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414页,总=sectionpages1414页试卷第=page1313页,总=sectionpages1414页等高线专项练习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下左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此图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陡崖M最大落差(米)为()A.198B.290C.380D.4502.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A.300B.400C.500D.6003.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B.正东方向C.正西方向D.西南方向【答案】1.C2.B3.A【解析】试题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据图可知:M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所以该处为陡崖,根据陡崖的计算公式(n-1)×d≤H<(n+1)×d(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可以计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H<400,所以本题C正确。2.根据剖面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出现了一块洼地,根据等高线的知识可知,P处相邻两侧的等高线分别为400米和500米,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等高线P的数值为400,所以本题B正确。3.根据甲、乙两地间剖面图的指向标可知:甲、乙两地之间为正南正北方向,故王村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所以本题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4.某工程队拟在上面等高线图中A.B两地间修建一座桥梁,桥面与其下方谷底的M相对高度可能为()A.50mB.100mC.150mD.200m5.野外科考队员夜晚在A地观测到北极星在B方向的上空,A地在M地的()A.东北方B.西北方C.西南方D.东南方【答案】4.B5.C【解析】试题分析:4.据图结合等高线知识可知:A.B海拔高度在200-250m之间,M海拔高度在100—150m之间,由此可知桥面与谷底M的相对高度取值范围在50—150m之间,所以本题B正确。5.野外科考队员夜晚从A观测到北极星在B方向上空,即B在A的正北方向,图右侧为正北。所以A地在M地的西南方向,所以本题C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6.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湖岸坡度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7.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处位于分水岭B.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C.夏季湖水补给河水D.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答案】6.D7.A【解析】试题分析:6.据图可知:丰水期水位线和枯水期水位线可以看作两条等高线,④地两线最密集,说明④地地势最陡,所以本题D正确。7.据图可知:乙处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是山脊,为分水岭,A正确;由于甲陡崖上方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为山脊,无法形成河流,因此该陡崖处无瀑布,甲处无法欣赏到瀑布景观,B错;由于该地位于我国东部某地,6月份正值该地降水丰富的时期,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C错;据等高线知识可以判断图中最高处海拔为600~650米,所以本题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8.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壮丽的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该湖泊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9.该瀑布的高度可能为()A.20mB.50mC.90mD.120m10.当地村民发现图示地区山青水秀,特别是每到夏季云雾缭绕。于是在甲、乙两个地方发展了农家乐,但每到冬季,就发现乙农家乐生意冷淡,其中可能的原因是()A.乙所在地山高林密,视线不好,不利于欣赏风景B.乙农家乐收费标准过高、服务质量不好,客人不愿意来C.乙农家乐冬季光照条件不好,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客人不愿意来D.乙农家乐地势高,受冬季风影响大,导致餐饮环境阴冷,客人不愿意来【答案】8.B9.B10.C【解析】试题分析:8.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为山脊。河流发育在山谷中,所以,湖泊③④没有河流与瀑布相通,不合题意;湖泊①在瀑布下游,湖泊②在河流上游,可以为瀑布提供水源。9.A处位于河谷,陡崖A处形成瀑布。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海拔差值为30米,瀑布处两条等高线相交,瀑布的高度在30米和9010.甲乙两处海拔高度差异小,A、D错误;乙坡位于西北坡,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冬季阴冷,环境较差。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1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山谷B.鞍部C.山脊D.山顶1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米B.235米C.220米D.255米【答案】11.A12.B【解析】试题分析:11.读图,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情况,可以判断林木密集区分布在山谷中,因为山谷中水流汇集,泥沙沉积,水分条件、土壤条件较好。A对。鞍部、山脊、山顶水分、土壤条件差,B、C、D错。12.读图,根据高差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为两地之间相隔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由题目可知等高距是30米,可以算出东、西两侧高差为180~240米,结合所给答案可知最大高差可能为220米。C对。A、B、D错。考点:等高线的判读。某校组织去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要借助地形图完成相应的活动安排与设计。13.图中A、B、C、D四个地点,最合适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14.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判读,认识正确的是()A.该区域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区B.河道弯曲,河流湍急C.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120米D.山体险峻,坡陡谷深15.已知B点的气温为28℃,则山顶的气温为(A.28.96℃B.27.86C.27.04℃D.28.04【答案】13.C14.A15.C【解析】试题分析:13.浙江夏季是雨季,A位于河流沿岸,一旦遇到暴雨天气,水位上涨,容易出现险情,故A错误;B地位于山谷口,在山区容易发生山洪灾害,B处有遭遇泥石流的危险,故B错误;D处是陡崖,容易发生碎石崩落危险,故D错误;C处地势较高,地形较开阔平坦,没有前面的各种灾害,地质灾害最少,故C正确。14.读图,可以看到两座小山峰,海拔低于500米,属于丘陵,所以主要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形,故A正确;从图中等高线数值看,河流基本上沿等高线流动,落差小,水流平缓,故B错误;图中的等高距是40米,根据高差公式(n-1)·d﹤H﹤(n+1)·d,可以算出陡崖相对高度约80-160米,可能超过120米,故15.B点海拔为80米,山顶海拔240米,海拔差为160米,且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由此可知山顶气温=28℃考点:等值线判读。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16.图中等高线a和等高线内b的数值可能分别是()A.200米,350米B.400米,350C.200米,450米D.400米,17.图中河流在乙河段大致的流向是()A.自东向西B.自西北向东南C.自南向北D.自西南向东北【答案】16.D17.D【解析】试题分析:16.读图,图中有河流存在,说明河流所在处是山谷,所以a的数值为400米。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变化趋势判断,b地的海拔在400-500之间,所以可能是450米,故D正确A、B、17.结合前面分析,b处为一小山,或高地,不适合作滞洪区,故A错误;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不是草原植被,故B错误;位于亚热带,河流没有结冰期,没有凌汛现象,故C错误;根据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北半球,水流向北流,根据地转偏向力,水流向右偏,侵蚀东岸,所以河漫滩多发育在河流西岸,故D正确。考点: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判读及综合应用。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8.①地比②地()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19.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③地的雨水汇成的径流在坡面上的流向是()A.自东北向西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20.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28mB.42mC.55mD.60m【答案】18.B19.D20.B【解析】试题分析:18.从上图的等高线图可以看出,最粗的实线表示河流,那么河流两侧的等高线均匀分布,从河流开始,①的等高线多了一条,所以要比②的海拔更高;而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更小,故选B。19.由③处垂直向下,各线有较小的向高处凸出部,为新发育的沟谷;其走向大致与左侧河流同向──自西北向东南。故选D。20.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陡崖的高度是介于(n-1)*10米-(n+1)*10米,也就是介于30米至50米之间,所以相对高度可能是42米,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小题:21.图示地区山谷的基本走向为()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22.图示地区最高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答案】21.A22.B【解析】试题分析:21.山谷是等高线由低处凸向高处的部位。读图可知,图示山谷地区的基本走向是东北—西南向,A对。22.根据图中等高线分析可知,最高峰的西北坡等高线上密下疏,所以地形是上部较陡,下部较缓,B对。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以下问题。23.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A.避开河谷B.避开山脊C.联系居民点D.避开断层2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①沿河分布②沿交通线分布③沿断层线分布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23.A24.A【解析】试题分析:23.图中铁路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避开河谷。24.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局面点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沿交通线分布。考点:交通线路和聚落的影响因素。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5.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26.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B.乙、丁C.甲、丙D.乙、戊【答案】25.D26.C【解析】试题分析:25.溪谷的蒸发量、台风的降雨量、溪流的流速是不能用肉眼观测出来的,A、B、C错。只能通过等高线图,分析溪谷坡度的大小,通过观察比较堆积物粒径的大小,D对。26.学生观测的地点是位于溪谷处,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可以判断,甲、丙两处是溪谷,C对。乙、戊处没有河流,不能观察溪谷,A、B、D错。考点:等高线图的应用,河流分布位置。读下图(a.b.c代表图中等值线相应的数值),回答下列各题。27.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q线为山谷线,集水线B.pq线为山脊线,分水线C.mn线为山脊线,集水线D.mn线为山谷线,分水线28.若图中曲线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分布图,且a>b>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q对应的近地面天气多晴朗B.n对应的近地面天气多晴朗C.q对应的近地面气压一定比n地近地面气压高D.q点气压一定比m点气压低29.若图中曲线为近地面等温线,a>b>c,且图示地区为大范围的、海陆兼备的地区,pq位于陆地,mn位于海洋,则此时()A.m地可能有寒流通过B.地中海表层海水盐度为一年中最低C.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D.p地可能盛行冬季风【答案】27.B28.B29.A【解析】试题分析:27.pq处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为山脊,形成分水线;mn处等高线凸向高值方向,为山谷,形成集水线。28.q地等压面向上凸起,表明该地气压高于同高度其余地方的气压,说明该地近地面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A错误;同理可知B正确;根据气压的形成原理可知,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此C错误;q点气压高于m点。29.m地位于海洋上,且等温线凸向高值方向,说明该地温度低于同纬度其余地区的温度,可能是受寒流影响;该图中等温线弯曲也可能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此时陆地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凸出,说明陆地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温度,说明此时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表层海水盐度较高;潘帕斯草原为冬季,草木枯黄;p地盛行夏季风。考点:等值线综合判读下图为等高线分布图,若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皆由左上方向右下方递减,完成下列各题。30.若四幅图中的等高距皆为50米,比例尺分别为1:10000、1:20000、1:30000、1:40000,则其坡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31.若四幅图中的比例尺皆为1:10000,等高距分别为10米、20米、30米、40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④>③>②D.④>①>③>②【答案】30.A31.B【解析】试题分析:30.四图等高距相同,图上距离相同,则比例尺越大,相邻等高线间的实际距离越小,单位水平距离间的高度变化越大,坡度越大。31.四图图上距离相同,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单位距离间的高度变化越大,坡度越大。考点:比例尺、等高线图判读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32.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A.400米B.150米C.278米D.199米33.肯定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32.C33.B【解析】试题分析:32.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图中陡崖有三条等高线通过,根据相对高度计算可知,陡崖的高度大于200米,小于400米。33.图中①点与乙村之间有陡崖视线阻挡,③地与甲村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通视;④地能看见乙村,但是与甲村之间有视线阻挡;图中②地地势最高,与甲村和乙村之间无视线阻挡。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34.图中最易形成瀑布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35.图中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A.从乙到丙B.从丁到乙C.从戊到甲D.从丁到戊【答案】34.B35.D【解析】试题分析:34.甲乙两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可能形成瀑布;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可知,甲地位于山脊处,缺少水源,不会形成瀑布,乙地位于山谷处,易形成河流,水源足,最易形成瀑布。35.从乙到丙之间需穿过山脊,不能自流引水;从丁到乙、从戊到甲地势升高,不能自流引水;从丁到戊地势略有降低,可自流引水。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3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①②⑥。(2)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为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为(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用数字表示)(4)有AC和BC两种方案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线,理由是。(5)若从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最好,原因是。【答案】(1)鞍部山谷陡崖(2)1436(3)1∶100000(4)ACAC虽然引水距离较长,但水从水库引出后可以顺着地势进行自流;而C处地势比B处高,BC线不便于自流引水(5)丙丙处地势平坦,有利于修建梯田;丙处的地势比水库的水位低,有利于引水灌溉。【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知,②处有河流流过且从等高线图可知海拔中部低两侧高为山谷,⑥处等高线重合,说明为陡崖。(2)③地海拔为428米,④地海拔为571米,两地相对高度=571-428=143米;读图可知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2千米(3)图上比例尺为1:200000,放大2倍,为1:1000000。(4)引水线当选择由高处往低处,可自流引水,故AC线最好。(5)修梯田需要坡度小于25°,地势较低的山坡,可以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比,地势低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故丙处最好。考点:等高线判读。37.下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后回答。(共10分)(1)C点温度是_____,D点海拔是_______,C、D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C、D两地的温差是______。(2)AB间的水平距离约是_____千米,如果在它们之间修一索道,其长度比水平距离_______________(长或短)。(3)若站在C点,能否直接看到D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4)图示范围内是否可能有永久性冰川?因为_________________。【答案】(1)6.69003001.8°C(2)4长(3)否CD连线通过一道山脊,阻挡了视线(4)否根据推算,最高点B气温在0℃以上【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300米等高线的温度为12°C,C点海拔高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职业生涯管理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专科高效学习技巧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学术成果展示试题及答案
- 药物使用的社会影响与管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不同领域2025年护士考试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经济法概论考试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解析
- 行政管理中的中华文化试题及答案
- 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政管理应试技巧试题及答案
- 主管护师考试能力提升及试题与答案
- 2024年关于员工劳动合同参考模板(三篇)
- 2024年社区意识形态工作计划
- 麻醉科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病例分析专题报告三篇
- HG∕T 3714-2014 耐油输送带 国标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常考题专练专题09与旋转有关的最值问题(原卷版+解析)
- 云南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规程
- 【正版授权】 ISO 4532:1991 EN Vitreous and porcelain enamels -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of enamelled articles to impact - Pistol test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
- 园区绿化设计方案
-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支吊架设计手册
- 第五章-包装容器造型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