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课件_第1页
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课件_第2页
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课件_第3页
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课件_第4页
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委会副主任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岳川教授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一行万里路看中国文化的海外命运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俯视美国对中国文化的偏见拉丁美洲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亚洲对中国文化的边缘化中国文化重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一行万里路看中国文化的海外命运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俯视二西方反中庸话语与“去中国化”基督教全球化原教旨主义倾向。伊斯兰教抵抗原教旨主义倾向。中华文化的仁爱、包容、中庸、贵和精神。亨廷顿的警告:文明的冲突33亿;12亿;9亿;4亿……二西方反中庸话语与“去中国化”三中庸之道与文化软实力

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增长:从1952年到2011年,仅仅60年,中国的GDP增加了30多倍。今天中国的经济资本日益雄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7.85%增长率增长。200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四。2008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年之后,中国将成为经济第一大国。三中庸之道与文化软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增长: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图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央编译局、对外翻译公司等机构的出版翻译情况令人吃惊,翻译西方的东西举不胜举,但翻译输出中国著作却仅仅十几本唐诗和成语故事初等读物:“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书店中“最多的是‘风水’、‘易经’‘八卦’‘菜谱’,当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不准确,甚至是歪曲我们中国现实的图书。”

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图书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没有在此次书展上推出一位标志性作家的新书。在法兰克福书展2500平米中国主题馆里只有古代的《永乐大典》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十三亿大国的图书不再产生思想!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文化蓝皮书: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7%(美国占43%,欧盟占34%),日本占10%,中国不足4%。数据分析,当文化产值占GDP比重的5%以上的时候,就成为支柱产业。与欧美相比,中国的文化产值所占GDP的比重很小,约占2.5%。《文化蓝皮书: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目前美欧占1998年,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并颁布了“国民政府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推进计划”、“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2001年成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每年政府拨5000万美元用于文化发展。2010年预算用2000亿韩币来推动韩国文化产业。1998年,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韩国《大长今》的海外输出根本不是一个编辑、编导的思想,而是国家性的,所以电视剧《大长今》绝非一个电视剧而已,而是事关韩国的文化输出、文化战略的。而且,他们要把“韩流”变成“亚流”,甚至“世流”。在2010年,人口只有4900万,面积只有9.9万平方公里的韩国,却在海外有100多个韩国文化院。韩国《大长今》的海外输出根本不是一个编辑、编导的思想,而是国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秋菊打官司2012泰坦尼克号生死时速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历史上大抵有四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第三次是鸦片战争至“五四”西学翻译;第四次是新时期八九十年代的对西学的全面翻译。中西翻译著作出现了巨大的文化赤字,中国翻译西学几乎是西方翻译中国20世纪著作的一百倍。中国历史上大抵有四次翻译高潮。人类精神生态背离中庸之道失衡:三个百分之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名牌主义导致人性偏、极端自我利他主义逐渐不合法,人性的底线被击破在“反中庸”对自然掠夺的“竭泽而渔”方式,强调“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的理论,以竞争、斗争、战争的现代性观念来取代传统“中庸”节制合度的观念。导致了“现代性的恶果”和“后现代性的颓败”。人类精神生态背离中庸之道失衡:消费主义名牌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物质至上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反中庸反仁爱反价值反节俭竭泽而渔盘剥自然消费主义

四文化强国须有中庸和谐核心价值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互补,讲求“善”成为中国思想之核心价值。儒家“和谐之境”,目的是治国。道家“妙道之境”,目的是治身。佛家“慈悲之境”。目的是治心。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五中庸不是折中主义子思与《中庸》中庸思想与折中主义区别中庸思想的当代意义五中庸不是折中主义

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论和践行本体论。中庸之道贯穿在宇宙万事万物规律之中,影响了中国文化思维和人们的处世行为,具有历久弥新的重要价值。中庸不是折中调和的中间路线,而是在不偏不倚中寻求恒常之道。君子参透了运行于人世间的天地宇宙的规律,故而强调中和中道,追求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的人生至境,不仅影响了东方文化,而且正在影响西方文化。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论和践行本体论。20世纪的社会风云中,“中庸”之道被冠上了“折中骑墙”的帽子而不断遭受各种误读歪曲。有人认为中庸是骑墙折中,不思进取。有人将中庸之道与折衷主义、平均主义、不彻底主义、庸碌主义、妥协主义混为一谈,认为“中庸”缺乏原动力,其不偏不倚守中持中让人圆滑处世。在“反中庸”中全盘采用西方的过度“竞争”手段,运用西方对自然掠夺的“竭泽而渔”方式,活用西方的“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的理论,以竞争、斗争、战争的现代性观念来取代传统“中庸”节制合度的观念。导致了“现代性的恶果”和“后现代性的颓败”。

20世纪的社会风云中,“中庸”之道被冠上了“折中骑墙”的帽子中庸有很强的法度和原则,不是随便折衷轻易妥协的。中庸要求不偏不倚、择善持节;而折衷主义是一种无原则性的调和,一种平均主义的随波逐流。中庸的原则性具有不可调和的刚性,因为任何不公和偏斜就会导致整体的倾斜颠覆,故而要求把握好事物对立矛盾之间的和谐度,洞悉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尤为重要;而折衷主义是混淆是非和稀泥的“乡原”,是在对立矛盾中无原则地调和的伪善之人,所以,孔子斥之为:“乡原,德之贼也”。中庸有很强的法度和原则,不是随便折衷轻易妥协的。中庸要求不偏六中庸原理运用于领导管理

古希腊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避雷针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善疏则通,能导必安。六中庸原理运用于领导管理古希腊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

法国皮尔·卡丹定理:用人方面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组合失当,常失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美国奥格尔维法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美国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时,一定要保持梯子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进退有度,才不致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法国皮尔·卡丹定理:用人方面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美国心理学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美国心理学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8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它7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须各方都做出必要的割舍。权威暗示效应: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8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七西方中庸思想的源头古希腊“中庸”

“中道”为佳的思想:希腊诗人潘季里特在他的祈祷诗中说:“无过不及,庸言致祥,生息斯邦,乐此中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切事情,中庸是最好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当人过度时,最合适的东西也变成了最不合适的东西”,“人们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上的宁静淡泊,才得到愉快”,“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动摇不定的灵魂,是既不稳定又不愉快的”;苏格拉底讨论过“中道”问题;柏拉图认为“需要‘中’的原则论证绝对精确真理”。七西方中庸思想的源头古希腊“中庸”“中道”为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都对“中庸”作了深入分析:“中庸在过度和不及之间,在两种恶事之间。在感受和行为中都有不及和超越应有的限度,德行则寻求和选取中间。所以,不论就实体而论,还是就是其所是的原理而论,德性就是中间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都对“中庸”作了”亚里士多德把“中庸”分成九种:怯懦和鲁莽之间的是勇敢,吝啬与奢侈之间的是大方,淡泊和贪婪之间的是志向,自卑与骄傲之间的是谦虚,沉默与吹嘘之间的是诚实,暴戾与滑稽之间的是幽默,争斗与阿谀之间的是友谊。最美丽的和谐来自对人们应否弃相反的两端尽可能地向“中道”靠拢,并最终取得善。亚里士多德强调“时中”,一个有德性的人自然应当时时求中”。”亚里士多德把“中庸”分成九种:怯懦和鲁莽之间的是勇敢,吝啬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过分攫取自然资源的害处,注意到过分张扬人类的竞争去肆意改造自然的弊端,西方人将目光投向东方,吸收整合了东方《中庸》思想,提出并正在完善生态文化理论。因此,中庸思想在新世纪仍然有其不可忽略的全球性意义和世界性价值。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过分攫取自然资源的害处,注意到八《中庸》文本细读

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八《中庸》文本细读

第一章第三章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五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第六章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第三章第七章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第八章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第九章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第七章第十三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第十四章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第二十一章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第二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一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九中庸之道软实力化解文化战争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可见的国力“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这无疑是国际文化未来的大格局。应该把国家战略的建构和文化外交方略的制定联系起来,在可持续的文化发展和精神生态平衡中,将东方文化的和谐精神不断播撒向整个世界,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中,使中国文化整体创新成果世界化,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

九中庸之道软实力化解文化战争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

“去中国化”在半个世纪的种种严重危害,“去中国化”现状隐含了一个严重的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横加干预的文化政治问题。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霸权主义开始急速升级,在其不断干预下,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去中国化”的恶性进程。1945年,朝鲜半岛从日本统治中解放出来,在美国强力干预下,朝鲜通过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废除汉文全部使用韩文的决议。战后日本投降,美国要求日本全面“去中国化”,日本成功地进行了“去中国化”策略,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日益“脱亚入欧”。“去中国化”在半个世纪的种种严重危害,“去中国化”现状隐含

西方正在向东方学习:英国慢生活主义德国极简生活主义美国拆除大坝人类厌弃斗争和战争而向往宁静和经典中国文化守正创新与可持续输出的重要性中庸平衡思想绿色生态思想的世界化势在必行中国倡导人与世界的和谐相生中庸平恒的思想文化应该成为新世纪全球化中的新声音!西方正在向东方学习:十关于《大学》《中庸》的思考1、原始儒学在现代文化系统中有何独特价值?2、《大学》《中庸》中的论说与论述方式有何特点?3、《大学》是如何区别君子、小人、圣人、民等?4、《大学》“止”观的基本内涵有哪些?5、《大学》“明明德”与《中庸》“诚”与“本性”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其当代意义如何?6、《大学》《中庸》的“问学”方法的当代意义如何?7、如何理解《大学》《中庸》所体现的身财观、义利观,它们有何当代价值?8、《大学》《中庸》是如何化解人类社会的风险性与危险性的,其对当代的启发意义是什么?十关于《大学》《中庸》的思考1、原始儒学在现代文化系统中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教委会副主任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岳川教授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一行万里路看中国文化的海外命运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俯视美国对中国文化的偏见拉丁美洲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亚洲对中国文化的边缘化中国文化重建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一行万里路看中国文化的海外命运欧洲对中国文化的俯视二西方反中庸话语与“去中国化”基督教全球化原教旨主义倾向。伊斯兰教抵抗原教旨主义倾向。中华文化的仁爱、包容、中庸、贵和精神。亨廷顿的警告:文明的冲突33亿;12亿;9亿;4亿……二西方反中庸话语与“去中国化”三中庸之道与文化软实力

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增长:从1952年到2011年,仅仅60年,中国的GDP增加了30多倍。今天中国的经济资本日益雄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以平均每年7.85%增长率增长。200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四。2008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年之后,中国将成为经济第一大国。三中庸之道与文化软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增长: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图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央编译局、对外翻译公司等机构的出版翻译情况令人吃惊,翻译西方的东西举不胜举,但翻译输出中国著作却仅仅十几本唐诗和成语故事初等读物:“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书店中“最多的是‘风水’、‘易经’‘八卦’‘菜谱’,当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不准确,甚至是歪曲我们中国现实的图书。”

各国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图书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没有在此次书展上推出一位标志性作家的新书。在法兰克福书展2500平米中国主题馆里只有古代的《永乐大典》影印本、《钦定四库全书荟要》,“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工具书。十三亿大国的图书不再产生思想!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文化蓝皮书: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目前美欧占据世界文化市场总额的77%(美国占43%,欧盟占34%),日本占10%,中国不足4%。数据分析,当文化产值占GDP比重的5%以上的时候,就成为支柱产业。与欧美相比,中国的文化产值所占GDP的比重很小,约占2.5%。《文化蓝皮书: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目前美欧占1998年,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占有率从1%提高到5%;力争五年内能培养出10000个内容创作者。并颁布了“国民政府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推进计划”、“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等十几部法律法规。2001年成立“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每年政府拨5000万美元用于文化发展。2010年预算用2000亿韩币来推动韩国文化产业。1998年,韩国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方针:力争五年之内把韩国韩国《大长今》的海外输出根本不是一个编辑、编导的思想,而是国家性的,所以电视剧《大长今》绝非一个电视剧而已,而是事关韩国的文化输出、文化战略的。而且,他们要把“韩流”变成“亚流”,甚至“世流”。在2010年,人口只有4900万,面积只有9.9万平方公里的韩国,却在海外有100多个韩国文化院。韩国《大长今》的海外输出根本不是一个编辑、编导的思想,而是国大红灯笼高高挂满城尽带黄金甲秋菊打官司2012泰坦尼克号生死时速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历史上大抵有四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第三次是鸦片战争至“五四”西学翻译;第四次是新时期八九十年代的对西学的全面翻译。中西翻译著作出现了巨大的文化赤字,中国翻译西学几乎是西方翻译中国20世纪著作的一百倍。中国历史上大抵有四次翻译高潮。人类精神生态背离中庸之道失衡:三个百分之一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名牌主义导致人性偏、极端自我利他主义逐渐不合法,人性的底线被击破在“反中庸”对自然掠夺的“竭泽而渔”方式,强调“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的理论,以竞争、斗争、战争的现代性观念来取代传统“中庸”节制合度的观念。导致了“现代性的恶果”和“后现代性的颓败”。人类精神生态背离中庸之道失衡:消费主义名牌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物质至上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反中庸反仁爱反价值反节俭竭泽而渔盘剥自然消费主义

四文化强国须有中庸和谐核心价值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互补,讲求“善”成为中国思想之核心价值。儒家“和谐之境”,目的是治国。道家“妙道之境”,目的是治身。佛家“慈悲之境”。目的是治心。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儒家精神与中庸之道五中庸不是折中主义子思与《中庸》中庸思想与折中主义区别中庸思想的当代意义五中庸不是折中主义

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论和践行本体论。中庸之道贯穿在宇宙万事万物规律之中,影响了中国文化思维和人们的处世行为,具有历久弥新的重要价值。中庸不是折中调和的中间路线,而是在不偏不倚中寻求恒常之道。君子参透了运行于人世间的天地宇宙的规律,故而强调中和中道,追求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的人生至境,不仅影响了东方文化,而且正在影响西方文化。中庸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论和践行本体论。20世纪的社会风云中,“中庸”之道被冠上了“折中骑墙”的帽子而不断遭受各种误读歪曲。有人认为中庸是骑墙折中,不思进取。有人将中庸之道与折衷主义、平均主义、不彻底主义、庸碌主义、妥协主义混为一谈,认为“中庸”缺乏原动力,其不偏不倚守中持中让人圆滑处世。在“反中庸”中全盘采用西方的过度“竞争”手段,运用西方对自然掠夺的“竭泽而渔”方式,活用西方的“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的理论,以竞争、斗争、战争的现代性观念来取代传统“中庸”节制合度的观念。导致了“现代性的恶果”和“后现代性的颓败”。

20世纪的社会风云中,“中庸”之道被冠上了“折中骑墙”的帽子中庸有很强的法度和原则,不是随便折衷轻易妥协的。中庸要求不偏不倚、择善持节;而折衷主义是一种无原则性的调和,一种平均主义的随波逐流。中庸的原则性具有不可调和的刚性,因为任何不公和偏斜就会导致整体的倾斜颠覆,故而要求把握好事物对立矛盾之间的和谐度,洞悉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尤为重要;而折衷主义是混淆是非和稀泥的“乡原”,是在对立矛盾中无原则地调和的伪善之人,所以,孔子斥之为:“乡原,德之贼也”。中庸有很强的法度和原则,不是随便折衷轻易妥协的。中庸要求不偏六中庸原理运用于领导管理

古希腊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说得过多了,说的就会成为做的障碍。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避雷针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善疏则通,能导必安。六中庸原理运用于领导管理古希腊定理:人两只耳朵却只有

法国皮尔·卡丹定理:用人方面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组合失当,常失整体优势,安排得宜,才成最佳配置。美国奥格尔维法则: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都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美国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时,一定要保持梯子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进退有度,才不致进退维谷;宠辱皆忘,方可以宠辱不惊。法国皮尔·卡丹定理:用人方面一加一不等于二,搞不好等于零。美国心理学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如果把自己想得太好,就很容易将别人想得很糟。法国社会心理学家托利得定理: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刺猬理论: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保持亲密的重要方法,乃是保持适当的距离。美国心理学卢维斯定理: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8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它7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最佳整体,乃是个体的最佳组合。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须各方都做出必要的割舍。权威暗示效应:一化学家称,他将测验一瓶臭气的传播速度,他打开瓶盖15秒后,前排学生即举手,称自己闻到臭气,而后排的人则陆续举手,纷纷称自己也已闻到,其实瓶中什么也没有。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不能吸引人才,已有的人才也留不住。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8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七西方中庸思想的源头古希腊“中庸”

“中道”为佳的思想:希腊诗人潘季里特在他的祈祷诗中说:“无过不及,庸言致祥,生息斯邦,乐此中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切事情,中庸是最好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当人过度时,最合适的东西也变成了最不合适的东西”,“人们通过享乐上的有节制和生活上的宁静淡泊,才得到愉快”,“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动摇不定的灵魂,是既不稳定又不愉快的”;苏格拉底讨论过“中道”问题;柏拉图认为“需要‘中’的原则论证绝对精确真理”。七西方中庸思想的源头古希腊“中庸”“中道”为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都对“中庸”作了深入分析:“中庸在过度和不及之间,在两种恶事之间。在感受和行为中都有不及和超越应有的限度,德行则寻求和选取中间。所以,不论就实体而论,还是就是其所是的原理而论,德性就是中间性,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都对“中庸”作了”亚里士多德把“中庸”分成九种:怯懦和鲁莽之间的是勇敢,吝啬与奢侈之间的是大方,淡泊和贪婪之间的是志向,自卑与骄傲之间的是谦虚,沉默与吹嘘之间的是诚实,暴戾与滑稽之间的是幽默,争斗与阿谀之间的是友谊。最美丽的和谐来自对人们应否弃相反的两端尽可能地向“中道”靠拢,并最终取得善。亚里士多德强调“时中”,一个有德性的人自然应当时时求中”。”亚里士多德把“中庸”分成九种:怯懦和鲁莽之间的是勇敢,吝啬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过分攫取自然资源的害处,注意到过分张扬人类的竞争去肆意改造自然的弊端,西方人将目光投向东方,吸收整合了东方《中庸》思想,提出并正在完善生态文化理论。因此,中庸思想在新世纪仍然有其不可忽略的全球性意义和世界性价值。全球化时代,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过分攫取自然资源的害处,注意到八《中庸》文本细读

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二章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八《中庸》文本细读

第一章第三章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第四章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五章子曰:“道其不行矣夫?”第六章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第三章第七章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第八章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第九章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第七章第十三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第十三章第十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第十四章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