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1页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2页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3页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4页
国开电大农村社会学形考任务1-4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考作业一(权重30%,需要辅导教师评阅)题目:结合我国农村家庭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家庭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家庭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家庭功能理论的理解,同时发挥家庭功能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要求:(1) 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家庭的含义与结构,农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掌握家庭基本理论的内容;(2) 完整准确地阐述家庭功能的基本理论内容;(3) 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4) 字数不低于600字;(5) 作一次小型的家庭情况调查(以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时间:学习第三章后做本作业。1、 答题前应釆用访谈、问卷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完成对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的家庭情况调查。以家庭为单位登记户主及其成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受教育状况、婚姻状况、处所或职业以及与户主的关系等,记录每个家庭的人口数、经济收入及消费等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2、 请学员按照解题思路去答题,答题时以理论要点结合相应的调查材料分层叙述。3、 答题所需要的理论要点如下,请学员自行整理形成800字以上的文字材料。(一)家庭的涌义与特点(P35/§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乡村家庭)1、 涵义: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有着共同的利害和亲密关系的群体。这些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祖孙关系等。2、 特点:(1)家庭目标一致,内聚力强。在家庭中,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表现为很自然的一致。群体目标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变成个人的自觉行动。(2)家庭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比任何一种群体都多。它具有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3)家庭是以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以爱为前提的。家庭的各种社会关系非常亲密,人们朝夕相处,彼此了解,极易产生感情,是维系家庭的一个必要条件。(二)乡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P36/§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乡村家庭)1、特点:(1)乡村家庭每户人口较城镇为多。(2)乡村家庭与城镇家庭相比其功能较多,功能较强。如生产功能,赡养功能。(3)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不仅比城市家庭更多、更强,而且也有其特点。如生产的极大分散性、生产过程的极度随机性、用工的不确定性、生产成效的难预料性和不稳定性、农业生产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主动灵活的决策。2、功能:(1)经济功能。乡村家庭的经济功能通过生产生活资料,保证产品的分配和交换,满足了人们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需求。(2)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殖两个方面。(3)组织消费的功能。组织消费是任何形式的家庭都具有的功能,并且成为现代绝大多数城市社会家庭的主要功能之一。乡村家庭此功能也正在逐步增强。(3)抚育和赡养的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4)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家庭是个人休息的场所,家庭娱乐对千儿童的社会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乡村家庭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家庭的部分功能会外移,另一方面,新的家庭功能也会产生。(三)乡村家庭的发展趋势(P38-40/§32乡村初级社会群体/乡村家庭)1、 乡村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外延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乡村家庭结构己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是核心家庭己占绝大多数,二是乡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总的趋势来看家庭的规模是在变小。农民家庭结构的外延化,包括结构的离散趋势和延伸趋势两个方面。离散是指家庭成员为了家庭的利益,向外流动的现象日趋严重,家庭结构事实上处于松散状态。家庭结构的延伸趋势,是指家庭吸纳外部人口进入家庭共同生活。2、 乡村家庭关系趋于权威化和两重化。存在一个事实上的权威人物、核心人物。家庭权威人物的确立,主要是靠自然的辈份关系和传统伦理道德关系,一般称之为“家长家庭关系以“家长'‘为轴心,家长与权威合二为一。乡村家庭关系两重化的特征有两种表现形式:(1)家庭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与暂时中断«(2)由于临时性家庭成员的介入,导致家庭关系出现血缘亲属关系和非血缘亲属关系两种关系并存的现象。两重化特征标志着乡村家庭关系较过去复杂多变。权威化与两重化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两大趋势。两重化巩固了家庭关系的权威化。权威化若对家庭产生正效应,可进一步使家庭关系两重化,它们是乡村家庭关系变化的相辅相成的两个主侧面。3、 乡村家庭素质趋于现实化和层次化。现实化主要是指家庭素质的真实性和家庭活动讨程中得到应有的再现和家庭素质的实在性。乡村家庭素盾的真实性、实生性的结果,是广大农民家庭成员的素质有了较明显的区分,具有了层次性特征。4、 乡村家庭功能趋于扩大化和效率化。乡村家庭变迁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维持生存、发展的手段多种多样。我国乡村家庭功能扩大化并不仅仅是指家庭增加了经济功能,同时也包括其他功能在手段和作用上的扩大0(1)家庭拥有的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讯速增加。(2)家庭获得生存、发展、享受的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时空领域大为扩展。效率化是指乡村家庭发挥功能讲究时间性和追求效益的倾向。扩大化和效率化是乡村家庭功能变化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的两个方面。扩大化主要反映了功能变化的数量状态,效率化主要反映了功能变化的质量状态。(四)乡村家庭和城市家庭功能的异同1、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集体化时期家庭生产功能的丧失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生产功能的恢复。但家庭仍较全面地承担着各种功能。但也有部分家庭由于其成员在乡镇机关或企业工作而不具有生产功能。3、 城市家庭有多种功能,但基本上不是生产单位或不具有生产功能。但也有不少数家庭由于其成员从事个体劳动而具有生产功能。4、 城乡家庭在各种功能的强弱程度上也有不同,如农村家庭有较强的赡养功能,而城市家庭的消费功能、娱乐功能要强一些。这与它们所基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5、 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性的功能。形考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试题1正文1.农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oA.美国B.英国C.日本D.中国反馈您的答案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美国试题2正文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oA.《华南乡村生活》B.《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C.《中国农村生活一一一个社会学的研究》D.《农村社会学》反馈您的答案是正确的。正确答案是:《农村社会学》试题3正文3.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与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乡村建设运动D.新生活运动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乡村建设运动试题4正文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以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是()。A.《才溪乡调查》B.《兴国调查》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D.《长岗乡调查》 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试题5正文5.“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条件是()。A.设施设备B.文化C.社会活动D.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试题6正文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社会主要形式的是()»A.行政村和自然村B.乡镇C.地级市以下D.县以下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行政村和自然村试题7正文7.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继续社会化B.基本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终身社会化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基本社会化试题8正文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A.复式角色B.实际角色C.自致角色D.角色丛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角色丛试题9正文9.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A.自然性B.直接性C.互动性D.社会性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社会性试题10正文10.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主干家庭D.其他家庭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核心家庭试题11正文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注家族&家庭C.宗教组织D.民间会社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家族试题12正文12.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oA.目标B.规则 C.物资设备D.核心成员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目标试题13正文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理论是()。A.家长制B.泰罗制C.行为科学与参与式管理D.科层制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泰罗制试题14正文14.中央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是()。A.1979年1983年C.1977年D.1981年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1983年试题15正文15.“农村社区"最主要的形态是()°A.县城B.村落C.乡镇D.开发区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村落试题16正文16.农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0A.农村社区演变为城市社区B.生活水平的提高C.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D.基础设施的改变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试题17正文17.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oA.大中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B.大城市重点论 C.大、中、小城市并重论D.小城市(镇)重点论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大中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试题18正文18.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本质特征的是()»A.生活水平B,生活质量C.生活态度D.生活条件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生活质量试题19正文19.对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0A.社会制度B.自然环境C.科学技术D.生产方式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生产方式试题20正文20.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己经达到了()。A.豪华型B.小康型C.温饱型D.富裕型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富裕型试题信息未标记标记试题信息文本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试题21正文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A.农村社会发展史B.农村社会变迁C.农村社会关系D.农村社会结构E.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结构,农村社会变迁试题22正文2.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命题包括()。A.无信息不发展B.无商不活C.无文化不持续D.无农不稳 E.无工不富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试题23正文3.文化的功能包括().A,文明传承B.社会传续C.维持秩序D.行为导向E.行动整合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行为导向,行动整合,维持秩序,社会传续试题24正文4.儿童一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A.确定人生目标B.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C.学习社会规范D.培养社会角色E.学习谋生技能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习谋生技能,学习社会规范,确定人生目标试题25正文5.近几年政府和人民团体大力推进家庭建设,倡导家庭建设的模式包括()。A.“节约型家庭"B.“平安家庭”C.“五好文明家庭"D.“和谐家庭”E.“学习型家庭”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和谐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五好文明家庭"B.相互信任C.具有变动性D.试题26正文6.邻里的特点包括()。A.守望相助相邻而居E.B.相互信任C.具有变动性D.试题27正文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A.一定的物资设备B.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C.特定的活动目标D.一定数量的成员E.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全:一定数量的成员,特定的活动目标,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一定的物资设备试题28正文8.村民委员会的特征包括()。A,广泛性B.地域性C,群众性D.自治性E.基层性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群众性,自治性,基层性,地域性,广泛性试题29正文9.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oA.文化B.人口C.社区管理者D.设施E,地域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人口,地域,设施,文化试题30正文10,影响或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包括()。A.生产方式B.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C.科学技术D.自然环境E.政治制度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全: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科学技术,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政治制度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试题31完成满分5.00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试题32完成满分5.00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泛指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例如,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是氏族、家庭一类群体;以地缘关系结合起来的集体是邻里一类群体;以业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则是各种职业群体。试题33完成满分5.00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家长制旧时的家庭组织制度、作为家长的男子掌握经济权利、在家庭中居支配地位试题34完成满分5.00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社区发展“社区发展是指社区成员与政府机关协同改善社区状况,并进一步推动国家发展的一种程序。在这里,社区发展包括两方面重要内容名词解释:一是社区成员自身主动参与改善自己生活水准的活动。二是为社区提供有效的技术和其他服务,鼓励社区成员自强、互助。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及其全体成员依靠自身力量,协调社区各方面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通过互助和自治方式,改善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使社区走上更高发展阶段的过程。试题信息未标记标记试题信息文本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试题35完成满分10.00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请简述农业、农民、农村的关系。农业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传统农业即指农田种植业,这里是从劳动内容而不是劳动方式来使用传统这一概念的。实际上,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农业并不局限于农田种植业,而是还包括林、牧、副、渔业。农民是从事农业、以农为生的劳动者,传统社会有士、农、工、商的职业分类方法。农民的涵义也是广义的。农村则是由众多农民家庭聚居而成的社会。它有与城市不同的经济类型、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农民被看作农村社会活动的主体,农业是农民谋求生存和进行交往的手段。农村是农民及其家庭成员从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活动的场所,是他们从事共同生活的社区。试题36完成满分10.00未标记标记试题试题正文请列举并简述科学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科学技术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通过改善物质生活条件来影响生活方式:科学技术通过改变人的生活观念来影响生活方式:科学技术通过扩展人们的生活能力来推动生活方式发展。形考作业三(权重30%,需要辅导教师评阅)题目: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对策(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治安问题五方面结合当地实际任选其一)O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社会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危害,加深对社会问题理论的理解,同时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并注意防止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要求:(1) 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危害,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对策;(2) 完整准确地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内容;(3) 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4) 字数不低于600字;(5) 作一次小型的社会问题调查(以乡镇为单位)。时间:学习第八章后做本作业。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或质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影响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乡村人口问题现状:人口基数大,増长速度快。乡村人口问题:(1)乡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以上;(2)乡村人口增长率高于城市;(3)乡村人口素质低于城市;(4)尽管政府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但乡村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仍然超过政府倡导水平。人口年龄结构逐渐老化。预计到200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到21世纪二三十年代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人口素质差。人口素质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乡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乡村人口增长迅速,传统农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新的农业产业没有大量形成,必然导致乡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成因:政治原因。人口的增长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政策没有执行。传统人口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观念对于生育子女是极其重视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是祖先对后人最大的要求。落后的乡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影响"乡村育龄妇女的文化素质较低,是造成乡村人口问题的重要因素。乡村行政行为的失误。一方面,随着乡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行政组织体制逐渐解体消亡,而新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健全,使得一些乡村地区对农民家庭计划生育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有些乡村地区的行政管理者在招待计划生育工作中单纯强调对违反者罚款。对策:加大宣传力度。使乡村广大干部和群众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形势以及众多的人口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以理解、支持、配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以利于广大农民群众破除旧的生育观念,树立新的生育观念。大力发展乡村社区社会保障事业,使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增加农民特别是乡村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减少离乡流动人口。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对农村人口问题的行政控制能力,提高乡村干部的行政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形考4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试题1正文1.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是()。A.社会分化B.社会分层C.社会流动D,社会变迁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社会分层试题2正文2.社会分化的原因是()。A.私有制的产生B.劳动分工C.阶级的诞生D.国家的出现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劳动分工试题3正文3.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抽岀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进行分层归类的方法是()。A.声誉法B.分析法C.客观法D.主观法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声誉法试题4正文4.农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是()。A.城乡差别B.生产力的发展C.市场经济的确立D.城镇化速度加快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生产力的发展试题5正文5.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是()。A.经济制度B.政治制度C.社会结构变动D.文化差异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社会结构变动试题6正文6.我国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20年,农村常住人口数仍达()oA.7亿B.6亿C.5.09亿D.8亿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5.09亿试题7正文7.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A.救济式扶贫B.开发式扶贫C.精准式扶贫D.参与式扶贫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精准式扶贫试题8正文8.农村环境问题中直接威胁我们的是()。A.土地安全B.畜牧业安全C.粮食安全D.水资源安全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粮食安全试题9正文9.社会控制的准则是()。A.社会规范B.社会文化C.社会道德D.风俗习惯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社会规范试题10正文10.现代社会强调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社会控制的()oA.统一性B.特殊性C.普遍性D.多重性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统一性试题11正文11.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A.习俗B.舆论C.道德D.法律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道德试题12正文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指()。A.尊老爱幼B.集体主义C.为人民服务D.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为人民服务试题13正文13.社会保障的实质是()»A.政治保障B.制度保障C.经济保障D.思想保障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经济保障试题14正文14.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是()。A.社会救济B.社会服务C.社会保险D.社会保障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社会保险试题15正文15.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A.经济功能B.民生功能C.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政治功能试题16正文16.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A.60周岁B.55周岁C.62周岁D.58周岁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60周岁试题17正文17.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是()oA.社会进化B.社会倒退C.社会革命D.社会进步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社会革命试题18正文18.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因素是()。A,劳动能力B.劳动工具C.劳动手段D.科学技术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科学技术试题19正文19.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具体条件甚至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现代化道路经历同样的过程,这种理论观点是()»A.均衡发展理论B.依附理论C.社会趋同论D.多元现代理论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社会趋同论试题20正文20.2012年,联合国召开了可持续发展大会,旨在制定一套适合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国情、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大会的地点是()。A.中国B.英国C.巴西D.美国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巴西试题信息未标记标记试题信息文本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试题21正文1.社会分层的方法有()。A.职业法B.客观法C.声誉法D.主观法E.分析法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主观法,客观法,声誉法试题22正文2.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包括()。A.文化的差异B.生产力的发展C.城镇化速度加快D.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E.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生产力的发展,城镇化速度加快,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试题23正文3.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A,客观性与主观性B.复杂性C.周期性D.变异性E,普遍性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全:普遍性,变异性,复杂性,周期性,客观性与主观性试题24正文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综合发展、一体发展的新格局•A.经济建设B.环境建设C.政治建设D.社会建设E.文化建设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试题25正文5.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包括()<,A.治理的主体B.治理的环境C.治理的效能D.治理的对象E,治理的手段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治理的主体,治理的对象,治理的手段试题26正文6.法律的作用表现在()。A,说服作用B,协调作用C.教育作用D.惩罚作用E.威慑作用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教育作用,威慑作用,惩罚作用试题27正文7.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丧葬保障制度B.农村医疗保障制度C.农村养老保障制度D.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E.“五保”制度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五保”制度,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试题28正文8.“新农保”政策的基本原则有()oA.能发展B.保基本C.可持续D.有弹性E.广覆盖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试题29正文9.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包括()。A.科学技术的进步B.生产方式的变化C.环境的变化D.人口的变动E.战争反馈您的答案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生产方式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变动,环境的变化试题30正文10.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A.政治民主化B.组织管理现代化C.城市化D.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