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榆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分析_第1页
栀榆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分析_第2页
栀榆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分析_第3页
栀榆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分析_第4页
栀榆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栀榆洗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鲍云惠吕锁忠曹昌娥邓祎杨帆【Summary】目的:研究筛选栀榆洗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流速、加水量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渗漉提取工艺;采取正交试验设计,以煎煮提取次数、提取时长、加水量为考察因素,以干膏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煎煮提取工艺。结果:栀榆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大黄以用6倍量水溶解的白矾液以3mL/min/kg流速渗漉;其余地榆等9味浸泡1d,加7倍量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1h。结论:根据原处方中中药饮片所含成分性质,通过对栀榆洗剂煎煮和渗漉生产工艺几个关键点的研究,确定了栀榆洗剂的生产工艺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产品得率稳定,质量可控。【Key】栀榆洗剂;生产工艺;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R284.2【文献标志码】A1007-8517(2021)18-0054-03StudyonExtractionTechnologyofZhiyuLotionBAOYunhuiLVSuozhongCAOChangeDENGYiYANGFanQuj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Qujing655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StudyontheextractionprocessofZhiyuLotionandscreenouttheoptimumconditions.MethodsThepercolationextractionprocesswasscreenedwiththeflowrateandwateramountasthefactorsandthedryextractrateastheindex;andtheorthogonaldesignwasusedtoscreentheextractionprocesswiththeextractiontimes,extractiontimeandwateramountasthefactorsandthedryextractyieldastheindex.RuseltTheoptimumextractionconditionsofZhiyulotionwereasfollows:Alumisdissolvedin6timestheamountofwater,Rhubarbwaspercolated

ataflowrateof3mL/min/kgwithalumsolution;theother9kindsofSanguisorbaofficinalisweresoakedfor1hour,andthenextractedby7timesofwaterfor3times,eachtimefor1hour.ConclusionAccordingtothepropertiesofthecomponents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coctionpiecesintheoriginalprescription,throughthestudyofseveralkeypointsinthedecoctingandpercolationproductionprocessofZhiyulotion,theproductionprocessofZhiyulotionisdeterminedtobesimpleandeasytooperate,withstrongoperability,stableyieldandcontrollablequality.Keywords:ZhiyuLotion;ProductionTechnology;Single-factorTest;OrthogonalTest栀榆洗剂为曲靖市中医医院自主研究纯中药制剂,原处方由本院皮肤科医师张颖组方,其成份由地榆、栀子、大黄、白矾等11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风燥湿止痒之功效,用于湿热壅滞所致的皮肤红肿、丘疹、瘙痒等。基于原处方显著的临床疗效和多年大量积累的用药资料,为方便患者使用,医院特将该处方开发为院内制剂,对其进行了提取工艺的筛选研究。1仪器与材料1.1仪器FA1104型0.1mg电子天平(上海上平仪器公司);AS306000BT型超声波清洗机(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GZX-9140MBE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1.2材料所使用药材由曲靖市中医医院提供,且均符合药典要求。2方法根據处方各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特性[1-2],结合临床使用经验,组方中大黄、白矾用渗漉法提取;其余地榆、栀子等9味中药用煎煮法提取。2.1渗漉工艺筛选影响渗漉工艺的主要因素包括溶媒、溶媒浓度、溶媒量、流速,该实验中溶媒为水,故用单因素实验法重点考察加水量、流速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按处方比例称取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120g,大黄粉碎为粗粉,共取6份,分别按照试验要求试验,收集渗漉液,浓缩为稠膏。精密称取各试验项下稠膏10g,分别置于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于105℃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定,计算干膏得率。各因素水平见表1。2.1.1加水量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按处方比例称取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120g,大黄粉碎为粗粉,以流速为5mL/min·kg考察加水量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大黄浸出物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与5倍量的水相比,加6倍水及7倍水大黄浸出物分别增加4.94%(P<0.01)、7.11%(P<0.01);与加6倍量的水相比,加7倍水大黄浸出物增加2.49%(P<0.01),其中加6倍水量相比加5倍水量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较大,结合实际生产及成本,大黄渗漉工艺加水量为6倍水量。结果见表2。2.1.2流速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按处方比例称取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120g,大黄粉碎为粗粉,选用6倍量的水作为溶媒来考察流速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按处方比例称取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120g,大黄粉碎为粗粉,以流速为5mL/(min·kg)考察加水量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大黄浸出物的量与流速成反比,流速为3mL/(min·kg)时,大黄浸出物为44.73%,相比流速为4mL/(min·kg)、5mL/(min·kg)时,浸出物分别增加0.24%(P<0.05)、1.79%(P2.1.3大黄渗漉工艺验证试验根据加水量及流速对大黄浸出物的影响结果,对其最佳渗漉工艺进行验证,通过3批试验,以大黄浸出物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确认提取工艺操作重现性和可行性。大黄、白矾中药饮片共120g,大黄粉碎为粗粉,加6倍水,流速设定为3mL/(min·kg)。结果见表4。2.1.4验证实验通过验证实验,3组试验RSD为0.3%,证明被验证的渗漉工艺中的加水量及流速处于“控制状态”,表明该渗漉工艺操作具有重现性和可行性。2.2煮提工艺研究2.2.1方法按处方比例称取除地榆、栀子的9味中药饮片共120g,共取9份,按正产表中各实验号对应的条件安排试验,收集提取液,浓缩为稠膏。精密称取各试验项下稠膏10g,分别置已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于105℃干燥至恒重,精密稳定,计算干膏得率。2.2.2水煮提取工艺筛选用L9(34)正交实验[3]对栀榆洗剂的煮提工艺进行筛选,以确定最佳煮提工艺。本试验以地榆、栀子等9味中药的加水量(A)、提取时间(B)、提取次数(C)和误差因素(D)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以提取物的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选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各因素水平见表5。2.2.3正交试验设计和测定结果按处方比例称取除地榆、栀子等的9味中药饮片共120g,共取9份,根据L9(34)正交实验设计表,将饮片浸泡后按“2.1”项下操作步骤进行试验。结果见表6、表7。干膏得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因素C(提取次数)对浸膏的提取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因素A(用水量)对浸膏的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三个因素对浸膏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C>A>B,各因素不同水平对浸膏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为A3>A2>A1,B3>B2>B1,C3>C2>C1,其最佳提取工艺为A3B1C3。但其中A为次要因素,A2与A3相比出膏率的差值仅为0.58g,结合实际生产及操作成本考虑,综合以上分析,加水量确定为7倍水量,因此确定栀榆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2B1C3,即每次加7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h。2.2.4最佳工艺提取工艺验证试验为验证正交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确保提取工艺合理可行,按上述工艺条件A2B1C3重复安排三批试验,结果见表8。三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检测指标数值稳定,说明所有优选的提取条件具有重现性和可行性。3讨论栀榆洗剂是我院皮肤科用于治疗银屑病的協定方,目前正处于研发申报阶段。研究[4]表明栀榆洗剂可降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外周血中的IL-17和IL-23的水平,治疗寻常型银屑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止痒效果好,复发率低,并且无刺激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医院制剂研发的协定方,均是经临床多年使用其药效已经得到了证明的处方。制剂研发是把临床处方转向为可大规模生产处方的过程。研发过程中,使协定方和生产处方发挥药效学的化学物质基础尽量保持一致,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栀榆洗剂采用了中药传统工艺制备方法,用水为溶媒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处方各药味的特点,结合制剂生产实际条件,采取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该制剂工艺关键参数。经中试试验证明三批样品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洗剂项下有关要求,说明本工艺较稳定,具规模化生产可行性。Reference[1]王玉,杨雪,夏鹏飞,等.大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J].中草药,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