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备战2023年高考总复习地理专项突破_第1页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备战2023年高考总复习地理专项突破_第2页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备战2023年高考总复习地理专项突破_第3页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备战2023年高考总复习地理专项突破_第4页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备战2023年高考总复习地理专项突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频考点538 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什么是张家界地貌?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如/何/形/成张家界地貌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三大因素:成景物质岩石

区域的地质地理环境

塑造景观的动力

01海滨沉积约3.8亿年前(泥盆纪中期),大量陆源碎屑物流入当时还是海滨环境的张家界,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压实,形成今日形成张家界地貌的母岩一一石英砂岩。02抬升为陆约3.5-2.9亿年(泥盆纪晚期)的造山运动,使张家界变海为陆,砂岩长期风化,形成红色铁质风化壳一一俗称“铁帽”03沉降为海大约在2.9-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地壳下降使张家界再次变为海洋,沉积了石灰岩。这是张家界地质公园的岩溶地貌的原岩。04复为陆地约2亿年前(三叠纪晚期)的印支运动使张家界升为陆地。此前形成的石灰岩出露地表,张家界地区自此脱离海洋环境。05断裂变形约1.8-0.8亿年(侏罗纪、白垩纪)的燕山运动使张家界的岩石发生断裂、变形,内部形成许多节理和裂缝,为今后的风化和流水的切割提供了条件。06夷平面形成约0.65-0.3亿年(古新世、渐新世)地壳相对稳定,隆起的山体经风化剥蚀、削高填平,形成了海报1200米左右的湘西期夷平面。07剥夷面形成约2300-260万年(新近纪第四纪初),喜马拉雅山运动使张家界强烈抬升;流水不断下切中受到坚硬“铁帽”的阻挡,迫使下切转为侧蚀、拓宽作用,最终在“铁帽”层顶部形成了海拔800米左右的“武陵源期剥夷面”。08地貌的形成260万年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张家界地壳抬升;尤其是近80万年来,流水顺着节理和裂缝将石英砂岩初期切割成方山、平台、峰顶、峰林、残林等地貌景观。现在张家界地区的地壳还在缓慢上升。张家界地貌景观仍在形成变化之中。

具体条件01.成景物质岩石——石英砂岩(基础条件)02.垂直节理的发育是张家界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本区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岩体内部形成许多不同方向和不同规模的垂宜节理(岩石的裂缝),为今后的流水侵蚀作用、风化作用和崩塌作用开辟了道路。垂直节理示意图垂直节理是指岩石因受力挤压而形成的近乎垂直的破裂面,从外表看起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裂缝。03.特殊的构造部位,是形成的重要因素岩层受力挤压形成褶皱,但张家界地貌集中分布在褶皱的核部,石英砂岩的产状平缓,使得岩层之间不易发产生垮塌,有利于峰柱的稳定。

张家刷酶发育区4、丰富的降水与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是张家界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260万年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张家界地壳抬升。本区降水量大于1300毫米,构造抬升诱发河流强烈下切,伴随着崩塌作用和风化作用,形成了今日张家界地貌的奇幻景观。【拓展提升】张家界地貌(下图)是一种独特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研究表明,张家界核心景区下层岩层中富含笔石(海生生物,已灭绝)化石,上层陡峻的群峰为巨厚石英砂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张家界核心景区下层岩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为( )A.干旱的陆地B.茂密的森林 C.低洼的浅海 D.湿润的湖泊.张家界地貌发育过程完整,各个阶段的地貌都有保留,其发育过程为典型的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由此可推测①②③的发育顺序为()①石墙(较为狭窄的长条状岩石)②台地(面积较大的、顶面基本平坦的岩石)③石柱(柱状岩石)A.①③②B.②①@ C.②③① D.①②③【答案】1.C2.B【分析】1.由材料可知,张家界核心景区下层岩层含有笔石(海生生物)的化石,因此为典型的沉积岩,需要沉积环境;由于笔石为海生生物,故说明在海洋环境,低洼的地区有利于沉积,浅海可能存在海生生物,C正确,排除ABD;故选C。.张家界地貌在流水侵蚀和重力作用下会逐渐碎片化,体积由大变小。流水沿着台地(面积较大的、顶面基本平坦的岩石)的裂隙等较脆弱的地方不断侵蚀切割,使台地逐渐演变成较为狭窄的长条状石墙,之后,流水继续侵蚀切割石墙,使其形成柱状岩石即石柱,B正确,ACD错误;故选B。只要两端呈开口状并通光的洞穴就可以被称为穿洞。张家界的砂岩地貌中共有穿洞5处。天生桥是一种特殊的穿洞地貌,它是继承穿洞发育而成。下图为穿洞和天生桥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图中穿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B.流水溶蚀 C.重力崩塌 D.风力吹蚀.天生桥形成过程依次为( )①崖壁两侧洞穴互相贯通②形成扁平洞或额状洞穴③发育顺层岩槽④洞顶继续崩塌A.③②①® B.②①®④ C.④①③② D.③®©④【答案】3.C4.A【解析】3.冰川作用主要出现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该地区无冰川作用,A错误;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且穿洞出现在岩石内部,风力作用不明显,D错误;流水溶蚀是穿洞形成的前提,但是重力崩塌才是穿洞形成的主要原因,B错误,C正确;故选C。.根据图示中的四个环节推断,先发育岩槽和地下发育的小的洞门,再次岩槽加深后,崖壁两侧洞穴互相贯通,第三地下洞穴发育成扁平洞或额状洞穴,最后洞顶继续崩塌,洞穴扩大,形成天生桥,故顺序为③②①④,BCD错误,故选A。湖南张家界地区原为海洋,之后该地沉积形成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受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出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沿裂隙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张家界地貌”。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下列属于典型张家界地貌景观的是D.D..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大致是B.②-④-⑤-B.②-④-⑤-①D.②-④-⑥-⑧-①C.②-④-⑥-⑦-①【答案】5.D6.A【分析】5.张家界石英砂岩受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出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沿裂隙侵蚀,形成陡峰,与D相符。A为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地貌。B为沙丘地貌。C为孤峰,为喀斯特地貌。故选D。.沉积形成石英砂岩,英砂岩为沉积岩,对应②。受挤压在垂直方向上形成裂隙出露地表,对应③。外力作用沿裂隙侵蚀,对应①。形成了独特的“张家界地貌没有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故选Ao1972年,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郭康在太行山考察中发现了一种气势壮阔的红崖长墙地貌,后经多年考察研究,正式将该地貌命名为嶂石岩地貌。这是我国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岱菌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层中,有的含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下图示意嶂石岩地貌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推测形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应多为A.花岗岩A.花岗岩B.石英砂岩C.玄武岩 D.板岩.嶂石岩地貌是在多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起主导的外力作用是A.差A.差异侵蚀B.物理风化C.重力崩塌 D.隆起抬升【答案】7.B8.A【分析】7.结合材料信息中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层中,有的含有丰富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石英砂岩属于沉积岩,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板岩属手大理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气势壮阔的红崖长墙地貌与侵蚀作用有关,不易侵蚀的石英砂岩形成长墙,A正确:物理风化作用使得岩石变得圆滑,嶂石岩地貌棱角鲜明,B错误;重力崩塌作用不能形成红崖长墙地貌,C错误:隆起抬升是内力作用,D错误。故选A。砂岩峰林地貌,以我国湖南张家界武陵源地区最为典型。该地奇峰林立,造型奇特,峡谷纵横,植被茂密。下图为武陵源砂岩峰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 )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地壳抬升、侵蚀风化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风化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风化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活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风化.如果地壳基本稳定,经过极其漫长的时期,图示地区(

A.因侵蚀作用,峰林更加陡峻 B.因沉积作用,沟谷逐渐填平C.因岩性变化,地表更加崎岖 D.因外力作用,地表趋于平缓【答案】9.B10.D【分析】9.砂岩为沉积岩,故当地海拔较低,沉积作用使物质堆积,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之后地壳抬升,砂岩高出地表,海拔较高,砂岩在风化、流水侵蚀、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峰林地貌景观,故武陵源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侵蚀风化,B正确。故选B。10.图示为武陵源砂岩峰林景观,主要在外力作用下的风化、侵蚀形成的,如地壳基本稳定,经极其漫长的时期,该地貌景观不断遭受风化、侵蚀,削高填注,地表趋于平缓,D正确,ABC错误;故选D。张家界地貌以石英砂岩峰林称奇。下图为湖南张家界“天子山”不同时期砂岩分布示意图(地层形成时期S最老,P最新)。完成下面小题。图1图1.图.图1中能准确反映图2剖面状况的是(A.LI B.L2 C..张家界峰林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化 B.风力沉积 C.【答案】11.D12.C【解析】H.由图2可知,该剖面包含了P、O、L3 D.L4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S三种地层,因此可以排除Ll、L3(未经过P地层),A、C选项错误。图2中P地层受河流影响分为两块,且靠右侧明显有个河谷地形,说明右侧有河流流经,可知L4正确。L2只有一块P地层,L2排除,B选项错误。故选D。.张家界地貌以石英砂岩峰林称奇,从图2中可知,该地大部分地层出现缺失情况,说明主要是受到侵蚀作用形成,而在峰林之间多河流流经,说明主要是受到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C选项正确。风化作用不是形成张家界峰林的主要地质作用,A选项错误。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风力作用影响较小,B、D选项错误。故选C。

张家界地貌以石英砂岩峰林称奇,石柱林高大耸立、棱角平直(如图)。石英砂岩的化学性质稳定,具较强的抗蚀性,在挤压作用下,不易变形而多破裂。岩层倾角(岩层与水平面的夹角)与厚度是张家界地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右图为张家界地区地质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TOC\o"1-5"\h\z.右图中甲、乙两点之间的构造地貌是(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有利于形成张家界地貌的岩层倾角和厚度是( )A.倾角大、厚度小B.倾角小、厚度大C.倾角大、厚度大D.倾角小、厚度小.关于张家界地貌的峰林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峰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地峰林的岩石类型相同 B.均由流水溶蚀形成C.两地峰林的植被类型不同 D.都有巨厚的风化壳【答案】13.C14.B15.A【分析】13.由河流流向可知,沿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为山地;沿线地层年龄为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岩层厚度为峰林提供垂直发育空间,故岩层越厚,越有利于张家界地貌高大耸立的峰林石柱形成:岩层倾角越小,岩层间越不容易发生重力滑动,岩层稳定性较好,有利于峰林发育,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张家界地貌为石英砂岩,桂林喀斯特地貌为石灰岩,都为沉积岩类型,A项正确;张家界地貌的石英砂岩化学性质稳定,抗蚀性强,但有较多的破裂,容易产生崩塌,由此形成棱角平直的峰林,桂林喀斯特地貌主要为石灰岩,可溶于水,属于岩溶地貌,B项错误;两地峰林所在地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项错误;两地降水多,峰林坡度大,流水不断侵蚀风化物质,难以产生巨厚的风化壳,D项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湖南省西部的张家界天门山是一座四周绝壁的孤山。张家界地区以砂岩(沉积岩的一种)地貌著称,但天门山却是喀斯特地貌。天门山穿洞是全国著名的穿洞景观(穿洞是指穿山而过、两端透光的洞),是古老的石灰岩地下洞穴残留,是洞穴发育到晚期形成的。材料二图1示意湖南省地形。材料三图2示意天门山穿洞景观。(1)张家界一带的湘西穿洞多在山巅,而湖南省东部地区穿洞多在山麓,请从地壳抬升的角度推测其原因。(2)结合可溶性岩石的形成,运用地质作用的原理,说明天门山穿洞的形成过程。(3)天门山穿洞的发展趋势是会逐渐消失,请分析理由。【答案】(1)湘西的洞穴发育年代早,后经历多次地壳抬升至较高部位,出露于山巅;东部地区洞穴发育后抬升幅度小,导致本地区穿洞多位于山麓。(2)地质历史时期,海相沉积形成深厚的石灰岩;后抬升为陆地,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石灰岩在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洞穴:又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地壳继续抬升,洞穴也随之被抬升,洞道受到长期侵蚀、崩塌,残余部分越来越少,洞道贯通,形成穿洞。(3)该地气候温暖湿润,长期的流水侵蚀和崩塌作用,洞顶岩层最终在重力作用下垮塌,穿洞消失。【分析】(1)由题意可知,穿洞是古老的洞穴残留,是洞穴发育到晚期形成的。洞穴的高低主要是穿洞形成后随着地壳运动抬升的高度不同而形成的差异。湘西的穿洞多在山巅,说明其形成后由于地壳运动多次抬升作用导致的,形成发育的地质年代要早,而东部地区洞穴发育后抬升幅度小,导致本地区穿洞多位于山麓。(2)其大致过程为先沉积成岩受流水侵蚀,后抬升,再受外力作用而形成。古地质时期当地为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的深厚石灰岩;后抬升为陆地。由于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石灰岩在长期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地下洞穴;又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地壳继续抬升,洞穴也随之被抬升,洞道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被侵蚀和重力崩塌,形成洞穴,残余部分越来越少,洞穴扩大后部分残留下来的洞道贯通而成穿山洞。(3)当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在湿润多雨的气候下,流水侵饨作用强烈和重力崩塌作用明显,且山顶处风化等外力作用强,对穿山洞的破坏力大.长期的流水侵蚀和崩塌作用,穿洞将进一步扩大,洞顶岩层最终在重力作用下垮塌,形成两侧孤立陡峰,最终穿洞消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张家界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境内,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毗邻雪峰山,以其独具特色的石英砂岩峰林组合享誉中外。峭壁怪石,几乎每一根石柱从根部到顶部都与地面垂直90度,落差几十米到近千米。谁能想象得到,亿万年前的张家界地区曾是一片海洋。张家界天门山海拔1517米,是一座四周绝壁的“门”字形孤山,该山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翼装飞行冒险者(身穿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运用肢体动作掌控滑翔方向,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前来挑战。甲图示意张家界部分地区石英砂岩峰林分布,乙图示意天门山翼装飞行线路。乙(1)简述张家界地貌的形成过程。(2)指出张家界地貌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区别。(3)推测天门山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翼装冒险者前来挑战的主要原因。【答案】远古海洋时期,大量碎屑物质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深厚的石英砂岩(垂直节理极为发育);构造运动导致张家界地区地壳(缓慢的间歇性)抬升,抬升过程中河流强烈下切,形成高位平坦的地面和低位深切的河谷;后经流水、风化、用力崩塌等外营力作用,

形成柱峰林立及峡谷。(2)张家界地貌造景岩石为非可溶性的石英砂岩,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造景岩石为可溶性的石灰岩;张家界地貌的外力成因主要是流水侵蚀、风化和重力崩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外力成因主要是流水的溶蚀和沉积作用;张家界地貌山体形态尖利高耸,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山体相对低缓等。(3)天门山海拔较高,悬崖与地面呈90度夹角,翼装飞行起跳时较安全;天门山前方为峡谷,气流稳定,易掌控方向;峡谷周边较空旷,飞行时障碍少,安全系数高;天门山景色好,知名度高等。【分析】(1)亿万年前的张家界地区曾是一片海洋,约3.8亿年前(泥盆纪中期)大陆源碎屑物流入还是滨海环境的张家界,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压实形成张家界地貌的母岩一石英砂岩;约3.5—3.9亿年(泥盆纪晚期)的海西造山运动,使张家界变海为陆,由于构造运动,导致张家界地区地壳间歇性的缓慢抬升,抬升过程中河流强烈下切,形成高位平坦的地面和低位深切的河谷;尤其是近80万年来。流水顺着节理和裂缝将石英砂岩切割成方山、平台、峰墙、峰林、残林等地貌景观。现在张家界地区的地壳还在缓慢上升。(2)张家界风景地貌既不属于桂林等地石灰岩地区较为常见的峰林景观和粤北红岩地貌的丹霞地貌,更异于黄土高原出现的土柱形态,而是世上罕见的大面积石英砂岩地区峰峦置出之奇景。这一奇景的产生,是由它特定的地质、地理条件决定的。它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区别可以从岩性、外力作用和地貌差异来分析。岩性:张家界地貌造景岩石为非可溶性的石英砂岩,容易发生流水侵蚀;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造景岩石为可溶性的石灰岩,容易发生流水溶蚀:外力作用:张家界地貌的外力成因主要是流水侵蚀、风化作用和重力崩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外力成因主要是流水的溶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云南石林等地貌;地貌差异:张家界地貌山体形态尖利高耸,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山体相对低缓,形成峰林峰从等。(3)而天门山之所以成为翼装飞行的“胜地”,关键在于与其它山区相比,在山体高度落差、山体垂直度、景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极限运动爱好者来说,张家界可谓是冒险者的天堂。这里的奇峰怪石、险峻地貌、变幻莫测的天气无一不在吸引着大批极限运动爱好者前来。天门山海拔较高,悬崖与地面呈90度夹角,山体高度落差、山体垂直度大,翼装飞行起跳时较安全:天门山前方为峡谷,气流稳定,易掌控方向,飞行又刺激:峡谷周边较空旷,飞行时障碍少,安全系数高;天门山景色好,景观迷人,当地知名度高,有更多的爱好者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特殊类型,它在中国华南亚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泗区内,以形态近乎水平的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