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1页
学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2页
学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3页
学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4页
学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常小勇23十二月2022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常小勇一、教学管理概论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学管理就是围绕学校的教学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管理、服务工作。一、教学管理概论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学管理就是围绕(一)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落实首要地位---人才培养保证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研究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建立教学秩序---稳定有序创造优良环境---适用宽松实施教学改革---寻求突破(一)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落实首要地位---人才培养(二)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培养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建设管理教学研究和改革管理(二)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培养计划管理(三)教学管理的工作原则学生中心的原则---以人为本科学性原则---科学有效规范性原则---建章立制适用性原则---反映学校的实际和特点创新性原则---不断完善的过程整体性原则---和学校其他管理的一致性服务性原则---为教学做好服务工作(三)教学管理的工作原则学生中心的原则---以人为本二、培养方案的管理什么是培养方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二、培养方案的管理什么是培养方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由国家教育部、国家部委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由学校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组织制定。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由国家教育部、国家部委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专业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1、专业名称2、学制(招生对象、年限、层次)3、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4、职业面向5、主要就业岗位6、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拟设课程)7、主要课程介绍8、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9、教学计划表10、方案实施说明专业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1、专业名称培养方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培养方案的制订(二)培养方案的执行(三)培养方案的研究(四)培养方案的修订培养方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方案管理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过程管理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方案管理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过程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制订1、原则他方中心的原则---政府、社会的要求法定要求的原则---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学生中心的原则---个性化发展与众不同的原则---学校的定位和特点(一)培养方案制订1、原则(一)培养方案制订2、组织学校层面学院层面校长院长(系主任)教学工作委员会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务处专业组(专业指导委员会)(一)培养方案制订2、组织培养计划制订的工作程序原则意见调研初稿审核批准培养计划制订的工作程序原调初审批(二)培养方案的执行任务书(教务处、学院、保障部门)教学进度计划——专业教学日历单项教学环节—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计划(教学进程表)(二)培养方案的执行任务书(教务处、学院、保障部门)(三)培养方案的研究培养目标--社会、个人结合点培养模式--因地制宜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三)培养方案的研究培养目标--社会、个人结合点(四)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改稳定性原则培养方案是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必须保证其权威和严肃性,一般情况下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可调整原则培养方案应根据学校、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调整过程:同制订过程(四)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改三、教学运行管理(一)运行管理原则(二)教学过程管理(三)教学行政管理三、教学运行管理(一)运行管理原则(一)运行的原则严格---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教学运行科学---教学安排应符合规律规范---按规定进行调整协调---各类教学活动的一致性稳定---运行程序的相对稳定(一)运行的原则严格---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教学运行教学运行管理图解专业设置制订培养方案下达教学任务考试安排重修组织重修计划重修报名重修上课重修考试/补考教学准备任务编排课表编制学生选课课表微调正学教学中期检查考试成绩输入补考安排补考教学运行管理图解专业设置制订下达考试安排重修组织重修计划重修(二)教学过程管理1、教学文件---大纲、进度表…2、教学安排---课堂、实践、课外3、教学调度---调课、换课4、常规检查---期中、日常5、考核管理---试、查、特殊处理6、成绩管理---及时、准确(二)教学过程管理1、教学文件---大纲、进度表…1、教学文件制订

(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组织教学工作,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选编教材和装备教学设施的依据。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性课程)均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各门课程原则上采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行业颁发的课程标准;1、教学文件制订(1)教学大纲1、教学文件制订尚无课程标准的课程,或在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已作较大改革的课程,应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任课教师拟定课程标准并讨论通过。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组织和实施教学,同时鼓励教师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补充新知识、充实新内容。1、教学文件制订尚无课程标准的课程,或在课时、教学内容、教学1、教学文件制订体现课程的要求注意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突出学校的特点1、教学文件制订体现课程的要求1、教学文件制订其他教学文件制订教学进度表符合课程特点的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的安排情况1、教学文件制订其他教学文件制订2、教学安排(1)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课表学生课表教师课表教室课表教学检查考核课程分析2、教学安排(1)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1)教师每次上课前,应携带教材、教案、授课计划、教学日志、学生平时成绩(学生考勤)记载表等到课堂。2)上课铃响前,教师应提前3—5分钟到达教室,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3)第一次上课教师应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授课计划,详细说明课程教学中课外作业、实践能力培养、平时成绩考核办法,课程考核成绩合成比例等,并强调将定期公布学生平时成绩。

教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求

教师课堂教学要求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5)根据课程教学具体内容,灵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现场指导、综合练习等教学方式,采用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6)积极研制课件,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7)严格按教学进度计划(授课计划)上课,不得随意增减学时和随意变动教学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要求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原2、教学安排(2)实践性环节的组织管理主要实践性环节:实验、实习、实训、军训实践性环节的大纲:实习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实践性环节的计划:时间、地点、交通、经费实践性环节的考核:方式、过程、成绩2、教学安排(2)实践性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类课程教学要求1)首次上实验、实训课时,教师必须宣讲实验、实训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实验实训目的和考核办法等。2)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三勤”(勤巡视、勤提示、勤示范)。3)在实验、实训开始前和结束时,教师必须清点学生人数,做好考勤记载。4)每次上实验、实训课,必须填写实验实训通知单、实验实训记录,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实训报告,并做出成绩评定(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实践类课程教学要求1)首次上实验、实训课时,教师必须宣讲实验2、教学安排(3)学生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队伍确定科研题目指导过程成果总结(参加竞赛)奖励2、教学安排(3)学生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3、教学调度教室、实验室、教师的调整需要有一定的程序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一般来讲,一个学期原则课时变动率应控制在3%以内3、教学调度教室、实验室、教师的调整需要有一定的程序4、常规检查1)教学检查分为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实践教学环节检查、教学情况抽查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项目。2)督导评估:为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每学期将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督导评估,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聘任、晋升、晋级、晋职、评先表模等挂钩。4、常规检查1)教学检查分为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5、课程考核1)所开课程可根据需要进行阶段性测验(随堂进行)。2)积极探索多样性、多元性、针对性、全程性考试模式改革。3)期末考试命题A、B两套试卷,试卷应与标准答案分开,A、B两套试卷内容重复率不得高于10%。4)如果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分布严重失常,教研室需调查研究、撰写专题报告,说明失常原因报教务处。5、课程考核1)所开课程可根据需要进行阶段性测验(随堂进行)6、成绩管理1)成绩评定有依据平时成绩记载必须客观公正,按考评细则量化打分,并定期公布。2)成绩管理严格成绩一旦公布,不得擅自改动。如有差错,任课教师必须提出申请(填写“成绩更改申请表”),连同学生试卷、评分标准到教务处说明情况,经教务处审批后方可改动成绩,并根据情节追究相关教师责任。6、成绩管理1)成绩评定有依据(三)教学行政管理1、日常教学管理2、学生学籍管理3、教学资源管理4、教学档案管理(三)教学行政管理1、日常教学管理1、日常教学管理

依据---教学日历课表(教师课表、学生课表,全校总课表)考试安排调、换课1、日常教学管理2、学生学籍管理

依据——学籍管理规定(不能违法)要求——完整,准确,规范,及时

内容正常管理—(入学文件,学籍档案,成绩管理,资格审定,证书管理缓考、重修、免修申请)学籍异动—(留级、休学、复学、退学、转专业等转专业申请)2、学生学籍管理3、教学资源管理

目的——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客观条件内容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场馆等合理配置规划建设保证教学设施的状态改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的控制使用3、教学资源管理4、教学档案管理内容——从事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要求依据制度落实综合档案管理人员落实教学评估要求责任落实4、教学档案管理内容——从事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4、教学档案管理(1)教学管理档案(2)教学业务档案(3)学生学业档案(4)教师业务档案4、教学档案管理(1)教学管理档案(1)教学管理档案上级部门颁发的通报、通知、批复、规定等文件;学校制定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各教学部门的工作职责,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的岗位职责,教学检查与考评制度,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业务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教材管理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教学效益评价与反馈制度,图书馆、教室、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体育场(馆)和器械设备的管理制度等。(1)教学管理档案上级部门颁发的通报、通知、批复、规定等文件(2)教学业务档案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及其执行情况;教材订购和使用情况表;校历表、学期教学进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学期教师授课计划、各教学管理部门历年的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历年教学评估资料及总结;历年教学常规检查及总结;历年教学大事记;师生获奖记录;近两年学生考试试卷及质量分析材料,历次期考题目及标准答案;各专业实训实习方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校际合作的协议,以及能反映实践教学情况的相关资料;各项教学统计资料、报表;各种涉及教学过程需保存的材料(或复印件)等。(2)教学业务档案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及其执行情况;教材订购和(3)学生档案学生学籍表;新生录取表;学生注册登记表,在校学生变动统计情况及重修(或留级)、休学、复学、退学、转学、转专业等原始材料和记录表;各教学班每学期全体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及学分登记表;学生奖惩文件;历届毕业(肄业)生验印表,毕业生领取毕业(肄业)证登记表;学生职(执)业技能考核成绩登记和证书发放登记表;学生顶岗生产实习鉴定表及毕业生就业信息表、毕业生去向统计表、就业跟踪调查表,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材料等。(3)学生档案学生学籍表;新生录取表;学生注册登记表,在校学(4)教师业务档案教师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进修培训、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获奖等证书复印件;历年的教学任务、工作量、进修培训、论文论著、教研与科研、获奖等项目的登记表;教师学期授课计划,教学总结和教学考评材料、教学质量分析表等。(4)教师业务档案教师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进修培训、职业四、教学质量保障(一)质量保障模型(二)质量保障主要环节(三)质量保障的手段四、教学质量保障(一)质量保障模型(一)质量保障模型计划保障过程保障质量反馈(一)质量保障模型计划保障过程保障质量反馈(二)教学质量保障的主要环节1.目标质量保障2.过程质量保障3.质量检查保障4.质量反馈保障(二)教学质量保障的主要环节1.目标质量保障培养(计划)目标的质量课程目标(大纲)的质量1.目标质量保障1.目标质量保障(1)培养(计划)目标质量法定要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的需要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1.目标质量保障(1)培养(计划)目标质量1.目标质量保障(2)课程目标(大纲)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课程地位明确适应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上下关系理顺适应科技发展的规律--课程反映最新成果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手段方法合理1.目标质量保障(2)课程目标(大纲)质量2.过程质量保障(1)教师质量----新教师培训、进修专业知识敬业精神人生导航(2)教材质量----不落伍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3)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说课、试讲

正确把握教学大纲要求:准确,充分;把握学生情况,重点难点突出前继后续课程内容熟悉节奏鲜明2.过程质量保障(1)教师质量----新教师培训、进修2.过程质量保障(4)授课质量——

精神饱满激情,投入、忘情内容准确熟练,脱稿、流畅手段运用合理,恰当、丰富板书清晰规范,大小、简化交流启发互动2.过程质量保障(4)授课质量——2.过程质量保障(5)辅助教学的质量——

答疑,辅导,习题课,上机操作,批改作业图书资料,网络学习资料,实验条件2.过程质量保障(5)辅助教学的质量——2.过程质量保障(6)考核的质量——

适当的考核形式(根据课程性质,确定闭卷、开卷、大作业、论文、实验等)统一的考核标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试题库、试卷库,教考分离,流水阅卷)严格的考核纪律(监考、作弊处理等)2.过程质量保障(6)考核的质量——3.质量检查保障全面质量检查——

定期——有检查的标准(院系教学考核)不定期——学校对学院组织的全面或专项检查课程质量检查——分阶段进行教学准备阶段——备课、教学进程表、教材准备情况教学进行阶段——进度、授课、答疑、辅导情况、作业批改教学总结阶段——考试分析、后继课程的反映、学生评教3.质量检查保障全面质量检查——4.质量反馈保障校内学生的反馈(座谈会、联系信箱、网络交流等方式)教师的反馈(座谈会、组织网络的形式)院系的反馈(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4.质量反馈保障校内4.质量反馈保障校外——社会评价

主动型被动型毕业生的信息采集社会对学校声誉的认可程度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家长对学校教学情况的反映上级部门对学校工作

的认可程度

4.质量反馈保障校外——社会评价5.质量保障的手段

检查制度--自检、互检、专检督导制度--专职、兼职评价制度(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处理制度(制定有关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的制度)5.质量保障的手段五、教学建设管理(一)专业建设(二)课程建设(三)教材建设(四)师资队伍建设(五)教学条件建设五、教学建设管理(一)专业建设(一)专业建设1、专业培养计划的优化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2、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和提高3、条件的更新和建设4、教材的更新和优化5、专业建设管理(一)专业建设1、专业培养计划的优化(二)课程建设一个好大纲一本好教材一支好队伍一个好效果一套好方法一套好课件一个好网站一份好教案(二)课程建设一个好大纲一套好方法(三)教材建设

特色教材建设系列教材建设教材的使用(选用优秀教材)教材的评奖(两年一次)自编教材、讲义(有针对性)立项建设原则(三)教材建设特色教材建设(四)师资队伍建设

结构性建设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引进,培养内涵性建设进修、提高奖励和惩罚(四)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性建设(四)师资队伍建设-1学校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生产实践的制度,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四)师资队伍建设-1学校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四)师资队伍建设-2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了解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具备教学研究能力。(四)师资队伍建设-2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四)师资队伍建设-3文化课教师应了解任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知识。专业课教师要跟踪了解行业、企业、专业发展态势,掌握专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专业实践教学技能。(四)师资队伍建设-3文化课教师应了解任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四)师资队伍建设-4学校应加强教师教学业务和专业水平培训,新任课教师岗前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0学时,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二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其他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四)师资队伍建设-4学校应加强教师教学业务和专业水平培训,(四)师资队伍建设-5学校应贯彻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聘请兼职教师应有相应规范的管理制度。(四)师资队伍建设-5学校应贯彻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原则,建(五)教学条件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实验队伍建设网络及网络资料建设(五)教学条件建设实验室建设六、教学研究和改革管理(一)教学研究(二)教学改革六、教学研究和改革管理(一)教学研究(一)教学研究学校要注重教学研究工作,加强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导,设立教学研究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各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学研究活动包括教学业务学习、示范课和公开课、教案评比、教学论文评比、专业技能比赛、课题(或项目)研究等。(一)教学研究学校要注重教学研究工作,加强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改革,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努力形成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更新教七、教学管理中的讨论与反思以人为本就是满足学生的一切要求。

----具体分析以人为本就是忽视管理者的正当权益。

----不完全对立以人为本必然加大工作量。----改进工作方法和程序七、教学管理中的讨论与反思以人为本就是满足学生的一切要求。讨论与反思我们有无只从管理者角度而忽视从学生及教师角度思考问题和工作的不足?有无见事见物不见人的问题?教育管理服务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吗?教学管理办法有利于便利教师和学生吗?依法管理与师生的知情权讨论与反思我们有无只从管理者角度而忽视从学生及教师角度思考问八、信息化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教学管理中借助于现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学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通过开发或采用适应本校的教学管理系统来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使教学管理的手段与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八、信息化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教学管理中借助(一)信息化的原则数据共享原则。教学管理系统应实现不同系统功能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其它管理系统预留接口,如可在学校管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同时采用数据库加密的方式来保护数据共享。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标准的制定参考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在系统内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资源信息等都实行统一的、唯一性命名,对应的信息仅在一处进行定义,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引用。开放性原则。教学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对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与要求在不断增加,要求教学管理系统也能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方便实现二次开发和应用。(一)信息化的原则数据共享原则。教学管理系统应实现不同系统功(二)信息化的特点1、教学信息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联通2、教学信息的数字化与海量存储3、教学管理信息的多渠道、多方向流动(二)信息化的特点1、教学信息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联通(三)信息化带来的改革与创新1、教学管理决策从经验型转向科学论证型2、教学质量分析从定性分析转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3、对教师的评价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4、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三)信息化带来的改革与创新1、教学管理决策从经验型转向科学5、教学管理的准确性与效率有了大的提高6、校级教学管理由间接面向学生转为直接面向学生7、教学管理更易实现“学生为本”5、教学管理的准确性与效率有了大的提高九、学分制教学管理什么是学分制学分制就是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要学的课程、确定自己修学年限。学分制可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九、学分制教学管理什么是学分制(一)学分制的分类完全学分制没有明确的学年限制,可以根据学习兴趣选择学习课程。什么是学年学分制是指将学年制与学分制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一定期限内完成规定学分。因此学年学分制又被称为弹性学制。(一)学分制的分类完全学分制(二)学分制的优点学生学习课程的自由度增大,拓宽学习空间,学生有选择教师,选择课程的权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学习时间安排更加灵活,可以半工半读等多种形式学习校内教学资源的优化职业学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

(二)学分制的优点学生学习课程的自由度增大,拓宽学习空间,学(三)学分制的不足对教学资源要求高教学管理复杂、难度增大课程门数增加,教学班数增加(三)学分制的不足对教学资源要求高(四)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成绩管理学生可以申请免修课程(经历、证书、奖项等)学生可以多次重修课程,对非必修课程,学生可以重新选择学习。(四)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成绩管理学生可以申请免修课程(经历(五)学分制教学管理—课程信息合理确定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比例提供学生选课及时提供课程信息和相关服务,包括课程目标、主要内容、教学与培训要求以及任课教师的背景资料等。(五)学分制教学管理—课程信息合理确定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六)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没有统一的学习年限没有升留级的概念(六)学分制下的学籍管理没有统一的学习年限(七)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困难转变思想观念不易教学资源不足管理制度跟不上排课的难度增大学生管理难度增大,部分学生自觉性差(七)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困难转变思想观念不易(八)学分制实施带来的好处课程的门数增加,学生的受益面扩大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少数优秀学生可以提前毕业(八)学分制实施带来的好处课程的门数增加,学生的受益面扩大学分计算标准

1)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份量与成效相比成效更重要。学分是计算学生完成课业的必要时间和成效的单位,是学生获得学业证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校组织教学的依据。2)理论教学课程:一般18学时计1学分。3)体育课每学期1学分,体育达标共计3学分。4)实践性教学环节如专业入门教育、实习、实践、毕业环节等集中进行的每周计1学分,分散进行的每18学时计1学分。学分计算标准1)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份量、学习成学分认定非课程类学分认定如,县级以上竞赛获奖,分别加国家级4学分、省级3学分、市级2学分、县级1学分、校级0.5学分。学分认定非课程类学分认定学分制下的课程分类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通用教学阶段文、工分科;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60%>选修课包括限选课<30%>和非限选课<10%>限选课是根据专业方向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所开设的较宽广的专业课程任选课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课程不同性质的学分相互不能替代学分制下的课程分类所有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通用教学成绩考核与绩点

成绩考核采用能够反映“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学分绩点评价方法。考核成绩一律用五等十一级制记分,并用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阅卷时按百分制记分,再由教务管理部门折合成相应等级和学分。成绩考核与绩点成绩考核采用能够反映“质”和“量”两个方面的举例说明成绩成绩等级绩点成绩成绩等级绩点90~100A4.068~71.9C2.085~89.9A-3.766~67.9C-1.782~84.9B+3.364~65.9D1.578~81.9B3.060~63D-1.075~77.9B-2.7<60F072~74.9C+2.3举例说明成绩成绩等级绩点成绩成绩等级绩点90~100A4.0学分绩点、平均绩点的计算将某一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所得绩点,即为该课程所得学分绩点。以学生所得全部课程的学分绩点之和,除以该学生同期修读课程的总学分数,即得该学生在该学期经学分加权的平均绩点即:平均绩点=∑(课程学分×课程绩点)∑课程学分学分绩点、平均绩点的计算将某一课程的学分乘以该课程所得绩点,举例说明它既描述了量同时又描述了质,每学期计算一次。平均绩点是学生专业分流、奖学金评定、选拔学生干部、评选各类先进、推荐升学与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举例说明它既描述了量同时又描述了质,每学期计算一次。平均绩点举例说明比如某学生甲,在一年级上学期各科成绩是:政治75、语文80、数学50、英语60、计算机应用90、体育75、实验实习良,则平均绩点为:平均绩点=2×2.7+4×3+4×0+2×4+2×2.7+2×3.72+4+4+2+2+2=2.39举例说明比如某学生甲,在一年级上学期各科成绩是:平均绩点=2结束语感悟教学管理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学管理工作来不得急功近利,工作忙,但不易出成绩,反易出问题。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个锻炼人的工作,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团队合作非常重要结束语感悟学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谢谢!学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常小勇23十二月2022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常小勇一、教学管理概论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学管理就是围绕学校的教学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管理、服务工作。一、教学管理概论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学管理就是围绕(一)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落实首要地位---人才培养保证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研究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建立教学秩序---稳定有序创造优良环境---适用宽松实施教学改革---寻求突破(一)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落实首要地位---人才培养(二)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培养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保障教学建设管理教学研究和改革管理(二)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培养计划管理(三)教学管理的工作原则学生中心的原则---以人为本科学性原则---科学有效规范性原则---建章立制适用性原则---反映学校的实际和特点创新性原则---不断完善的过程整体性原则---和学校其他管理的一致性服务性原则---为教学做好服务工作(三)教学管理的工作原则学生中心的原则---以人为本二、培养方案的管理什么是培养方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保障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二、培养方案的管理什么是培养方案---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由国家教育部、国家部委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由学校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组织制定。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由国家教育部、国家部委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专业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1、专业名称2、学制(招生对象、年限、层次)3、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4、职业面向5、主要就业岗位6、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拟设课程)7、主要课程介绍8、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9、教学计划表10、方案实施说明专业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1、专业名称培养方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培养方案的制订(二)培养方案的执行(三)培养方案的研究(四)培养方案的修订培养方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一)培养方案的制订培养方案管理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过程管理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方案管理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过程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制订1、原则他方中心的原则---政府、社会的要求法定要求的原则---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学生中心的原则---个性化发展与众不同的原则---学校的定位和特点(一)培养方案制订1、原则(一)培养方案制订2、组织学校层面学院层面校长院长(系主任)教学工作委员会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务处专业组(专业指导委员会)(一)培养方案制订2、组织培养计划制订的工作程序原则意见调研初稿审核批准培养计划制订的工作程序原调初审批(二)培养方案的执行任务书(教务处、学院、保障部门)教学进度计划——专业教学日历单项教学环节—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计划(教学进程表)(二)培养方案的执行任务书(教务处、学院、保障部门)(三)培养方案的研究培养目标--社会、个人结合点培养模式--因地制宜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素质体系(三)培养方案的研究培养目标--社会、个人结合点(四)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改稳定性原则培养方案是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必须保证其权威和严肃性,一般情况下应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可调整原则培养方案应根据学校、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调整过程:同制订过程(四)培养方案的调整和修改三、教学运行管理(一)运行管理原则(二)教学过程管理(三)教学行政管理三、教学运行管理(一)运行管理原则(一)运行的原则严格---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教学运行科学---教学安排应符合规律规范---按规定进行调整协调---各类教学活动的一致性稳定---运行程序的相对稳定(一)运行的原则严格---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教学运行教学运行管理图解专业设置制订培养方案下达教学任务考试安排重修组织重修计划重修报名重修上课重修考试/补考教学准备任务编排课表编制学生选课课表微调正学教学中期检查考试成绩输入补考安排补考教学运行管理图解专业设置制订下达考试安排重修组织重修计划重修(二)教学过程管理1、教学文件---大纲、进度表…2、教学安排---课堂、实践、课外3、教学调度---调课、换课4、常规检查---期中、日常5、考核管理---试、查、特殊处理6、成绩管理---及时、准确(二)教学过程管理1、教学文件---大纲、进度表…1、教学文件制订

(1)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组织教学工作,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选编教材和装备教学设施的依据。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性课程)均应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各门课程原则上采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行业颁发的课程标准;1、教学文件制订(1)教学大纲1、教学文件制订尚无课程标准的课程,或在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已作较大改革的课程,应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任课教师拟定课程标准并讨论通过。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组织和实施教学,同时鼓励教师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补充新知识、充实新内容。1、教学文件制订尚无课程标准的课程,或在课时、教学内容、教学1、教学文件制订体现课程的要求注意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突出学校的特点1、教学文件制订体现课程的要求1、教学文件制订其他教学文件制订教学进度表符合课程特点的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的安排情况1、教学文件制订其他教学文件制订2、教学安排(1)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课表学生课表教师课表教室课表教学检查考核课程分析2、教学安排(1)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1)教师每次上课前,应携带教材、教案、授课计划、教学日志、学生平时成绩(学生考勤)记载表等到课堂。2)上课铃响前,教师应提前3—5分钟到达教室,做好课前各项准备工作。3)第一次上课教师应简要介绍本课程的授课计划,详细说明课程教学中课外作业、实践能力培养、平时成绩考核办法,课程考核成绩合成比例等,并强调将定期公布学生平时成绩。

教师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求

教师课堂教学要求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5)根据课程教学具体内容,灵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现场指导、综合练习等教学方式,采用边学边练、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6)积极研制课件,尽可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7)严格按教学进度计划(授课计划)上课,不得随意增减学时和随意变动教学内容。教师课堂教学要求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原2、教学安排(2)实践性环节的组织管理主要实践性环节:实验、实习、实训、军训实践性环节的大纲:实习大纲、课程设计大纲实践性环节的计划:时间、地点、交通、经费实践性环节的考核:方式、过程、成绩2、教学安排(2)实践性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类课程教学要求1)首次上实验、实训课时,教师必须宣讲实验、实训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实验实训目的和考核办法等。2)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三勤”(勤巡视、勤提示、勤示范)。3)在实验、实训开始前和结束时,教师必须清点学生人数,做好考勤记载。4)每次上实验、实训课,必须填写实验实训通知单、实验实训记录,要求学生写出实验、实训报告,并做出成绩评定(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实践类课程教学要求1)首次上实验、实训课时,教师必须宣讲实验2、教学安排(3)学生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指导教师队伍确定科研题目指导过程成果总结(参加竞赛)奖励2、教学安排(3)学生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3、教学调度教室、实验室、教师的调整需要有一定的程序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一般来讲,一个学期原则课时变动率应控制在3%以内3、教学调度教室、实验室、教师的调整需要有一定的程序4、常规检查1)教学检查分为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实践教学环节检查、教学情况抽查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项目。2)督导评估:为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每学期将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督导评估,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聘任、晋升、晋级、晋职、评先表模等挂钩。4、常规检查1)教学检查分为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5、课程考核1)所开课程可根据需要进行阶段性测验(随堂进行)。2)积极探索多样性、多元性、针对性、全程性考试模式改革。3)期末考试命题A、B两套试卷,试卷应与标准答案分开,A、B两套试卷内容重复率不得高于10%。4)如果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分布严重失常,教研室需调查研究、撰写专题报告,说明失常原因报教务处。5、课程考核1)所开课程可根据需要进行阶段性测验(随堂进行)6、成绩管理1)成绩评定有依据平时成绩记载必须客观公正,按考评细则量化打分,并定期公布。2)成绩管理严格成绩一旦公布,不得擅自改动。如有差错,任课教师必须提出申请(填写“成绩更改申请表”),连同学生试卷、评分标准到教务处说明情况,经教务处审批后方可改动成绩,并根据情节追究相关教师责任。6、成绩管理1)成绩评定有依据(三)教学行政管理1、日常教学管理2、学生学籍管理3、教学资源管理4、教学档案管理(三)教学行政管理1、日常教学管理1、日常教学管理

依据---教学日历课表(教师课表、学生课表,全校总课表)考试安排调、换课1、日常教学管理2、学生学籍管理

依据——学籍管理规定(不能违法)要求——完整,准确,规范,及时

内容正常管理—(入学文件,学籍档案,成绩管理,资格审定,证书管理缓考、重修、免修申请)学籍异动—(留级、休学、复学、退学、转专业等转专业申请)2、学生学籍管理3、教学资源管理

目的——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客观条件内容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场馆等合理配置规划建设保证教学设施的状态改善教学条件教学设施的控制使用3、教学资源管理4、教学档案管理内容——从事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要求依据制度落实综合档案管理人员落实教学评估要求责任落实4、教学档案管理内容——从事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4、教学档案管理(1)教学管理档案(2)教学业务档案(3)学生学业档案(4)教师业务档案4、教学档案管理(1)教学管理档案(1)教学管理档案上级部门颁发的通报、通知、批复、规定等文件;学校制定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各教学部门的工作职责,各级教学管理人员、教师的岗位职责,教学检查与考评制度,教学工作会议制度,教学业务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教材管理制度,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制度,教学效益评价与反馈制度,图书馆、教室、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体育场(馆)和器械设备的管理制度等。(1)教学管理档案上级部门颁发的通报、通知、批复、规定等文件(2)教学业务档案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及其执行情况;教材订购和使用情况表;校历表、学期教学进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学期教师授课计划、各教学管理部门历年的教学工作计划及总结;历年教学评估资料及总结;历年教学常规检查及总结;历年教学大事记;师生获奖记录;近两年学生考试试卷及质量分析材料,历次期考题目及标准答案;各专业实训实习方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校际合作的协议,以及能反映实践教学情况的相关资料;各项教学统计资料、报表;各种涉及教学过程需保存的材料(或复印件)等。(2)教学业务档案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及其执行情况;教材订购和(3)学生档案学生学籍表;新生录取表;学生注册登记表,在校学生变动统计情况及重修(或留级)、休学、复学、退学、转学、转专业等原始材料和记录表;各教学班每学期全体学生各门课程的成绩及学分登记表;学生奖惩文件;历届毕业(肄业)生验印表,毕业生领取毕业(肄业)证登记表;学生职(执)业技能考核成绩登记和证书发放登记表;学生顶岗生产实习鉴定表及毕业生就业信息表、毕业生去向统计表、就业跟踪调查表,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材料等。(3)学生档案学生学籍表;新生录取表;学生注册登记表,在校学(4)教师业务档案教师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进修培训、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获奖等证书复印件;历年的教学任务、工作量、进修培训、论文论著、教研与科研、获奖等项目的登记表;教师学期授课计划,教学总结和教学考评材料、教学质量分析表等。(4)教师业务档案教师的基本情况;学历、职称、进修培训、职业四、教学质量保障(一)质量保障模型(二)质量保障主要环节(三)质量保障的手段四、教学质量保障(一)质量保障模型(一)质量保障模型计划保障过程保障质量反馈(一)质量保障模型计划保障过程保障质量反馈(二)教学质量保障的主要环节1.目标质量保障2.过程质量保障3.质量检查保障4.质量反馈保障(二)教学质量保障的主要环节1.目标质量保障培养(计划)目标的质量课程目标(大纲)的质量1.目标质量保障1.目标质量保障(1)培养(计划)目标质量法定要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的需要受教育者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1.目标质量保障(1)培养(计划)目标质量1.目标质量保障(2)课程目标(大纲)质量适应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课程地位明确适应课程体系的教学要求--上下关系理顺适应科技发展的规律--课程反映最新成果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手段方法合理1.目标质量保障(2)课程目标(大纲)质量2.过程质量保障(1)教师质量----新教师培训、进修专业知识敬业精神人生导航(2)教材质量----不落伍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3)备课质量----集体备课、说课、试讲

正确把握教学大纲要求:准确,充分;把握学生情况,重点难点突出前继后续课程内容熟悉节奏鲜明2.过程质量保障(1)教师质量----新教师培训、进修2.过程质量保障(4)授课质量——

精神饱满激情,投入、忘情内容准确熟练,脱稿、流畅手段运用合理,恰当、丰富板书清晰规范,大小、简化交流启发互动2.过程质量保障(4)授课质量——2.过程质量保障(5)辅助教学的质量——

答疑,辅导,习题课,上机操作,批改作业图书资料,网络学习资料,实验条件2.过程质量保障(5)辅助教学的质量——2.过程质量保障(6)考核的质量——

适当的考核形式(根据课程性质,确定闭卷、开卷、大作业、论文、实验等)统一的考核标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试题库、试卷库,教考分离,流水阅卷)严格的考核纪律(监考、作弊处理等)2.过程质量保障(6)考核的质量——3.质量检查保障全面质量检查——

定期——有检查的标准(院系教学考核)不定期——学校对学院组织的全面或专项检查课程质量检查——分阶段进行教学准备阶段——备课、教学进程表、教材准备情况教学进行阶段——进度、授课、答疑、辅导情况、作业批改教学总结阶段——考试分析、后继课程的反映、学生评教3.质量检查保障全面质量检查——4.质量反馈保障校内学生的反馈(座谈会、联系信箱、网络交流等方式)教师的反馈(座谈会、组织网络的形式)院系的反馈(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4.质量反馈保障校内4.质量反馈保障校外——社会评价

主动型被动型毕业生的信息采集社会对学校声誉的认可程度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家长对学校教学情况的反映上级部门对学校工作

的认可程度

4.质量反馈保障校外——社会评价5.质量保障的手段

检查制度--自检、互检、专检督导制度--专职、兼职评价制度(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处理制度(制定有关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的制度)5.质量保障的手段五、教学建设管理(一)专业建设(二)课程建设(三)教材建设(四)师资队伍建设(五)教学条件建设五、教学建设管理(一)专业建设(一)专业建设1、专业培养计划的优化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2、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和提高3、条件的更新和建设4、教材的更新和优化5、专业建设管理(一)专业建设1、专业培养计划的优化(二)课程建设一个好大纲一本好教材一支好队伍一个好效果一套好方法一套好课件一个好网站一份好教案(二)课程建设一个好大纲一套好方法(三)教材建设

特色教材建设系列教材建设教材的使用(选用优秀教材)教材的评奖(两年一次)自编教材、讲义(有针对性)立项建设原则(三)教材建设特色教材建设(四)师资队伍建设

结构性建设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引进,培养内涵性建设进修、提高奖励和惩罚(四)师资队伍建设结构性建设(四)师资队伍建设-1学校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生产实践的制度,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四)师资队伍建设-1学校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四)师资队伍建设-2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了解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具备教学研究能力。(四)师资队伍建设-2教师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四)师资队伍建设-3文化课教师应了解任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知识。专业课教师要跟踪了解行业、企业、专业发展态势,掌握专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进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专业实践教学技能。(四)师资队伍建设-3文化课教师应了解任教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四)师资队伍建设-4学校应加强教师教学业务和专业水平培训,新任课教师岗前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0学时,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二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其他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四)师资队伍建设-4学校应加强教师教学业务和专业水平培训,(四)师资队伍建设-5学校应贯彻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聘请兼职教师应有相应规范的管理制度。(四)师资队伍建设-5学校应贯彻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原则,建(五)教学条件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实验队伍建设网络及网络资料建设(五)教学条件建设实验室建设六、教学研究和改革管理(一)教学研究(二)教学改革六、教学研究和改革管理(一)教学研究(一)教学研究学校要注重教学研究工作,加强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导,设立教学研究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各部门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教学研究活动包括教学业务学习、示范课和公开课、教案评比、教学论文评比、专业技能比赛、课题(或项目)研究等。(一)教学研究学校要注重教学研究工作,加强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教学改革,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总结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和成果,努力形成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二)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更新教七、教学管理中的讨论与反思以人为本就是满足学生的一切要求。

----具体分析以人为本就是忽视管理者的正当权益。

----不完全对立以人为本必然加大工作量。----改进工作方法和程序七、教学管理中的讨论与反思以人为本就是满足学生的一切要求。讨论与反思我们有无只从管理者角度而忽视从学生及教师角度思考问题和工作的不足?有无见事见物不见人的问题?教育管理服务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吗?教学管理办法有利于便利教师和学生吗?依法管理与师生的知情权讨论与反思我们有无只从管理者角度而忽视从学生及教师角度思考问八、信息化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教学管理中借助于现代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教学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通过开发或采用适应本校的教学管理系统来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使教学管理的手段与方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八、信息化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指教学管理中借助(一)信息化的原则数据共享原则。教学管理系统应实现不同系统功能之间的数据共享,为其它管理系统预留接口,如可在学校管理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同时采用数据库加密的方式来保护数据共享。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标准的制定参考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标准。在系统内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课程信息、资源信息等都实行统一的、唯一性命名,对应的信息仅在一处进行定义,在需要的地方进行引用。开放性原则。教学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对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与要求在不断增加,要求教学管理系统也能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方便实现二次开发和应用。(一)信息化的原则数据共享原则。教学管理系统应实现不同系统功(二)信息化的特点1、教学信息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联通2、教学信息的数字化与海量存储3、教学管理信息的多渠道、多方向流动(二)信息化的特点1、教学信息从信息孤岛走向信息联通(三)信息化带来的改革与创新1、教学管理决策从经验型转向科学论证型2、教学质量分析从定性分析转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3、对教师的评价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