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1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1页
高中地理21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2页
高中地理21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3页
高中地理21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4页
高中地理21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人教版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金华的变迁婺江之畔2金华的变迁婺江之畔2金华的变迁市区3金华的变迁市区3金华的变迁人民广场4金华的变迁人民广场4看了这么多金华不同年代的照片:

看出了什么变化?这些变迁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在地理学里,这种变迁的过程叫什么?55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1911年人口1990年人口1949年人口1324万538万54万上海人口的增加6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77一、城市化1、概念2、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规模人口和产业乡村在空间上集聚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3、城市化的意义不断增加不断扩大不断上升的比重8一、城市化1、概念2、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其中,衡量城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产业结构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工业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9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探讨】

1.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2.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3.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4.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10【探讨】

10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劳动力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城市化11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产业影响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第二产业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12产业影响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回顾】城市化过程中:

1.什么是“推力”和“拉力”?

2.推、拉力分别包括哪些因素?13【回顾】13推力:①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②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③自然灾害拉力:①就业机会②交通便捷③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④文化设施齐全14推力:14三、城市化特点据图判断: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15三、城市化特点据图判断:15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

(起步)空前发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6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空前发【探讨】P39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2.不合理。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17【探讨】P39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8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8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4.19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城市化动力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城市建设环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与工业化的关系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20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城市化动力产业结构人口流动城时间1800年1900年1950年1990年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2.5%13.3%28%41%50%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世界城市人口变化21时间1800年1900年1950年1990年2000年城市人年份19001950196019802000特大城市数量(个)1371114222408占城市总人口(%)29.533.434.0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二战以后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

22年份19001950196019802000特大城市数量(个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23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23发达国家24发达国家24四、城市化的新趋势(一)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25四、城市化的新趋势(一)逆城市化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6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不同点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乡村或小城镇郊区化27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不同点中心城区(二)虚假城市化

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28(二)虚假城市化28

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29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三)滞后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30(三)滞后城市化30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3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四)我国城市化现状绿色GDP幸福指数32(四)我国城市化现状32【议一议】农民工对城市的影响?

33【议一议】333434353536363737【倡议】关爱民工

———就等于关爱自己!38【倡议】38年代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美国中国1950年64%10.6%1990年74%26.41%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纵向比较说明什么问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2.横向比较说明什么问题?(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原因: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高,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早,因而城市水平较发展中国家高;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一时难以超越,因而城市化总体水平低。【随堂练习】39年代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美国中国1950年64%10.61.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4040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4.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展速度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C.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41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A.3、下列国家中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美国B、俄罗斯C、英国D、日本423、下列国家中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42HappyNewYear!432022/11/27HappyNewYear!432022/11/27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金华的变迁婺江之畔45金华的变迁婺江之畔2金华的变迁市区46金华的变迁市区3金华的变迁人民广场47金华的变迁人民广场4看了这么多金华不同年代的照片:

看出了什么变化?这些变迁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在地理学里,这种变迁的过程叫什么?485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1911年人口1990年人口1949年人口1324万538万54万上海人口的增加49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507一、城市化1、概念2、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规模人口和产业乡村在空间上集聚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3、城市化的意义不断增加不断扩大不断上升的比重51一、城市化1、概念2、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其中,衡量城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产业结构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工业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文化、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52城市化的意义项目意义人口转化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探讨】

1.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2.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3.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4.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有何影响?53【探讨】

10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剩余劳动力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城市化54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产业影响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向城市大量转移第二产业工业是城市经济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劳动力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55产业影响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人口【回顾】城市化过程中:

1.什么是“推力”和“拉力”?

2.推、拉力分别包括哪些因素?56【回顾】13推力:①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②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③自然灾害拉力:①就业机会②交通便捷③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④文化设施齐全57推力:14三、城市化特点据图判断:世界城市化进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58三、城市化特点据图判断:15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

(起步)空前发展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59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空前发【探讨】P39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2.不合理。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60【探讨】P39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6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8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市化的速度也就越快。4.62城市化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城市化动力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城市建设环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与工业化的关系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63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速度城市化动力产业结构人口流动城时间1800年1900年1950年1990年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2.5%13.3%28%41%50%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世界城市人口变化64时间1800年1900年1950年1990年2000年城市人年份19001950196019802000特大城市数量(个)1371114222408占城市总人口(%)29.533.434.0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二战以后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

65年份19001950196019802000特大城市数量(个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66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23发达国家67发达国家24四、城市化的新趋势(一)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68四、城市化的新趋势(一)逆城市化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691、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2、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不同点中心城区城市郊区乡村或小城镇郊区化70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不同点中心城区(二)虚假城市化

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71(二)虚假城市化28

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72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三)滞后城市化

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73(三)滞后城市化30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74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四)我国城市化现状绿色GDP幸福指数75(四)我国城市化现状32【议一议】农民工对城市的影响?

76【议一议】337734783579368037【倡议】关爱民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