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迈进中学2023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史书记载北魏改革前,鲜卑族拓跋部“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矣。”拓跋部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反映了当时北魏存在的问题是①部落制与宗主制并行
②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
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④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同在,汉化程度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参考答案:B3.日本福泽渝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修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参考答案:C4.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参考答案:BA项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因此A错误。C项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因此C项错误。D项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这个说法太过绝对,错误,应是内因。B项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从图片中我们可以一直看到外国资本占有重要成分。【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5.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数量(艘)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371196荷兰6517702950英格兰—8111865欧洲合计77031616661——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A.16世纪后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参考答案:D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6世纪达到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的是葡萄牙而不是荷兰,故A项错误。17—18世纪到达亚洲商船增长率最高的是英格兰,故B项错误。18世纪时,新航路早已开辟,故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6.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参考答案:A从“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可以看出该思想家主张“善变”,对中国能否适应世界环境感到担忧,由此可以看出他主张抛弃旧文化,崇尚新文化,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在“重建儒家信仰”上;C选项没有注意到时间:20世纪初,这个时期康梁变法已经结束;D选项错在材料体现不出这种思想。7.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B.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C.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参考答案:C通过京剧脸谱“寓褒贬、别善恶”可以看出,京剧具有社会教化功,C正确;“注重人物性格”为表象,本质强调社会教化,排除A;材料中并未出现京剧折射社会伦理秩序,排除B;脸谱艺术不能体现京剧艺术成熟,排除D。点睛:抓住磁链关键信息“寓褒贬、别善恶”,联系所学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分析解答。8.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因为在那天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参考答案:C9.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A.新思潮涌动B.农奴起义不断C.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参考答案:C【详解】新思潮涌动属于思想方面,农奴起义属于社会矛盾的爆发,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属于外部因素,这些都不属于生产力发展的方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项。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不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金和市场,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C项。10.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
)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
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
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参考答案:B11.有学者指出:各国在经济一体的初始阶段都能够享受到极大的增长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取决于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下列最能顺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应是A.欧洲联盟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参考答案:A12.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后者的诗作则充满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这主要是因为(
)
A.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郁B.前者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C.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者
D.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参考答案:B13.《史记》载汉初六十年,“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百姓歌颂:“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材料在实质上A.肯定了汉初全面推行仁政思想B.歌颂了萧何、曹参作为祖国的政绩C.认可并肯定了汉初的黄老思想D.从另一方面否定了秦崇法的治国思想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汉初萧何、曹参等人实行休养生息的无为而治政策,从材料“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也可看出。材料在实质上认可并肯定了汉初的黄老思想。故答案为C项。汉初没有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从“无为”到“有为”·汉初休养生息政策1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上B.防止大臣专权C.消弱地方权力D.防止人民反抗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可见三公之间各有分工,可以避免大臣专权,故B项正确;皇帝制度确立了皇权至上,加强皇权是变革中央官制的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三公属于中央官制,与消弱地方权力无关,故C项错误;防止人民反抗与三公的设立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秦朝的中央官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需要求学生掌握秦朝中央官制三公九卿的特点,大臣之间彼此牵制,皇帝操纵军政大权,加强了皇帝对中央的控制。15.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参考答案:B16.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文学形式先后产生了志怪小说、传奇、话本、散曲,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民族矛盾的尖锐C.市民队伍的不断扩大
D.资本主义萌芽参考答案:A17.独立战争时美国共和派所创造的美国民主政治带有一种可贵的特色那就是“原则民主”(确定民主政治的原则)与“程序民主”(规定实行民主的方法)并重,美国实现“程序民主”主要是通过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邦联条例》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参考答案:B18.梭伦在改革中提倡公民后代学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邦技术人员迁居雅典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雅典手工业的发展B.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C.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D.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问题参考答案:A“学艺、技术人员”等均是和手工业直接相关的,所以材料中做法的直接目的是要促进雅典手工业的发展而非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等问题,所以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唐宋以来各地瓷窑各具特色,苏轼曾先赞“定州花瓷琢红玉”,诗中所赞瓷窑位于A.河北B.江西C.浙江D.陕西参考答案:A据材料中“定州花瓷琢红玉”信息可判断应该是定窑,据所学可知定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保定市,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故A项正确;江西、浙江、陕西均与题意无关,故BCD项排除。20.罗马法规定:“凡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不必受害人亲自起诉,凡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这一规定表明,在古代罗马A.本国公民享有法律特权B.严禁人们投弃垃圾物品C.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D.注重提高人们公德意识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罗马法规定的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不必受害人亲自起诉,凡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即禁止向外抛物而致人伤亡,这里强调了提高人们公德意识,故D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公民的法律特权问题,材料内容强调提高禁止向外抛物的公德意识,故A选项错误;严禁人们投弃垃圾物品不是材料内容所体现的主要问题,故B选项错误;面对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情况时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加害人的权利,而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故C选项解读材料错误。21.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参考答案: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的方针,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政治协商制度的方针,故B项错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C项正确;“和平共处,平等互利”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区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等概念说所属的不同领域,再扣住题干关键词“国家统一大业”,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2.当今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的是
(
)A.美国、日本、英国
B.欧盟、美国、日本C.美国、日本、俄国
D.美国、中国、日本参考答案:B23.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该书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 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是明朝后期著名思想家,其性格离经叛道,自称异端,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大胆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的虚假说教,代表作有《焚书》和《藏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4.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
④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考查明清文化的特点。明清时期开始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出现了《红楼梦》等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还出现了介绍《农政全书》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出现了小说等通俗文学巨著。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25.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中这样评说隋文帝“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这里的“远见卓识”含义是
()A.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迅速发展
B.完善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结束了长期分裂,重新完成统一
D.通过察举制选拔了大量有用人才参考答案:B26.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参考答案:D27.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和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下列对“现代世界”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不包括()A.指南针 B.浑天仪 C.印刷术 D.火药参考答案:考点: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火药:概况:a.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b.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c.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评价: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答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均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浑天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的一件天文仪器,并未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28.十分重视道德问题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古希腊哲学家是A.莎士比亚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马丁·路德参考答案:B29.史书记载:“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条材料反映的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方田均税法C.均田制和租调制D.宗主督护制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方田均税法是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所以本题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方田均税法。3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注意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称为繁盛的社会根源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制约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3——据吴裕成《中国的井文化》等“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表3为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与井文化有关的历史事物名称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名称,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总体要求:所提炼论题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材料中的三个史实引用合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结论明确示例1:中国古代井文化与农耕文明。阐述:井灌技术提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坎儿井技术从内地推广到新疆等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井田制形成了“方里而井”的基层社会组织;乡井情怀反映了农耕定居、安土重迁的生活状况;天井等建筑艺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农耕生活特色。中国古代的井文化反映了农耕文明的特征。示例2:与井有关的革命文化。阐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红军井”就是人民群众对拥护革命、支持革命事业的历史见证。抗日井与王震井则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英雄的尊敬。“红井”所刻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思想的认同与传承。与井有关的革命文化反映了党的事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示例3:井文化的时代变迁阐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机器设备进行工业生产,推动着新式矿井的出现。如,“唐山矿一号矿井”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推动了各类与工业文明相关的进的出现。如,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油井”的建没;海洋资源开发推动海上钻井平台展的出现。井文化的变迁反映出近现代中国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程。本题据材料表格中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与井文化有关的历史事物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名称,拟定一个论题,如:中国古代井文化与农耕文明。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井灌技术、坎儿井技术、井田制、乡井情怀、天井等建筑艺术等方面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3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显德二年二月,周世宗柴荣认为自己“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因此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幸论谏。若联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这年四月,更下诏明确要求“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互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这种大面积命题对策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大臣王朴上了一篇《平边策》,纵论大势,从内政到外事,从战略到战术,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足以堪称五代之“隆中对”,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统一中国的基本蓝图。——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维护统治的举措,并说明其举措出台的背景。(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世宗的上述举措的影响。参考答案:(1)举措:鼓励官员上谏,指出皇帝和政治的得失;允许官员对国家政治发表看法和主张。背景:国家分裂;政权林立;统一趋势日益明显。(2)周世宗的举措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清明;增强后周政权的实力;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一定基础。【详解】(1)依据材料中“要求‘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幸论谏。若联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大面积命题对策”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鼓励官员上谏,指出皇帝和政治的得失、允许官员对国家政治发表看法和主张等方面概括周世宗维护统治的举措。依据材料中“显德二年二月”、“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统一中国的基本蓝图。”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国家分裂、政权林立、统一趋势日益明显等方面说明其举措出台的背景。(2)依据材料中“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幸论谏。若联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大臣王朴上了一篇《平边策》,纵论大势,从内政到外事,从战略到战术,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足以堪称五代之‘隆中对’,从此成为柴荣乃至赵匡胤后来统一中国的基本蓝图。”等信息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实现政治的清明、增强后周政权的实力、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奠定了一定基础等方面说明周世宗的上述举措的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其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极迅;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麛、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材料二:清王朝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多次颁令实行矿禁。材料三: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惟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材料四:《清史简编》记载:抚顺矿是东北最大的煤矿和油母页岩矿,光绪二十八年加入俄国华俄道胜银行股份,日俄战争后,日本声称该矿为俄国财产,强行收归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经营。该矿所属的电力、冶炼、机械、制油等企业,均落入日商之手。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哪些应用?(3分)(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禁止开矿的原因。(2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对采煤业的认识。(4分)(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电力工业落后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应用:用作车轮的润滑油、用作照明的灯油、制作书画用的颜料。(3分)(2)原因:奉行重农抑商政策;认为开矿会导致人民聚众闹事,危及统治。(2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管理学组织行为研究试题及答案
- 管理心理学在危机沟通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商业地产租赁的合同模板
- 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对市政学发展影响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电视剧项目地区代理合同的范本
- 2025委托物业服务合同协议书
- 建筑机械在施工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5餐饮合作经营合同协议书格式
- 2025年建筑施工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研究
- 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原创
- 十字头夹具设计说明书
- 04S202 室内消火栓安装
- 医疗设备强检计量目录(参考)
- 三年级硬笔书法课课件
- 佳发教育考试网上巡查系统(标准版)
- 投融资部面试题本
- 汽车配件名称大全全
- 新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my-clothes-Part-B-Read-and-write-》课件
- 康复治疗-运动疗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