灌注途径:

顺行灌注(主动脉根部)、逆行灌注、血管桥灌注

2.停搏液的压力、时间30min,压力:30-110mmHg,量:10-15ml/kg

37.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四、心脏停跳时的管理37.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四、体外循环中心脏复跳后的心肌保护1.冠状动脉循环恢复后管理

开放升主动脉后管理:血压60mmHg

再灌注损伤:5min内;室颤:除颤小于30WS

离子:钾、镁、钙;pH38.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四、体外循环中心脏复跳后的心肌保护38.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2.心肌钝抑定义:是指心肌缺血后尚未造成心肌坏死,但再灌注恢复正常的血流后其机械功能障碍,需数小时、数天或数周才能完全恢复的现象。原因:钙假说,氧自由基假说临床表现:心功能不全39.心肌保护的主要方法2.心肌钝抑39.脑保护措施体外循环中脑并发症的预防手段:使用动脉微栓,防止各种栓子进入体内。正确使用肝素抗凝。保持灌注流量、压力,尽量用深低温低流量灌注代替深低温停循环。保持静脉引流通畅,避免脑水肿。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控制停循环时限。脑保护措施:全身血液降温,头部局部降温,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采用脱水治疗,减轻脑水肿。应用脑保护药物,如类固醇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等。选择性脑灌注。40.脑保护措施体外循环中脑并发症的预防手段:40.谢谢!41.谢谢!41.个人简介孙忠东,2002.7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留德学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心脏外科临床专业,擅长心脏外科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各种瓣膜疾病、主动脉大血管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危重病人的手术治疗和处理,在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承担国家、省及市研究课题10余项,获省及市科技进步奖5项,主编著作3部。

42.个人简介孙忠东,2002.7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留体外循环

定义:是指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暂时替代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技术,也称心肺转流(CPB)。这一装置分别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也统称为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43.体外循环

定义:是指用一种特殊的装置暂时替代人的心脏和体外循环设备及装置一、人工心肺机二、氧合器三、滤器四、辅助装置五、管道与插管44.体外循环设备及装置一、人工心肺机3.一、人工心肺机血泵(人工心):a.滚压泵

b.离心泵控制台:各种按钮、开关组成显示器:有流量、压力、温变、电压、时间等

安全报警系统:有高灌注压、低平面、低电压报警等后备电源:蓄电池、在停电后仍然让整机工作

2小时左右监测装置:45.一、人工心肺机血泵(人工心):a.滚压泵4.二、氧合器(人工肺)种类:

a.鼓泡式氧合器:经发泡装置形成微泡与血液氧合。

b.膜式氧合器(膜肺):高分子半透膜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特点气体和血液不直接接触。46.二、氧合器(人工肺)种类:5.三、滤器体外循环中微栓的来源:固体栓子,气体栓子按功能分:

a.动脉微栓滤器

b.回流室滤器

47.三、滤器体外循环中微栓的来源:固体栓子,气体栓子6四、辅助装置1.变温装置: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升降和心脏停博液的变温JOSTRA:容量33L。变温3-41℃。提供温度相同的二路循环水路。2.氧饱和度仪:3.空气氧气混合仪:4.液面报警装置5.气泡报警装置6.压力报警装置48.四、辅助装置1.变温装置: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升降和心五、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管路:

管路:

a.动脉灌注管路。

b.静脉引流管路。

c.泵管。

d.吸引管路。

e.氧气管。

f.排气、测压管。

g.静脉总干。

h.连接管。49.五、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管路:8.6、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插管:A、动脉插管

B、静脉插管

C、左心吸引管

D、右心吸引管

F、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50.6、体外循环管路和插管插管:9..动脉插管:

a.升主动脉插管

b.股动脉插管

c.锁骨下动脉、腋动脉、颈动脉插管

.静脉插管:

a.上、下腔静脉插管

b.腔房管,又称右房管

c.股静脉插管

51..动脉插管:10.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a.主动脉根部灌注针

b.Y型停博液灌注针

c.冠状动脉窦直视灌注管

d.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管

e.多头灌注管

52.心脏停博液灌注管:

a.主动脉根部灌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53.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12.体外循环工作中54.体外循环工作中13.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基本灌注技术常温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心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者。2.方法:体外循环中保持体温正常(因预充液的温度较低,要求体外循环中应用复温装置保持正常体温)。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6kpa(60~80mmHg)。轻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30%左右。55.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基本灌注技术14.基本灌注技术浅低温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病情不重、心内畸形不太复杂、心功能较好,手术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者。如房、室缺修补、单瓣置换等。2.方法: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32~34℃左右。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较高流量灌注(成人流量2.0~2.4L/m2.min-1,儿童流量2.8~3.2L/m2.min-1)成人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5.3kpa(40mmHg)。中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25~29%左右。心肌保护方法从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含血或晶体含钾停搏液,每30分钟灌注一次,心表及心腔内冰盐水侵泡。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要求心电图始终呈直线,无心电活动。56.基本灌注技术浅低温体外循环:15.基本灌注技术中低温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心功能差者,如重症单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二次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2.方法: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5-30℃,肛温降至28-30℃。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中等流量灌注(成人流量1.6~2.0L/m2.min-1,儿童流量2.4~2.8L/m2.min-1)成人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6kpa(50mmHg),儿童维持在5.3kpa(40mmHg)以上。中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24%左右。心肌保护方法同上。57.基本灌注技术中低温体外循环:16.基本灌注技术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病情严重、心内畸形复杂、侧支循环丰富、心内手术时有大量回血者,如紫绀型先心矫治术、大的动脉导管未闭直视缝合术、部分大血管手术等。目的是减少心内回血,减少血液有形成分的破坏,防止气栓的发生,同时避免重要脏器的缺血。2.方法: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20℃,肛温降至25℃,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麻醉诱导后可用边温毯进行体表降温。(心内操作即将结束时开始复温,复温至鼻咽温>32℃停止,使心脏易于复跳,复跳后复温至35~37℃左右。)低流量灌注(流量<30ml/kg),必要时可进行微流量灌注(流量5~10ml/kg),此时不是进行脏器灌注,而是防止气栓进入动脉系统。中度或中深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21%左右,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利尿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心肌保护方法同上。58.基本灌注技术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17.基本灌注技术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1.适应证:用于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使术中心内无血无插管,便于手术操作,缩短体外循环时间。用于成人部分大血管手术和少数操作非常困难的手术,可以保证无血的手术视野。2.方法:麻醉诱导后尽早头部放置冰袋,为使体表和内脏降温均匀,全身变温毯体表降温。体外循环中鼻咽温降至15-18℃,肛温降至18-20℃左右。停止循环时,先停止主动脉灌注,术者挤压患者腹部,静脉放血至储血罐内,阻断腔静脉,进行心内手术;恢复循环时,先开放升主动脉,缓慢灌注血流,再开放静脉引流,逐渐提高灌注流量。中深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18~21%,心脏复苏阶段采用加库血、滤水、利尿等方法,将HCT提高到24~30%。心肌保护方法同上。59.基本灌注技术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18.基本灌注技术上下半身分别灌注:1.适应证:用于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主动脉离断、主动脉缩窄、及重症法四患者。2.方法:上半身灌注可在升主动脉插管,头部灌注可在无名动脉、颈总动脉插管,上半身灌注可在股动脉、髂动脉、降主动脉插管。上、下半身灌注流量分配为1:2,但主要根据静脉血氧饱和度,上、下肢血压来调整灌注流量,应分别有两个泵灌注来保证流量。心内手术完成后,逐渐减少下半身灌注,过渡到完全升主动脉灌注。一般采用中度低温(鼻咽温降至25℃,肛温降至28℃)。中度血液稀释,HCT维持在24%的方法。心肌保护方法同上。60.基本灌注技术上下半身分别灌注:19.特殊灌注技术心室辅助循环急诊体外循环搏动灌注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61.特殊灌注技术心室辅助循环20.特殊灌注技术心室辅助循环适应证:病人进行成功的心脏手术后不能脱离体外循环,用常规方法(改善容量负荷、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活性药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处理无效的患者。心脏手术后72小时内,发展为低心排综合征,用常规方法无效的患者。在手术室或ICU用常规方法不能纠正的反复发作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排除下列影响因素:血气或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氧血症、外科出血等。心肌梗死后的心源性休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不能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者。心脏移植后心衰的辅助。62.特殊灌注技术心室辅助循环21.特殊灌注技术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定义:ECMO是指通过长时间体外循环,对一些呼吸或循环衰竭患者进行有效支持,使心肺得以充分地休息,为心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适应证:ECMO呼吸支持指征:1.肺氧合功能障碍,PaO2<50mmhg。2.急性肺损伤PaO2<40mmhg、PH小于7.3达2小时。人工呼吸3小时后,PaO2<55mmhg、PH小于7.4。人工呼吸出现气道压伤。ECMO循环支持指征:基本同心室辅助,部分ECMO循环支持是为了等待合适的心脏供体进行心脏移植。禁忌证: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不足32周的新生儿在ECMO肝素化后易发生颅内出血,死亡率高达94%。机械通气达7天为相对禁忌,长达10天为绝对禁忌。(与肺纤维化和不可逆改变有关)严重的先天性肺发育不全、合并其他严重畸形及重要脏器损伤。63.特殊灌注技术体外循环膜肺氧合(ECMO)22.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生理指标的监测动脉压:成人标准应维持在50~80mmHg,婴幼儿维持在30~70mmHg中心静脉压(CVP):静脉引流通畅时应为零或负值。左房压(LAP):正常值为5~15mmHg,体外循环中最高不宜大于10mmHg。重症者除外。心电图(ECG):复跳后心率在80~100次/分最为理想。温度:根据手术同基本灌注技术,要求停跳时心温在15℃以下。神经系统功能:瞳孔大小的观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婴幼儿可监测前囟门的压力。其次有脑氧饱和度、脑电图、诱发电位反应等。尿量及性状:一般要求转流中尿量大于1ml/kg.h-1,pH值在6.8~7.0。血红蛋白尿的程度可尿色来鉴别。64.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生理指标的监测23.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灌注指标的监测流量

成人流量>2.4L/m2.min-1,儿童流量>3.2L/m2.min-1)。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6kpa(60~80mmHg)泵压主泵压应小于40kpa(300mmHg),停跳液灌注压成人在32.0kpa(240mmHg),儿童在20.0kpa(±150mmHg)。氧合器血平面吸引泵的流量动静脉管路情况血液氧合情况抗凝和凝血血气及生化指标的监测65.体外循环中监测及调节灌注指标的监测24.体外循环的一般管理体外循环前的准备体外循环系统的安装及预充排气

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66.体外循环的一般管理体外循环前的准备25.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体外循环预充

预充:预先用一定量的液体将循环管道充

预充排气:是将管道中的气体排出

预充液的种类:晶体液:乳酸林格、碳酸氢钠、钾、钠、镁等离子成份

胶体液:代血浆(贺斯)新鲜新冷冻血浆白蛋白库血67.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体外循环预充26.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大量补性液体进入内,等种原因使组织间液体转移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量升高,而HCT及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血液稀释程度分级:轻度:HCT30%中度:HCT20%-29%中重度:HCT15%-19%重度:HCT10%-14%极重:HCT10%68.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大量补性液体进入内,等种原因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血凝

凝固性降低、凝血功能障碍。血动力学

粘滞度降低,外周阻力下降,血流加快,回心血量增加。心脏

血液稀释后,心排量和冠状动脉血流增加,同时心肌做功和耗氧增加。脑

血液稀释后,由于血液粘滞度降低,和心排量增加,脑灌注量增加,但要注意适当的血液稀释度,过度会造成贪血性缺氧。肾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相对减少。肺血液稀释后部分液体进入肺组织。特别是大量应用晶体液进行血液稀释,可导致肺水肿。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

对其影响取决于预充液成分的稀释度。69.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28.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应用于体外循环的优点:1.减少血制品用量。2.血液稀释减少体外循环对细胞的破坏。3.全血粘滞度降低,血流速度加快,有利于微循环的灌注,保护重要脏器。70.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血液稀释应用于体外循环的优点:29.体外循环预充和血液稀释预充和血液稀释的方法计算公式:预计HCT=(术前HCT*血容量+库血HCT*预充库血量)/(血容量+预充总量)库血用量=【预计HCT*(血容量+预充量)-术前HCT*血容量】/库血HCT预充总量=晶体预充总量+胶体预充量+库血量血液稀释的原则:转流过程中,血液HCT维持在25%左右,另外转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