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本知识总论课件_第1页
免疫学基本知识总论课件_第2页
免疫学基本知识总论课件_第3页
免疫学基本知识总论课件_第4页
免疫学基本知识总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免疫学基本知识总论

一、预防接种

是用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接种于人体内,使机体获得人工自动或被动的免疫力,以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计划免疫

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疾病的目的。计划免疫比预防接种内容更广泛、目的更明确,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免疫则是预防接种的发展和完善。第一节预防接种简史

据历史记载,公元10世纪我国宋真宗年代,峨眉山人为丞相之子种痘以预防天花。此前民间也有种人痘的事例。中国种人痘预防天花的经验后被传到中东、欧洲,成为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先声。随着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19世纪末期,炭疽疫苗、狂犬病疫苗、霍乱和伤寒疫苗相继制备成功。20世纪初又研制成功卡介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及百日咳疫苗。20世纪50年代后,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疫苗都陆续应用于人群。近20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疫苗研究制造理论和技术工艺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百日咳组分疫苗等许多新型疫苗已经问世。

建国以来,党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预防接种工作,通过预防接种,我县于五十年代消灭了天花,六十年代控制了白喉的流行。1979年开始实行儿童计划免疫,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由最初的季节性接种发展为覆盖城乡各个角落的严密的计划免疫网络系统,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计划免疫服务体系。冷链系统已覆盖全县,极大地改善了计划免疫工作条件。逐步取得了高水平的接种率,实现三个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计划免疫所预防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已连续多年没有发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发病大幅度下降,达到了国家控制指标要求。

二、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是指机体获得由其他机体产生的活性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胎儿通过脐带血液从母体获得的IgG抗体属于自然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感染,注射抗狂犬病血清预防被狂犬咬伤后发病,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特异丙种球蛋白防止母婴传播感染乙型肝炎等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三、抗原

凡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在医学上有重要作用的抗原物质有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免疫血清、同种异体抗原、自身抗原等,但与免疫预防最密切的主要是病原微生物。

四、抗体

由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抗体。主要是丙种球蛋白。

五、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功能,是机体防御作用的一种固有的保护性系统。具有遗传性、自发性、非特异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六、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或抗原后形成的免疫力。具有获得性、针对性和可变性的特点。

七、变态反应

亦称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受同一抗原(致敏原)再次刺激后所出现的一种异常的病理免疫反应,可表现为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变态反应不是疫苗特有的反应,任何抗原或半抗原均可引起,并且只有过敏体质的人才出现的这种反应。其临床表现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轻重程度也很悬殊。轻者可以一过而愈,重者救治不当可留有永久性后遗症或造成死亡。

八、免疫应答与疫苗使用

抗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地刺激免疫系统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过程,称为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接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取决于机体、抗原和疫苗使用三方面因素,疫苗使用又由以下方面决定疫苗的效果。

1.1接种部位和途径

采用何种接种部位和途径是根据疫苗的性质、免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接种反应来决定,应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执行。如卡介苗规定为皮内注射,若误注皮下或肌肉会引起寒性浓疡,若破溃难以愈合,乙型肝炎疫苗注射臀部肌肉则不如注射上臂三角肌肉的免疫效果好。

1.2接种剂量

在相同接种途径下剂量与产生免疫力成正比,剂量不足不行,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剂量不足会影响免疫效果,剂量过大会引起不良反应。

1.3接种次数

活疫苗如麻疹活疫苗、卡介苗等一次接种成功即能产生充分免疫力(抗体),而灭活疫苗如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等需注射3针。第一针只是初次免疫应答,只产生IgM抗体和极低的IgG抗体,第2次注射能产生较第1次高10-50倍的抗体水平,只有完成全程注射才能产生充分的免疫力。第三节免疫预防制剂

疫苗是生物制品的一个类别。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放线菌以及真菌等)及其代谢产物、人或动物的血液等,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加工制成,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的免疫制剂。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方法制成,用于预防疾病的自动免疫预防制剂。

1、疫苗类

凡具有抗原性接种于机体可产生特异的自动免疫力,可抵御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的总称为疫苗,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有四类:

1.1灭活疫苗

是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经培养繁殖,或接种于动物、鸡胚、组织、细胞生长繁殖后,使之完全丧失致病力,而仍保存相应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疫苗,如百日咳菌苗、乙脑灭活疫苗、狂犬病疫苗等。此类疫苗中还有类毒素制剂,指细菌经过培养,产生外毒素,经化学物理办法提纯制成,如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2血清制剂

2.1抗毒素是用类毒素免疫大动物使之产生高效抗体,采血分离血浆经纯化精制工艺,除去非特异性蛋白及无效成分。这种抗体输入机体后,能对相应细菌在机体内产生的毒素起中和作用,如白喉、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