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小松 杜荀鹤》阅读及答案_第1页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小松 杜荀鹤》阅读及答案_第2页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小松 杜荀鹤》阅读及答案_第3页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小松 杜荀鹤》阅读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书院二小松李群玉》《小松杜荀鹤》阅读及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此后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以下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李诗首二句,扣紧题目“二小松〞着笔,以“出凡尘〞极言小松的神韵,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

B.“自小刺头深草里〞的“刺〞,一字千钧,不但确切地勾画出小松形状的特点,而且把小松顽强不屈的性格、大胆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

C.“而今渐觉出蓬蒿〞的“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两个“凌云〞,均指小松。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有意义。

2.“松〞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以下诗句没有表达出诗人高洁品质的两项是(4分)

A.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魏晋·刘桢《赠从第》)

B.十五从戎行,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汉乐府《十五从戎行》)

C.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梁·范云《咏寒松》)

D.结根生上苑,擢秀迩华池。岁寒无改色,年长有倒枝。露自金盘洒,风从玉树吹。寄言谢霜雪,贞心自不移。(隋·李德林《咏松树》)

E.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乐府民歌《深夜四时歌·冬歌》)

3.请简要赏析李诗的尾联“此后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5分)

4.在古代诗歌中“烟〞是一个有着独特审美价值的意象。“烟〞以其飘浮、不可捉摸的灵动感,朦胧、遮盖的虚无感以及迷茫、凄迷而惆怅的诗意,延引出无限联想的神秘味道,使人悟到灵趣和妙趣。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描写村落的炊烟随风飘升“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②〞;杜牧《泊秦淮》用“③〞来描述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把“水〞与“烟〞结合起来,表现塞外秋景“④〞;王勃《滕王阁序》说“潦水尽而寒潭清,⑤〞。这些借助“烟〞创设的意境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5分)

参考答案:

1.(3分)D

2.(4分)BE

3.(5分)“此后静窗闻细韵〞,是写庭院里的两株小松,在微风中细韵轻送。“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称赞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语言质朴清爽,句连意圆,与前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