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东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东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东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东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东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东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奉行不结盟政策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考答案:D2.二战后,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以美元为中心

B.美元与英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C.以英镑为中心

D.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参考答案:D略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受这种自然环境影响,希腊城邦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A.闭关锁国、重视农业B.人民主权、轮番而治C.小国寡民、独立自治D.贵族政治、僭主当政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可知,希腊没有开阔的平原,陆地被山川河流分割成小块,人们就生活在这些小块陆地上,并且不同小块陆地上的人们因自然阻隔联系、交往困难,这使得希腊城邦呈现出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特点,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可知,希腊没有开阔的平原,农业不发达。希腊采取开放的态度,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的特点,只是使得希腊城邦呈现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特点,不是导致希腊城邦呈现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特征的原因,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不是导致希腊城邦贵族统治、僭主当政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4.右图漫画《拿手好菜》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竞争、对峙的格局。下列有关美国两党的正确表述是

①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②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尽相同③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上有所不同④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A5.美国1787年宪法和德国1871年宪法在内容上相似之处是A.权力结构

B.国家结构

C.政治体制

D.元首地位参考答案:B6.状元张謇被中日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④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A.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A7.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论文题目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B.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C.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参考答案:D8.观察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其中发展最快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C.南京临时政府倡导发展实业

D.清政府调整财税政策

参考答案:A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本题首先需要确定民族工业发展最快速的时间,然后再依据时间来分析其发展的原因。发展怕时间是在一战期间,B项发生在1912年,不在这个时间段内。C项时南京临时政府已经不存在了,清政府早已灭亡,故答案选择A项。9.下列属于鸦片战争后所签《南京条约》内容的有A.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B.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C.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D.“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体现了领事裁判权,不属于《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体现了五口通商,属于《南京条约》,故B项正确;“议定于何地方,用何房屋或基地,系准英人租赁”反映了租界的设立,不属于《南京条约》,故C项错误;“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反映了使馆区的设立,也不属于《南京条约》,故D项错误。故选B。10.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抑制土地兼并,打击豪强地主 B.减轻农民负担,防止农民暴动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富者田连阡陌”是指土地兼并现象,而从“为国守财”“乐于输纳”可看出统治者对待土地兼并的态度。故选C。A项错误,与材料说法相反;BD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减轻农民负担或者搜刮百姓的内容。考点:宋代对土地兼并的态度点评: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顽疾,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只要土地私有制未发生变化,土地兼并就不可能遏制。但是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保护小农经济,也纷纷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如北魏均田制等。在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策略,土地兼并得到迅速的发展。11.秦简的发掘,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成文法律。但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律罗马法要比秦简早两个多世纪。罗马法被尊为近现代法律的先驱,其主要原因是A.保留了古老习俗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蕴涵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D.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参考答案:C1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不包括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

D.洋务运动的诱导参考答案:C13.有学者认为:“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徳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印度本为资本主义国家却长期标榜为社会主义国家。”上述材料表明A.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来运行B.宏现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模式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C.经济全球化下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D.罗斯福新政成功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有利于各类国家发展参考答案:BA项错误,题干中涉及到的国家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是按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来运行;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混合市场经济、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统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有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都不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都夹杂着政府的宏观调控,所以C是正确答案。,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C项说法错误,经济全球化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存在差别的;D项不选,题干中没有提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要正确解读“二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徳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印度本为资本主义国家却长期标榜为社会主义国家”,混合市场经济、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统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有个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都不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都夹杂着政府的宏观调控,然后选择答案。14.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参考答案:C秦朝修建咸阳,让咸阳宫居中,而咸阳宫象征着王权,即君权,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把加强君主专制和巩固中央集权两者合二为一,故C项正确。15.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延缓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进程

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参考答案:B16.“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参考答案:A17.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参考答案:B18.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会议是(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四届三中全会

D、十六大

参考答案:B19.《清明上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①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②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④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

D.③④参考答案:C20.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参考答案:B21.“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B.唐朝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参考答案:C略22.为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参考答案:C23.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考答案:C24.下列文字是时人或后人对太平天国运动一些现象的描述,其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A.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B.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十指无茧者……或一见即杀。C.鼓励兴舟楫之利、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D.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参考答案:CA中“谓田皆天王之田”说明封建君王意识严重,故A项错误;“或一见即杀”体现封建社会血腥性,故B项错误;“兴车马之利、兴邮亭、办银行”出自《资政新篇》属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有利于近代化,故C项正确;“特权的森严”体现等级特别,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弄明白“近代化”的概念。近代化是伴随着工业文明出行的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生产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让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判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是哪个。25.工业革命是以英国为中心,向其他国家扩展的。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政治前提是()A.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B.手工工场的数量和规模最大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最为发达

D.殖民掠夺积聚了丰厚的资本参考答案:A26.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A.唐朝政府鄙视商业

B.政府要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地位C.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D.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意十分兴隆,许多官吏参与争利参考答案:D27.《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结盟国D.联姻国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中说,德在上文中的的那个年代有图腾“生性”之意,故“同性则同德意,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意为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崇拜相同的图腾有同样的生性,因为生性相同血缘相同故而心性想法相同,因为有同样的心性想法,才会有相同的志向。“同志”的基础是相同姓氏相同血缘的人,因此选择A。B主要事分封诸侯的制度;C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8.《耿飚将军回忆录》记录了新中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发言:“我们应该努力使朝鲜的停战状态转入和平状态。……采取措施来巩固朝鲜的和平,以便为和平统一朝鲜创造条件。”据此判断,该会议是A.万隆会议

B.不结盟运动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参考答案:C29.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因而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故B答案符合题意;A答案错误,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宋朝时期,故排除;C答案错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答案错误,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30.据《元和郡县图志》载:“730年吴郡(江苏苏州)户6万8千,洪州(江西南昌)户5万5千。到810年,两地分别增加到10万户与9万户”。据此可推知A.南方人口总量超过了北方B.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C.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D.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730年吴郡(江苏苏州)户6万8千,洪州(江西南昌)户5万5千。到810年,两地分别增加到10万户与9万户”可知洪州(江西南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户的增加无法得出人口总量的对比,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出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南宋,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材料二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英美两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有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1)变化:由君主专制到权力受限,再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③英国传统议会制度的影响;④人民的长期斗争。(2)“精巧制度的安排”: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共和政体。意义:①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和民主制度;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3)基本特征:议会权力至上;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政党政治。【详解】(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君主权力由专制到权利受限,再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得出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结合所学从经济上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传统以及人民的斗争等方面来回答。(2)第一小问,安排:根据材料二“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并结合所学可知是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共和政体。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从维护美国统一和民主制度、促进美国资本主义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等方面来回答。(3)结合英美两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可知其基本特征有都承认议会权力至上;都强调分权制衡原则;都实行民主原则,人民有选举权;都实行政党政治。32.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材料二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材料三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城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1)特点:以人文关怀为主题;描写“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反抗和嘲弄教会与君主。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主张:信仰得救;人人可以阅读《圣经》;人人可以与上帝对话。办法:三权分立。(3)表现:从人性(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从反宗教束缚到反君主专制。(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人文关怀”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角度回答。(3)结合所学从从人性到理性以及从反宗教束缚到反君主专制角度回答。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走向联合(如图所示)材料二

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向来充满波折。面时西欧联合趁势,一向傲慢自大的英国采取了不合作、不参与的孤立主义姿态,直到1973年,英国才正式成为欧洲共同体成员。近年来,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加快,英国社会中的疑欧、脱欧情绪更加明显。英国方面希望的改革包括:政治方面,“收回”部分立法自主权,阻止一些不受欢迎的欧里法现在英国实施;经济方面,减少欧盟在经贸领域的官僚主义和过度干预,确保伦敦金融城地位,允许英国与美国、亚洲等城外经济体自主发展贸易关系;移民方面,阻止欧盟新成员国移民大举涌入;司法方面。免受欧洲人权法院的“不必要干预”。然而,在欧盟内部,法国和德国这两个重量级成员绝不会眼睁睁看着英国以“欧盟拒绝改革”为借口任性“退群”的。﹣﹣新华网《女王宣布英国“脱欧”安排》2015年05月29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世界文明交流、促进整体世界形成为视角,对四幅图片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简要解读。(2)如果你是英国公民,“脱欧”公投时你会做何选择,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欧洲一体化.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2)本题考查对“脱欧”的看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解答:(1)图一说的是新航路开辟之前,当时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反映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图二是随着西欧生产力的发展和罗盘测量的使用,为远距离的洲际航海创造了条件;图三是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彼此孤立状态,美洲的农业文明成果(玉米、甘薯等)向世界其它地区传播,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图四是西方列强为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强行叩关,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开始了经济、外交、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近代化.(2)本题属于观点论述题,做此类题,应先表明观点,然后找出论据,最后做出结论.选择一:脱欧.英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由来已久,有损英国超脱于西欧的大国形象;欧盟的政治经济一体化会使国家部分主权受损;欧盟新成员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会给英国造成一定负担.选择二:不脱欧.欧盟会为英国带来国家安全的保障;欧盟经济一体化给英国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今天,英国的发展与欧盟的发展紧密相关).选择三:不脱欧,但尽量争取保留更多国家主权.理由:结合上面两种情况说明.故答案为:(1)新航路开辟之前,当时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反映了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状态,彼此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