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晚期文化课件_第1页
旧石器晚期文化课件_第2页
旧石器晚期文化课件_第3页
旧石器晚期文化课件_第4页
旧石器晚期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体质基本摆脱了各种原始性状,完成了现代化的进程;在旧石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发展到旧石器时代的最高峰,为向一个新的文化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一)技术发展(1)石器技术(2)骨角器技术的发展(3)建筑技术的进步:洞穴建筑技术和露天建筑技术(二)生计方式的转变(1)狩猎专业化(2)广谱革命发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范围扩大,鸟类和鱼类以及草籽开始出现在遗址上(3)类型多样化(三)精神世界的变化墓葬、洞穴壁画及艺术品(5万年前——1.2万年前)北方地区北京房山周口店山顶洞遗址(穴居者)(3万多年到2万多年期间)是在周口店范围内的一块高地,它高出当地地面约六十公尺。地质调查所于1930年发现了山顶洞,直1933年才正式发掘。所得的标本,计有人类化石头骨,体骨数十件,人类遗物数百件,以及许多动物如鬣狗,猎豹,香猫,驼鸟等的骨骼化石。第一文化居(最上之文化层):厚约30公分,距洞口底部(即“中国猿人”产地最上层)之上约有3公尺.在这—层发现人类残骨数件、—枚穿孔的牙齿和两件火石石器.第二文化层:尚分为数薄层;距上室洞底之上约l公尺.由这文化曾发现有人类牙齿及残骨数件,并不出1立方公尺体积之内,发现现28枚穿孔之狐的犬齿。第3层位于上室底部,颜色很黑,包含物较少,但石钟乳和石灰岩都被烧过,说明曾经为人类居住,厚60厘米。第4层,位于下室之上5米处,此层的上部发现3件完整的人类头骨和一部分躯干骨,在骨骼旁边分布有装饰品,散布着赤铁矿粉,说明下室是葬地;第5层较厚,堆积于下室洞底之上,遗物较少,仅发现有人类牙齿。第5层之下,为下窨部分,不包含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但发现有很多完整的动物化石,其中以食肉类居多。103号101号102号102号103号山顶洞遗址:8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包括2个成年男性、3个成年女性、1个少年,2个幼儿等。头骨特征是脑量1300~1500毫升;头骨最宽处上升至顶结节附近。失状脊趋于消失,头骨壁变薄,吻部后缩,并有明显的下颌,牙齿缩小,前后牙齿的粗壮程度和比例,也接近现代人类。面骨测量指数,大部分应该和现代或化石的蒙古人种接近,与非洲晚期智人不同;其形态如鼻骨较狭,前鼻窝、颧骨突出等特征与蒙古人种接近。中年女性也接近现代和化石的蒙古人种;大于爱基斯摩人的相似程度。其形态也接近现代蒙古人。除了和现代智人的共同特征外,主要方面都和现代中国人、爱基斯摩人、印第安人等接近,说明这些特征应该是正在形成中的蒙古人种所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山顶洞遗址的石器技术——技术中心转移北方西部小石器文化1963年发现并发掘。桑干河支流峙峪河的2级阶地上;分3层。第1层为灰黄色粉砂层,厚18米。第2层是灰白色砂层;为粗细沙交替的二元结构,厚约8.9米;第3层灰、灰黑色、褐色亚砂土及灰烬,含大量的石器及动物化石,厚0.9~1.5米;第4层为沙砾石层,厚1.5米。动物骨骼化石:赤鹿、河套大角鹿、普氏羚羊、鹅喉羚、王氏水牛、披毛犀、野马、野驴等,现生种60%。峙峪遗址共出土石制品约15000多件。石器原料原料主要为脉石英、石英岩、硅质灰岩、玉髄、火成岩,多为砾石。剥片的技术主要为锤击法、砸击法等。也有修理台面的石片痕迹存在。石器组合有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雕刻器、小砍砸器、石锯、斧状器等;装饰品:石墨质的环形器(年代距今2.9~3.3万年)山西朔州峙峪遗址细石叶文化下川盆地的晚更新世堆积与2级阶地年代相当;根据岩性特征,晚更新世堆积份5层;其中最上部的文化层为含细石器的文化层。细石器的原料主要为燧石、水晶等其他原料较少。下川遗址附近的奥陶系灰岩中既有燧石和石英晶洞等。剥片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和间接打击法等两种;修理方法可能有压制或间接加工方法。石核可以分为锥状、柱状、漏斗状、楔形石核等几种。石核台面和形体经过精致修整,;锥状石核最多,柱状石核较少;从生产程序来看,显然有不同生产技术和操作链。石器类型有端刮器、边刮器、尖状器、石镞、雕刻器、琢背小刀、石核式石器等。(年代距今2.4~1.6万年左右)下川遗址群四川盆地1951年,四川资阳县的黄鳝溪大桥桥墩工程中发现的资阳人化石。1981年,又发现一些石制品。3层:3层为深黄色砂砾层,上部多砂,含有保存较好的动植物化石。人类头骨可能出自此层;下部砂少而粗,含动物化石,多为碎块。最下为砾石层,没有发现化石,未见底。与早期相比,在原料选择、加工技术、石器组合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阶段性的特点十分明显。石器的修理也基本采取锤击技术;修理多见复向者;第2步加工比较粗糙。石器组合: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用片状坯材加工,刮削器数量较多,尖状器变为小型;这些又早期石器工业明显有别;(年代距今3万年)资阳人资阳人化石包括颅骨大部分,一块硬腭。颅骨的个体较小;颅骨的外表面比较光滑,骨缝清晰可见;老年女性。卵圆形,额结节,顶结节也都比较显著;最宽位置在两侧的顶结节处;矢状嵴明显,从额结节水平向后延伸至顶骨中部;前卤点处有十字隆起。脑颅额部很饱满,眉弓也很发达,眉弓内侧相连成一直线,但外侧到眼眶上缘中部逐渐消失。额鼻缝向上成拱形,与欧洲人尼安德特人相似。内蒙古地区分布于山西、陕西、绥远、宁夏,甘宁等省交界处的「河套」地区,亦即内蒙古的伊克昭盟一带。但事实上他们的遗骸并未被发现,被发现的只是他们所使用的石器和骨器。这类器物,形成了考古学上所谓的「河套文化」。(距今3.7-5万年)河套人1922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河岸砂层中发现。河套人使用的石器只经过简单的捶击法加工,体积极小,主要为刮削器、钻具、尖状器和雕刻器。广西地区1958年在广西通天岩洞穴中发现。所发现的化石有一完整的头骨及部份体骨和肢骨。头骨属中头型,面、鼻和眶部都短而宽,门齿舌面呈铲形,但其眉□很显著,额骨和顶骨较现代人扁平,具有原始蒙古人特徵,属「新人」阶段。(距今约三到五万年)柳江人化石为1中年男子骨骼一部份。眉骨微隆起,脑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