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教学案导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做到熟读成诵。2、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3、使学生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难点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课型阅读课(文言文精读)课时1课时审核人主备人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铭”的含义: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搜集有关作者刘禹锡的个人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3、读准下列字音:德馨xīn苔痕tái鸿儒rú调素琴tiáo案牍dú西蜀shǔ何陋lòu4、反复朗读课文,尽量达到熟读成诵。5、试着翻译课文,把不会译文的地方做好标记。复习导入新课:师:根据你的想法,慎重做出选择!A你可以拥有一栋豪华别墅,但是条件是你必须说很多违心的话,必须做很多违背良心甚至是伤天害理之事。B你只能拥有一间陋室,但是陋室外绿草如茵、鸟语花香,陋室里有知音相伴、笑声不断,条件是只要你想要,你就可以得到它。师:同学们,你们要选哪个呢?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
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备习检测:1、《陋室铭》作者,字,代家、家,世称,本文选自。2、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叫“()”,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3、读准下列字音:德馨苔痕鸿儒调素琴案牍西蜀何陋4、下列各句中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可以弹素琴,阅金经。B.南阳诸葛庐,南蜀子云亭。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孔子云:何陋有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教师解读学习目标;教师检测学生的备习情况并予以评价;教师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并说明理由;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接受教师的检测,并明确不足之处;学生明确本文的写作背景。预见性问题:个别学生有可能选择A;对策: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预见性问题:学生可能不理解“铭”这种文体一般是要押韵的;对策:教师可帮助学生找到文中的韵脚。研习一、1、《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2、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二、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为了与陋室作类比;将三者用“名”—“灵”—“德馨”;“仙”—“龙”—“吾”贯穿起来,点明文章主旨。说明“陋室”并不陋,因为主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2、“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3、一是自然环境(幽雅)。二是交往人物(儒雅)。三是生活情趣(高雅)。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主旨:本文通过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1、对偶。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托物言志。本文借陋室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一、感知文意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2、翻译课文,注意文言实词的翻译。二、精析文本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为什么这样写?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陋室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4、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古贤名士?文中哪句话,进一步表明了“陋室”不“陋”的特点?三、探究语言特点及写法:1、本文主要使用了那种修辞手法?举例说明。2、本文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教师范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朗读情况;教师对小组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翻译课文,并提示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及工具书进行翻译;教师对学生的译文情况进行评价,并强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等词句的译文;教师强调“之”的用法:1、作动词用;2、作代词用;3、作助词用教师大屏幕出示全文翻译;教师使学生明确作者是从山水写起,同时运用了“类比”“比兴”手法;教师讲解“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大屏幕出示示意图:山—水—陋仙—龙—吾名—灵—德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使学生明确“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教师指导学生先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然后进行概括;教师讲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句子。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有远大的抱负及结尾一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讲解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教师追问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进而概括出本文的主旨;教师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运用到对偶的是什么地方——对联(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两个短语或句子)教师精讲“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托物-陋室;言志-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朗读课文;学生小组内翻译课文;学生提出不会翻译的句子,其他小组成员予以帮助;学生明确译文中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纠正;学生在文中找到原句,然后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人居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也以古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追求他们那样的精神境界。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不明确之处请求教师的帮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具体如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衬托);“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小组内交流陋室的特点,选取最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学生找到原句后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学生明确句中的典故;学生概括作者的性格特点;学生自己读读画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是对偶句,有什么特点;学生倾听教师讲解“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预见性问题:学生朗读的时候可能会有错音;对策:教师要及时更正;预见性问题: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对一些词类活用的词语可能翻译的不够准确,例如“乱耳”的“乱”、“劳形”的“劳”;对策:教师强调,“乱”“劳”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乱”“使……劳累”;预见性问题:教师在巡视学生小组交流时,可能会发现一些共性问题;对策:教师可采用专家指导法对组长进行学习指导,然后组长再帮助本组组员完成学习任务;预见性问题:学生概括主旨时语言可能会不精练;对策:教师提示学生采用以下句式:本文写了……表达了……。预见性问题:学生找的对偶句可能会有遗漏;对策:小组内进行交流,如还有遗漏,教师补充。精习《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教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并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教师总结全文。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齐背课文。时习1、课后查找刘禹锡的其它作品,进行赏析。2、课后阅读《病梅馆记》节选,找出其与《陋室铭》的不同之处。板书《陋室铭》刘禹锡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德馨(主旨)高洁傲岸生活情趣安贫乐道(陋室)托物言志(不陋)反思《陋室铭》学案学习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做到熟读成诵。2、学习托物言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猫规范管理办法
- 兽医证管理办法
- 内江信鸽管理办法
- 内部社团管理办法
- 军事测绘管理办法
- 军方审价管理办法
- 军队枪械管理办法
- 农场奖惩管理办法
- 农机机务管理办法
- 农村摊位管理办法
- 医院外包项目评估审核制度与程序
- 天猫店铺转让合同范本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JJG 814-2015自动电位滴定仪
- JJF 1753-2019医用体外压力脉冲碎石机校准规范
- GB/T 24405.1-2009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第1部分:规范
- GB/T 13539.1-2015低压熔断器第1部分:基本要求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严守培训纪律承诺书模板
- 水库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 空调竣工验收报告7801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