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姓名:错题数目:家长签名:1-1011-2021-3031-4041-5051-601.明太祖朱元璋说:“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A.废除宰相,加强皇权 B.设置三司,分割相权C.设置内阁,强化相权 D.设军机处,加强皇权2.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说法正确的是()A.明太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 B.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C.已使用指南针进行远航 D.为了获取海外贸易的丰厚利益3.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赋予了宦官很多权力。下列关于内阁和宦官的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时期内阁成为一个常设的秘书机构B.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C.大学士替皇帝草拟处理意见称为“批红”D.内阁官员权力很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4.下图为某几个朝代的中枢机构简化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5.600多年前,明成祖曾多次派遣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此“壮举”相符合的表述有①和平友好、文明交流②开拓疆土、万国来贺③经济至上、扩大市场④耀兵异域、宣扬国威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明朝宦官比内阁更多地获得皇帝的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宦官专权的表现有①代理批红

②票拟

③控制锦衣卫

④监视官民言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明初设立内阁,皇帝在内阁大学士票拟的基础上进行批红。然而明朝数位皇帝长久不管事,与内阁大学生日常不见面,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批红的权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君主专制加强 B.皇权渐趋衰弱 C.司礼监取代内阁 D.宦官掌握决策权8.明太祖采取了一项政治措施后,使得皇权定于一尊,文官与皇帝之间,无复汉代与宋代可见的制衡。绝对的皇权,保护了保守主义,以致质疑当时制度的思想,都难逃政治权力的压制。该措施是指A.设立内阁 B.设军机处 C.废除宰相 D.密折制度9.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雄才大略、开拓进取的封建帝王,下列关于他们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序号史实①公元202年汉高祖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②汉景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北击匈奴,保护大汉王朝。③明太祖派郑和远航海外,宣扬大明国威。④皇太极将女真族改为满洲,后来又改国号为大清。A.① B.② C.③ D.④10.中国古代某机构的职责是“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该机构是A.尚书台 B.内阁 C.中书省 D.军机处11.观察下面历史地图,判断当时参与边境“马市”贸易的少数民族有①蒙古

②党项

③突厥

④女真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2.自嘉靖至万历初,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于是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表明A.内阁逐渐具有决定权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内阁是法定中枢机构 D.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13.设置机构或职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边疆的重要举措。下列机构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护乌桓校尉

②单于都护府

③驻藏办事大臣

④奴尔干都司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14.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赋予了宦官很多权力。下列关于内阁和宦官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学士替皇帝草拟处理意见称为“批红” B.内阁直接领导六部导致其权势日渐增大C.明太祖时期内阁成为一个常设的秘书机构 D.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对官民言行进行监视15.以下有关中国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唐蕃以和亲与会盟形式维护友好关系B.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事务C.明朝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理乌思藏D.清朝以法律形式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16.根据以下形势图中的历史信息,下列按历史时期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④③②17.从下图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A.东周 B.秦朝 C.汉朝 D.明朝18.倭寇的侵扰自元朝末年开始,到明朝嘉靖年间大爆发,史称“嘉靖大倭寇”。现代史学家认为:倭寇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戚继光、▲等名将的抗倭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彻底消除的原因却是私人海外贸易的合法化。这里的▲名将是A.俞大猷 B.郑和 C.李自成 D.郑成功19.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几乎伴随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在明代,将“票拟”作为主要日常工作的是(

)A.宰相 B.大学士 C.司礼监 D.参知政事20.丞相设置伊始便位高权重,常遭最高统治者忌惮,后者对相权进行多次重大调整,下列调整举措排序正确①设置中朝

②设三省六部

③设立内阁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2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远远领先于半个多世纪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关于其描述正确A.首航于明朝太祖年间 B.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C.利于倭寇骚扰的平息 D.经济收益小未能持续22.有学者指出,明清鼎革之后,清初统治者的国家制度建设是从因袭明制开始的。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A.设置内阁处理日常文书 B.设军机处应对紧急军务C.制定奏折制度提高效率 D.开设厂卫机构加强皇权2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先后加入这一家庭并为我国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是新疆行政机构所对应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先后顺序是图1图2图3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24.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治世,下列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文景之治

②光武中兴

③康乾盛世

④贞观之治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25.中国历史上积累了许多对于西藏地区管理的成功经验,其中清朝A.采用和亲与会盟等方式维系联系 B.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C.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 D.册封活佛,派遣驻藏大臣共同治理26.雍正帝“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这是因为他A.废除了宰相 B.沿用了奏折制度 C.创立了军机处 D.实行了改土归流27.“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面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该机构是A.唐朝的尚书省 B.明朝的内阁 C.元朝的中书省 D.清朝的军机处28.至清中叶,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清政府在内地分立18个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其中台湾隶属于A.山东省 B.直隶省 C.福建省 D.浙江省29.下图漫画为“依样画葫芦”,仔细读图,下列官职中,其职能符合该漫画特征的是A.中书省长官 B.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30.“胤禛(雍正)以通政司职权太重,扼中外庶政之要……乃别设奏事处,命内外诸臣,有机密事,改用折奏,直达御前。”材料反映的是A.奏折制度的形成 B.内阁制的建立 C.军机处的设立 D.文字狱的推行31.古代中国有“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军事防御思想,下图是某一时期长城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A.此段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为防范蒙古骑兵而布置军镇“九边”C.在沿线开放马市促进贸易发展 D.成为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纽带32.清朝政府规定,一切外国进口货物一律由官方特许的“十三行”承销,内地出口货物也由十三行代购,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概由十三行决定。外商不得和官府直接交涉,一切命令、文书都由十三行转达。这一规定A.适应了西方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 B.放宽民间船只出海贸易的限制C.严格约束外商在广州活动与贸易 D.导致中国迅速落后于西方国家33.观察下表,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与落实了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A.康乾时期的盛世局面 B.近代中国疆域的奠定C.清朝统治危机的出现 D.内外忧患与救亡图存34.中国古代的官职,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设置。下列官职,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御史大夫

②参知政事

③军机大臣

④刺史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35.清政府鉴于边疆地区与中原之间、边疆各地区之间历史文化传统均有较大差异,因此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这反映出清朝治理边疆的基本政策是(

)A.扩大贸易 B.招抚授官 C.因地制宜 D.军事控制36.中国古代中央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对西藏地区行使管辖权,下列机构或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行都指挥使司

②宣政院

③驻藏大臣

④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37.明朝后期,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资本出现积聚现象,下列选项中推动该现象出现的因素是A.统治者采取重商政策 B.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C.老百姓生活富足 D.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榷场贸易发达38.我国古代善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经验进行总结。下列是我国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一部科技著作中的插图,该著作应是A.《梦溪笔谈》 B.《农书》 C.《天工开物》 D.《古今图书集成》39.以下言论中,体现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40.他的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在他看来,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及国家的责任是保障天下百姓各得其利,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公。据此可知,他是A.朱熹 B.王守仁 C.李贽 D.黄宗羲41.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事件都是以此来命名,如贞观之治。下列史实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绍兴和议

②开元盛世

③康乾盛世④庆历新政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①③42.《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中描述“明代至清中叶,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快速发展,超越过往朝代在这400多年中,中国经济出现了多种新现象”。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新现象”的是A.高产粮食作物得到推广种植 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C.南方奠定经济中心的地位 D.大批工商业市镇兴起43.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阐述,正确的是①秦始皇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②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③元朝在全国范围开始把纸币作为主币发行④明朝后期,美洲等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4.中国古代留下了很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其中有一部,“杂采众家,兼出独见”,辑录前人农业文献达225种,系统介绍了屯垦、水利和荒政方面的内容,对于高产作物甘薯,经济作物乌桕树、女贞树等,大力强调其经济效益,鼓吹推广栽培。该书是A.《汜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45.张居正说:“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亦恐难以底绩而在成也。”于是他A.整顿吏治 B.改革税制 C.清丈土地 D.减少政府开支46.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以激励人们奋发励志;又强调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荀子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47.有历史学家曾说:“清朝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还有一点与明朝明显不同,就是清廷与外商不直接发生关系,而是通过中介进行。”这里的中介指A.两广总督 B.十三行 C.土司 D.徽商48.明清时期主张“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思想家是A.李贽 B.王守仁 C.顾炎武 D.黄宗羲49.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这些“新现象”主要有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外贸税收成为国库主要财源②实力雄厚的地域商人群体形成③一大批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④纸币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作为主币发行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50.下图是《锤锚图》,再现了我国古代手工制作船锚的情形。它来自下列下列哪一著作(

)A.《本草纲目》 B.《徐霞客游记》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51.据清代学者说:“古代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农、工、商,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下列关于小说的兴盛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现市民阶层的日益扩大 B.反映文学作品趋向世俗化C.主要由于统治阶级推崇所致 D.受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影响52.下图为西班牙主导的横跨太平洋的“马尼拉大帆船航线”示意图。当时这条航线上运销的主要商品包括(

)①瓷器

②黑奴

③丝绸

④白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3.明清农业生产引进和推广种植的新品种有①玉米②甘薯③粟④棉花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54.明朝后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其中属于私人编纂的是①《本草纲目》②《永乐大典》③《农政全书》④《四库全书》⑤《天工开物》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55.中国古代某典籍记载:“甘薯,即俗名红山药也……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侵损,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可充笾实,可以酿酒,用地少而利多”。该典籍是A.《齐民要术》 B.《四民月令》 C.《农书》 D.《农政全书》56.论及明清时期某著名小说,有学者指出: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不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具有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从而使这部小说超越时空界限,获得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甚至不同民族读者的喜爱。据此判断,该学者评价的是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57.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秦代市的管理相当严格,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金钱当面投入容器中B古代市楼起源于西汉长安,最初是管理市场的官署,后演变成聚民交易的场所C唐代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