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基础题热身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基础题热身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基础题热身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基础题热身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基础题热身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1949年4月30日,毛泽东发表声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政府愿意考虑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这一声明()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B.蕴含了“另起炉灶”的精神C.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 D.促使西方国家与新中国建交2.周恩来为一次会议制定了针对性的原则:与蓄意破坏会议的美国进行坚决的斗争,对有一定和平愿望但又态度动摇的英、法,既斗争又联合,对有中立倾向的老挝、柬埔寨王国采取和解政策,与友方越南和苏联密切合作,保持一致。这些原则的制定有利于()A.达成朝鲜停战协定 B.实现印度支那和平 C.促成亚非团结反帝 D.冲击美苏两极格局3.1954年6月3日,中国和印度政府于同日分别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在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尼赫鲁总理致贺电说,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缔结的这一协定加强并巩固了印中两国的友谊。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B.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推动了亚非会议达成合作协议 D.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4.1964年1月,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期间,正式提出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并加大了对亚非国家的援助。以八项原则为指导,中国为安哥拉民族解放组织和坦桑尼亚等国提供了大量无偿军事援助,为马里等国提供了经济援助,还向非洲国家派出了援外医疗队。中国的这些外交活动()A.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彻底打破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D.积极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5.英国学者珍妮•克莱格在其著作《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此处的“开花结果”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6.1972年,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美方提出由美国卫星转播,中国政府提出,中国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这体现了当时中国外交()A.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 B.意在强调中国的主导地位C.表现出了强烈的主权原则 D.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思想7.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8.1971年,有位美国学者说:“外交已开始付出红利,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在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坚定立场上让步。”这主要表明()A.美苏关系缓和具有战略意义 B.美苏军备竞赛负担沉重C.中美关系改善影响较为明显 D.苏联力图破坏中美关系9.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 B.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 D.已经打开了外交新局面10.20世纪60年代,日本推行积极的经济外交。1962年,首相池田勇人出访西欧六国,协商贸易问题,法国总统戴高乐称他是“半导体推销员”。这是战后日本领导人首次出访欧洲。同时,池田还表示“没有必要和美国采取完全相同的态度,现在可以和中国大力开展经济、文化的交流”。可见,当时的日本()A.实现了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 B.联合欧洲共同对抗美国C.表现出摆脱美国控制的倾向 D.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1.2018年4月6日,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410名官兵全部荣获联合国授予的和平荣誉勋章。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12.2019年习近平主席指出:“要继续高举联合国这面多边主义旗帜,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二国集团欧盟等全球和区域多边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方向是()A.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安全 B.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推动和完善全球多边治理 D.发展与第二世界国家关系13.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外交家,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9年1月27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在国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材料二我们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和维护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制度不受外来干涉的权利,同时,我们也要求其他国家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世界各国都遵守这些原则,……我们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的世界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发言》材料三“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更确切地说,开放是改革的必要条件”。资中筠认为,如果没有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是无法实行改革的。人们总是说“改革开放”,但不如说“开放改革”。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美国的开放。在中国开放改革的进程中,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关键作用。——童桐《写在中美建交及邓小平访美30周年之际》(1)据材料一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什么“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后,引发了中国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据材料二概括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言所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这次会议取得了什么积极成果?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何重大意义?(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事件有哪些?14.最近,印使挑起边界对峙事件,中印边界事端再起。当前,周边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的首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邻国对新中国存在忧虑。第一代领导人为了打破封锁,积极探索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并开创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二1982年,邓小平针对中印边界问题说道:“你们让一点,我们让一点,就解决了嘛。即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以上材料端编自汪伟民《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对比分析》材料三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中,有三对关系非常突出。一是重“威”不重“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位,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二是以”义”为先,“义”“利”相兼。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实现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三是促“合”反“分”。强调要构建一个包容性的“朋友圈”,在“和而治之”基础上共建周边地区命运共同体。——赵可金《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对周边外交的思者》(1)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新时期的外交战略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据材料二,概括习近平的周边外交思想及由此提出的建设性倡议。(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该声明指出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由此可知它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精神内涵,故选B项。2.答案:B解析:结合题干信息来分析,这些原则的制定,涉及了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这三个国家属于印度支那地区,由此可知,这次会议指的是日内瓦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和平,故选B项。关于朝鲜和平问题并未在此次会议上达成协定,排除A项。C项是万隆会议的结果。D项与题干现象无关。3.答案:B解析:根据“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缔结的这一协定加强并巩固了印中两国的友谊”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解决中印历史遗留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B项。A项仅由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亚非会议旨在促进亚非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不仅限于中印两国,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无关,排除D项。4.答案:B5.答案:A解析:材料“周恩来在万隆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的含义是中国得到了亚非国家的支持,故A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万隆会议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促成的,故C项错误;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D项错误。6.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材料表明针对尼克松访华的转播问题,中国政府坚持“租用美国卫星,由美国缴纳合理费用后使用”的方案,中国政府强调拥有对此事件的报道主权,表现出强烈的主权原则,C项正确。尼克松访华这一事件本身反映出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的淡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中国政府维护主权,而不是强调中国在中美外交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排除B项;中国力争报道主权与反对霸权主义思想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7.答案:D解析: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到1972年年底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88个,充分表明中国已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故选D项。A项“亚非”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C项发生在改革开放后。8.答案:C解析:从材料“苏联因怕美国与中共过分亲善,愿意……让步”可看出中美关系改善对苏联有很大触动,故选C项。A项不是材料主旨。B、D两项材料未体现。9.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列举的外交成就,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这些外交成就,使得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政策最终走向破产,国际社会掀起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故D项正确。开始结束屈辱外交是在新中国成立后,A项错误。B项是在1953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注重睦邻友好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外交的发展。A项,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日本实现了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材料仅反映了日本首相赴欧协商贸易问题,并不能推断其意在联合欧洲共同对抗美国。故B项错误。C项,由材料可见,日本积极发展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外交,向不同阵营的中国抛出外交的橄榄枝,背离了美国孤立社会主义阵营的意愿,体现出摆脱美国控制的倾向。故C项正确。D项,日本与西欧国家、中国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属于正常的外交往来,无法体现其对政治大国地位的谋求。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1.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中国派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说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霸权主义,A项错误。B、C两项根据材料也无法得出。12.答案:C13.答案:(1)要求:收回中国在山东的主权。影响:五四运动爆发。(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果:有利于印度支那地区和平。意义: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3)必要:为国家改革开放创造条件;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