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细菌的致病课件_第1页
兽医微生物学-细菌的致病课件_第2页
兽医微生物学-细菌的致病课件_第3页
兽医微生物学-细菌的致病课件_第4页
兽医微生物学-细菌的致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兽医微生物学2020年6月兽医微生物学2020年6月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二节细菌的生理第三节细菌的生态第四节细菌的致病第五节细菌的控制第六节细菌的变异第七节细菌的鉴定第一章细菌学基础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章细菌学基础第四节细菌的致病一.几个基本概念二.细菌的致病性三.细菌致病机制四.细菌病的传染第四节细菌的致病一.几个基本概念第四节细菌的致病一、几个基本概念1.非致病菌(nonpathogenicbacterium,non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或损害的细菌;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细菌为非致病菌;2.

致病菌(pathogenicbacterium,pathogen):能使宿主机体产生损害或致病的细菌,如沙门氏菌等;3.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才表现出其损害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第四节细菌的致病一、几个基本概念1.非致病菌(nonpa4.

腐生性致病菌(saprobicpathogenicbacterium):指一些病原菌本生不一定侵入动物机体,但可以其有毒代谢产物,随同食物或饲料进入动物体内而呈现毒害作用的细菌,如肉毒梭菌等。寄生部位的改变:如大肠杆菌从原来寄生的肠道进入内脏器官等;宿主免疫功能降低:如产气荚膜梭菌在气候骤变、动物抵抗力降低等情况下,从肠道部位穿过粘膜屏障进入组织或血液循环,引起各种严重的病症;正常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即宿主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种菌种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使处于劣势的细菌大量生长而致病,如使用抗生素等。5.

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4.腐生性致病菌(saprobicpathogenic二、细菌的致病性(一)致病性的概念

致病性(pathogenicity):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传染过程的能力。致病性是细菌菌种的特征之一。一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菌株,其致病能力大小是有差异的,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就是毒力(virulence)。毒力是细菌各个菌株或毒株的群体特征。二、细菌的致病性(一)致病性的概念(二)致病性的确定

1.柯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第一,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健康者不存在;第二,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第三,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从感染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二)致病性的确定2、细菌毒力的测定

在传染病诊断与防治等工作中,须了解细菌的毒力。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感染量等表示。

(1)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

L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2)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vedose,

I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常用的有LD50、ID50、EID50、TCID50等。测定方类似。如某病原微生物的LD50为10-7.6/0.2ml。2、细菌毒力的测定三.细菌的致病机制(一)细菌的毒力强弱(二)侵入宿主机体的致病菌数量(三)致病菌侵入部位是否合适三.细菌的致病机制(一)细菌的毒力强弱(二)侵入宿主(一)细菌的毒力1.细菌毒力的构成因素细菌的毒力侵袭力毒素荚膜等酶类外毒素内毒素(1)侵袭力(invansiveness)

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拔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一)细菌的毒力1.细菌毒力的构成因素细菌的毒力侵袭力A.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荚膜及其他表面物质荚膜其他物质如:溶血链球菌的M-蛋白大肠埃希氏菌的K抗原伤寒杆菌的Vi抗原等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酶类如: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链球菌、葡萄球菌链激酶(stretokinase)-葡萄球菌胶原蛋白酶(collagenase)-产气荚膜梭菌血浆凝固酶(coagulase)-金黄色葡萄球菌卵磷脂酶(iecithinase)-产气荚膜梭菌

DNA酶(deoxyribonuclease)-链球菌等A.构成侵袭力荚膜及其他荚膜其他如:溶血链球菌的M-蛋白如

定殖:指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过程。即黏附在宿主(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尿道及眼结膜)等黏膜上,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等作用所清除。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统称为黏附素,如菌毛、外膜蛋白(OMP)、磷壁酸(LTA)等。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病原菌粘附于细胞表面后,必须克服机体局部的防御屏障(如抗吞噬、逃避抗体等)才能建立感染。抑制吞噬(如荚膜等)、抵抗体液免疫(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如葡萄球菌SPA;破坏抗体如嗜血杆菌分泌蛋白酶降解Ig;逃避抗体补体如脂多糖LPS、外膜蛋白OMP、荚膜及S层等)。在体内增殖与扩散:细菌分泌的致病性蛋白酶等,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损伤,使其通透增加,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如透明质酸酶、胶原酶、磷脂酶、激酶、凝固酶等。B.细菌侵袭力的表现定殖:指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过程。(2)毒素是细菌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毒性物质根据细菌毒素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一些其它微生物如螺旋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类似的LPS,具有内毒素性质。

外毒素:是细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周围环境的一种毒素;外毒素多数为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如痢疾志贺氏菌、产肠毒型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2)毒素是细菌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毒性物质根据细菌毒A.外毒素特异性对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如破伤风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肌肉的强直性痉挛;而肉毒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眼神经和咽神经,引起眼肌和咽肌麻痹。也有一些毒素具有相同作用,霍乱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产生作用类似的肠毒素。

毒性外毒素的毒性极强,如1mg纯化的肉毒毒素能致死2000万只小鼠或107个人。抗原性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抗体,这种抗体称为抗毒素,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外毒素用0.4%甲醛溶液处理脱毒后,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之为类毒素(疫苗),可用于免疫接种。

理化性外毒素不耐热,高温失去毒性;易被热、酸及蛋白水解酶灭活。A.外毒素B.内毒素

内毒素的作用

所有内毒素的毒性作用都大致相同,引致发热、白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甚至致死。

内毒素理化性:

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

经2-4h,或用强酸,强碱煮沸30min才失活。毒性较弱。无特异性致病作用,各种内毒素中毒反应基本相同:发热、休克、DIC等。抗原性较弱,不能被甲醛脱毒变为类毒素。B.内毒素C.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C.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2.细菌毒力的控制(1)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通过易感动物与其他细菌协同作用(2)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A.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期继代培养B.在高于最适培养温度下培养C.在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D.通过不易感动物E.通过基因工程方法2.细菌毒力的控制(1)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通过易感动物与其(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三)细菌入侵的部位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微环境有关(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四、细菌病的传染传染(infec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并与之相互作用,使动物机体呈现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的过程。病原菌如果长期保持潜伏状态或亚临床的感染状态,传染病就不至于发生;如果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随之产生大量的酶和毒素来损害其宿主,则宿主就患了传染病。

当宿主出现明显症状时,称传染病或显性传染;无症状的传染叫隐性传染或带菌者。1.传染的概念四、细菌病的传染传染(infection)1.传染的概念2.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1)病原微生物(2)易感动物(3)外界环境条件如自然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及社会制度等

(包括气候、季节、温湿度、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具有一定的毒力具有适当的入侵门户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包括遗传、年龄、营养、精神、药物、活动等)2.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1)病原微生物(2)易感动物(3)(1)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必须具有强大的毒力,才能突破机体中各种防卫屏障,侵入机体中生长繁殖,深入扩散,引起传染。侵入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还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致病。

病原微生物要有适当的侵入门户,即传染途径。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其特定侵入途径,并达到一定部位才能生长、繁殖,引起传染,否则病原微生物即使有一定的毒力和足够的数量也不致引起传染的发生。如破伤风必须从伤口侵入,在创伤部位引起感染,而由肠道侵入则不发生传染;伤寒杆菌只有由消化道感染才能引起传染。(1)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要有适当的侵入门户,(2)易感动物同种病原微生物对于不同动物的易感性由于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等的不同而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是有差异的。

品种:

如草食动物对炭疽杆菌易感,禽类则不易感。不同品种的鸡对MDV的易感性也不一样,伊沙、罗蔓和海塞克斯等国外品种对MDV的易感性较高,而国内某些地方品种鸡的易感性较低;

年龄:IBDV、小鹅瘟和猪丹毒杆菌等的感染;

性别:

布氏杆菌病等;

营养状态:

缺乏维生素A,对化脓性球菌的抵抗力降低(2)易感动物品种:如草食动物对炭疽杆菌易感,禽(3)外界环境条件

外界环境条件对于传染的发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条件(饲养管理、使役、兽医卫生制度等)。

A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于传染源:一定的地理条件对传染源的转移产生一定的限制。季节和气候变化引起机体抵抗力的变动,如冬季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季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气喘病的隐性猪,天冷病情恶化,咳嗽散毒机会多,相反温暖季节,散毒少。作用于传播媒介:如夏季吸血昆虫滋生较多,乙脑病例增多.B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力和人民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以及贯彻执行法规的情况。严格执行兽医法规和防制措施,这是控制和消灭疾病的重要保证。(3)外界环境条件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因素3.疫病的传染途径(1)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A.直接接触传播:如狂犬病

B.间接接触传播:

经空气传播:即呼吸道感染,如结核病和流感等;

经污染饲料和水传播:即消化道感染,如口蹄疫和猪瘟等;

经污染土壤传播:如炭疽、破伤风和猪丹毒等:

经活媒介物传播:如立克次氏体、乙脑等.水平传播垂直传播3.疫病的传染途径(1)水平传播:即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

(2)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经胎盘传播:如猪瘟、伪狂犬病、布氏杆菌病和猪细小病毒感染等;

经卵传播:主要见于禽类,如禽白血病、禽腺病毒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等;

经产道传播: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2)垂直传播:即从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3.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存在与散布(1)病原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扩散

A.局部传染(localinfection)

病原微生物在局部生长繁殖引起的传染,如局部脓肿。

B.全身传染(systenicinfection)

病原微生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从而扩散到全身各个器官,此种状态称为全身传染,如菌血症、病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3.病原菌在宿主体内的存在与散布(1)病原微生物在动物体内

菌血症(bacteremia):

病原微生物在局部组织中繁殖,通过血流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中但不在血流中繁殖。败血症(septicemia):

病原微生物从局部进入血流并在血流和全身各器官中大量繁殖,进而毒害全身,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脓毒血症(pyemia):

化脓菌及其毒素通过血流散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使多数器官呈现化脓性病变。毒血症(toxemia):

病原微生物在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其毒素进入血流,引起动物机体全身症状。菌血症(bacteremia):(2)病原微生物的排除途径

病原微生物在动物机体中生长繁殖,造成动物发生疾病,同时还可以不断通过宿主排放到体外,污染周围环境,造成传染病的扩散。消化道的排泄物呼吸道的分泌物泌尿生殖道排泄物病灶破溃物被上述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用具和环境(2)病原微生物的排除途径病原微生物在动物机体中生长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柯赫法则?2.致病性的概念?如何确定某细菌具有致病性?3.试述致病菌的致病机制。

4.什么是细菌外毒素?其基本特性如何?

5.试述内毒素的来源、组成、致病性。

6.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异同点。

7.试述增强或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

8.影响细菌毒力因子的环境因素如何?9.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和传染的类型。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柯赫法则?兽医微生物学2020年6月兽医微生物学2020年6月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二节细菌的生理第三节细菌的生态第四节细菌的致病第五节细菌的控制第六节细菌的变异第七节细菌的鉴定第一章细菌学基础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章细菌学基础第四节细菌的致病一.几个基本概念二.细菌的致病性三.细菌致病机制四.细菌病的传染第四节细菌的致病一.几个基本概念第四节细菌的致病一、几个基本概念1.非致病菌(nonpathogenicbacterium,non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或损害的细菌;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细菌为非致病菌;2.

致病菌(pathogenicbacterium,pathogen):能使宿主机体产生损害或致病的细菌,如沙门氏菌等;3.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才表现出其损害作用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第四节细菌的致病一、几个基本概念1.非致病菌(nonpa4.

腐生性致病菌(saprobicpathogenicbacterium):指一些病原菌本生不一定侵入动物机体,但可以其有毒代谢产物,随同食物或饲料进入动物体内而呈现毒害作用的细菌,如肉毒梭菌等。寄生部位的改变:如大肠杆菌从原来寄生的肠道进入内脏器官等;宿主免疫功能降低:如产气荚膜梭菌在气候骤变、动物抵抗力降低等情况下,从肠道部位穿过粘膜屏障进入组织或血液循环,引起各种严重的病症;正常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即宿主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种菌种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使处于劣势的细菌大量生长而致病,如使用抗生素等。5.

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4.腐生性致病菌(saprobicpathogenic二、细菌的致病性(一)致病性的概念

致病性(pathogenicity):指一定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传染过程的能力。致病性是细菌菌种的特征之一。一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菌株,其致病能力大小是有差异的,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就是毒力(virulence)。毒力是细菌各个菌株或毒株的群体特征。二、细菌的致病性(一)致病性的概念(二)致病性的确定

1.柯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第一,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可查见,健康者不存在;第二,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第三,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第四,从感染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该法则也适用于其他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二)致病性的确定2、细菌毒力的测定

在传染病诊断与防治等工作中,须了解细菌的毒力。毒力常用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感染量等表示。

(1)半数致死量(medianlethaldose,

L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

(2)半数感染量(medianinfectivedose,

ID50):指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常用的有LD50、ID50、EID50、TCID50等。测定方类似。如某病原微生物的LD50为10-7.6/0.2ml。2、细菌毒力的测定三.细菌的致病机制(一)细菌的毒力强弱(二)侵入宿主机体的致病菌数量(三)致病菌侵入部位是否合适三.细菌的致病机制(一)细菌的毒力强弱(二)侵入宿主(一)细菌的毒力1.细菌毒力的构成因素细菌的毒力侵袭力毒素荚膜等酶类外毒素内毒素(1)侵袭力(invansiveness)

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拔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一)细菌的毒力1.细菌毒力的构成因素细菌的毒力侵袭力A.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荚膜及其他表面物质荚膜其他物质如:溶血链球菌的M-蛋白大肠埃希氏菌的K抗原伤寒杆菌的Vi抗原等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酶类如: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链球菌、葡萄球菌链激酶(stretokinase)-葡萄球菌胶原蛋白酶(collagenase)-产气荚膜梭菌血浆凝固酶(coagulase)-金黄色葡萄球菌卵磷脂酶(iecithinase)-产气荚膜梭菌

DNA酶(deoxyribonuclease)-链球菌等A.构成侵袭力荚膜及其他荚膜其他如:溶血链球菌的M-蛋白如

定殖:指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过程。即黏附在宿主(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尿道及眼结膜)等黏膜上,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等作用所清除。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统称为黏附素,如菌毛、外膜蛋白(OMP)、磷壁酸(LTA)等。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病原菌粘附于细胞表面后,必须克服机体局部的防御屏障(如抗吞噬、逃避抗体等)才能建立感染。抑制吞噬(如荚膜等)、抵抗体液免疫(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如葡萄球菌SPA;破坏抗体如嗜血杆菌分泌蛋白酶降解Ig;逃避抗体补体如脂多糖LPS、外膜蛋白OMP、荚膜及S层等)。在体内增殖与扩散:细菌分泌的致病性蛋白酶等,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损伤,使其通透增加,利于细菌在体内的扩散,如透明质酸酶、胶原酶、磷脂酶、激酶、凝固酶等。B.细菌侵袭力的表现定殖:指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定居繁殖的过程。(2)毒素是细菌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毒性物质根据细菌毒素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一些其它微生物如螺旋菌、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类似的LPS,具有内毒素性质。

外毒素:是细菌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周围环境的一种毒素;外毒素多数为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如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少数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如痢疾志贺氏菌、产肠毒型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2)毒素是细菌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毒性物质根据细菌毒A.外毒素特异性对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如破伤风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引起肌肉的强直性痉挛;而肉毒毒素选择性地作用于眼神经和咽神经,引起眼肌和咽肌麻痹。也有一些毒素具有相同作用,霍乱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产生作用类似的肠毒素。

毒性外毒素的毒性极强,如1mg纯化的肉毒毒素能致死2000万只小鼠或107个人。抗原性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抗体,这种抗体称为抗毒素,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外毒素用0.4%甲醛溶液处理脱毒后,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之为类毒素(疫苗),可用于免疫接种。

理化性外毒素不耐热,高温失去毒性;易被热、酸及蛋白水解酶灭活。A.外毒素B.内毒素

内毒素的作用

所有内毒素的毒性作用都大致相同,引致发热、白细胞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甚至致死。

内毒素理化性:

耐热,加热100℃经1h仍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

经2-4h,或用强酸,强碱煮沸30min才失活。毒性较弱。无特异性致病作用,各种内毒素中毒反应基本相同:发热、休克、DIC等。抗原性较弱,不能被甲醛脱毒变为类毒素。B.内毒素C.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C.外毒素与内毒素的比较2.细菌毒力的控制(1)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通过易感动物与其他细菌协同作用(2)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A.在人工培养基上长期继代培养B.在高于最适培养温度下培养C.在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D.通过不易感动物E.通过基因工程方法2.细菌毒力的控制(1)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通过易感动物与其(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小毒力越弱,引起感染所需的菌量越大(三)细菌入侵的部位各种致病菌有其特定的侵入部位与致病菌需要特定的生长繁殖微环境有关(二)细菌入侵的数量与细菌的毒力成反比例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四、细菌病的传染传染(infec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并与之相互作用,使动物机体呈现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的过程。病原菌如果长期保持潜伏状态或亚临床的感染状态,传染病就不至于发生;如果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随之产生大量的酶和毒素来损害其宿主,则宿主就患了传染病。

当宿主出现明显症状时,称传染病或显性传染;无症状的传染叫隐性传染或带菌者。1.传染的概念四、细菌病的传染传染(infection)1.传染的概念2.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1)病原微生物(2)易感动物(3)外界环境条件如自然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及社会制度等

(包括气候、季节、温湿度、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具有一定的毒力具有适当的入侵门户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包括遗传、年龄、营养、精神、药物、活动等)2.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1)病原微生物(2)易感动物(3)(1)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必须具有强大的毒力,才能突破机体中各种防卫屏障,侵入机体中生长繁殖,深入扩散,引起传染。侵入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还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致病。

病原微生物要有适当的侵入门户,即传染途径。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其特定侵入途径,并达到一定部位才能生长、繁殖,引起传染,否则病原微生物即使有一定的毒力和足够的数量也不致引起传染的发生。如破伤风必须从伤口侵入,在创伤部位引起感染,而由肠道侵入则不发生传染;伤寒杆菌只有由消化道感染才能引起传染。(1)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要有适当的侵入门户,(2)易感动物同种病原微生物对于不同动物的易感性由于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等的不同而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是有差异的。

品种:

如草食动物对炭疽杆菌易感,禽类则不易感。不同品种的鸡对MDV的易感性也不一样,伊沙、罗蔓和海塞克斯等国外品种对MDV的易感性较高,而国内某些地方品种鸡的易感性较低;

年龄:IBDV、小鹅瘟和猪丹毒杆菌等的感染;

性别:

布氏杆菌病等;

营养状态:

缺乏维生素A,对化脓性球菌的抵抗力降低(2)易感动物品种:如草食动物对炭疽杆菌易感,禽(3)外界环境条件

外界环境条件对于传染的发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外界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条件(饲养管理、使役、兽医卫生制度等)。

A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于传染源:一定的地理条件对传染源的转移产生一定的限制。季节和气候变化引起机体抵抗力的变动,如冬季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季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气喘病的隐性猪,天冷病情恶化,咳嗽散毒机会多,相反温暖季节,散毒少。作用于传播媒介:如夏季吸血昆虫滋生较多,乙脑病例增多.B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力和人民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水平以及贯彻执行法规的情况。严格执行兽医法规和防制措施,这是控制和消灭疾病的重要保证。(3)外界环境条件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