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届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测评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一定是分泌蛋白②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③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其“系统边界”一定是细胞膜④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一定含有C、H、0、N、Mg⑤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一定能够找到⑥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t=N0)中的是指增长速率,其数值一定大于1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2.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下图所示);若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不能分裂B.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延长C.P53蛋白可导致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D.细胞凋亡的诱导因子有多种3.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A.DNA是遗传物质B.RNA是遗传物质C.转化因子是DNAD.存在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的转化因子4.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B.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又能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C.放养植食性鱼类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5.人染色体上的基因E突变为e,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替换B.E基因突变为e基因,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C.e基因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发生改变D.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6.下列有关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发生改变B.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C.构建物理模型能够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D.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7.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环状DNA分子位于拟核区域B.需氧生物的细胞都是以线粒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C.大肠杆菌中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D.蓝细菌是自养生物,因为其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8.(10分)如图所示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与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乙b受损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C.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属于传入神经D.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像二、非选择题9.(10分)我国一科研团队将小麦液泡膜Na+/K+逆向转运蛋白基因(TaNHX2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获得了转基因耐盐水稻新品种。图1是获取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断,Sau3AI、EcoRI、BamHI为三种限制酶,图中箭头所指为三种限制酶的切点;图2是土壤农杆菌中用于携带目的基因的Ti质粒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l)据图分析可知,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________限制酶对DNA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再用____连接。(2)为了获得更多的目的基因用于实验研究,可以用小麦叶肉细胞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TaNHX,基因的特异引物,通过________方法进行扩增,该方法用到的酶是____。(3)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将耐盐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先将耐盐基因插入Ti质粒的_________中,然后导入农杆菌中,再通过农杆菌侵染水稻细胞,将耐盐基因插入水稻细胞的_________上,最后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___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从而使其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4)为了检测实验成果,科研工作者在个体水平的检测方法是____。10.(14分)今年年初,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某地为了有效控制蝗虫数量,欲引入大量鸭子入境来捕食蝗虫。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建立了下图所示的数学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中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__________调节机制,在该环境条件下,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________________(填“Pl”“P2”或“P3”)。(2)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在蝗灾爆发初期,该地蝗虫的数量每天增加5%并呈“J”型增长,假设最初有N0只,则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11.(14分)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K0表示野兔种群在理想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应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甲图分析,野兔的种群数量呈_____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导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演替。(3)乙图中C属于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A中能量为1.5×109kJ,B中能量为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020年2月17日,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受到蝗灾影响,这轮蝗灾的主角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它们只有大约3个月的生命周期,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进食、产卵、死亡。当前的蝗灾始于红海附近,初期在东非的肯尼亚、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等国扩散。(1)印度和巴基斯坦受到本次蝗灾影响,大量农田受损,现损失已达到百亿卢比,决定印巴地区沙漠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____。(2)控制蝗虫的种群密度是避免蝗灾的重要手段,调查蝗虫幼体跳蝻密度常用的手段是样方法,其原因是____。(3)中国蝗灾防治工作组抵达巴基斯坦实地考察后,认为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和微生物农药(微孢子虫类和绿僵菌)等防治措施可快速有效控制蝗灾。和前者相比,微生物农药防治的优势是____。(4)《科学》2004年的一篇论文指出:“蝗虫从独居到群居的转变,始于它们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发现并嗅到对方发出的气味,或者用后肢彼此触碰。”这说明了____信息在促进种群繁衍中的重要作用。(5)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消灭蝗虫,保证农业和畜牧业良性发展的目的是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①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分泌蛋白,如溶酶体中的酶,①错误;②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②正确;③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系统边界”都是细胞膜,③正确;④植物细胞内的色素不一定含有Mg,只有叶绿素含有Mg,④错误;⑤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一定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⑤正确;⑥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公式(Nt=N0)中的是指增长速率,其数值不一定大于1,⑥错误。故选D。2、A【解析】

分析图图中DNA发生损伤后,P53蛋白会和该DNA结合;此时细胞停止分裂,P53蛋白激活DNA修复酶;修复后的细胞再进行正常的细胞分裂。【详解】A、P5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故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因此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会出现不正常的增殖,A错误;B、DNA复制过程如出现受损,则P53蛋白修复过程需要相应的时间,使间期延长,B正确;C、P53基因可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因此与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正确;D、根据题意可知,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衰老和凋亡,此外诱导细胞凋亡的因子还有多种,如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使其凋亡,D正确。故选A。3、D【解析】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没有证明RNA是遗传物质以及转化因子是DNA。

故选D。4、A【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其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一般组分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无机N、P元素增加,导致藻类疯长的现象。【详解】A、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低,A错误;B、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无机盐,故引种芦苇、香蒲既可吸收水中无机盐,芦苇和香蒲为挺水植物,可以起到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的作用,B正确;C、放养植食性鱼类一方面使藻类的繁殖得到抑制,防止水体污染,同时也能够增加鱼的产量,可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更好地流向人类,C正确;D、这一成功案例说明人为的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D正确;故选A。5、B【解析】

A、基因E突变为e后,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这说明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A错误;B、E基因突变为e基因后,碱基配对仍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还是1,B正确;C、由于突变后只会导致蛋白质中段一个氨基酸改变,即该基因突变为e基因后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总数不变,因此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不发生改变,C错误;D、若E、e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则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若E、e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则E、e基因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B。6、C【解析】

同位素标记法能跟踪物质的位置变化,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原理是: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模型建构的种类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等;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和蛋白质,现在认为的膜的结构是流动镶嵌模型。【详解】A、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B、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直接制片观察,B错误;C、构建物理模型能够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C正确;D、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都是先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假说,而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D错误。故选C。【点睛】甲基绿使DNA染色,龙胆紫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健那绿染线粒体呈绿色,叶绿体不用染色,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7、A【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类别以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环状DNA分子位于拟核区域,A正确;B、蓝藻也是需氧型生物,但是它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B错误;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错误;D、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8、B【解析】

图甲为两个神经元相联系的结构图,①为轴突末端,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图乙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图,X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b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c代表突触,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详解】A、图甲中③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与⑥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A正确;B、b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若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不会有感觉,肌肉也不能收缩,B错误;C、根据突触结构c可知,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属于传入神经,C正确;D、甲图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象,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EcoRIDNA连接酶PCRTaq酶(或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DNA染色体DNA植物组织培养将转基因水稻种植在盐碱地上或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观察结果【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如图所示,用EcoRI酶切可获得目的基因,同时质粒上也具有EcoRI酶切位点,因此可用EcoRI限制酶对DNA片段和质粒进行切割,再用DNA连接酶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2)在体外可用PCR扩增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PCR用的酶是耐热的Taq酶。(3)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细胞(植物细胞)时,应该将耐盐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经过转化作用进入水稻细胞,并将其插入水稻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最后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转基因植株,从而使其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4)耐盐目的基因在个体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将转基因水稻种植在盐碱地上或用一定浓度的盐水浇灌观察结果。【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负)反馈P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N0×1.0510【解析】

1、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的过程中的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鸭,鸭捕食蝗虫,蝗虫种群数量减小,当鸭种群数量过大,蝗虫数量较少,蝗虫的食物充足,种内斗争减小,蝗虫种群数量会升高,鸭和蝗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两个物种达到相对稳定,鸭将蝗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影响水稻产量。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公式是Nt=N0λt,N0是种群起始数量,λ是今年种群数量是上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详解】(1)由分析可知: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的过程中的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鸭,鸭捕食蝗虫,蝗虫种群数量减小;当鸭种群数量过大,蝗虫数量较少,蝗虫的食物充足,种内斗争减小,蝗虫种群数量会升高,鸭和蝗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两个物种达到相对稳定;K值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由图中可以看出,蝗虫的种群数量是围绕P2所代表的数量进行波动,所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P2所代表的数量。(2)在种群特征中,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可预测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由“J”型曲线公式Nt=N0λt得,λ代表倍数,所以由题信息,λ=1+5%=1.05,所以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N0×1.0510。【点睛】本题的知识点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公式模型,食物链分析,利用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公式进行计算,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建构科学合理的曲线模型,正确理解公式模型及各参数的含义。11、S捕食、竞争、寄生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第一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4)16%【解析】

分析:1、据图甲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在K2-K1附近波动。2、野兔摄入=野兔同化量(A)+粪便量(C),野兔同化量(A)=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B),生长、发育和繁殖(B)=分解者利用(D)+某种天敌摄入。【详解】(1)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野兔种群数量没有达到K0值的原因主要是捕食、竞争、寄生等种间关系所导致的。(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图乙中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缺少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火灾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是群落演替,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乙图中的C来自野兔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表示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4)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野兔的同化量为1.5×109kJ,天敌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