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解析和教学建议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一、本单元内容组成:本单元围绕着“生命之趣”选编了一组写动物的文章,分别是郑振铎的《猫》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和蒲松龄的《狼》。几篇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但都跟动物有关。《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动物笑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记叙自己观察动物习性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也写出了动物们的调皮可爱,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动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狼》是一篇文言小说,写的是人与动物的争斗,这是人与动物关系的另一面,故事虽短,但矛盾激烈,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总而言之,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反应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展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本单元还安排了一次写作训练“如何突出中心”。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积累本单元的文学常识。2、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3、了解作者表达感情的主要方法,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4、学习建立提纲式的读书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掌握“提问”“批注”等阅读方法。5、欣赏优美的语言,品味作者的情感。6、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7、选择你喜欢的身边的某个或某种小动物,观察其生活习性,写几则观察日记。三、本单元内容解析:《猫》文本解读1、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小说创作的早期作品。从这篇文章来看,作者受到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作者正是凭借一位正直作家的良心,以热烈、真挚的感情,纯朴、坦率的童心,努力地探寻人生的真谛,并将这种探索的所感所得奉献给读者。2、文题诠释
本文主要通过三次养猫并最终失去猫的故事来一步步演绎作家的心路历程变化,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揭示了社会弱势群体遭遇苦难悲剧的根源!最后“黄鸟事件”和丑猫死,才终于使“我”和全家真正认识了这只猫,这只丑猫其实是清白的。而人却是自私的、糊涂的、残暴的、误会伤害了那只可爱的猫,他应该向猫忏悔,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被赏玩、被利用,最终的命运是走失或者死亡,这就是猫在人类生活中的处境。这只丑猫的死,使全家对人与猫的关系有了一种深切的全新认识。
3、主旨
本文记述了“我"家三次养猎的经历。围绕着"养猫”这一中心,描写了“我"及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三只猫的外貌,性情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尽相间,但最后都无一例外地亡失了,令“我”与家人悲痛、遗憾,以
至于最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4、内容解读
初看这篇文章,语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但是稍微分析一下作品的行文脉络就能发现其实作家很讲究写作技法,主题与寄托的情感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渲染。
比如“三只猫”其中“黄色小猫”和“花白猫”都很活泼、很可爱,但详略安排不完全相同而且根据“这只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一句话来看,第二只猫带给“我和家人”的“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来得更加强烈与鲜明。然而“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恰好对应了一句话“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我”在养猫的经历中感受到了悲剧意味。第三只猫无论从“出身”(来历)还是丑陋和肥壮的外表以及时时表现得非常“忧郁性”和“懒惰”,都表明它在“我家”得到的宠爱都不如前两只猫。如此看来,第三只猫大概不会再落得-一个“自然死亡”或“被外人掠夺走”的悲剧命运吧?但结果它出人意料地被“我”害死。至此,“猫”这种动物的悲剧命运产生的悲剧色彩在构成的情节演绎中给读者留下更加强烈的抨击。
再如第一只猫的病死,第二只猫被外人掠夺,第三只猫被人冤屈而死,这是小说叙事的表层结构(故事直接展示给读者的情节发展流程),似乎波澜不惊,而作品的深层结构(小说的隐性含义或线索)借助“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以及“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两句话的对比得以体现。前者是因为曾经拥有的“新鲜与快乐”无端地失落而下定决心不想再让自己品尝失去美好事物的痛苦,而后者是因为全家人误解、冤枉、害死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在心中留下了负罪感。觉得永远愧对这种生灵。如果说“好久”表达了“我”因为守护不住生命,内心十分痛心与惋惜,那么后者的“永不”则抒发了毅然绝然的情绪,内心的痛悔之意完全被递进,被深化了。
5、结构特点
本文以“猫”为中心叙写了三段养猫失猫故事。三段故事有着相似的内容;情节相对独立、完整,但又层层递进,耐人寻味。这三段故事在写作时都采用了双线并进形式展开。其一,以写猫儿们的不同表现为线索,其二,以“我”以及家人对猫的情感为线索。
6、写作特色
(1)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文中的三只猫,各有各的特点,令人难忘,第一只猫有趣活泼,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不仅乱跑,爬树,还扑蝴蝶:"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画。
第三只猫则忧郁懒惰,不像前两只猫那样喜欢游玩,常常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还烧脱了好几块毛,总而言之,不怎么讨人喜欢。通过这些描写,三只猫的不同特点跃然纸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心理描写细腻真挚
文中不仅写了猫,还写了人,尤其是人的所思所想。对于第一只猫,作者这样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而对于这只小猫的死,“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辛酸
,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第二只猫更得作者的心,对于它后来被人偷走,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第三只猫一
开始就不招人喜欢,收养它只是出于对生命的爱惜。及至芙蓉鸟被咬死,作者很“愤怒",并给了它一顿严厉的
惩戒,没想到冤枉了它。作者反复诉说,将自己忏悔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以看出,文中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情浓度;都表达得恰如其分。(3)构思巧妙,匠心独具作者善于设置伏笔,首尾呼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如开头一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中间一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承上启下。文章末尾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前后呼应。文章还设置了一些伏笔。如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和死亡;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不怕生人,“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预示它被人捉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所有这些,在文中都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三个故事因此得以连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显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匠心独具。
《动物笑谈》文本解读
1、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游复熙、季光容译。有删改。传说所罗门王借助枚指环,就能够听懂鸟兽鱼虫的语言。劳伦兹借用这个传说,将给世人“谈谈动物的私生活”看作自己的责任,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课文《动物笑谈》便是其中一个精彩片段。
2、文题解读
“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笑”点明了本文的情感基调。
3、主旨
文章叙述了作者和小凫以及可可之间的趣事。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与尊重,也表现了作者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4、内容解读文章开篇,作者就点明“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题目中的“笑”字,但是,在这里作者不是讲动物的“趣事”,关联词语“不是...而是...”的运用把逗笑的主角锁定在“观察者自己”,其实也就是作者本人。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来研究“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方法怪诞不经”,“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讲述了四个有趣的场景。前两个详细,后两个则比较简略,但都很有趣。第一个场景是作者做有关小鸭子的科学实验。他学着母水鸭的叫声,带领小水鸭前行。科学研究需要反复实验,两次给小水鸭找妈妈的过程显示了作者的探索精神,而实验过后的分析更为重要,“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
为下文作者看似怪诞不经的做法--充当鸭妈妈的行为,做了铺垫。除了记述自己的分析过程,作者还略带自嘲地描写了在外人看来十分可笑的场景: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看到如此怪异的情景,谁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呢?难怪那些观光客会“吓呆了”,会“脸色煞白”。本来,亲身投人实验过程,是科学研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者把他的疑问和研究过程娓娓道来,既向大众普及了科学知识,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
另一个场景是作者在公共场合,为了唤回黄冠大鹦鹉,模仿大鹦鹉的鸣叫。关键是这种鸣叫实在跟“杀猪时猪的嚎叫声”很像,作者着实为难。这里的详细描摹既客观地介绍了鹦鹉叫声的特点,又表现出人要模仿这种叫声的难度之大。作者心里的犹豫、顾忌,使读者感同身受。在旅客众多的公共场合,发出这样的叫声确实是件令人为难的事情。但为了大鹦鹉不走丟,作者还是“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一啊’的叫声”,结果,“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让人不禁一方面因作者为动物着想、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而肃然起教,另一方面却又忍俊不禁。
另外两个场景写的是大鹦鹉的故事,这只特别活泼爱动的大鸟惯于恶作剧,曾经咬掉老教授身上的扣子,把它们整整齐齐地各排一堆,还把鲜艳的毛线缠到门前的柠檬树上,实在是可气又好笑。作者用生花妙笔,把这些故事记述得多么有趣!读来实在是一种巨大的享受。
优美而生动的笔触,细腻又传神的描写,使劳伦兹笔下的动物像登台表演的明星,给读者带来快乐的同时,又撩拨着读者内心最柔软的琴弦,唤起读者和作者一样的共鸣,那就是对动物朋友的敬意和同情。
5、写作特色
(1)结构清晰,条理清楚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开篇以“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点题,同时以“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讲述了四个有趣的场景。前两个是对“我”被当作疯子的原因的交代,后两个是对大鹦鹉的“恶作剧”行为的描述。四个场景都紧扣题目中的“笑"字,详略得当,条理清楚。
(2)语言生动幽默,诙谐有趣
本文语言生动幽默,诙谐有趣。如“如果不是因为我出了名的无害于人,大概老早就给关进疯人院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
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等,语言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又如作者写观光客脸色煞白、“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等,既展现了大家对“我”的行为的不理解,又带着调侃的味道,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狼》文本解读1、作者及时代背景
蒲松龄(1640
-1715),
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原文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第一则着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第二则着重表现狼的欺诈伎俩,第三则着重表现屠夫杀狼的智慧。三则故事中的狼最终都落个被杀死的下场,作者借此赞扬了屠户杀狼的正义行为和巧妙高明的策略,也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2、文题诠释
题目,直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
3、主旨
这则寓言故事,以狼为主线,通过叙述屠户如何战胜狼的故事,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和愚蠢凶恶的本性,最后用议论点明了主旨: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战胜。
4.内容解读
《狼》叙述了两只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文章描写了屠户和两只狼搏斗的整个过程,生动地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嘲讽了恶狼因狡诈而自取灭亡的可笑下场,启发读者对待像狼一样狡诈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绝不能心慈手软。
5.结构分析
全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按照先叙事,后议论的顺序;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1-4自然段)叙事,写人狼相斗。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写遇狼,第二层写惧狼,第三层写御狼,第四层写杀狼。杀狼是故事的高潮结局,表现屠户的勇敢镇定和狼的狡猾贪婪。环环相扣,情节紧张曲折。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议论,点明文章主旨。6.写作特色(1)情节曲折起伏本文篇幅很短,仅202字,却写出了一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完整故事。开头仅用20个字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一屠”与“两狼”的矛盾双方,渲染了危险、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随后情节步步发展,写了屠户投骨给狼、两狼并驱如故、屠户持刀对狼、两狼要前后夹攻、屠户暴起杀狼等几个情节。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扣人心弦。直到屠户杀死狼,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2)语言简洁生动写狼的“假寐"
,以“目似暝,意暇甚”6字,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写屠户与狼斗争时,贴切地运用了一系列动词,如“奔”“驰”“持”“劈”等,生动逼真地描述了屠户的坚决果断、敢于斗争。文中还多次巧妙地运用文言代词“其”,如“受其敌”“断其股”中的“其”指代狼,“攻其后”中的“其”指代屠户。“积薪其中”中的“其”指代麦场。“奔倚其下”“洞其中”中的“其”指代柴草堆。用一个“其”字分别指代几个对象,使文句更加简洁。
写作训练本单元的写作是“如何突出中心”,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选材;学会恰当安排详略,突出中心;掌握常用的突出中心的写作技法。(1)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写作目的,褒扬什么,批评什么,总要达到一种内心需求。定好目标后,进行选材,选材只有紧扣时代旋律,抓住时代脉搏,唱响和谐主旋律,才能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深度。(2)恰当运用材料,突显文章中心选择好典型的材料,并不是简单地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要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表达中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变换手法,突出文章中心详略要得当,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要详写,反之,要略写;对比须鲜明,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必将闪出火花,巧妙运用对比,更能鲜明、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点题要适时,为了使文章的中心突出,可在题目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来点明中心,突出文章主旨,往往能使读者对文章中心有更明确、深刻的认识。四、对本单元的教学建议:第一,要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他们所象征的可贵精神。有一种观念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靠人类的智慧可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种观念长期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人类早就应该反思,是否因为我们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生存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从这个角度解读本单元课文,可以引发学生更深入思考。如《猫》中作者对猫特别是第三只猫命运的关注,反映了有着人文主义观念的现代知识分子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动物笑谈》更是把动物视为朋友,与它们和谐共处,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任的理想境界。第二,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集合圈点勾画、做摘录等,继续训练默读的技巧,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教师在对学生的默读能力的训练中,可以充分借助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准确把握文章的要点。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一定的时间内看完一篇文章并写出其内容梗概。另外,本单元的课文词汇丰富,有许多精彩的描写语句,无论对动物还是人的心理都刻画得非常精当、传神,可以圈点勾画出来,同学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加以摘录。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及时积累、总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三,从多方面人手,训练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中心的能力。本单元的文章大多偏长,涉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有的内涵比较深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学生细读课文,把握每一段课文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概括和归纳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动物有关的文章和话题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对本单元课文中许多值得争议和思考的观点,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猫》中“我”的悔恨、内疚之情,《动物笑谈》中作者与动物的融洽关系,《狼》中两只狡猾的狼的下场给人的启示,等等。第四、对各篇文章的教学建议:1、《猫》:(1)教学时间:
2--3课时。(2)继续练习默读的技巧,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本文的描写手法,着重揣摩对三只猫的不同描写。这部分是文章的精华。可被选几个片段,引导学生揣摩。(4)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着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动物笑谈》:(1)教学时间:
2课时。(2)本文通俗易懂,但篇幅较长,课前应布置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课文是节选,课前可先让学生阅读有关劳伦兹和《所罗门王的指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活模式视角下教培企业员工压力问题研究
- 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课外活动计划
- 旅游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总结范文
- 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
- 安装工程现场信息化管理措施
- 氧化铝陶瓷粉体合成方法的探究与优化
-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ICT制造业价值提升研究-以联想集团为例
- 软件开发师徒结对技术共享方案
- 辛亥革命与当代社会价值观的碰撞心得体会
- 环保组织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流程
- 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原创
- 十字头夹具设计说明书
- 04S202 室内消火栓安装
- 医疗设备强检计量目录(参考)
- 三年级硬笔书法课课件
- 佳发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标准版)
- 投融资部面试题本
- 汽车配件名称大全全
-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my-clothes-Part-B-Read-and-write-》课件
-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