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讲义-第6章态度与价值观课件_第1页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6章态度与价值观课件_第2页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6章态度与价值观课件_第3页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6章态度与价值观课件_第4页
组织行为学讲义-第6章态度与价值观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态度与价值观●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人们的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影响人们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和支持力度。它可以支配和决定人们的行为。●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体行为,还会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的行为,进而影响到组织的绩效。●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有关的概念;理解态度的特性;掌握态度的功能;了解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过程;掌握改变态度的方法;了解价值观的类型,掌握价值观与个体行为的关系;理解价值观对组织管理的作用。第四章态度与价值观1第一节态度一、态度的涵义(一)态度的概念●态度(Attitude)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等)所持有的心理评价和行为反应倾向,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意向)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属于人的思想认识部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看法、评价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体对某个对象的认识、理解以及肯定与否定的评价。

第一节态度2

●情感成分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带有感情色彩。●行为倾向(意向)成分是人们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以及对态度对象准备作出某种反应。●三种成分中,认知成分是基础,情感是态度的动力与核心成分,行为倾向(意向)则是态度的外部表现。●情感成分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3(二)态度的特性1.社会性2.稳定性3.针对性(对象性)4.协调性5.内隐性●心理学家罗森伯格认为:态度是处于可观察到的外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刺激→态度→反应)。

(二)态度的特性46.两极性7.价值观是其核心●人们对于某个对象的态度及其程度,往往取决于该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大小。●态度的实质在于表明外界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6.两极性5二、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1.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概念。工作本身很少成为单一的态度对象,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包括对多个工作维度的满意程度。二、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6●一般来讲,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与离职率之间的相关度比与缺勤率之间的相关度更高,而与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参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工作满意度是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OCB)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个性与工作的匹配等。●一般来讲,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72.工作参与●工作参与(JobInvolvement)是指员工在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工作绩效对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员工的工作参与度对其工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工作参与同工作满意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工作参与度高的人,更容易对工作产生较高的满意或不满意(这主要取决于其工作的成功程度)。▲通常情况下,高工作满意度更容易带来高的工作参与度。2.工作参与83.组织承诺●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Commitment)是指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尽力,并希望保持自己作为该组织成员的身份资格。●组织承诺包括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维度。●组织承诺与离职率和缺勤率呈负相关关系。●用组织承诺作为指标来预测员工的离职行为,比用工作满意度更准确。●影响组织承诺的另一个方面是员工参与。高工作参与意味着一个人对特定工作的认同;高组织承诺则意味着对所在组织的认同。3.组织承诺9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态度对人的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和行为起着准备性的作用。1.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有实验表明,人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与学习效果是正相关的。态度具有过滤器的作用。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10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一般地,如果员工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其工作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工作效率就高。但也有实验表明,态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员工的能力、组织的奖酬制度等,而员工的态度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对工作的高度满意确实产生较少的人员调动、旷工与生病等情况的发生。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113.对社会认知及判断的影响●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基础的科学的态度会对人的社会认知、判断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假如态度形成使人产生心理反应的惰性,就会干扰或妨碍社会认知、判断的准确性,甚至造成偏见、成见。3.对社会认知及判断的影响124.对人的忍耐力的影响●忍耐力是指人们对于挫折的耐受力、适应能力。●人们对于挫折的忍耐力和适应能力与其对该事物或活动的态度有密切联系。4.对人的忍耐力的影响135.对群体的相容和凝聚力的影响●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一个人对自己、他人、群体的态度,往往影响他与群体的相容程度;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态度,也会影响群体内部的相容性和凝聚力。●态度的激励作用,不仅可以通过管理者改善对员工的态度而增强,还可以通过员工自我态度的改善而获得。5.对群体的相容和凝聚力的影响14四、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涵义1.态度的形成●态度形成的过程是指从没有某种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从简单的态度到复杂的态度,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态度的过程。●态度形成的过程与人们社会化的过程是同步的。●态度的形成与态度的改变是有关联的。人的态度形成过程也含有某些错误态度的转变和纠正过程。即使某种态度形成之后,也不是不成不变的。四、态度的形成与改变152.态度的改变●态度的改变是指人的态度由旧变新的过程。●态度改变有以下几层含义: ▲态度的方向性改变; ▲态度的强度或程度上的变化; ▲态度的中心趋势的变化; ▲态度的明显程度的变化; ▲态度的自觉程度的变化。●最基本的是态度方向和强度的改变,这是态度改变的最主要的衡量指标。2.态度的改变16(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凯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服从(顺从)阶段●服从(顺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过程。●态度的形成和改变除肇端于强制服从(顺从)外,也可能从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人的态度开始。(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172.同化(认同)阶段●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与他人或群体的态度和行为相接近的过程。●同化是内化的前提,是形成与改变个体的信念和态度的重要环节。2.同化(认同)阶段183.内化阶段●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改变或形成自己的态度的过程。●要改变人们的态度,最好在服从、同化阶段进行,这时人的态度处于不稳定阶段,而进入内化阶段再改变态度就比较困难了。3.内化阶段19(三)改变态度的方法●根据态度的特性——协调性,在改变态度时,可以从其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份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入手。●从认知方面入手(晓之以理):管理者可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宣传、说服工作。●从情感方面入手(动之以情):可使用中等强度的恐惧宣传、爱的感化、情感陶冶等方法。●从行为倾向方面入手:从外在行为入手,迫使其外在行为与其内心态度不一致,促使其改变内在态度。(三)改变态度的方法201.增加接触,增进了解●创造条件让双方多接触,在共同的活动中增进了解,消除偏见、成见,对事物的看法就容易趋于一致。2.参与活动●通过引导人们参与有关的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就会有利于向有关方面改变态度。●通过参与活动而使态度改变的程度,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参与活动的程度(深度与广度),二是心理介入的程度(主动性)。1.增加接触,增进了解213.角色扮演●一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对其态度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4.利用群体或组织规范●群体或组织规范和行政手段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约束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态度。5.说服、宣传教育●成功的说服过程必须有三个条件:被说服者有改变态度的愿望;相信劝导者的信息和它的来源;信息应有效力,令人信服。●宣传教育主要是利用舆论的导向作用。3.角色扮演22第二节价值观一、价值观的涵义(一)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Values)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效果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其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构成了其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人们的价值观及其价值观体系是决定其行为的心理基础。第二节价值观23(二)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影响。●价值观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又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二)价值观的形成24二、价值观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家格雷夫斯(F.W.Graves)在对企业组织内的各类人员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把错综复杂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归纳概括为七个等级: ▲第一级:反应型。 ▲第二级:宗教式忠诚型。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 ▲第四级:顺从型。 ▲第五级:权术型。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二、价值观的类型

25斯普兰格(E.Spranger)按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将人的价值观分为以下六类: ▲理性价值观。 ▲审美性价值观。 ▲政治性价值观。 ▲社会性价值观。 ▲经济性价值观。 ▲宗教性价值观。斯普兰格(E.Spranger)按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将人的价值26三、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体行为,还会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的行为,进而影响到组织的绩效。●价值观对组织行为、组织管理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 ▲影响对其他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影响个体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价值观的影响作用27▲影响个体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 ▲影响个体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或组织压力的程度;▲影响对个体或组织的成功或成就的看法;▲影响对个体目标或组织目标的选择;▲影响对管理或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看法。▲影响个体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28四、价值观与管理●为了取得高的组织绩效,管理者在确定组织的目标时,必须考虑到与组织有关的各类人员和群体的价值观。只有在平衡各方面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出合理的组织目标。●在组织管理中,要致力于组织文化建设,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努力使组织的所有员工接受它、赞同它。四、价值观与管理29●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时,要重视对其价值观的考察,尽量避免任用那些其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相悖的员工。●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其对经营管理和组织绩效的影响作用。一方面,要使组织的经营管理工作适应人们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树立和培植新的价值观。●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时,要重视对其价值观的考察,尽量避免任用那3010月底,台北阳明山上的一栋别墅正在大翻修,二、三十个工人在四个楼层中忙碌着,59岁的磁砖师傅吴清吉蹲在地板上,专注地丈量磁砖的水平。不景气让很多泥水师傅没有工作,但是,吴清吉的工作已排队到明年。他长年在鸿禧山庄、阳明山、台北市信义计划区等地的豪宅打转,为副总统、部长、大老板们的房子忙碌。找吴清吉铺过地砖的人称他是“国宝级的地砖师傅”。他的价格高、要等待的时间也很长,但工作还是接不完。蓝领工人吴清吉,国小学历、年近六十,价格比别人高、工时比别人长,追求一百分的态度,让工作接不完。10月底,台北阳明山上的一栋别墅正在大翻修,二、三十个工人在31吴清吉,一个只有国小学历、年近六十岁的蓝领工人应该是职场竞技场的被淘汰者,却炙手可热。他不像克鲁伯能与查尔斯王子读同样的贵族学校,但拥有另一把更可贵的人生金钥匙,追求一百分的工作态度。态度,改变吴清吉的人生下半场。吴清吉与克鲁伯•哈鲁多,两位年龄相仿但分住在地球两端的人,因为态度改变人生。吴清吉,一个只有国小学历、年近六十岁的蓝领工人应该是职场竞技32不景气,让台湾的失业率攀升到5.3%,失业人口达到53万人,让今年的工人秋斗抗议大旗摇得更剧烈。11月10日下午,连续第12年举行的工人秋斗游行口号很沉重,“活不起、反贫穷”的红布条绑在二千多个失业劳工的头上,失业的妈妈带着孩子,在台上痛陈失业的经过,台下密密麻麻站满失业的劳工,神情激动。不景气,让台湾的失业率攀升到5.3%,失业人口达到53万人,33但是,这股冷锋扫不走吴清吉的铁饭碗。“吴清吉”其实不是台湾的少数分子,走访台湾不同行业,在不同的角落里其实有许多的“吴清吉”,譬如,为许多名人富豪装潢房子的木匠曾文南、动辄签下千万元保险保费的业务员陈品妏……,他们都是在不景气中,价值益显突出者。而创造价值的因子,是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一种坚持要做到最好的执着。但态度是什么?如果,家世与高学历是迈向成功者俱乐部的两把金钥匙,态度就是最关键的第三把金钥匙!态度比教育、金钱、环境还重要但是,这股冷锋扫不走吴清吉的铁饭碗。“吴清吉”其实不是台湾的34勒温的试验二战期间,美国家庭主妇一般不喜欢用动物内脏如猪心、猪肝等“杂碎”做菜,由于当时食物短缺,美国政府当局希望能说服家庭主妇改变态度。勒温做过如下的试验:将家庭主妇编成6个组,前三个组听讲解者劝说,得知这种“杂碎”菜味美、营养价值高,还能得到一份菜谱,要求她们改变对“杂碎”的厌恶态度,把“杂碎”作为日常食品;勒温的试验35在后三个组内组织大家讨论,共同议论“杂碎”的营养价值、烹调方法和口味等,并且分析使用“杂碎”做菜可能遇到的困难,如丈夫不喜欢吃的问题、清洁问题等,最后由营养专家指导每一个家庭主妇亲自实验烹调,并要求今后要改用“杂碎”做菜。在后三个组内组织大家讨论,共同议论“杂碎”的营养价值、烹调方36一周后研究人员进行回访检查发现,“讲解组”中仅3%的家庭主妇改变了其对“杂碎”的态度,而“讨论组”中有32%的家庭主妇改变了其对“杂碎”的态度。由此可见,讨论组的家庭主妇是主动参与群体活动的,她们在讨论中主动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因而能够迅速改变态度。讲解组的家庭主妇是被动地参与群体活动的,她们很少把讲解内容与自己相联系,因此态度也就难以改变。一周后研究人员进行回访检查发现,“讲解组”中仅3%的家庭主妇37第四章态度与价值观●态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作用,它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影响人们的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影响人们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和支持力度。它可以支配和决定人们的行为。●态度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体行为,还会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的行为,进而影响到组织的绩效。●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有关的概念;理解态度的特性;掌握态度的功能;了解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过程;掌握改变态度的方法;了解价值观的类型,掌握价值观与个体行为的关系;理解价值观对组织管理的作用。第四章态度与价值观38第一节态度一、态度的涵义(一)态度的概念●态度(Attitude)是个体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等)所持有的心理评价和行为反应倾向,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意向)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属于人的思想认识部分,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看法、评价及带评价意义的叙述,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体对某个对象的认识、理解以及肯定与否定的评价。

第一节态度39

●情感成分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带有感情色彩。●行为倾向(意向)成分是人们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以及对态度对象准备作出某种反应。●三种成分中,认知成分是基础,情感是态度的动力与核心成分,行为倾向(意向)则是态度的外部表现。●情感成分是指人们对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40(二)态度的特性1.社会性2.稳定性3.针对性(对象性)4.协调性5.内隐性●心理学家罗森伯格认为:态度是处于可观察到的外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刺激→态度→反应)。

(二)态度的特性416.两极性7.价值观是其核心●人们对于某个对象的态度及其程度,往往取决于该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大小。●态度的实质在于表明外界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的关系。6.两极性42二、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工作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1.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概念。工作本身很少成为单一的态度对象,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包括对多个工作维度的满意程度。二、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43●一般来讲,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与离职率之间的相关度比与缺勤率之间的相关度更高,而与员工的工作动机、工作参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工作满意度是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OCB)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具有适度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个性与工作的匹配等。●一般来讲,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442.工作参与●工作参与(JobInvolvement)是指员工在心理上对其工作的认同程度,以及认为工作绩效对其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员工的工作参与度对其工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工作参与同工作满意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工作参与度高的人,更容易对工作产生较高的满意或不满意(这主要取决于其工作的成功程度)。▲通常情况下,高工作满意度更容易带来高的工作参与度。2.工作参与453.组织承诺●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Commitment)是指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尽力,并希望保持自己作为该组织成员的身份资格。●组织承诺包括情感承诺、持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维度。●组织承诺与离职率和缺勤率呈负相关关系。●用组织承诺作为指标来预测员工的离职行为,比用工作满意度更准确。●影响组织承诺的另一个方面是员工参与。高工作参与意味着一个人对特定工作的认同;高组织承诺则意味着对所在组织的认同。3.组织承诺46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态度对人的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人们的社会认知和行为起着准备性的作用。1.对学习效率的影响●有实验表明,人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与学习效果是正相关的。态度具有过滤器的作用。三、态度对行为的影响47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一般地,如果员工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其工作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工作效率就高。但也有实验表明,态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必然联系。●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很多,包括员工的能力、组织的奖酬制度等,而员工的态度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对工作的高度满意确实产生较少的人员调动、旷工与生病等情况的发生。2.对工作效率的影响483.对社会认知及判断的影响●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基础的科学的态度会对人的社会认知、判断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假如态度形成使人产生心理反应的惰性,就会干扰或妨碍社会认知、判断的准确性,甚至造成偏见、成见。3.对社会认知及判断的影响494.对人的忍耐力的影响●忍耐力是指人们对于挫折的耐受力、适应能力。●人们对于挫折的忍耐力和适应能力与其对该事物或活动的态度有密切联系。4.对人的忍耐力的影响505.对群体的相容和凝聚力的影响●在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一个人对自己、他人、群体的态度,往往影响他与群体的相容程度;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态度,也会影响群体内部的相容性和凝聚力。●态度的激励作用,不仅可以通过管理者改善对员工的态度而增强,还可以通过员工自我态度的改善而获得。5.对群体的相容和凝聚力的影响51四、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涵义1.态度的形成●态度形成的过程是指从没有某种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从简单的态度到复杂的态度,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态度的过程。●态度形成的过程与人们社会化的过程是同步的。●态度的形成与态度的改变是有关联的。人的态度形成过程也含有某些错误态度的转变和纠正过程。即使某种态度形成之后,也不是不成不变的。四、态度的形成与改变522.态度的改变●态度的改变是指人的态度由旧变新的过程。●态度改变有以下几层含义: ▲态度的方向性改变; ▲态度的强度或程度上的变化; ▲态度的中心趋势的变化; ▲态度的明显程度的变化; ▲态度的自觉程度的变化。●最基本的是态度方向和强度的改变,这是态度改变的最主要的衡量指标。2.态度的改变53(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凯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服从(顺从)阶段●服从(顺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的要求、群体的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行为过程。●态度的形成和改变除肇端于强制服从(顺从)外,也可能从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人的态度开始。(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542.同化(认同)阶段●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逐渐与他人或群体的态度和行为相接近的过程。●同化是内化的前提,是形成与改变个体的信念和态度的重要环节。2.同化(认同)阶段553.内化阶段●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彻底改变或形成自己的态度的过程。●要改变人们的态度,最好在服从、同化阶段进行,这时人的态度处于不稳定阶段,而进入内化阶段再改变态度就比较困难了。3.内化阶段56(三)改变态度的方法●根据态度的特性——协调性,在改变态度时,可以从其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份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入手。●从认知方面入手(晓之以理):管理者可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宣传、说服工作。●从情感方面入手(动之以情):可使用中等强度的恐惧宣传、爱的感化、情感陶冶等方法。●从行为倾向方面入手:从外在行为入手,迫使其外在行为与其内心态度不一致,促使其改变内在态度。(三)改变态度的方法571.增加接触,增进了解●创造条件让双方多接触,在共同的活动中增进了解,消除偏见、成见,对事物的看法就容易趋于一致。2.参与活动●通过引导人们参与有关的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就会有利于向有关方面改变态度。●通过参与活动而使态度改变的程度,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参与活动的程度(深度与广度),二是心理介入的程度(主动性)。1.增加接触,增进了解583.角色扮演●一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对其态度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4.利用群体或组织规范●群体或组织规范和行政手段具有一定的强制力、约束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态度。5.说服、宣传教育●成功的说服过程必须有三个条件:被说服者有改变态度的愿望;相信劝导者的信息和它的来源;信息应有效力,令人信服。●宣传教育主要是利用舆论的导向作用。3.角色扮演59第二节价值观一、价值观的涵义(一)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Values)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效果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其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构成了其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人们的价值观及其价值观体系是决定其行为的心理基础。第二节价值观60(二)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和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影响。●价值观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又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二)价值观的形成61二、价值观的类型

●组织行为学家格雷夫斯(F.W.Graves)在对企业组织内的各类人员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把错综复杂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按其表现形态的不同,归纳概括为七个等级: ▲第一级:反应型。 ▲第二级:宗教式忠诚型。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 ▲第四级:顺从型。 ▲第五级:权术型。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二、价值观的类型

62斯普兰格(E.Spranger)按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将人的价值观分为以下六类: ▲理性价值观。 ▲审美性价值观。 ▲政治性价值观。 ▲社会性价值观。 ▲经济性价值观。 ▲宗教性价值观。斯普兰格(E.Spranger)按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将人的价值63三、价值观的影响作用●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体行为,还会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的行为,进而影响到组织的绩效。●价值观对组织行为、组织管理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 ▲影响对其他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影响个体所选择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价值观的影响作用64▲影响个体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影响确定有关行为的道德标准; ▲影响个体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或组织压力的程度;▲影响对个体或组织的成功或成就的看法;▲影响对个体目标或组织目标的选择;▲影响对管理或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的看法。▲影响个体对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法;65四、价值观与管理●为了取得高的组织绩效,管理者在确定组织的目标时,必须考虑到与组织有关的各类人员和群体的价值观。只有在平衡各方面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出合理的组织目标。●在组织管理中,要致力于组织文化建设,根据组织的使命、任务,树立明确的组织价值观,努力使组织的所有员工接受它、赞同它。四、价值观与管理66●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时,要重视对其价值观的考察,尽量避免任用那些其个人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相悖的员工。●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人们的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其对经营管理和组织绩效的影响作用。一方面,要使组织的经营管理工作适应人们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树立和培植新的价值观。●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时,要重视对其价值观的考察,尽量避免任用那6710月底,台北阳明山上的一栋别墅正在大翻修,二、三十个工人在四个楼层中忙碌着,59岁的磁砖师傅吴清吉蹲在地板上,专注地丈量磁砖的水平。不景气让很多泥水师傅没有工作,但是,吴清吉的工作已排队到明年。他长年在鸿禧山庄、阳明山、台北市信义计划区等地的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