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政经第二章商品和货币课件_第1页
哲学政经第二章商品和货币课件_第2页
哲学政经第二章商品和货币课件_第3页
哲学政经第二章商品和货币课件_第4页
哲学政经第二章商品和货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掌握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商品价值量变化的规律。把握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并学会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价值形式的演变、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深刻认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了解价值规律在不同性质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1/20231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教学目标:12/27/20221政主要内容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商品第三节、货币第四节、价值规律1/1/20232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2/27/20222政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三、商品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1/20233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有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种。其中自然经济、商品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经济自然分工,“男耕女织”,极少流通商品经济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生产为了交换,大部分产品参与流通,互通有无1/1/20234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分工,产品各异,必须互通有无,产品变商品。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所有权不同,有权交换,实现互通有无商品交换实质上就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1/1/20235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三、商品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不同社会的商品经济有不同的类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简单的商品经济或称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高级阶段?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1/20236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三、商品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分工人类社会的初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原始人群内部只存在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自然分工,没有社会分工。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且每次大分工都推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1/1/20237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分工12/27/20227政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指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在此以前,交换只是偶然的现象,游牧部落出现后,它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不仅比其他原始部落多,而且种类也不同,从而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这次大分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1/1/20238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采用,当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和武器制造等,它们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次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1/1/20239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1/1/202310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12/27第二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劳动的二重性三、商品的价值量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1/202311政治经济学第二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12/27/202211政治经济一、商品的二因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原因在于三方面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和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起点。商品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1/1/202312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12一、商品的二因素(一)商品使用价值1、商品使用价值的定义商品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的有用性。或者说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有用才可以交换。1/1/202313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一)商品使用价值12/27/202213政一、商品的二因素2、商品使用价值的决定质的方面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商品这是又可能具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由商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量的方面可以计量使用价值大小和多少3、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并非都是商品那么,不同的商品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1/1/202314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2、商品使用价值的决定12/27/20221一、商品的二因素(二)交换价值与价值1、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如:20把斧子是1只羊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具有多样性交换的比例受交换的时间、空间的影响那么交换的比例到底是如何决定的?又是为什么可以进行交换的?这是因为不同商品之间有共同点:都是劳动产品,都消耗了人类的劳动。1只换20把1/1/202315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二)交换价值与价值12/27/202215一、商品的二因素2、价值价值的定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正是因为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如果生产不同的商品都消耗了等量的劳动,他们就具有了等量的价值,就可以进行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1/1/202316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2、价值12/27/202216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统一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1/1/202317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2/27/202一、商品的二因素其矛盾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生产者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消费者支付价值获得使用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1/1/202318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其矛盾性表现在12/27/202218政治经二、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具有具体的生产目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劳动方法和劳动结果。1/1/202319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商品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使用价值的多样性。但是,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自然力量)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1/1/202320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商品使用价值,二、劳动的二重性(二)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都是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1/1/202321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二)抽象劳动12/27/202221政治经二、劳动的二重性(三)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形成1/1/202322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三)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商使用价值二、劳动的二重性(四)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联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区别:具体劳动是劳动的特性,质相异,量不可比抽象劳动是劳动的共性,质相同,量相异、量可比(五)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其它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理论。1/1/202323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四)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2/27/2三、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商品价值的质商品价值的质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价值的量商品价值的量是由消耗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即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的多少。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那么,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是否意味着谁消耗的劳动时间长,谁的商品的价值量就大呢?显然不是的。商品价值的量又是如何决定的?1/1/202324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12/27/2三、商品的价值量(二)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不同生产条件的商品生产者各自实际消耗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如三位木匠做椅子:甲8小时/把、乙10小时/把、丙12小时/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前例中,三位木匠做椅子,平均10小时/把。大多数中等的1/1/202325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二)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多数中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奖懒罚勤的不合理现象。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部分劳动时间不能得到补偿,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甚至破产。12>10,有2小时不能得到实现和补偿。1/1/202326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三、商品的价值量当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全部劳动时间得到补偿,保住基本收益,但无额外收益。10=10当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但全部劳动时间得到补偿,还可以获得额外收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8<10,多得到2小时的额外收益。1/1/202327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当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27三、商品的价值量(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因此,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上分析都是静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决定的价值量也会发生变化,决定这一变化的是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化。1/1/202328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12/27/2022三、商品的价值量(四)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商品的数量:件/时间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时间/件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1/202329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四)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12/27三、商品的价值量理解的关键在于从社会范围内来看,同一种劳动在相同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是相同的,不受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仅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某一厂商而言,在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个别价值量降低了,但仍按社会价值量来交换,因而该企业在同一时间内就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1/1/202330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理解的关键在于12/27/202230政治经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而进行的劳动。2、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1/1/202331政治经济学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2/27/2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源自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其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1/1/202332政治经济学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2/2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原因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产生的根源。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只要存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这一矛盾能否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不能卖出,私人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就要破产。反之,就能生存和发展下去。1/1/202333政治经济学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成为简单第三节、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1/1/202334政治经济学第三节、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2/27/202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因素,也就有两种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就是其自然物质形式本身。价值形式就是交换价值,即商品与商品相交换的关系和量的比例,是商品的社会形式。以货币来表现价值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要认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就要结合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1/1/202335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因素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一)简单的价值形式——偶然的物物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绵羊是主动要表现价值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斧子是绵羊价值的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叫等价物,又叫价值镜。简单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作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社会属性表现得还不充分。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1只=20把1/1/202336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一)简单的价值形式——偶然的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二)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物物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100斤

=20把1只=1克

=其他……处于等价形式上的是一系列等价物。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1/1/202337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二)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扩大的价值形式使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的价值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扩大的价值形式也有其局限性,没有公认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的实现,也需同时具备许多条件。比如:A需要大米B需要茶叶C需要斧子D需要绵羊1/1/202338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扩大的价值形式使价值表现的范围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三)一般价值形式——间接的物物交换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的、统一的表现在公认的、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100斤=20把=1只1克=

其他……=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一般等价物1/1/202339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三)一般价值形式——间接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简单的,都表现在唯一的商品上;又是统一的,都表现在同一的商品上,所以称为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克服了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局限性,大大的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一般等价物并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历史上,牲畜、贝壳、盐、布匹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由于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其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给商品交换带来新的困难和障碍。1/1/202340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的表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四)货币形式——间接的金银交换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的、统一的表现在贵金属黄金或白银上。

100斤=20把=1克1只=

其他……=相对价值形式价格形式价值形式货币形式1/1/202341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四)货币形式——间接的金银交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金银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金银成为货币,在于它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货币成为价值的化身,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货币产生后,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转变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统一关系。1/1/202342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金银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12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货币的出现,意味着商品交换分解成为买和卖两种行为,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了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和矛盾。这种矛盾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危机产生的可能性(买卖脱节)。1/1/202343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本质12/27/202243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和三种派生职能。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就具有价值。1/1/202344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二)货币的职能12/27/202244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商品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用想象或观念的货币即可。1只绵羊值1克黄金,就不需要1克黄金在现场1/1/202345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商品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1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实现的价格标准是为了用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在技术上要求给货币本身确定一个计量单位,这种由国家规定的“包含一定金属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是价格标准。如:金银货币的两、钱、分、厘;1两黄金=10两白银=10000文铜钱?人民币的元、角、分;美国货币的美元(dollar),其符号为¥;美分(cent),符号为¢。1/1/202346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实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包括卖和买两个阶段的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商品1/1/202347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2、流通手段12/27/202247政治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商品买卖的分离,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又使买和卖脱节,产生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人们不再关注货币本身价值,只关心能否流通、能否买回需要的商品。于是货币从最初的贵金属条块,发展为普通金属铸币,直至现在的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1/1/202348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商品买卖的分离,既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金国的交钞1/1/202349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金国的交钞12/27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三种派生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3、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不仅本质上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还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不能是纸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一般不会出现通货膨胀问题。1/1/202350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三种派生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4、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于偿还赊购赊销商品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清偿债务或支付税金、租金、工资、利息等的工具。支付手段以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为前提。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1/1/202351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4、支付手段12/27/202251政治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从理论上分析,作为世界货币的货币,只能是金银等贵金属,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某些发达国家的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世界货币的作用。如:英镑、卢布、美元、欧元、人民币等世界货币主要职能:国际购买、国际支付、作为财富代表在国家间的转移。1/1/202352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从理论上分析,作为世界货币的货币,只能是三、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相一致。如果纸币的发行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称之为通货膨胀(普遍的持续的物价上涨)。而今天的通货膨胀包括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性通货膨胀。1/1/202353政治经济学三、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12/27/202253政治经济第四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价值规律的作用1/1/202354政治经济学第四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2/27/20225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规律是商品价值决定与实现的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这是因为:首先,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价值规律就发挥作用。1/1/202355政治经济学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12/27/2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其次,价值规律决定和影响商品经济的各个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再次,价值规律是其他商品经济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存在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决定和影响着其它商品经济规律。1/1/202356政治经济学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其次,价值规律决定和影响商品经济的各个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不仅取决于商品的价值量还取决于货币的价值量。价格作为商品价值在交换中的货币表现,还受到买卖双方供求关系的影响。同时价格的变动又反过来调节供求关系。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应增加,需求减少,供求格局转变;供大于求,价格降低,供应减少,需求增加,供求格局再次转变。1/1/202357政治经济学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与价值偏离的现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价格总量和价值总量相等;价格的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价值价格盈余损失1/1/202358政治经济学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与价值偏离的现象,是价值规律发生作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但这一作用有时具有破坏性。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价格高于价值→有超额利润→资源流入→供应增加→需求减少。供大于求→价格降低→价格低于价值→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资源退出→供应减少→需求增加。由于这种自发调节的滞后性,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比如农民的丰产不丰收问题——“谷贱伤农”1/1/202359政治经济学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二)自发地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有时也会人为的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单一商品生产者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产生超额利润。促使其它商品生产者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社会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为了竞争的需要,又想方设法保守技术秘密,阻碍技术的传播和社会技术的进步。(三)促使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1/1/202360政治经济学三、价值规律的作用(二)自发地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掌握价值质和量的规定性,商品价值量变化的规律。把握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并学会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价值形式的演变、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深刻认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了解价值规律在不同性质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1/202361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商品经济一般理论教学目标:12/27/20221政主要内容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商品第三节、货币第四节、价值规律1/1/202362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2/27/20222政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三、商品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1/202363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有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三种。其中自然经济、商品经济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式。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经济自然分工,“男耕女织”,极少流通商品经济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内容的经济形式生产为了交换,大部分产品参与流通,互通有无1/1/202364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一、人类社会的经济形式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三次社会大分工社会分工,产品各异,必须互通有无,产品变商品。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所有权不同,有权交换,实现互通有无商品交换实质上就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1/1/202365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二、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三、商品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不同社会的商品经济有不同的类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简单的商品经济或称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发达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高级阶段?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1/1/202366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三、商品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分工人类社会的初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原始人群内部只存在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自然分工,没有社会分工。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且每次大分工都推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1/1/202367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分工12/27/20227政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社会后期,指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在此以前,交换只是偶然的现象,游牧部落出现后,它所生产的生活资料不仅比其他原始部落多,而且种类也不同,从而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这次大分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1/1/202368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指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金属工具的采用,当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业生产,如纺织、榨油、酿酒、金属加工和武器制造等,它们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次大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使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并使商品交换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1/1/202369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12/27/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商人阶级的出现,缩短了商品买卖的时间,扩大了商品的销路,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1/1/202370政治经济学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12/27第二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二、劳动的二重性三、商品的价值量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1/202371政治经济学第二节、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12/27/202211政治经济一、商品的二因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原因在于三方面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和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起点。商品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有用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1/1/202372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12一、商品的二因素(一)商品使用价值1、商品使用价值的定义商品使用价值就是指商品的有用性。或者说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有用才可以交换。1/1/202373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一)商品使用价值12/27/202213政一、商品的二因素2、商品使用价值的决定质的方面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种商品这是又可能具有多方面的使用价值,由商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量的方面可以计量使用价值大小和多少3、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并非都是商品那么,不同的商品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1/1/202374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2、商品使用价值的决定12/27/20221一、商品的二因素(二)交换价值与价值1、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如:20把斧子是1只羊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具有多样性交换的比例受交换的时间、空间的影响那么交换的比例到底是如何决定的?又是为什么可以进行交换的?这是因为不同商品之间有共同点:都是劳动产品,都消耗了人类的劳动。1只换20把1/1/202375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二)交换价值与价值12/27/202215一、商品的二因素2、价值价值的定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正是因为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如果生产不同的商品都消耗了等量的劳动,他们就具有了等量的价值,就可以进行交换。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1/1/202376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2、价值12/27/202216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统一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1/1/202377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2/27/202一、商品的二因素其矛盾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生产者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消费者支付价值获得使用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1/1/202378政治经济学一、商品的二因素其矛盾性表现在12/27/202218政治经二、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具有具体的生产目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劳动方法和劳动结果。1/1/202379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2/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商品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使用价值的多样性。但是,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自然力量)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1/1/202380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商品使用价值,二、劳动的二重性(二)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都是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1/1/202381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二)抽象劳动12/27/202221政治经二、劳动的二重性(三)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形成1/1/202382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三)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商使用价值二、劳动的二重性(四)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联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区别:具体劳动是劳动的特性,质相异,量不可比抽象劳动是劳动的共性,质相同,量相异、量可比(五)劳动的二重性学说的意义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和其它政治经济学的有关理论。1/1/202383政治经济学二、劳动的二重性(四)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2/27/2三、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商品价值的质商品价值的质就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价值的量商品价值的量是由消耗在商品中的劳动量决定的,即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的多少。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那么,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是否意味着谁消耗的劳动时间长,谁的商品的价值量就大呢?显然不是的。商品价值的量又是如何决定的?1/1/202384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一)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12/27/2三、商品的价值量(二)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是指不同生产条件的商品生产者各自实际消耗在同一种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如三位木匠做椅子:甲8小时/把、乙10小时/把、丙12小时/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前例中,三位木匠做椅子,平均10小时/把。大多数中等的1/1/202385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二)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多数中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奖懒罚勤的不合理现象。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运动,对于商品生产者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当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部分劳动时间不能得到补偿,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甚至破产。12>10,有2小时不能得到实现和补偿。1/1/202386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三、商品的价值量当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全部劳动时间得到补偿,保住基本收益,但无额外收益。10=10当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但全部劳动时间得到补偿,还可以获得额外收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8<10,多得到2小时的额外收益。1/1/202387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当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27三、商品的价值量(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在相同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数倍,因此,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复杂劳动换算成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以上分析都是静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决定的价值量也会发生变化,决定这一变化的是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化。1/1/202388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12/27/2022三、商品的价值量(四)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商品的数量:件/时间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时间/件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1/202389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四)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12/27三、商品的价值量理解的关键在于从社会范围内来看,同一种劳动在相同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是相同的,不受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仅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某一厂商而言,在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和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个别价值量降低了,但仍按社会价值量来交换,因而该企业在同一时间内就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获得更多的收益。1/1/202390政治经济学三、商品的价值量理解的关键在于12/27/202230政治经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1、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而进行的劳动。2、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1/1/202391政治经济学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2/27/2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源自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其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被社会所承认。1/1/202392政治经济学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二)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2/2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成为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原因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产生的根源。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只要存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这一矛盾能否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不能卖出,私人劳动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就要破产。反之,就能生存和发展下去。1/1/202393政治经济学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成为简单第三节、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三、货币流通规律1/1/202394政治经济学第三节、货币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12/27/202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因素,也就有两种表现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和价值形式使用价值形式就是其自然物质形式本身。价值形式就是交换价值,即商品与商品相交换的关系和量的比例,是商品的社会形式。以货币来表现价值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要认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就要结合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程,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1/1/202395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因素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一)简单的价值形式——偶然的物物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绵羊是主动要表现价值的商品,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斧子是绵羊价值的表现材料,起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叫等价物,又叫价值镜。简单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作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社会属性表现得还不充分。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1只=20把1/1/202396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一)简单的价值形式——偶然的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二)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物物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

=100斤

=20把1只=1克

=其他……处于等价形式上的是一系列等价物。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1/1/202397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二)扩大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扩大的价值形式使价值表现的范围扩大了,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的价值第一次真正表现为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但扩大的价值形式也有其局限性,没有公认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的实现,也需同时具备许多条件。比如:A需要大米B需要茶叶C需要斧子D需要绵羊1/1/202398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扩大的价值形式使价值表现的范围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三)一般价值形式——间接的物物交换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的、统一的表现在公认的、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100斤=20把=1只1克=

其他……=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一般等价物1/1/202399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三)一般价值形式——间接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的表现是简单的,都表现在唯一的商品上;又是统一的,都表现在同一的商品上,所以称为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克服了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局限性,大大的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一般等价物并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历史上,牲畜、贝壳、盐、布匹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由于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其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给商品交换带来新的困难和障碍。1/1/2023100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商品价值的表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四)货币形式——间接的金银交换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集中的、统一的表现在贵金属黄金或白银上。

100斤=20把=1克1只=

其他……=相对价值形式价格形式价值形式货币形式1/1/2023101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四)货币形式——间接的金银交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金银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金银成为货币,在于它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货币成为价值的化身,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货币产生后,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转变为商品与货币的对立统一关系。1/1/2023102政治经济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金银独占一般等价物的地位;12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货币的出现,意味着商品交换分解成为买和卖两种行为,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了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和矛盾。这种矛盾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危机产生的可能性(买卖脱节)。1/1/2023103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本质12/27/202243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和三种派生职能。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之所以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就具有价值。1/1/2023104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二)货币的职能12/27/202244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商品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它取决于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两个因素,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商品的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用想象或观念的货币即可。1只绵羊值1克黄金,就不需要1克黄金在现场1/1/2023105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商品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1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实现的价格标准是为了用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在技术上要求给货币本身确定一个计量单位,这种由国家规定的“包含一定金属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是价格标准。如:金银货币的两、钱、分、厘;1两黄金=10两白银=10000文铜钱?人民币的元、角、分;美国货币的美元(dollar),其符号为¥;美分(cent),符号为¢。1/1/2023106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实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商品流通就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包括卖和买两个阶段的商品交换。商品——货币——商品1/1/2023107政治经济学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2、流通手段12/27/202247政治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商品买卖的分离,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又使买和卖脱节,产生经济危机形式上的可能性。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人们不再关注货币本身价值,只关心能否流通、能否买回需要的商品。于是货币从最初的贵金属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