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两则中考试题精编_第1页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试题精编_第2页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试题精编_第3页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试题精编_第4页
《世说新语》两则中考试题精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2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文中考试题分课精编《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名句积累(本课不要求背诵)◎课内阅读(近5年未作考查)◎对比阅读(近5年未作考查)◎课外阅读(共4份)【2016年广东省】二、(二)(9分)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答案】9.(3分)C解析:A项,书籍/写;B项,你/……的样子;D项,按住/占据。10.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3分)11.(3分)⑴勤奋好学;⑵注重实地考察;⑶治学严谨;⑷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下來,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一、(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⑴心好之()⑵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16.“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2分)【答案】14.⑴爱好、喜欢⑵选拔、挑选15.于是告诉了哥哥,请求自己也能够跟着私塾老师一起学习。16.兴办教育,聘请塾师,教化子弟,资助学生。【参考译文】杨继盛,字仲芳,是容城人。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继母很坏,让他放牛。继盛经过私塾,看见村里的孩子们念书,心里觉得念书好。所以告诉他的哥哥,请求去私塾找老师学习。他哥哥说:“你这么小,学什么呢?”继盛说:“年龄小能担当放牛的,为什么不能担当学习呢?”哥哥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就听从了他让他学习,但是也不能停止放牛。那年他13岁,开始跟从老师学习。家很穷,越发的严格要求自己。贬为狄道典史。狄道杂居番人,习俗很少懂得诗书,杨继盛挑选了子弟中出众的一百多人,聘请三位经师教授他们。卖掉所乘的马匹,拿出夫人的服装,卖掉田地资助生员。县里有煤山,被番人占据,百姓要到两百里外去砍柴,杨继盛召集番人教谕他们,都服从说:“杨公即使需要我们的营帐也给,何况煤山呢!”番民深信爱戴他,呼做“杨父”。【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25-26题。(6分)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谗受贬,由参知政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25.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26.⑴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⑵有什么依据?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3分)【答案】25.(3分)遭受(受到)谗言诽谤(1分)而被(皇帝)贬官,(1分)由参知政事降职(远调)作邓州太守。(1分)26.(3分)⑴胸有大志,或关心(热爱)国家(1分)⑵①年轻时,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每以天下为己任)(1分)②做官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不顾自身利益。(1分)③常自我鼓励,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以此话鼓励自己)(1分)(以上3点,答出两点即可)【参考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他发愤苦读,有时晚上困了,就用水冲头洗脸;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就喝粥坚持苦读。做官以后,常常情绪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遭受谗言诽谤而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饭只有一样肉食,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仅自给自足罢了。他经常吟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B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12分)(一)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二)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歆为吏,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洪从歆言而止。后芬果败,洪乃服。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宾客旧人送之者千馀人,赠遗数百金。歆皆无所拒,密各题识,至临去,悉聚诸物,谓诸宾客曰:“本无拒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单车远行,将以怀璧为罪,原宾客为之计。”众乃各留所赠,而服其德。(节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3.下列语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王欲舍所携人舍:舍弃B.本所以疑疑:犹豫C.芬阴呼歆阴:暗中D.念单车远行念:挂念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⑵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5.从这两则选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作答。(4分)【参考答案】3.D解析:想着。4.⑴译文: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落实“纳”“急”各1分,大意通顺1分)⑵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落实“疏”“武”各1分,大意通顺1分。)5.⑴德行高尚,言行一致。(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⑵见识过人。(阻止陶丘洪帮助王芬废帝之事)⑶名士高风。(巧妙的谢绝部下和百姓送的礼物)(任意答到其中两点并结合文段实例即可得4分。)【参考译文】(一)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来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还好船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一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了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抛弃了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并且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二)华歆字子鱼,是平原郡高唐县人。华歆做小吏,同郡人陶丘洪也很有名气,自认为远见卓识超过了华歆。当时王芬与豪杰商议要废除汉灵帝,王芬暗中邀请华歆、陶丘洪一起商议,陶丘洪想要参与,华歆阻止他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韬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而且会祸及宗族。您千万不要参与!”陶丘洪听从华歆的劝告没有去。之后王芬果然失败了,陶丘洪才服气了华歆。曹操在官渡,上书皇帝征调华歆。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来送别他,赠送了数百金的钱物。华歆对送来的东西都不拒绝,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到了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都摆出来,对各位送行者说:“我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的心意,因而收受的钱财就很多了。想到我这次是独自一人远行,将因为怀藏壁玉而成为罪过(被杀的理由),希望宾朋好友替我想考虑考虑。”众人于是只好留下原来赠予的金钱,并佩服他高尚的道德。《陈太丘与友期》◎名句积累(本课不要求背诵)◎课内阅读(共1份)【2012年湖南湘西自治州】二(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4-26题(10分)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日中不至()③下车引之()④元方入门不顾()25.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B.下车引之C.吾非至于子之门D.醉翁之意不在酒26.翻译下面句子(4分)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答案】24.①约定②到③牵,拉④回头看25.B解析:B项是代词,代元方;ACD项皆是结构助词,的。26.①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②与别人相约而行,却,却丢下我自己就离去了。◎对比阅读(共4份)【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3题。(15分)【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四】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7.与“母子相视而笑”中的“相”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与人期行,相委而去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儿童相见不相识D.相形见绌8.与“马之千里者”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居庙堂之高B.时人莫之许也C.孔子云:何陋之有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⑴陈太丘与友期行()⑵苔痕上阶绿()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⑷岂直五百里哉()10.请写出你学过的初中文言文中与“相委而去”中的“委”意思相同的一个句子来。(1分)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丝竹”与“案牍”各指什么?(2分)12.下面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太丘与元方的父亲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到遥远的地方去;结果陈太丘不守约迟到了,元方的父亲就离去。这件事怨陈太丘。B.《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被贬黄州期间。文章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说院子里满地都是澄澈的水,仔细一看,原来真是水,而且水里面藻、荇交错,相映成趣。D.《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孔子认为:刘禹锡的房子一点也不简陋,因为刘禹锡道德品质高尚。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GB2⑴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分)⑵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分)【答案】7.D(2分)解析:ABC项都是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8.A(2分)解析:定语后置的标志。9.⑴约定⑵台阶⑶道歉⑷只,仅仅(2分,各0.5分)10.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1分)11.丝竹:奏乐的声音(1分)案牍:官府的公文(1分)12.B(2分)解析:A项,陈太丘与元方是父子关系,选项解答错误;C项不是真水,而是使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月色的皎洁;D项“孔子认为……”说法与原文不符。13.=1\*GB2⑴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2分)=2\*GB2⑵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2分)【2014年福建省泉州市】(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5.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去后乃至

乃不知有汉

B.下车引之

肉食者谋之

C.惟长堤一痕

惟吾德馨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①尊君在不()②元方入门不顾()③客此()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⑵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诚恳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简析。(4分)【答案】5.(3分)C解析:A项,才/竟然;B项,代词,他/代词,这件事;D项,表顺承/表转折。6.(3分)同“否”,吗回头看客居(寓居)7.(6分)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期”、“委”、“去”各0.5分)⑵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雪”、“绝”各0.5分)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舍去”,当即生气怒骂,心直口快;但经元方辩驳后,他惭愧并“引之”示好,个性率真,态度诚恳。(2分)“亭中二人”与“我”萍水相逢,当即视同知己,“大喜”,拉余“同饮”,率真恳切,溢于言表。(2分)(答题要点:结合文本,解说合理,紧扣“直率诚恳”。若只答友人“知错能改”得1分。)【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二(二)(8分)(甲)……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乙)僰①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②,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③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④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郁离子·僰人舞猴》注释: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①元方入门不顾()②耻己之不如也()③思所以败之()④乃袖茅栗以往()11.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12.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2分)13.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2分)【答案】10.答案:①回头看;②以……为耻(或认为……是耻辱);③用来……方法(手段等);④用袖子装。评分: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骚动紊乱,像蚂蚁一样地聚集在一起(或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评分:翻译正确通顺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2.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弱点。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评分:答对一项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僰族人(善于)调教猴子,给它们穿上衣服教它们跳舞,(使它们)旋转得很圆转动有角度(很有章法),配合音律节拍(默契)。四川的(一个)儿童看了很妒忌他们,为自己不如他们而羞耻,想着用什么方法破坏它们,就在袖子里放了茅栗子前往。宴席开张猴子们出来(表演),众人都站起来专心观看,左右的猴子舞蹈跳得都很合节拍。四川的儿童故着无意地挥袖丢出茅栗,将它们丢到地上。猴子(见了)扯掉衣服上前争抢,酒壶也撞倒了桌案也掀翻了。僰族人(怎么)呵斥也不能制止,非常沮丧。郁离子说:“当今用没有纪律约束的军队去打仗的,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一起,看见东西就上前争抢,他们和猴子有什么区别吗?”【2012年福建省漳州市】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8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期行》【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田子退金》韩婴)【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③尊君在不()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④说其义()6.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②宜尔子孙承承兮。7.【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8.【甲】文中启发人们讲“诚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说“诚信”在我们现今社会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3分)9.【乙】文中田子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案】5.①约定②退休回家。③通“否”,语气词。④说:通“悦”,喜欢,赞赏。(评分:共4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6.①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谨慎小心啊。7.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尽孝。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4分)8.能说出“诚信”在如今市场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对自己有所启发,言之有理即可给分。9.本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阐述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家教思想,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意思相近即可给分)(3分)【参考译文】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金子两千两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金子?”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应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做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十分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走了出去,上朝退还金子,下朝就请求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慧,喜欢她的义气,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课外阅读(共3份)【2016年贵州省遵义市】二、(四)(10分)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闻其贤而辟之()②当之郡()③何谓无知()④故旧长者()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21.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2分)【答案】19.(4分)①听到②到;去③说④老朋友20.(4分)①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给分点“故人”“知”,反问句式)②(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给分点“遗”“厚”,省略句式)21.(2分)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1分,表现出杨琢清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1分)。【参考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2015年广东省梅州市】一、(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12分)私心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B.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方:比作C.然少蕴藉然:可是,但是D.若是者是:判断动词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13.填空。(5分)⑴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一是“”;二是“”。(用原文填空)(2分)⑵“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和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分)14.你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