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详解6-语文版课件_第1页
仁者爱人详解6-语文版课件_第2页
仁者爱人详解6-语文版课件_第3页
仁者爱人详解6-语文版课件_第4页
仁者爱人详解6-语文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2.22)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1仁者爱人乍浦中学语文组仁者爱人乍浦中学语文组2宾语前置句吾道一以贯之(以一贯之)何谓也(谓何)忠:对人尽心竭力,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15宾语前置句4.15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义:“忠恕”是仁的内涵明确“忠恕”的内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弟子:子弟,相对“父兄”而言弟:通“悌”,顺从、敬爱兄长谨:做事一丝不苟信:说话言而有信亲:形作动,亲近仁:形作名,仁人。要义:强调“修身”为仁是要务,学文倒是其次1.6弟子:子弟,相对“父兄”而言要义:强调“修身”为仁是要务,学5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想5.12取独兼词“之于”子贡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56施:给予济:救助何事

:事,止;何事,何止。病诸:难;诸,“之乎”兼词己欲立而立人:使动己欲达而达人:使动6.30要义:实践仁爱时从小处、自我着手施:给予6.30要义:实践仁爱时从小处、自我着手7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不远。我们如果真心想得到仁,那么,仁就立刻来到我们身边了。”仁是儒学的中心,仁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有的朋友,或许会感到仁是多么的深奥,一定要通过长期的学习,才能了解“仁”,获得“仁”这样的品德。

所以,可能要提出这样的疑问:“我能获得仁这样的品德吗?”

孔子告诉我们:“仁,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你只要想得到仁,那么,仁就来到你身边。”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8盍:何不,为什么不车马衣裘:名作状,把自己的车马衣裘敝之而无憾:破旧,使动,使……破旧憾:恨伐:夸耀施:夸耀老者安之:使动,使……安逸5.26要义:孔子和弟子探讨、表达“仁爱”的志向。盍:何不,为什么不5.26要义:孔子和弟子探讨、表达“仁爱”9退朝:指从朝廷回来食于幼丧者之侧:介宾后置师:乐师及:到固:本来

趋:快步走

纲:名作动,用多钩的纲取鱼宿:动作名,栖宿的鸟10.17、7.9、15.42、9.10、7.27(6.7.8.9.10)要义:孔子“仁爱”思想的体现。退朝:指从朝廷回来10.17、7.9、15.42、9.10、10三秀才赶考

唐朝时一个村子里有三位秀才,年长的叫学礼,年轻的叫学文,另一位叫学富。他们寒窗数载,苦读诗书,那年正值大考,他们三人就作伴一道上京赶考。三人只管赶路,忘了时辰,眼看天色已晚,就到路边一座茅屋去借宿。茅屋里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庄稼老汉。学礼深鞠一躬,学文打躬作揖,彬彬有礼的地向老者求宿,只有学富昂首挺腰,直立不动。老汉乐呵呵地招待他们用饭。饭后学富故意问老汉:“老伯,我们三人赶考,你猜猜都能考中否?”老者捋捋银须说:“我就直说吧,你们三人,学礼今年考中,学文明年考中,你大约不会中的。”学富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他们又上路了。路上学文说:“学礼兄,照老者的话说,你今年要高中了!”学富不以为然地说:“一村夫老头他懂什么!”一路晓行夜宿,千辛万苦地赶到了京城。考试结果张榜,学礼当真高中头名状元。.

三秀才赶考11第二年,学文也中了状元。只有学富连年赶考却总是不中。他越想越奇怪,为什么一个种田老汉讲得那么准,决定再去拜访老者。他来到老汉家里,看见老汉依旧是童颜鹤发,精神抖擞。当老汉听了学富此行的目的后,笑着说:“咳,那是我随便讲的,只是认为学礼最知礼貌,鞠躬行礼;学文也知晓礼貌,低头作揖。‘善读者知礼’嘛。第二,按照稻谷来说,弯腰表示已经成熟,弯头的还没有成熟,而直挺挺的却是瘪谷。我是按照这样的道理同你们开玩笑的啊!”学富听后满面羞愧,回家后认真学习如何做人了。第二年,学文也中了状元。12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13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谋臣召忽为此自杀,管仲却没有为此而死。(管仲的做法)可以说不算仁德吧?”孔子说:“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不是凭借着军事力量,靠的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14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很小啊。”

有人就问:“他是不是很节俭啊?”孔子说:“他娶了三个老婆,手下的人从来不兼职,怎么会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他懂礼节吗?”孔子又说:“国君宫殿前设立门塞,他家也有;国君设宴招待外国的君主,在堂上设置了放酒杯的设备,他家也有,如果说他懂礼,还有谁不懂礼啊。”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15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齐桓公的相。管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和平的统一,使人们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讲究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孔子对管仲的双面评价: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而16墨子并不全盘反对仁,而只是反对仁中的差等性。《墨子》中有个叫巫马子的儒者曾对墨子说:“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爱我亲于家人。爱我身于吾亲。”这段话中,除了最后一句与儒家的孝道有冲突外,其余部分可以视为儒家差等之爱的自白。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种说法的不同仅仅在于:巫马子的推论是由远及近、从外到内,主张上是消极的,而孟子的推论是由近及远、从内到外,主张上是积极的。不管怎样,差等之爱是儒家的一个原则,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而墨子所反对的也正在于此。墨子并不全盘反对仁,而只是反对仁中的差等17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别等级的爱,墨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别等级的爱,18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告诉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2.22)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19仁者爱人乍浦中学语文组仁者爱人乍浦中学语文组20宾语前置句吾道一以贯之(以一贯之)何谓也(谓何)忠:对人尽心竭力,即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待人仁爱宽厚,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15宾语前置句4.152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义:“忠恕”是仁的内涵明确“忠恕”的内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2弟子:子弟,相对“父兄”而言弟:通“悌”,顺从、敬爱兄长谨:做事一丝不苟信:说话言而有信亲:形作动,亲近仁:形作名,仁人。要义:强调“修身”为仁是要务,学文倒是其次1.6弟子:子弟,相对“父兄”而言要义:强调“修身”为仁是要务,学23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想5.12取独兼词“之于”子贡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524施:给予济:救助何事

:事,止;何事,何止。病诸:难;诸,“之乎”兼词己欲立而立人:使动己欲达而达人:使动6.30要义:实践仁爱时从小处、自我着手施:给予6.30要义:实践仁爱时从小处、自我着手25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7.30)

孔子说:“仁离我们远吗?不远。我们如果真心想得到仁,那么,仁就立刻来到我们身边了。”仁是儒学的中心,仁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有的朋友,或许会感到仁是多么的深奥,一定要通过长期的学习,才能了解“仁”,获得“仁”这样的品德。

所以,可能要提出这样的疑问:“我能获得仁这样的品德吗?”

孔子告诉我们:“仁,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你只要想得到仁,那么,仁就来到你身边。”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26盍:何不,为什么不车马衣裘:名作状,把自己的车马衣裘敝之而无憾:破旧,使动,使……破旧憾:恨伐:夸耀施:夸耀老者安之:使动,使……安逸5.26要义:孔子和弟子探讨、表达“仁爱”的志向。盍:何不,为什么不5.26要义:孔子和弟子探讨、表达“仁爱”27退朝:指从朝廷回来食于幼丧者之侧:介宾后置师:乐师及:到固:本来

趋:快步走

纲:名作动,用多钩的纲取鱼宿:动作名,栖宿的鸟10.17、7.9、15.42、9.10、7.27(6.7.8.9.10)要义:孔子“仁爱”思想的体现。退朝:指从朝廷回来10.17、7.9、15.42、9.10、28三秀才赶考

唐朝时一个村子里有三位秀才,年长的叫学礼,年轻的叫学文,另一位叫学富。他们寒窗数载,苦读诗书,那年正值大考,他们三人就作伴一道上京赶考。三人只管赶路,忘了时辰,眼看天色已晚,就到路边一座茅屋去借宿。茅屋里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庄稼老汉。学礼深鞠一躬,学文打躬作揖,彬彬有礼的地向老者求宿,只有学富昂首挺腰,直立不动。老汉乐呵呵地招待他们用饭。饭后学富故意问老汉:“老伯,我们三人赶考,你猜猜都能考中否?”老者捋捋银须说:“我就直说吧,你们三人,学礼今年考中,学文明年考中,你大约不会中的。”学富听了很不高兴。第二天他们又上路了。路上学文说:“学礼兄,照老者的话说,你今年要高中了!”学富不以为然地说:“一村夫老头他懂什么!”一路晓行夜宿,千辛万苦地赶到了京城。考试结果张榜,学礼当真高中头名状元。.

三秀才赶考29第二年,学文也中了状元。只有学富连年赶考却总是不中。他越想越奇怪,为什么一个种田老汉讲得那么准,决定再去拜访老者。他来到老汉家里,看见老汉依旧是童颜鹤发,精神抖擞。当老汉听了学富此行的目的后,笑着说:“咳,那是我随便讲的,只是认为学礼最知礼貌,鞠躬行礼;学文也知晓礼貌,低头作揖。‘善读者知礼’嘛。第二,按照稻谷来说,弯腰表示已经成熟,弯头的还没有成熟,而直挺挺的却是瘪谷。我是按照这样的道理同你们开玩笑的啊!”学富听后满面羞愧,回家后认真学习如何做人了。第二年,学文也中了状元。30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31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谋臣召忽为此自杀,管仲却没有为此而死。(管仲的做法)可以说不算仁德吧?”孔子说:“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不是凭借着军事力量,靠的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管仲的仁德,这就是管仲的仁德。”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3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很小啊。”

有人就问:“他是不是很节俭啊?”孔子说:“他娶了三个老婆,手下的人从来不兼职,怎么会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他懂礼节吗?”孔子又说:“国君宫殿前设立门塞,他家也有;国君设宴招待外国的君主,在堂上设置了放酒杯的设备,他家也有,如果说他懂礼,还有谁不懂礼啊。”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33孔子说志士仁人,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