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缘安全态势分析及其战略应对_第1页
中国地缘安全态势分析及其战略应对_第2页
中国地缘安全态势分析及其战略应对_第3页
中国地缘安全态势分析及其战略应对_第4页
中国地缘安全态势分析及其战略应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缘安全态势分析及其战略应对摘要:步入新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中国政府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富邻、睦邻、安邻”以及“周边是首要”的外交方针。在我国政府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周边外交取得显著成效,周边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但是,近年来,随着地区力量的变化,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领土领海纠纷时有发生,地区热点问题愈演愈烈,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同时并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周边安全战略,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并针对这些形势所面临的挑战与威胁选择切实可行的战略,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期创造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关键字: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挑战与威胁;战略选择;Abstract:sinceenteringthenewcentury,inordertofurtherpromotethefriendlyrelationswithneighboringcountries,Chinesegovernmentputforward"withitsneighbors,theneighborsaspartners"and"therichneighbor,anamicable,secure"and"surroundingisthefirst"foreignpolicy.ThankstotheconcertedeffortsoftheChinesegovernmentandtheneighboringcountries,neighboringdiplomacyhasachievedremarkableeffect,peripheralsecurityenvironmentimprovedobviously.However,inrecentyears,alongwiththechangesintheregionalpower,China'speripheralsecuritysituationtherehavebeensomesubtlechanges,unstableanduncertainfactorsincreaseobviously,territorydisputesoccurfromtimetotime,regionalhotspotissuesintensified,traditionalandnon-traditionalsecuritythreatscoexist.Inthiscase,howtocorrectlyunderstandtheChineseperipheralsecurityenvironmentsurroundingsecuritystrategyandmakefeasible,becomeanimportantstrategictaskfacingus.ThispaperanalyzesthecurrentsecuritysituationaroundChina,andinthelightofthechallengesfacingthethreatsituationtochoosefeasiblestrategy,createapeacefulenvironmentforChinafuturedevelopmentperiod.Keywords:China’speriphery;securityenvironment;challengesandthreats;Strategicchoice;一、中国周边慨况“中国周边”从狭义上理解是指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区。从广义上理解是是指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这六块区域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中国周边国家有21个,其中海上邻国是9个,包括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朝鲜;陆地邻国是14个,包括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朝鲜和越南;其中越南、朝鲜既是陆上邻国又是海上邻国,陆地边境线超过2.2万公里。我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它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四邻和则周边稳,周边稳则中国安,周边乱则中国损。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是我们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相邻国家甚多的中国,由于历史性因素与现实利益矛盾的纠合,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在陆地上,几乎和每个邻国都曾存在着边界的问题;在海上,也存在着与不少岛屿及领海的争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现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之争、印中争端、柬埔寨问题等等;V型线的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领土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台湾海峡对峙、南中国海之争等。这两条线都靠近中国的陆域和海域,而且一部分争端直接涉及中国的主权和安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解决以及中俄关系的良好运行,陆地安全环境大为改善,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北部安全问题已构不成现实的军事威胁。海洋环境方面,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逐渐呈现出紧张局面。维护海上安全和经济利益将是中国在21世纪面临的主要课题。相比V型线的左端而言,V型线的右端即东部和东南部的安全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明显有朝着不利于中国所期望的方向运行的趋势,很可能会远离中国的期望值。总的说来,中国周边环境具有复杂性、功能性、整体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三、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威胁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是北稳南和,东紧西动”、“西缓东急,北和南迷。在这种现状下,2013年中国周边安全将面临以下四大挑战与威胁:(一)如何应对中美政府换届后的试探期;2013年,奥巴马将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也将产生,中美关系转入调整期似乎已不可避免。中美如何尽快走过试探期,增加政治互信将考验双方的政治智慧。我们都知道美国最近3年来在推进战略东移策略,从2009年美国提出“重返亚太”,2011年抛出“太平洋世纪”的概念,2012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又直接把亚太战略贴上了“再平衡”的标签。可见美国的亚太战略正在逐步深化。2012年11月,奥巴马连任后出访的第一站就是东南亚国家,再次高调宣示了美国重视亚太地区的决心。“再平衡”战略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保住美国在亚太的“老大”地位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党同”与“伐异”,一是通过“不忘老朋友(巩固与老同盟国家的关系)、结识新朋友(扩大与新伙伴的关系)、扩大关系网(主导多边机制)”进行“党同”,二是通过挑动亚太纷争、捞取渔翁之利、打压中俄等异己进行“伐异”。美国“再平衡”战略由三大平衡组成。第一大平衡主要与军事领域相关,涉及地理上的再平衡和能力的再平衡。前者包括调整美国的地区战略、军事部署以及武装力量结构以应对挑战和把握机遇;后者则指在硬件、系统和技术方面的投入。第二大平衡是巩固和更新同盟关系。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和菲律宾有紧密的同盟关系,与印度、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形成伙伴关系,美国将以这些关系作为基础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第三大平衡是经济领域的再平衡。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美国重返亚洲的经济抓手,虽然美国不是TPP的首倡者,但美国很快主导了TPP进程的方向。美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尽快将日本拉入TPP,从而使美日两国在TPP架构中处于绝对优势和主导地位。美国的亚太布局是一个渐进与不断扩展的过程,从“重返亚太”到战略再平衡,从安全领域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经过近几年的经营,其战略效应开始逐渐显现,整个亚太国家都不得不选边站队,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与威胁。(二)如何应对朝鲜半岛的新变化;从近代开始,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2010年,“天安号事件”莫名沉没,韩国认定为朝鲜导弹袭击,朝鲜坚决否认,此后“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加剧了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韩国李明博政府反映强烈,态度强硬!美国和日本趁机迅速介入,在朝鲜半岛西部和东部海域进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雏形初现。而朝鲜方面,坚持核试验,朝核危机阴云不散,六方会谈终止。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第一是朝鲜发射卫星:2012年4月13日,朝鲜于当天7时38分55秒(北京时间6时38分55秒)从平安北道铁山郡的西海卫星发射场发射了首颗应用卫星“光明星3号”,但这颗地球观测卫星没有进入预定轨道,卫星发射宣告失败。于是在2012年12月12日,朝鲜又再次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将“光明星3号”发射,并且成功。朝鲜的主要考量与诉求:内部维稳、外御强敌、强盛大国。对内---发展经济与拥核并重;对外---朝鲜已成为核拥有国。第二是朝鲜启动第三次核试爆:韩国在2013年2月12日监测到在朝鲜咸镜北道吉州郡发生5.1级的“人工地震”,该地区是朝鲜丰溪里核试验场所在地。韩国官员称,这“很有可能”预示朝鲜已经进行核试验。从现阶段来看,朝鲜半岛的局势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尤其是随着朝鲜开展核试验,更加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状态。(三)如何应对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后,日本更是紧密配合。2012年11月18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在奥巴马总统首度访问缅甸时对缅方提供一笔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的援助。同一天,日本政府也宣布向缅甸提供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6亿元)的贷款,这是日本27年来首次向缅甸提供日元贷款。中南半岛为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是沟通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中南半岛有六个国家,即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和马来西亚(西部)六个东盟陆地国家。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半岛六国也都是我国的传统友邦。但由于近年来美国在缅甸动作频频且与日本互动效果明显,再加上最近的湄公河纠纷,短期内可能会对中国构成不小的挑战与威胁。作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点,中南半岛在美国亚太战略版图中的地位正在不断被强化。奥巴马在连任之初就选择同处中南半岛的缅甸、泰国和柬埔寨三国作为出访地,意义可谓深远。对于中国来说,中南半岛对于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缅甸对于中国的政治地缘、对外投资、油气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2013年,中缅油气管道将建成投产,但缅甸政局的变化,民族冲突的升级,以及攻击中国投资事件频发,尤其是美国对缅甸关系的调整,势必加剧缅甸局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中缅关系也构成挑战。(四)如何应对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2012年是中国周边地区海上争端的集中爆发年,中菲的黄岩岛对峙、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争端、韩日之间的独岛(竹岛)争端、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问题纷争相继发生,并在短时间内迅速升级。其中,与中国相关的海上争端尤其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自从2012年之后,中国周边海上争端呈现出较强的对抗性。黄岩岛对峙持续的时间长,而钓鱼岛争端的激烈程度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点,日本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而中国则抓住时机,推动了对钓鱼岛的实际管理。截至2012年11月底,仅中国海监船该年度进入钓鱼岛12海里内执法就多达34次,12月,中国海监飞机首次抵达钓鱼岛领空,开启了对钓鱼岛的海空立体巡航,维权力度从未如此强硬。在黄岩岛对峙中,中菲两国执法船只近身对抗,这种直接的、地理空间上的据点对峙,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大大增加了冲突升级的概率。其结果是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在黄岩岛海域的攻防转换,获得了对岛礁及其附属海域的实际控制权,致使菲律宾在中沙群岛遭受了近年来最大的挫败。钓鱼岛主权争端问题已经成为横亘在中日两国间进行和平合作的最大障碍。2010年是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的转折年,而2012年则集中展现了中日关于二战后国际秩序合法性的争论,钓鱼岛事件已被上升至国际秩序的高度。时至2013年初,随着中日双方空中对峙的加强,钓鱼岛争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菲律宾、日本与中国在南、东两个方向发生海上争端并非偶然,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两次争端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区域,但日本和菲律宾的共同目的都在于抗衡中国的崛起,最大限度地抢占有争议的岛礁和海域,并利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联合起来对中国形成制约。四、当前维护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战略选择针对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威胁,中国应该会作出怎样的战略选择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入手:(一)正确对待中美关系1、熬过中美战略焦虑期2011年,南海问题出现危机,表面上看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的主权争端,但实质上是中美海权的较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周边外交的拓展,维护海洋权益和稳定周边海域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这与视太平洋为其“内湖”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不可避免地产生冲撞。南中国海问题成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抓手”,未来美国与周边国家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趋势将增加。为制约中国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实力的增长,美国未来还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加大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和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规制中国的崛起。对中国而言,海洋是国家利益拓展中必须坚持的内容,其挑战是如何让周边国家接受一个改变现状的海洋秩序。在美国新一轮战略扩展的背景下,中美关系也步入了战略焦虑期。美国的战略焦虑在于中国崛起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可能改变地区力量平衡,产生包括领土在内的更多利益诉求,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中国的焦虑则在于周边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因美国重返亚洲而引发的安全上的联动效应,以及经济外交的效用问题。战略焦虑的现实存在,中美实力对比的不对称性和对彼此战略意图的错误认知,可能放大中美之间的分歧,使得中美之间风波不断。如果美国的权力是建立在抵消和解构中国对区域影响力的基础上,中美关系就难以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2、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中美是对手,未必是敌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疑虑加深,美国要把中国的崛起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绝不允许中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视中国为敌人。美国在恐惧中国军事崛起对美国构成挑战的同时,也希望中国能够和美国合作来维持国际秩序。在对待中美关系上要“树立一个基本观点、保持一种良好心态、采取一些必要技巧”:一个基本观点:“和则共赢,对抗则两败俱伤。”一种良好心态:美国依然最强大,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大国。一些必要技巧:中美关系需要重新平衡:要随时加强危机管控,把握大局,注意分寸,适可而止;要用好现有机制,不断增强双边互信;要加强合作与协调,努力扩大双边关系的增长点;要深化沟通和交流,加强对两国舆论的积极引导。(二)和平前提下的优化战略1、把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力争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作为一个基本出发点朝鲜半岛应该和平与稳定,朝鲜半岛不应该出现核武器,要通过对话和谈判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要解决朝鲜合理的安全关切,这些应该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应该说符合自己的利益,也符合所有相关国家的利益。尽管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但对朝鲜开发核武器的影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不仅会给中国和其他周边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还可能造成东北亚地区的核军备竞赛,使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因此,要把推动朝美关系正常化与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直接联系起来。2、构筑与美、日、俄及半岛南北方的友好关系,寻求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鉴于朝鲜半岛大国力量盘根错节,各种利益相互交织,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安全战略就不可能局限在朝韩两国的双边关系上,大国尤其是美国的东北亚战略也成为其战略考虑的重点。因此,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安全战略首先表现在为构筑与美、日、俄及半岛南北方的友好关系上。其次,在以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为契机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寻求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通过多边对话增信释疑,以解决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中国在东北亚地区追求的长期、稳定的安全目标。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存在诸多安全困境,包括中美、俄美之间的霸权与反霸的斗争,中日、俄日之间的战略猜疑,美朝、日朝、韩朝之间的军事对峙与意识形态对抗等,这些安全困境紧靠双边的努力是很难消除的,通过建立系统化、体制化的多边安全机制则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三)增信释疑,合作双赢1、睦邻友好,保持合作关系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实践“睦邻、富邻、安邻、稳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同中南半岛各国人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完善现有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机制,加强在联合同、东盟地区论坛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组织和会议中的合作,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同时进一步开展经贸合作,互利互惠,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以事实向它们证明:中国确实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强大带给它们的发展机遇和实际利益远远大于威胁,从而解疑释惑,建构起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稳定、和谐的关系。2、积极稳妥地推动领土领海争端的和平解决,并正确看待中南半岛诸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处理与越南在南海主权上的纠纷时,中国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通过友好协商寻求解决争端的办法,切勿操之过急。对于城外国家和地区与中南半岛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也应冷静分析,理性应对。他们积极进军中南半岛以及中南半岛国家的“大国平衡”战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此,中国应反映适度,给予理解,同时也应高度警示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化解其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四)内外构筑海洋安全战略;1、对内层面:设计海洋安全战略,增强海上军力从建国至今,中国始终缺少一个完整的海洋战略。2010年以来,中国的海上维权活动中,外部倒逼内部,地方带动中央,职能部门带动决策部门的特征凸显。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外交的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的海洋安全政策是应激反应型,缺乏统一的战略和目标。相对于中国提出的海洋强国目标,实施政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全面制定海洋安全战略是维护中国海洋权利的根本保障。2、对外层面:多管齐下,化解风险在警惕海上争端联动性对中国周边安全引发消极影响的同时,也需要看到,周边国家尽管在牵制中国的目的上是一致的,但仍存在矛盾和互疑,这为中国的政策调整提供了选择空间。首先,在黄岩岛对峙发生后,东盟未对菲律宾形成统一支持。从目前来看,东盟的立场出现了明显分化,内部矛盾突出,菲律宾处于孤立状态,其根本原因是多数东盟国家希望保持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未来,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将主要集中于通过南海各方行为准则来制衡和约束中国。其次,美国盟友间矛盾重重。2012年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突然登上了韩日之间存争议的独岛(日本称竹岛),成为韩国建国以来首位登上该岛的国家元首。这一举动引发了日本的强烈抗议,韩日关系急速冷却,独岛(竹岛)之争尘嚣一时。独岛(竹岛)问题既是领土主权问题,又与历史问题和海洋权益缠绕在一起,加之涉及美国的东亚政策,从而深刻影响韩日关系和东亚地区的合作。(五)淡定从容,韬光养晦,做好自己的事1、政经合一,协调周边关系;在周边问题上,中国以经济促政治合作在过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单纯的经济让利已经不能解决摩擦。中国应该一方面通过继续深化经济联系,巩固与周边关系。同时也要增强周边外交中经济手段和安全政策的协调性,善于将经济手段战略化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通过发展军事力量加强对国家利益的支撑作用,并适度运用硬实力的威慑力以争取和创造更好的周边环境。2、“韬光养晦”与“敢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