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1页
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2页
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3页
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4页
政治经济学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封建地租体现着封建地主同农民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体现着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经济关系。土地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答:土地本身是自然物,不是劳动生产物,它本身没有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土地作为私人的财产,却是可以买卖的,有价格。这个土地的价格并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资本化的表现。或者说,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所谓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把地租当作一个资本的产物,倒着把这个资本算出来。五、论述题说明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级差地租,就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位置优劣的不同,以及对同一块土地追加投资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经营的垄断,形成的条件是因为土地质量有优中劣之分,地理位置有远近之分。在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条件下,如果农业资本家不向土地所有者提供地租,那么土地所有者宁可让土地闲置,也不会让农业资本家使用。所以,使用最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也必须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这种无论租种好地或坏地都绝对必须交纳的地租,马克思把它称之为绝对地租。什么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Ⅰ与级差地租Ⅱ有什么区别?答:级差地租是一个相对于绝对地租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绝对地租是优、中、劣各类土地必须交纳的地租。级差地租Ⅰ:因土地丰度不同和位置不同,用等量资本投在不同的等量土地上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而改变了土地的经济丰度或相对位置,造成不同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为什么没有价值的土地会具有价格?土地价格是怎样决定的?答:土地本身没有价值,但是由于凭借土地私有权可以获得地租,所以,当某个人把这个地租的要求权转让给其他人的时候,他当然要索取相应的代价。这就是土地价格。土地的价格并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资本化的表现。或者说,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所谓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把地租当作一个资本的产物,倒着把这个资本算出来。如何理解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答:垄断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从具有独特自然条件的土地上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地租。矿山地租:工业资本家为采掘矿藏向矿山土地所有者租用矿山所支付的地租。它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超过平均利润以上(即超额利润)而为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部分,反映了土地所有者和采掘工业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建筑地段地租:资本家为获取已经建有(或者可以建造)仓库、工厂、商店或其他建筑物的地段的使用权,而向土地所有者交付的地租。它包括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三种形式。第五篇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第十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名词解释:垄断卡特尔托拉斯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参与制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垄断高价垄断低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单选题1.现代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竞争B.合作C.垄断D.竞争与垄断2.金融资本是()A.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B.垄断的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C.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D.垄断的工业资本与垄断的银行资本的融合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是()A.市场失灵B.不完全竞争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不断加剧D.外部性4.资本国际流动的原因是()A.援助不发达国家发展经济B.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C.取得合理利润D.为了吸纳其它国家剩余劳动力5.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

A.

商品输出

B.

原料输出

C.

资本输出

D.

劳动力输出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A.

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

B.

国家直接掌握垄断资本

C.

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外部的结合

D.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服务的手段

多选题1.垄断利润的来源()A.垄断资本对国内雇佣劳动者的剥削B.垄断资本对小生产者和消费者剥削C.垄断资本对国外雇佣劳动者的剥削D.垄断企业对非垄断企业剥削E.垄断企业把国家支配的一部分国民收入转化为高额垄断利润2.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A.不完全竞争B.外部性C.信息完全D.公共物品E.资源流动不存在障碍3.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社会稳定E.国民经济稳定与增长4.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有()A.贸易结构的出现重大变化B.贸易手段现代化C.发达国家贸易条件改善D.竞争激烈新贸易保护主义争端屡屡发生E.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的新作用表现在()。A.银行是存款贷款的中间人B.银行可以通过信贷来影响工业企业,甚至决定其命运C.银行可以通过人事结合去控制工商企业D.银行和工业发生固定联系,可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E.银行从普通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6.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对(

A.

利息率的调节

B.

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C.

税种和税率的调节

D.

价格水平的调节

E.

国家采购的调节简答题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是如何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2、什么是垄断利润?它的来源是什么?3、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统治?4、垄断为什么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何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6、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实质和作用。7、简述国际间资本流动的现状论述题1、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实质和作用。2、试述国际间资本流动的现状。答案:一、名词解释1.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控制和独占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它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现象。2.卡特尔:是生产同类商品的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垄断市场、攫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签订各种协定(如划分销售区、规定商品产量、确定销售价格等)所组成的垄断联盟。3.托拉斯:是由生产同类商品或者与该类商品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4.金融资本:是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资本形式。5、金融寡头:是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6、参与制:是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7、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8、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9、垄断高价:是垄断组织出售产品时规定的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10、垄断低价:是垄断组织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垄断价格。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12.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对公共工程,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等支出)政策,来影响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以求得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13.货币政策调节:是指通过国家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以影响利息率,进而通过利息率来增加或减少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14.产业政策调节:是指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而制定的调节经济的政策。二、单选题1.C2.D3.C4.B5.C6.D三、多选题1.ABCDE2.AB3.ABCDE4.ABCDE5.BCDE6.ABD四、简答题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是如何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首先,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所谓生产集中,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家手中。这种生产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作用的必然结果。实现资本集中,竞争和信用是两个强有力的杠杆。在竞争中,大企业处于有利地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成本和商品价值。而大企业资本雄厚,能够采用先进技术,广泛使用机器,实行细致的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并可以利用运输和商业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来增强竞争力量。在竞争中,总的趋势是大资本打败小资本,使生产和资本逐步集中到少数大企业和大资本家手中。而主要信用机构银行对大企业的支持,又会增强大企业的资本和竞争能力。银行还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而股份公司正是资本集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促进生产集中的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二是经济危机的连续爆发。其次,生产集中必然引起垄断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通过协议或联合,对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及其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的一种经济关系。生产集中和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第一个基本经济特征。(1)生产集中形成垄断的条件由生产集中发展到垄断,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它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第一,当一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已经集中到少数几个资本雄厚的大企业时,中小企业没有力量与这些大企业进行较量,因此就阻碍了自由竞争,产生了垄断趋势。第二,在一个部门内,少数大企业势均力敌,它们之间的竞争会给双方带来更大的危害。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常常互相让步,暂时妥协。因此竞争促进了垄断。这样可以控制生产和销售,获得高额利润。因此,少数大企业也希望能达成协议或联合,以形成垄断。第三,生产集中到一定程度也具备垄断的可能性。生产集中到相当程度,少数大企业联合起来就有可能对本部门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控制、垄断。可见,当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由竞争就会被垄断所取代。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2、什么是垄断利润?它的来源是什么?资本主义垄断的实质是要取得垄断利润,所谓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这种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第一,垄断资本对雇用劳动剥削的加强。第二,来自垄断资本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垄断占有。它们有优越的生产条件,产品个别价值低,按较高的社会价值出售,可获得超额利润。由于它们垄断了优越的生产条件,所以这种超额利润比较牢固,比较长期。第三,可以通过低价购买非垄断组织的产品和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占有一部分非垄断组织的利润,并用同样的办法占有城乡小生产者生产的剩余产品以及必要产品的一部分。此外,还有通过不等价交换的对外贸易,以及通过国家订货、财政补贴等办法,把一部分价值(或剩余价值)以及国民收入转化为垄断利润。3、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统治?银行和工业企业之间信贷关系的日益密切,使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逐渐溶合起来。这种融合,首先是金融信贷上的密切联系,其次是资本之间的联系。一方面,银行通过购买工业企业的股票和开办新企业等办法,把自己的资本渗入到工业中去,成为工业资本的所有者。另一方面,一些大的工业企业通过购买银行股票或自己新建银行等途径,也把资本渗入银行业。随着资本的相互参与和渗透,自然会发生人事上的联系。互相担任对方机构的要职,如担任经理和董事等。这样,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联系和人事联系而逐步溶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型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它既不是单一的工业垄断资本,也不是单一的银行垄断资本,而是溶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它高于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出现了金融寡头的统治。所谓金融寡头,就是掌握着巨额金融资本的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通常称为垄断财团或金融财团。这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实权人物,是真正的统治者。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二是金融寡头把政府官吏请到自己公司担任要职,最主要的还是把大批退休高级军官请到自己公司任职。此外,金融寡头还把新闻、通讯、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文艺、体育、教育等部门控制起来,以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4、垄断为什么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与垄断资本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相结合的资本主义。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加强对国内外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以保证获得高额垄断利润。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何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调节方式有两种: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践来看,各国都以间接调节为主,其中,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产业政策和经济计划等是间接调节的主要手段。第一,财政政策调节:是指通过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对公共工程,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等支出)政策,来影响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以求得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货币政策调节:是指通过国家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以影响利息率,进而通过利息率来增加或减少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这是通过改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办法做到的。第三,收入政策调节: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的政策。第四,产业政策调节:是指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为适应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而制定的调节经济的政策。第五,经济计划调节:国家还通过“计划化”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以弥补价值规律自发性调节所造成的破坏,维护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一般有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两种。一般规定有经济发展的方向,确保计划实施的经济政策,以及生产和消费、积累和消费的比例,扩大再生产的规模等指标。五、论述题1、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实质和作用。所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国家同拥有莫大势力的资本家同盟日益密切地溶合在一起。”或者说是国家资本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或溶合而成的一种新形式的资本。一般垄断发展为国家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资本主义在自身界限内的又一次重大变化。它是垄断资本家追求垄断利润的本性决定的,又是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使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私人资本独立存在和运动的形式,采取了和国家资本结合存在和运动的新形式。首先,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更加提高,这就要求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的集中,要求社会的管理和社会的调节和监督。老的工业部门的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立,等等。往往都是私人垄断企业所无力承担的。这都要求突破私人垄断资本的界限,以一个社会中心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干预和调节。另外,在垄断阶段,市场问题日益尖锐,为了应付国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垄断资本除去依靠自身的势力外,还要依靠国家的力量,甚至由国家出面,组成国际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欧洲联盟一类的组织。再之,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加深,使垄断资产阶级不得不进一步依靠国家机器的强制力来干预和调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和劳资关系,从而加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既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适应着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而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一种调整,因而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会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国家凭借它掌握的财力和资源,建立和发展起国家所有制经济,可以为垄断资本家整体服务,在全社会范围内发挥作用。其次,国家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大大加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加速了私人垄断资本再生产的进行,为加速私人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国家订货、国家补贴和国家贷款等,促进了私人资本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再次,促进了现代科技研究。传统工业部门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大规模环境保护,都需要巨额投资,私人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这个事业的发展。最后,促进了国民经济某些重要部门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某些尖端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研究,某些落后地区的开发,风险大、投资大,只能由国家来兴办或者由国家出面组织。2、加深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它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竞争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还继续存在和发生作用。同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特别是大垄断集团发展的,它在促进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积累,促进了私人垄断资本的集中,从而在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情况,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只能缓和经济危机,而不能根本消除经济危机,而是呈现深化的趋势。2、试述国际间资本流动的现状。第一,资本输出的必然性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由于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且大量的有利投资部门都已被垄断组织占据了,加之生产扩大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愈益尖锐,使国内市场相对狭隘,这样使垄断组织手中积累的大量货币资本变成了“过剩”资本。为了给这些“过剩”资本寻找出路,追逐高额利润,就有必要把资本输出到国外去。马克思说:“如果资本输往国外,那么,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因为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使用。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使用。”(全集25卷,285页)很明显,过剩资本的存在是资本输出的基础。资本输出之所以必要,还因为垄断造成的大规模生产使市场问题和原料问题尖锐起来。资本输出既可以带动商品输出,又可以越过对方的贸易和关税壁垒,在国外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可以获得廉价原料的稳定来源。同时在落后国家这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小生产者的破产,铁路的兴建,发展工业的起码条件已经具备。所以资本输出不仅有必要,也有可能了。第二,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实质资本输出从资本的形式看有两种,一种是借贷资本的输出(或称为货币资本的输出),一种是生产资本的输出。借贷资本的输出是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出面,把货币资本贷给外国的政府、银行和企业。20世纪初,法国主要采取这种形式,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生产资本的输出,主要是通过企业、银行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国外直接投资,独立开办企业,或与外国资本合资经营企业。这两种输出,从资本的来源看,又分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私人资本输出主要有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对外证券投资和其他对外投资。例如,私人在国外对房地产、保险等方面的投资;私人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的贷款;私人在国外的存款,等等。国家资本输出,主要有政府和所属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政府的对外“援助”;向国际机构的投资,如对世界银行、欧洲开发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的投资;政府在国外的资产,等等。资本输出的实质,不管是私人资本还是国家资本输出,实际上都是为了在国际范围确立、扩展和加强资本的统治和剥削,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为输出资本的资本家尤其是垄断资本家掠夺高额利润服务。第十五章垄断资本的国际化及其历史地位一、名词解释: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食利者阶层食利国滞胀财政危机货币信用危机二、单选题:1.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A.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B.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和消费的矛盾B.中间阶级和垄断大资本家的矛盾C.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经济全球化的结果()A.资本的效率原则会导致全球利益的分配不均B.所有的国家都按同一速度发展C.发达国家虽然有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但也不会控制不发达国家D.不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两极分化4.战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A.不再具有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性质B.合作伙伴关系C.平等竞争关系D.还是具有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性质三、多选题1.经济全球化()A.资本的效率原则全优化、全球的资源配置B.资本的效率原则会导致全球利益分配不均C.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客观历史进程D.进程要伴随激烈的斗争E.对不发达国家是一个“陷井”2.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的()。A.利用外资的机会B.扩大国际市场的机会C.引进先进技术的机会D.学习科学管理的机会E.机遇和挑战3.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有()。A.经济手段B.计划手段C.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E.思想道德手段四、简答题:1、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形成及其实质。2、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必然的?其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会出现两种趋势?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5、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怎样形成的?五、论述题:1.试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2.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3.试阐释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活动日益超越出一国和地区范围而相互紧密联系的趋势。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与反映。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的即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大型垄断企业。它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4、食利者阶层:指完全脱离了生产经营活动,专靠“剪息票”(即吃利息或股息)为生的一批剥削者。5、食利国:是依靠资本输出来剥削和掠夺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获取大量财富和收入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6、滞胀: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两种经济现象并存的简称。7、财政危机:指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过度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使财政支出增加,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巨大的危机。8、货币信用危机:指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流通和信用领域中长期的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的危机。二、单选题1.A2.C3.A4.D三、多选题1.ABCDE2.ABCDE3.AB四、简答题1、简述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形成及其实质。在国内占据了垄断地位的金融资本,必然要不断地对外扩张。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使国外市场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资本输出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和国内竞争一样,也会导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并逐步走向垄断。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时,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于是彼此达成妥协,达成国际协定。垄断超出了国家的范围,就形成了国际性的垄断集团,以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所谓国际垄断同盟,是指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定而结成的国际性经济联盟。它是帝国主义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国际卡特尔,国际辛迪加,国际托拉斯。而主要的形式是国际卡特尔。它是由生产同类产品的几个国家的最大垄断组织所组成的。这种国际卡特尔在19世纪60-80年代就已产生,但为数很少。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了迅速发展,但主要限于局部地区,并限于流通领域,如分割市场和规定价格等。当时比较突出的有国际铝卡特尔、国际钢轨卡特尔和国际电气卡特尔。一次大战后,有了更大发展。在1929-1937年期间,国际卡特尔在世界出口总值中的比重已达42%,在国际市场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国际垄断同盟的出现,并不能排除竞争。国际垄断同盟只是一种暂时的协定,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他们实力的变化,必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资本家瓜分世界是“按资本”“按实力”来进行的。由于竞争、发展不平衡、战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资本家的资本和实力是会不断变化的,随着资本和实力的变化,原有的垄断同盟将破裂,于是要求重新瓜分。2、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必然的?其作用是什么?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信息通信技术革命,特别是因特网在全球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合理流动和重新组合,促进了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它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此外还有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国际经济组织的有效协调等等。各国经济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加深,必然在经济制度上得到反映,市场经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和确立。同时经济信息化使经济相互依存日益深化导致的各国开放度的提高,为超国家的国际经济机构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经济的全球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资本的效率原则会优化全球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又会导致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均。在资源配置上,跨国公司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世界市场的扩张,有利于各国企业进行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科技革命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发展的机遇。但同时,在全球化的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从属的地位,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生产渠道等,从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巨额的剩余价值,造成了收入分配在两头,形成两大群落的特点。3、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会出现两种趋势?20世纪初,列宁通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明确指出了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趋势,即时而表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时而表现出“停滞趋势”。列宁深刻地揭示了这两种趋势的根源在于垄断。第一,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生产力经常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二是垄断并未消灭竞争,只是竞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竞争仍然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三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客观上刺激了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四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的深刻矛盾,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可能。第二,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和技术停滞的原因一是垄断减弱了生产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动因。二是垄断是造成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的因素。三是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对外扩张输出资本,实行不等价交换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输出国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四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收入作出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用非市场的方法保证垄断资产阶级得到高额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停滞。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质是按照资本和实力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以攫取垄断利润。他们之间既合作又斗争,但妥协和合作是暂时的相对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而绝对的。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存在于美、日、欧之间,主要体现在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其实质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5、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怎样形成的?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指由地域上邻近的一些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为维护本地区共同的经济利益,通过签订协议而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形成原因:国际分工深化及经济国际化程度提高;经济多极化及竞争加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广泛发展。目前,世界上各类地区经济集团有144个,它们正在由小区域向大区域发展。我们熟知的“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南方共同市场”、“安第斯共同体”、“黑海经济合作区”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等。五、论述题1、试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基本特征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其实质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内容是:以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制;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制;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制。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万隆会议。这种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维护主权方面,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第三世界国家有权自由选择自己的社会经济制度;对本国资源享有永久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有权对跨国公司实行监督和管理;有权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货币、金融等方面的问题。在贸易方面,要求等价交换,取消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在货币金融方面,在不附带任何附加条件下,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官方发展援助,“减、免、缓偿”第三世界的沉重债务等。在国际货币、金融机构中,第三世界应有更多的参与决策权。从1975年,开始了第一次南北对话会议,讨论南北经济关系问题,以后多次南北会议上,发展中国家对建立新秩序都作了很大努力。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还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即南南合作。除了双边合作外,还建立了区域合作,建立了原料生产国和输出国组织,加强了集体抗衡的力量。此外,还在金融、技术、生产等领域进行合作。这些都有助于打破国际旧秩序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力地促进发展中国家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力量,推动南北经济关系的改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途径:一是在经济上高度重视改革,完善国际金融体制和建立公平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发挥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规则的作用;二是充实南北合作的实质内容;三是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协商,不将本国意志强加于人。2、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度,总是要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原因如下:第一,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一种新社会制度要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求新社会制度比旧社会制度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三,当今世界上存在着复杂的阶级关系,国际敌对社会主义的势力对已经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总是竭力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施加种种压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会出现反社会主义的阴谋活动。正因为国际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复杂性,使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3、试阐释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答:(1)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等经济活动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其作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资本主义的印记、局限性和弊端。(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与互动加强。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之间货物、服务、资金、技术和市场高度融合,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上述关系也在加强。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传递障碍在减少,互动性加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下,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在各国之间的经济传递中的作用在加强。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外贸易与投资逐渐变成双向传递渠道,发达国家把经济发展与衰退通过对外贸易与投资传递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波动也将影响发达国家。1994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震动了全世界;1997年7月由泰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并未使发达国家幸免。②经济全球化迫使人们的概念在创新。大国际贸易概念出现。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对外经济交往合作中,不能只考虑货物贸易,还要把货物贸易与直接投资、金融、服务、技术综合考虑。因为,货物贸易与投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两个支点。将大国际贸易概念与本国经济的调整优化、改革开放密切地结合起来;“贸易立国”、“贸易为本”的传统信条已让位于“经济接轨”和“市场融合”。变被动接受经济全球化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作用的结果,是大势所趋,纷纷主动改革本国经济体制,发展开放性经济,推行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为跨国公司创造投资条件,并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活动。变单边制裁为求得“双赢”。在经济全球化下,一国对另一国单方面采取“贸易保护”、“贸易摩擦”、“贸易制裁”等以邻为壑的措施,已开始由自我保护的工具变成了双刃剑,在制裁别国的同时也会使自己受到伤害。其上策是通过谈判,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促进双方的经贸发展,取得“双赢”。③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主权受到冲击,相互协调成为时代主旋律。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传统的国家主权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原本是一国独有的权利,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各国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遵循国际条约、协定、规范和惯例来运作;跨国公司在各国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国家对产业政策的干预作用在减弱。在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出现了主权让与,但它是以对等为原则的。当今世界各国都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也就不会有让与。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把二者结合起来,出现了相互协调,使它逐步成为各国处理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基石。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协调管理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和各国贸易政策中开始成为主流。④经济全球化要求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体化。8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要求把贸易与投资理论结合在一起分析贸易与投资利益与效益,出现了新的理论分析,其理论模式主要集中于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在这些理论分析中,产品增值链活动的不同假定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上进行,在不同的国家可以进行完全相同的生产加工。在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理论中,企业行为被分为两大类型:第一,总部行为。总部行为包括工程、管理和金融服务,以及信誉、商标等甚至可以无偿转让给远方生产区位的服务,这类行为有时被简化概括为研究与开发。第二,实际生产行为。实际生产行为又可再分为上游生产(中间产品)和下游生产(终极产品)。所有这些行为都被假定为具有规模收益递增效应。由于总部服务的运输成本极低,企业可以将生产行为从总部分离出去,但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将某些生产行为集中在某一区位。在贸易分析中典型采用的两国均衡框架,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之间不存在任何差异。企业在两个国家进行活动时,可以将总部行为安排在母国进行,但其实际生产或转移到东道国进行(纵向一体化),或者既安排在国内,又安排在国外进行(横向一体化)。因此,现在的企业不仅通过价格和质量进行竞争,而且还通过生产的组织进行竞争。这些理论模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单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决定了国内、国际经营企业的总格局。这一问题属于理论分析中的国际化生产部分。一旦国际化生产活动分布格局形成,国际贸易的格局便随之确定。贸易与投资理论的一体化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能以单纯的贸易行为来衡量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⑤经济全球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