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省双柏县联考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云南省双柏县联考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云南省双柏县联考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云南省双柏县联考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云南省双柏县联考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小丽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B.冰熔化时需要8分钟C.第5分钟时,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图中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3.图中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水中荷花的倒影B.屏幕上的手影C.观后镜中汽车的像D.放大镜下树叶的像4.下列现象中,主要利用光的反射的是()A.墙上形成影子B.缸中鱼变大C.凹面镜取火D.手机自拍5.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A.你所在考场的声音约为70dBB.你所在考场的温度约为38℃C.你所在考场课桌的高约为80cmD.你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m/s6.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7.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距凸透镜12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cm B.12cm C.24cm D.6cm8.早在我国西汉时期成书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中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 B.C. D.9.如图所示,表示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B.,C.若mA=mB,则VA>VB D.若VA=VB,则mA<mB10.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纸板可以与平面镜不垂直B.景物的“倒影”看起来比景物“暗”,是因为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C.丙图中,太阳光照射远视眼镜可成图中的现象D.夜间行车时打开车内灯,更利于司机观察车外路面情况11.听到考试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A.铃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铃声能传递能量C.铃声属于噪声 D.铃声能传递信息12.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C.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墙上“孔雀” B.缸中“游鱼”C.镜中“演员” D.林中“光线”14.无为地处皖中,临江滨湖,四季分明,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冰河解冻 B.夏天,露珠晶莹C.秋天,薄雾飘渺 D.冬天,白雪皑皑15.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A.0﹣2s内,小车是静止的B.2﹣4s内,小车运动了2mC.0﹣6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m/sD.0﹣6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16.下列四种光学器件成像情况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B.投影仪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17.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 B.(1)(3) C.(2)(4) D.(3)(4)18.下图自行车的结构设计中为了减少摩擦的是()A.使用滚珠轴承 B.车轮表面有条纹C.车把手柄套有凹凸橡胶 D.刹车块可以对轮毂产生很大的压力19.著名歌手尹相杰曾唱过“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今年我国北方的确如此,由于连续多日晴燥高温,为此,商丘实施了人工降雨,使全城直接从“烧烤模式”过渡到了“冰雹模式”(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B.冰雹的形成过程属于液化C.人工降雨说明人类可以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进行自由的控制D.人工降雨所用的干冰是细小的冰块20.如图所示,阳光下一本物理教材掉到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是因为A.阳光在教材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不同方向射出B.阳光在教材上发生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C.小明和小红眼睛发出的光都射在书本上D.物理教材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小明和小红的眼睛2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 B.C. D.22.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2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海市蜃楼 B.水中“倒影”C.地面上的身影 D.人透过水珠成的像24.下列估算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39℃ B.学生课桌的高度约在70cm~90cmC.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500g~600g D.中学生百米赛跑平均速度约为15m/s~20m/s25.下列措施中,可以减慢蒸发的是A.将湿毛巾在阳光下晾晒 B.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用电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D.将蔬菜装入保鲜袋,放在冰箱里26.如果眼球太长或者太短,视网膜上的像就会变得模糊,幸运的是通过佩戴眼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图是眼睛的成像光路,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B.甲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C.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D.甲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镜;乙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27.图所示的是眼睛的结构图,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凹透镜B.物体通过晶状体和角膜所成的像是虚像C.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28.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的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29.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期末考试,各学校的考务安排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调节广播音量,就是调节音调的高低D.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30.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水池底部有一射灯S,当水面在a处时,光从水中射向池内壁,在P处有一个光斑。现将池内的水放掉一部分,则当水面由a处降到b的过程中,池壁上的光斑将()A.向下移动 B.向上移动 C.静止不动 D.向上向下都有可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在下列现象中填出对应的物态变化:A.霜的形成——_____;B.锅里的水烧开了——_____;C.卫生丸变小——_____。32.张家界因山而著名,吸引许多中外游客来旅游,有少数游客在山上游玩时将空纯净水瓶扔在山上,这样做既污染了环境,同时还可能引起山林火灾.这是因为,当下雨时纯净水瓶装入水后,就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晴天强太阳光照射它时,它对光线会产生________作用,可能会引起枯叶着火.因此我们在山中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33.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敲击编钟使其发生_____而产生声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声音的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下同)一定不同;轻敲或重敲编钟的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34.小亮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靠近平面镜1m,小亮距平面镜中的像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选填“不变”“变大”“变小”)。35.小明用天平测量某一石块的质量,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然后将石块放到天平的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如图乙所示,则石块质量为__g。若宇航员把该石块带到月球上去,则该石块的质量为___g。36.2017年11月16日,贵州茅台股价突破新高,达到每股719.11元。有一种精品茅台,它的包装盒上标明容量500mL(ρ酒=0.9×103kg/m3),则它所装酒的质量为_______kg,如果用此瓶装满水,则总质量比装满酒时多_______kg。3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的温度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水的沸点;汤将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38.图中,表示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是其中的___图,矫正近视眼应配戴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39.光与镜面成30°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1)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i_________,i的大小为__________。(2)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r_________,r的大小为__________。40.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经常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形成的,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__形成的__(填“实”或“虚”)像。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实验。(1)小涛和小芳将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停止后的情形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2)小涛和小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9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g,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为_____g/cm3;(3)小涛和小芳用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4)小涛回家后,自己又配置了盐水,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丁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①用电子秤测出瓶和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M;②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③把自己配制的盐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_____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3;④则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已知纯净水的密度为ρ水,用测得的量和ρ水表达);⑤小涛测算盐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三种物理方法中的_____。A.直接测量法B.控制变量法C.等量代替法42.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小明在实验前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初温,如图乙所示,其中:A的错误是_____,B的错误是_____。(2)如图甲所示,在烧杯的上方加一硬纸板,目的是_____,硬纸板上出现水珠,这是_____现象,它是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的;(3)水沸腾时的情况,更像图丙中的_____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此时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选填“高”或“低”)。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一个容积为2dm3的塑料瓶,如果用它来装植物油,最多能装多少千克?(ρ油=0.9×103kg/m3)44.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l号线已开始建设,其部分信息如表所示:1号线起讫点车站(座)线路长度(km)投资(亿元)速度(km/h)建设期(年)总长地下地上一期高桥西﹣东外环1921.314.46.999.8332009﹣2014二期东外环﹣北仑1723.3023.345.0422012﹣2015(1)目前宁波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km/h,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多少小时;(2)若1号线全线建成,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多少?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B【详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正确;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此项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B.2、C【详解】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B.从2min开始熔化,8min熔化结束,所以熔化需要6min,故B错误;C.5min时正在熔化,为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BC段表示熔化过程,DE表示沸腾过程,故D错误。故选C。3、D【详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荷花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不符合题意;B.手影属于影子,是光线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汽车观后镜是一个平面镜,所以司机从观后镜中看到汽车后面的景物是利用光的反射造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用放大镜看树叶时,树叶的叶脉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符合题意.4、C【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知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原因是看到了由物体反射的光。(2)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等都是光的折射。(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详解】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缸中鱼变大,鱼缸相当于凸透镜,起放大作用,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凹面镜取火利用的是凹面镜能反射光线,使光线会聚到一点,故C正确,符合题意;D.手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5、C【解析】A.适合人们休息的环境噪声不超过40dB,考场中非常安静,噪音远小于40dB,更不可能达到70dB;故A项不符合题意;B.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考场内气温不高于体温,更不可能达到38℃;故B项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项符合题意;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D项不符合题意。6、B【详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f=20.0cm−10.0cm=10.0cm,故A不正确;B.图乙中,物距:u=25.0cm−10.0cm=15.0cm,此时f<u<2f,因此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图乙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或投影仪,而不是照相机,故C不正确;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则光屏应向左移动,故D不正确。7、A【详解】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得到缩小的像,即此时的像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可得出,此时6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四个选项中的1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A【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来分析解答此题。【详解】由冰透镜对着大阳却能聚光,使艾绒着火,由此可知冰透镜是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且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故选A。9、B【详解】AB.由图可知它们的密度分别为所以ρA>ρ水>ρB故B正确,A错误;C.由图可知,若mA=mB则VA<VB故C错误;D.由图可知,若VA=VB则mA>mB故D错误。故选B。10、B【详解】A.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所以,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故A错误;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景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在水面处既有反射又有折射,看起来比景物“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水中的缘故,故B正确;C.太阳光照射到凸透镜时,光线会发生会聚,但不会遮挡住光线,形成影子,故C错误;D.夜间行车驾驶室里若开灯,则车内光线比车外强,汽车前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会因光的反射使车内物体在车前成像,干扰司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故D错误。故选B。11、D【详解】同学们开始答卷是因为听到的铃声,在这里铃声就是一种信息,同学们接收到了这种信息,故本题中主要是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故应选D.12、B【详解】A.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A错误;C.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BD.凸透镜成像时,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故B正确,D错误。故选B。13、C【详解】A.墙上“孔雀”属于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缸中“游鱼”是光透过水和玻璃缸时发生了折射的缘故,故B不符合题意;C.镜中“演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D.林中“光线”,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D【详解】A.春天,冰河解冻是由固态的冰化成了水,属于熔化现象,不合题意;B.夏天,露珠晶莹,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C.秋天,薄雾飘渺,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不合题意;D.冬天,白雪皑皑,雪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15、C【分析】根据公式可求小车的平均速度。物体受平衡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路程与时间图象中是直线时,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0~2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0﹣2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在2~4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故B错误;CD.由图像可知,在6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则0﹣6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6、C【详解】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B.投影仪放映时,投影片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正确;D.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错误。故选C。17、B【详解】(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吸收热量是①和④,故选B。18、A【详解】A.轴承内滚珠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A符合题意;B.车轮表面有条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C.车把手柄套有凹凸橡胶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D.刹车块可以对轮毂产生很大的压力是通过增大物体间的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A【详解】A.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温度、液体表面积即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温度越高,蒸发越快,蒸发量越大,故A正确;B.冰雹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C.人类活动可以深刻地影响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但不是“自由的控制”,故C错误;D.干冰不是冰,是急剧降温后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气态)的固态物,也就是固态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A。20、A【详解】A.教材的表面凹凸不平,光照在上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所以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教材,都是由于光在教材表面发生了漫反射,故A项符合题意;B.光在教材表面发生反射使小明看到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不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B项不符合题意;C.小明和小红眼睛本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不会发出光照射在书本上,故C项不符合题意;D.物理教材本身不会发光,故不是光源,不会发出光,故D项不符合题意。21、C【详解】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应将透镜正对太阳光,且观察光斑的纸张也应正对太阳光.故C符合要求.22、C【解析】若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由图中光的反射光线知光斑向左移动,不符合题意;若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因入射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个光斑不移动,不符合题意;若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此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着增大,光斑向右移动,可能光斑移动到B处,符合题意,若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随之减小,光斑向左移动,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23、C【详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地面上的身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符合题意;D.人透过水珠成的像是光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发生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B【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C.一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成绩一般在7m/s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25、D【解析】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A是增大了液体温度,B是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C是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ABC都是加快蒸发,D减小了液体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会减慢蒸发;故选D。26、C【详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由题意可知:甲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眼镜;乙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眼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7、C【分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详解】AB.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错误;CD.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需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所以要佩戴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D错误。28、B【解析】A.“孤帆”与“江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以“江岸”为参照物,“孤帆”是运动的,故A正确;B.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C.由于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会有人面桃花相映红,故C正确;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B。29、B【解析】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B.用广播指令传达一些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C.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即调节响度,故C错误;D.学校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故选:B。30、A【详解】当水位在a时,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P处有一个光斑,当水面由a处降到b的过程中,入射点逐渐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壁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下移动,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凝华汽化升华【详解】[1]“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2]锅里的水烧开了,是沸腾现象,沸腾时汽化的一种方式;[3]卫生丸变小就是从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消散在空气,是升华现象。32、凸会聚【详解】[1]下雨时,雨水流入纯净水瓶,容易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水凸透镜。[2]水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形成温度比较高的光点,容易点燃枯叶,发生火灾。33、振动音调响度【详解】[1]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编钟振动产生的。[2]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3]轻敲或重敲编钟的同一位置,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轻敲响度小,重敲响度大。34、4不变【详解】[1]小亮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当他靠近平面镜1m,此时小亮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小亮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所以小亮距平面镜中的像[2]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当他靠近平面镜1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35、右156.4156.4【分析】(1)根据天平的使用规范天平称量前,不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调节平衡螺母时要“左偏右移,右偏左移”。在使用时应先通过增减砝码使天平平衡,或移动游码使之平衡,读数时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2)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详解】[1]由甲图可知,使用前,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2]标尺上的分度值为0.2g,游码位于2g刻度处,所以物体的质量为100g+50g+5g+1.4g=156.4g[3]物体质量的大小与位置没有关系,将石块带到月球,位置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36、0.450.05【详解】[1]由ρ=可得,所装酒的质量m酒=ρ酒V=0.9×103kg/m3×500×10−6m3=0.45kg[2]装满水时水的质量m水=ρ水V=1.0×103kg/m3×500×10−6m3=0.5kg则m水−m酒=0.5kg−0.45kg=0.05kg即总质量比装满酒时多0.05kg。37、能不会【详解】[1]开始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2]此时碗中的汤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汤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汤不会沸腾。【点睛】本题考查了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38、乙凹【详解】[1][2]乙图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乙图表示近视眼,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39、60°60°【详解】(1)[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就是i,如下图所示[2]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2)[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就是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