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看了这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会想起那个成语?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洞内宽敞明亮,洞中有天。东晋末年,长期隐居农村的陶渊明来到这里后,听到一个美丽神奇的传奇故事——世外桃源。在桃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真的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吗?桃源人是人还是仙?哪里究竟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去拜访一下这个世外桃源吧!

题目解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桃花源”就是作者记的对象。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记的分类:碑记:游记:杂记:笔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记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古代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等。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形式短小,语言简洁,内容多含颂扬、警诫之意,如《陋室铭》。“书”即书信,古代人的书信又叫“尺读”“信札(zh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可抒情,可写景,也可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文体知识“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如《马说》《爱莲说》。“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其中赠叙即离别赠言,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期许、推崇或勉励之词,如《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他的曾祖父陶侃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开国功臣;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他在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所以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他到任时间不长就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不为五斗米折腰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县吏让陶渊明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他因“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有志之士的楷模。

本文大约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其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57),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无法改变现状,(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虚构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的。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沿着,顺着落花

对……感到惊异

尽新鲜美好繁多的样子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的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溪水的两岸芳香的青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舍弃,离开

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形容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田间小路老人小孩快乐的样子空阔、宽阔整齐的样子类全、都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穿戴,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处所、地方

同“邀”,邀请都、全

打听、探问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于是,就详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妻子儿女隔绝、不通音讯不要说,更不必说竟然,居然感叹惋惜同乡、乡邻

于是,就

对,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详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邀请停留,引申为居住告辞、告别

离开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告诉

不足:不值得,不必为:对、向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已经

沿着、顺着

先前的

做记号

拜访

像这样

立即、马上

跟随

找到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高兴的样子

打算,计划访求、探求没有实现

随即,不久

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出自本文的成语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无人问津:没有人来询问渡口。

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

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课文理解

1、这篇文章主要是以什么为线索?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渔人行踪发现桃花源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从中可以看出桃花源有什么特点?

缘溪行、逢桃林、复前行、得小山、从口入…..

景色奇绝幽深隐蔽进入桃花源1、进入桃花源后渔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然景象:景色优美宁静淡远)(生活景象:和平安乐自由美好)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2、从下列语句中能看出与世隔绝的桃源中人们怎样的特点呢?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动乱、黑暗,人们没有安定和平、自由美好的生活而叹惋。

3、“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展开联想,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叹惋”?

“具言”:朝代更迭、战乱频仍、苛捐杂税,等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痛苦的生活。陶渊明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离开桃花源

3、渔人在临行前,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体现了桃花源中人什么心理?厌恶战争、渴望安定、不愿与桃花源外的世俗交往再寻桃花源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写更加突出桃花源是似有而无、似真而幻,暗示桃花源是虚构,不存在的,增加了神秘色彩。

重点句: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缤纷。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却处处可以听到。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重点句: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此中人语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