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课件_第1页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课件_第2页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课件_第3页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课件_第4页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1/9/20231第二章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12/27/20221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生命周期理论1/9/20232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2/27/20222第一节马克思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9/20233第一节12/27/20223劳动力及其变动1、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资本论》)劳动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从事或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2、劳动力数量变动短期变动长期变动社会总人口数量的变化;社会总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适龄人口年龄范围的变化;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劳动力流动状况的变化。1/9/20234劳动力及其变动1、劳动力12/27/20224劳动力数量短期增加的原因

影响因素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资源增加就业人数增加具

1、新成长的适龄人口2、国外迁入3、期内复、转、退伍军人增加4、期内学生毕业5、刑满释放6、学生退学及升学率降低7、非适龄老人重新就业8、家务劳动者参与9、非适龄人口就业者增加10、提前退休者重新就业11、丧失劳动能力者恢复劳动能力并参与1、新成长的适龄人口2、国外迁入3、期内复、转、退伍军人增加4、刑满释放5、提前退休者重新就业6、非适龄人口就业者增加7、非适龄老人重新就业8、丧失劳动能力者恢复劳动能力

1、新成长的适龄人口就业2、国外迁入并就业3、期内安置复、转、退伍军人4、期内学生毕业并就业5、期内安置刑满释放人员就业6、非适龄人口就业者增加7、失业者重新就业8、家务劳动者从事社会劳动9、提前退休者重新就业10、丧失劳动能力者恢复劳动能力并参与

1/9/20235劳动力数量短期增加的原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资源增加劳动力及其变动3、劳动力质量提高涵义:劳动者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劳动技能以及精神素质的提高。主要途径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培训普通教育:初、中、高等学校教育,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一般的文化知识,读、写、算的能力和一些基本的理论与技能,适应面广。职业培训:各种专业学校、职工学校、培训班等,以传授从事具体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专业性强,适应面窄。经验积累1/9/20236劳动力及其变动3、劳动力质量提高12/27/20226劳动力及其变动投资决策与政策问题投资目的:取得投资收益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精神收益投资主体个人(家庭)企业国家(政府)影响因素工资政策:关键在于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程度。就业政策:关键在于择业自由度1/9/20237劳动力及其变动投资决策与政策问题12/27/20227劳动力资源利用1、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中,已经就业及要求就业的失业人员所占的比例。反映了社会劳动力最大可能利用的程度。劳动力参与率在业人数+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100%

2、就业率与失业率就业率在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100%1/9/20238劳动力资源利用1、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利用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100%3、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在业人数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100%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1/9/20239劳动力资源利用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1、劳动力生产涵义:劳动力形成的过程,即从母体受孕起,直到把婴儿培养成劳动力为止的全过程。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统一作为自然过程:劳动力的生理条件自然发育成长的过程。作为社会过程个体必须实现其社会化,才能成为劳动力;劳动者成长过程交织着各种社会关系,并不是纯粹个人的事。时间界限劳动年龄:将达到劳动年龄但未直接就业、继续学习的时间排除在外。就业年龄:将达到劳动年龄但未直接就业、继续学习的时间看成是劳动力生产过程的继续。1/9/202310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1、劳动力生产12/27/202210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2、劳动力再生产涵义:劳动者通过个人消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补充和恢复劳动力的消耗,获得新的劳动能力,以及提高劳动力的水平和质量。劳动力再生产的两方面直接表现为“消费的生产”,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者所造的物人化”的过程。同时也包含在劳动力消耗过程之中,包含在信息交换过程之中,表现为劳动的能动性。费用来源家庭的生活、卫生保健及教育支出;公共福利、卫生保健、体育、文化教育费用支出。费用构成直接费用:家庭、国家和社会团体直接支出的费用;间接费用:家庭、国家和社会团体为保证劳动力的生产而损失掉的收益,包括工时损失、产假工资、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1/9/202311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2、劳动力再生产12/27/202211第二节人力资本理论1/9/202312第二节人力资本理论12/27/202212人力资本1、含义:通过投资形成的、人体内具有的可用以获得未来收益或满足的能力。2、特点属于人的一部分,与人不可分;其形成总是与日常消费混在一起,因而难以准确衡量;具有耐久性,不同于再生产性物质资本;具有异质性,难以进行准确比较。3、与劳动力的区别劳动力人力资本考察角度从作为生产要素的性质和作用不同于其它生产要素之处进行考察的从其形成及对投资者的作用进行考察的。范围不同只包括罗个人劳动力的内容除包括个人劳动力的全部内容之外,还包括迁移等劳动力的使用费用在内。内容不同人具有的劳动能力人对自身进行投资的结果。1/9/202313人力资本1、含义:通过投资形成的、人体内具有的可用以获得未来1、涵义张一德、袁伦渠《劳动经济学概论》:用于增加劳动力数量和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投资。即包括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各种费用。李福田、陈宇《劳动经济学原理》:狭义是指一个人成长为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等等支出之和。广义是指除上述费用之外,还要加上劳动力就业安置费用。上述定义的缺点把纯粹消费的部分也包括在内;与投资的概念不相符,没有说明与收益的关系。

人力资本投资1/9/2023141、涵义人力资本投资12/27/202214人力资本投资定义: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对人本身进行的投资。它不包括纯粹的消费支出和一个家庭按法律义务将婴儿抚养成一个劳动力的基本费用支出,包括衣食住行支出和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支出。2、特点以人为对象,其结果凝结在人身上,与人不可分;与消费相混杂,因而难以准确衡量;效果受个人天赋潜能和主观努力程度影响很大,因而难以衡量;具有风险性,其风险性来自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和个人职业成功的不确定,以及个人天赋潜能的差异等;具有耐久性。1/9/202315人力资本投资定义: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对人本身进行的投资。它人力资本理论1、涵义:旨在解释劳动者个人、厂商及国家在劳动力上的投资行为,以及与此无关的劳动力市场变动情况的经济理论。其基本出发点是把人的能力看成是对人进行投资的结果,并把人的能力看成是可用于获取一定收益的资本——人力资本。2、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早期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H·冯·屠能和欧文·费雪尔三人认为,全体国民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都是资本的一部分。3、传统经济学对人力资本概念的排斥古典经济学时期劳动力素质相当低,知识和技能对人的劳动能力还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直接按人时数计量劳动;劳动的同质性假设是进行边际分析必不可少的;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把人看成资本,看成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是对人格的贬低,是对人的自由的侵犯。1/9/202316人力资本理论1、涵义:旨在解释劳动者个人、厂商及国家在劳动力4、五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和迅速发展的原因:

将人看成资本的一部分可以很好地解释用传统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的一些重要经济问题,也称为“经济之谜”。主要是:现代经济增长之谜:产量增长与物质资本及劳动量投入增长之间的“残差”(residual)(舒尔茨,1961);库兹涅茨(1961)之谜:资本-收入比下降,美国1869-1888年为3.2,1909-1928年为3.6,1946-1955年却下降为2.5;里昂惕夫(1956)之谜:美国作为资本富裕的国家,1947年出口的大部分产品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工资大幅度增长之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普遍地大幅度增长;人力资本理论1/9/2023174、五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和迅速发展的原因:人力资本理论1人力资本理论个人收入分配平均化之谜: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国家个人收入分配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缩小;工人的收入和流动性的差别;不同国家物质资本产出率的差别;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奠基者西奥多·舒尔茨:从解释“现代经济增长之谜”的角度,提出并阐明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与性质、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途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等思想。代表性作品有:《关于农业生产、产出与供给的思考》(1958);《教育与经济增长》(1961a);《人力资本投资》(1961b);《对人投资的思考》(1962)等。1/9/202318人力资本理论个人收入分配平均化之谜: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人力资本理论E·丹尼森: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929-1957年,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为20%,占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的23%,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的42%。代表性作品有:《美国经济增长之源与我们面临的选择》(1962);《教育贡献的衡量》(1964);《增长率为什么会不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验》(1967)等。J·明塞尔: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代表性作品有:《个人收入分配研究》(1957);《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1958);《在职培训:成本、收益及意义》(1962)等。

1/9/202319人力资本理论E·丹尼森: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人力资本理论G·S·贝克尔:主要是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特别是时间)分配角度系统地阐明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为人力资本的性质、投资行为作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代表性作品有:《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1962);《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1964)等。其中《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被认为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1/9/202320人力资本理论G·S·贝克尔:主要是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特别人力资本理论6、人力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与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对教育、在职培训、健康、迁移、信息等投资形式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对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与社会的经济收益以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非经济方面,特别是对人口质量、家庭、婚姻和生育等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微观模型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在60年代初明塞尔教育投资模型、G·S·贝克尔在职培训模型的基础上,Y·本·波拉斯(1967、1970)、G·奇兹(1970)等从生命周期角度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的关系,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生命周期模型。1/9/202321人力资本理论6、人力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12/27/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这一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两个新动向: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A·O·克鲁格,1968),对落后或不发达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托宾,1968;L·C·萨洛,1969)。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影响较大者有R·R·尼尔森和E·S·菲利普斯(1966)、D·W·乔根森(1967)等人进行的研究。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1/9/20232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人力资本理论7、人力资本理论的扩展与深化(1)可持续发展研究;(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3)收入分配研究;(4)贫困问题研究;(5)就业与职业流动研究;(6)储蓄与消费研究;(7)国际贸易研究;(8)科学与技术开发研究;(9)人口增长与生育率变动研究;(10)人口迁移与流动研究;(11)婚姻与家庭研究;(12)社会性别研究。1/9/202323人力资本理论7、人力资本理论的扩展与深化12/27/2022个人投资行为分析1、投资范围接受正规的教育;为获得及提高职业技能而接受职业培训及进修深造;为增进健康,延年益寿而进行卫生保健及体育锻炼;为获得更好的工作及改善生活条件而在企业间流动或迁移;父母为发现和开发孩子的天赋潜能而进行投资;为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行自学及自我训练;为增进他人的人力资本而进行的捐赠或资助。1/9/202324个人投资行为分析1、投资范围12/27/202224个人投资行为分析2、投资成本实际支出或直接支出:直接支出的货币或实物量,包括学杂费、旅行费、信息费,以及其它各种费用。放弃的收入(机会成本):包括放弃的工资收入、福利、奖金、津贴收入以及已取得的工作成就、晋升机会等。精神及心理损失3、投资收益含义:通过投资所能获得的未来收益和满足,包括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1/9/202325个人投资行为分析2、投资成本12/27/202225个人投资行为分析

收入流及其现值

总收益=Y1/(1+r)+Y2/(1+r)2+……+Yt/(1+r)t+…=ΣYt/(1+r)tt=1、2、3、……A收入流AA’收入流BB’直接支出放弃的收入A’B’BYOCT1/9/202326个人投资行为分析

收入流及其现值A收入流AA’收个人投资行为分析4、投资决策基本模型ΣYt/(1+r)t≥CC=ΣCi·(1+r)I

i=1、2、3、……决策方法现值法:规定一贴现率r,根据基本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内含报酬率法:在总收益与总成本相等的前提下计算出r即内含报酬率,看是否达到期望的标准。1/9/202327个人投资行为分析4、投资决策12/27/202227个人投资行为分析5、投资行为差异投资人数与收入的关系:随着投资收入的增加,投资人数也增加,即不同的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期望是不同的。投资人数与成本的关系:随着投资成本的增加,投资人数减少,表明不同的人对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OLC、MMC1/9/202328个人投资行为分析5、投资行为差异O个人投资行为分析6、边际决定者涵义:在任一给定收入水平下,若投资收入少量增加(或减少),就加入或退出投资者队伍的人,成为边际决定者。边际决定者与投资需求弹性:边际决定者的数量越多,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弹性就越大;边际决定者的数量越少,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弹性就越小。谁是边际决定者心理成本高的人天赋的学习能力差,不喜欢学习,厌恶考试的人;感情脆弱,依赖感强,不愿离开故友亲朋的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个人成本承受能力低。职业能力强的人:就业机会多,个人选择范围大。个人能力强,兴趣广泛;有特殊关系和门路;碰上了好机会的幸运儿。1/9/202329个人投资行为分析6、边际决定者12/27/202229个人投资行为分析7、个人投资期望不同的原因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力市场不稳定,导致个人投资的未来收益不稳定。大学毕业生的市场供求具有蛛网模型的特征,每隔4-5年就发生一次波动。个人职业成功的可能性不同

职业选择能力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个人偏好不同OL1L0L

WS

W1D1

D0

W0

W2

1/9/202330个人投资行为分析7、个人投资期望不同的原因OL厂商的投资决策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增加的现值大于投资总成本时,厂商就进行投资。VMPib-VMPia

(1+r)i

∑>CB收入流VMPib收入流VMPia直接支出放弃的收入B’A’AYOCTi=1、2、3、……、nr—投资的收益率(贴现率)C—投资成本n—投资后的受益年限VMPib—培训第i年的边际产出VMPia—不培训时第i年的边际产出1、基本决策模型1/9/202331厂商的投资决策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增VMPib-VM厂商的投资决策2、最佳投资量的确定投资收益及其变动:厂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是员工经培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带来的。随着投资的增加,边际收益必然递减。个人潜能开发到一定水平以后,进一步提高将变得更加困难;随着投资的增加,工作时间将减少。OLMCMPMCMP投资成本及其变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包括:设施费用;教学人员工资;教学资料费用;受训者受训期间工资;外出受训的学费、差旅费等。1/9/202332厂商的投资决策2、最佳投资量的确定O厂商的投资决策

最佳投资量的决定VMPib-VMPia

(1+r)i

∑=MC

即投资边际收益的现值等于追加的投资成本时,人力资本投资效益最好。1/9/202333厂商的投资决策

最佳投资量的决定VMPib-VMPia(1人力资本投资与雇佣决定1、无培训情况下的雇佣决定MRPL=MFCL=W即使劳动力的边际生产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即工资,是厂商决定是否雇佣一个工人的条件。2、有培训情况下的雇佣决定

即在有培训的情况下,厂商决定是否雇佣一个工人的条件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他所带来的总收益现值,不小于向他支付的工资总额的现值。VMPi(1+r)i

∑-C≥Wi(1+r)i

∑1/9/202334人力资本投资与雇佣决定1、无培训情况下的雇佣决定即在有人力资本投资与雇佣决定3、二者的区别无培训的雇佣决定取决于即时的劳动力市场,有培训的雇佣决定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变化;无培训的情况下,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收入,有培训的情况下,工资不一定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收入;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将首先裁减未受培训的工人,是否裁减受过培训的工人,取决于厂商对经济状况的预期;无培训的雇佣与受雇稳定性都要小于有培训的情况。1/9/202335人力资本投资与雇佣决定3、二者的区别12/27/202235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1、一般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提供培训的厂商提高边际产出,而且可以使其它厂商提高边际产出,这种培训就称为一般培训。2、特殊培训:只能使提供培训的厂商提高边际产出,而不能使未提供培训的厂商提高边际产出的培训,就称为一般培训。W0W2W1

WOtTTW1W2W0E3、厂商的投资选择

设w0-w0为无培训者的工资曲线,也即是边际生产率曲线。w1-w1为有培训者的边际产值曲线。1/9/202336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1、一般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提供培训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当培训为一般培训时,工人的工资曲线为w1-w1,即工资等于边际产值,企业不承担培训费用;当培训为特殊培训时,工人的工资曲线为w2-w2,即在培训期O-t内,工资高于边际产值,其中w1Ew2部分相当于培训费用;培训后的服务时间t-T内,工资低于边际产值,其中Ew1w2部分相当于雇主从培训中获得的收益;在现实中培训一般都是介于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之间,因而培训费用和报酬情况显得很复杂。总的情况是费用分担和利益分享,具体方式多种多样。1/9/202337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当培训为一般培训时,工人的工资曲线为w1-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4、企业培训政策费用分担:越是特殊培训,厂商承担的部分越多;越是特殊培训,受训者承担的部分越多。利益分享:长期雇佣协定:明文的和非明文的;红利报酬制度:奖金制度;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提级、晋升等制度。1/9/202338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4、企业培训政策12/27/202238第三节生命周期理论1/9/202339第三节生命周期理论12/27/202239线性人生(TheLinearPathofLife)一、线性人生模式出生–教育–工作–结婚–家庭–退休–死亡;单一的职业被认为正常、合理,并且是职业成功和稳定生活的关键;因为人生较短、可预见性强并且变化缓慢。BirthMarriageBirthfirstchildBirthlastchildDeathfirstparentDeathsecondparentDeath1/9/202340线性人生(TheLinearPathofLife)一TheLinearPathofLife教育工作培训破产开始非正规经济创业配偶死亡解雇再就业离婚工伤工作场所暴力退休出生死亡意外伤害自然灾害1/9/202341TheLinearPathofLife教育工作培训破生存风险不同年龄的死亡、残疾分布1/9/202342生存风险不同年龄的死亡、残疾分布12/27/202242生命周期(lifecycle)的含义定义:个人所面临的风险和确定性事件保持不变的时期。一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因面临同样风险和确定性因素,所以都处于同一生命周期,具有相同的vulnerability(脆弱性、易损性)。LifeCycleRisk+CERTAINTIES=VULNERABILITYCONSTANT1/9/202343生命周期(lifecycle)的含义LifeCycle生命周期更替涵义:一个人由于积极的或消极的原因,决定其易损性水平的风险和确定性因素发生变化,他/她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RiskB+CERTAINTIESB=VULNERABILITYBEVENTLifeCycleALifeCycleBFromLifeCycleAtoLifeCycleB1/9/202344生命周期更替涵义:一个人由于积极的或消极的原因,决定其易损性生命周期更替导致生命周期更替的原因:个人、社区、国家以及全球范围的不同事件将许多人推入新的生命周期,包括:家庭成员死亡患病或致残工作事故家庭暴力毒品和酒精问题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经济、财政或政治危机等生命周期更替的结果易损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减弱易损性减弱:抵御风险能力增强1/9/202345生命周期更替导致生命周期更替的原因:个人、社区、国家以及全球生命周期更替导致更脆弱生命周期的消极事件:一个或两个供养者失去工作;一个家庭成员生病、病危或死亡;一个或两个供养者艾滋病(HIV/AIDS)呈阳性;供养者离婚;家庭暴力;因工致残;经济崩溃;非正规经济活动失败;迁移(国内或国际)不成功;遭遇危机或紧急事件;战争;等等。1/9/202346生命周期更替导致更脆弱生命周期的消极事件:12/27/202导致生命周期易损性减弱的积极事件:一个或两个供养者获得更好的工作;教育水平提高获得新技能成功开展一项商业活动成功融入工作市场成功获得非正规收入等等使生命周期保持不变的事例:以易损性低的第一个生命周期为例(积极惯性):稳定的收入预防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获取基本物质和服务有效获取个人和社会发展手段有效的影响(effectivevoice)有效的维护(effectiverepresentation)等等1/9/202347导致生命周期易损性减弱的积极事件:12/27/202247生命周期的影响带来新的挑战:包含新的风险,不仅对家中的供养者(breadwinnerorthebreadwinners),而且对受养者(dependants),父母成功适应新的生命周期影响家庭现在和将来的福利。提供新的机会:为成功者提供了不断拓展和上升的机会;为不成功者提供重新开始的机会;为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打破难以忍受的恶性循环提供了可能。1/9/202348生命周期的影响带来新的挑战:包含新的风险,不仅对家中的供养者生命周期与人生路径基本观点: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许多个生命周期,不同的人起点不同,经历不同,结果也不同。有的人越来越好,有的人越来越差,有的人依然如故,好的依然好,不好的依然不好。最好的人生路径是:B-E-HC-B-D-E-HC-D-E-H最差的人生路径是:C-F-IA-C-F-IB-C-F-I1/9/202349生命周期与人生路径基本观点:人的一生都要经历许多个生命周期,

A三个阶段的生命周期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BCDEFGHIFIRSTPHASE:BEFOREWORKINGYEARS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SECONDPHASE:DURINGWORKINGYEARSSECONDPHASE:DURINGWORKINGYEARS高中低易损性1/9/202350A三个阶段的生命周期RiskABCDEFGHIFIRST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任何年龄都有风险,任何一个生命周期也都有风险,但每一个生命周期面临的风险很不相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保证每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不幸事件的影响和易损性能得到控制,对于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避免下降式的人生路径、促进个人/家庭发展和社会正义,都具有决定性意义,社会保障都是必要的;社会保障应当贯穿人生的所有阶段,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对每一个人都紧密相关,不应当因人的性别、职业、年龄等不同而有所不同或相互独立;社会保障不是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是由所有人(byall)向所有人(forall)的生命进程在三个层次(threedimensions)上进行的投资。1/9/202351生命周期与社会保障任何年龄都有风险,任何一个生命周期也都有风第一层次:获得基本物质与服务第二层次:预防与保护(主动保障)第三层次:提升潜能与机会重点:投资于可持续的个人和社会潜能、机会、时机,包括可能导致残疾的活动重点:投资于保持和强化可持续的个人和社会潜能、机会、时机,包括可能导致残疾的活动重点:投资于为老龄化捐款,保持独立性,保持与强化社会参与和残疾预防第一阶段工作之前第二阶段工作期间第四阶段工作之后重点:投资于社会稳定,将代表高昂的社会与产业冲突降至最低。社会对话在减轻变化困难和帮助经济和社会有效转变方面致关重要。社会伙伴加强使其他政策有效的社会资本和传统基础结构。重点:

平等和性别倾向重点:

尊重国际规范架构重点:

补充和强化其他领域的政策和战略crosscutting横切面人生各阶段社会保障的重点1/9/202352第一层次:重点:重点:重点: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四阶段重点:层次投资于可持续的个人和社会潜能、机会与时机,包括可导致残疾的活动保持和增强可持续的个人和社会潜能、机会、时机,包括可能导致残疾的活动走向老龄化老龄化死亡获得基本物质与服务预防与保护提升潜能与机会出生前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工作时期第四年龄段第三年龄段所有年龄段层次父母选择父母选择孩子的意见兴趣与能力意见和对话个人选择1/9/202353层次投资于可持续的个人和保持和增强可持续的个人走向老龄化死亡第一阶段:社会保障具有关键作用,为提升个人和社会必需的潜能提供足够的投资,为人们获得有尊严的人生提供必要的技术与能力。重点:投资于可持续的个人和社会潜能、机会与时机,包括可导致残疾的活动。主要内容:家庭收入保障生育保障健康婴儿照顾教育消除童工预防艾滋病青年培训工作与家庭的和谐等等1/9/202354第一阶段:社会保障具有关键作用,为提升个人和社会必需的潜能提第二阶段(工作年龄段):社会保障具有多方面目标。投资于工作场所的健康与安全,以提高生产率,降低事故损失,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工作适应性,缩小工作和收入差距。重点:保持和增强可持续的个人和社会潜能、机会、时机,包括可能导致残疾的活动。主要内容:促进体面的工作与就业应对非工作风险提高生产力、预期寿命和终身学习(life-longlearning)为后工作时代的活动建立基金安全健康的工作有规律的劳动力流动限制歧视与冲突劳动力整合与包容收入保障艾滋病预防等1/9/202355第二阶段(工作年龄段):社会保障具有多方面目标。投资于工作场第三阶段:社会保障的首要目标是通过确保人道和有尊严的高质量生活,防止人们陷入贫困,降低死亡对遗属和受养人的影响。重点:为应对老龄化筹资保持老年人口的经济独立性保持与强化社会参与预防残疾确保获得基本物资和服务,包括食物、住房、保健与照顾1/9/202356第三阶段:社会保障的首要目标是通过确保人道和有尊严的高质量生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二章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1/9/202358第二章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基础12/27/20221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生命周期理论1/9/202359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2/27/20222第一节马克思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理论1/9/202360第一节12/27/20223劳动力及其变动1、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马克思《资本论》)劳动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从事或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2、劳动力数量变动短期变动长期变动社会总人口数量的变化;社会总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适龄人口年龄范围的变化;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劳动力流动状况的变化。1/9/202361劳动力及其变动1、劳动力12/27/20224劳动力数量短期增加的原因

影响因素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资源增加就业人数增加具

1、新成长的适龄人口2、国外迁入3、期内复、转、退伍军人增加4、期内学生毕业5、刑满释放6、学生退学及升学率降低7、非适龄老人重新就业8、家务劳动者参与9、非适龄人口就业者增加10、提前退休者重新就业11、丧失劳动能力者恢复劳动能力并参与1、新成长的适龄人口2、国外迁入3、期内复、转、退伍军人增加4、刑满释放5、提前退休者重新就业6、非适龄人口就业者增加7、非适龄老人重新就业8、丧失劳动能力者恢复劳动能力

1、新成长的适龄人口就业2、国外迁入并就业3、期内安置复、转、退伍军人4、期内学生毕业并就业5、期内安置刑满释放人员就业6、非适龄人口就业者增加7、失业者重新就业8、家务劳动者从事社会劳动9、提前退休者重新就业10、丧失劳动能力者恢复劳动能力并参与

1/9/202362劳动力数量短期增加的原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提高劳动力资源增加劳动力及其变动3、劳动力质量提高涵义:劳动者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劳动技能以及精神素质的提高。主要途径体育锻炼与卫生保健教育培训普通教育:初、中、高等学校教育,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一般的文化知识,读、写、算的能力和一些基本的理论与技能,适应面广。职业培训:各种专业学校、职工学校、培训班等,以传授从事具体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专业性强,适应面窄。经验积累1/9/202363劳动力及其变动3、劳动力质量提高12/27/20226劳动力及其变动投资决策与政策问题投资目的:取得投资收益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精神收益投资主体个人(家庭)企业国家(政府)影响因素工资政策:关键在于工资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程度。就业政策:关键在于择业自由度1/9/202364劳动力及其变动投资决策与政策问题12/27/20227劳动力资源利用1、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中,已经就业及要求就业的失业人员所占的比例。反映了社会劳动力最大可能利用的程度。劳动力参与率在业人数+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100%

2、就业率与失业率就业率在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100%1/9/202365劳动力资源利用1、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资源可能利用率)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利用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100%3、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在业人数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100%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1/9/202366劳动力资源利用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1、劳动力生产涵义:劳动力形成的过程,即从母体受孕起,直到把婴儿培养成劳动力为止的全过程。自然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统一作为自然过程:劳动力的生理条件自然发育成长的过程。作为社会过程个体必须实现其社会化,才能成为劳动力;劳动者成长过程交织着各种社会关系,并不是纯粹个人的事。时间界限劳动年龄:将达到劳动年龄但未直接就业、继续学习的时间排除在外。就业年龄:将达到劳动年龄但未直接就业、继续学习的时间看成是劳动力生产过程的继续。1/9/202367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1、劳动力生产12/27/202210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2、劳动力再生产涵义:劳动者通过个人消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补充和恢复劳动力的消耗,获得新的劳动能力,以及提高劳动力的水平和质量。劳动力再生产的两方面直接表现为“消费的生产”,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者所造的物人化”的过程。同时也包含在劳动力消耗过程之中,包含在信息交换过程之中,表现为劳动的能动性。费用来源家庭的生活、卫生保健及教育支出;公共福利、卫生保健、体育、文化教育费用支出。费用构成直接费用:家庭、国家和社会团体直接支出的费用;间接费用:家庭、国家和社会团体为保证劳动力的生产而损失掉的收益,包括工时损失、产假工资、受教育的机会成本等。1/9/202368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2、劳动力再生产12/27/202211第二节人力资本理论1/9/202369第二节人力资本理论12/27/202212人力资本1、含义:通过投资形成的、人体内具有的可用以获得未来收益或满足的能力。2、特点属于人的一部分,与人不可分;其形成总是与日常消费混在一起,因而难以准确衡量;具有耐久性,不同于再生产性物质资本;具有异质性,难以进行准确比较。3、与劳动力的区别劳动力人力资本考察角度从作为生产要素的性质和作用不同于其它生产要素之处进行考察的从其形成及对投资者的作用进行考察的。范围不同只包括罗个人劳动力的内容除包括个人劳动力的全部内容之外,还包括迁移等劳动力的使用费用在内。内容不同人具有的劳动能力人对自身进行投资的结果。1/9/202370人力资本1、含义:通过投资形成的、人体内具有的可用以获得未来1、涵义张一德、袁伦渠《劳动经济学概论》:用于增加劳动力数量和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投资。即包括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各种费用。李福田、陈宇《劳动经济学原理》:狭义是指一个人成长为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费用、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等等支出之和。广义是指除上述费用之外,还要加上劳动力就业安置费用。上述定义的缺点把纯粹消费的部分也包括在内;与投资的概念不相符,没有说明与收益的关系。

人力资本投资1/9/2023711、涵义人力资本投资12/27/202214人力资本投资定义: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对人本身进行的投资。它不包括纯粹的消费支出和一个家庭按法律义务将婴儿抚养成一个劳动力的基本费用支出,包括衣食住行支出和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支出。2、特点以人为对象,其结果凝结在人身上,与人不可分;与消费相混杂,因而难以准确衡量;效果受个人天赋潜能和主观努力程度影响很大,因而难以衡量;具有风险性,其风险性来自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和个人职业成功的不确定,以及个人天赋潜能的差异等;具有耐久性。1/9/202372人力资本投资定义: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而对人本身进行的投资。它人力资本理论1、涵义:旨在解释劳动者个人、厂商及国家在劳动力上的投资行为,以及与此无关的劳动力市场变动情况的经济理论。其基本出发点是把人的能力看成是对人进行投资的结果,并把人的能力看成是可用于获取一定收益的资本——人力资本。2、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早期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H·冯·屠能和欧文·费雪尔三人认为,全体国民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都是资本的一部分。3、传统经济学对人力资本概念的排斥古典经济学时期劳动力素质相当低,知识和技能对人的劳动能力还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直接按人时数计量劳动;劳动的同质性假设是进行边际分析必不可少的;传统的伦理观念认为把人看成资本,看成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是对人格的贬低,是对人的自由的侵犯。1/9/202373人力资本理论1、涵义:旨在解释劳动者个人、厂商及国家在劳动力4、五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和迅速发展的原因:

将人看成资本的一部分可以很好地解释用传统经济学理论不能解释的一些重要经济问题,也称为“经济之谜”。主要是:现代经济增长之谜:产量增长与物质资本及劳动量投入增长之间的“残差”(residual)(舒尔茨,1961);库兹涅茨(1961)之谜:资本-收入比下降,美国1869-1888年为3.2,1909-1928年为3.6,1946-1955年却下降为2.5;里昂惕夫(1956)之谜:美国作为资本富裕的国家,1947年出口的大部分产品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工资大幅度增长之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普遍地大幅度增长;人力资本理论1/9/2023744、五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兴起和迅速发展的原因:人力资本理论1人力资本理论个人收入分配平均化之谜: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国家个人收入分配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缩小;工人的收入和流动性的差别;不同国家物质资本产出率的差别;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奠基者西奥多·舒尔茨:从解释“现代经济增长之谜”的角度,提出并阐明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与性质、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途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等思想。代表性作品有:《关于农业生产、产出与供给的思考》(1958);《教育与经济增长》(1961a);《人力资本投资》(1961b);《对人投资的思考》(1962)等。1/9/202375人力资本理论个人收入分配平均化之谜: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人力资本理论E·丹尼森: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929-1957年,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约为20%,占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的23%,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的42%。代表性作品有:《美国经济增长之源与我们面临的选择》(1962);《教育贡献的衡量》(1964);《增长率为什么会不同:战后西方国家的经验》(1967)等。J·明塞尔: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代表性作品有:《个人收入分配研究》(1957);《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1958);《在职培训:成本、收益及意义》(1962)等。

1/9/202376人力资本理论E·丹尼森: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人力资本理论G·S·贝克尔:主要是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特别是时间)分配角度系统地阐明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为人力资本的性质、投资行为作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代表性作品有:《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1962);《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1964)等。其中《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被认为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1/9/202377人力资本理论G·S·贝克尔:主要是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特别人力资本理论6、人力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与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对教育、在职培训、健康、迁移、信息等投资形式与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对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与社会的经济收益以及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非经济方面,特别是对人口质量、家庭、婚姻和生育等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微观模型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在60年代初明塞尔教育投资模型、G·S·贝克尔在职培训模型的基础上,Y·本·波拉斯(1967、1970)、G·奇兹(1970)等从生命周期角度深入研究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入的关系,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生命周期模型。1/9/202378人力资本理论6、人力资本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12/27/2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这一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两个新动向: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国际比较研究(A·O·克鲁格,1968),对落后或不发达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J·托宾,1968;L·C·萨洛,1969)。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研究: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影响较大者有R·R·尼尔森和E·S·菲利普斯(1966)、D·W·乔根森(1967)等人进行的研究。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1/9/202379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人力资本理论7、人力资本理论的扩展与深化(1)可持续发展研究;(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研究;(3)收入分配研究;(4)贫困问题研究;(5)就业与职业流动研究;(6)储蓄与消费研究;(7)国际贸易研究;(8)科学与技术开发研究;(9)人口增长与生育率变动研究;(10)人口迁移与流动研究;(11)婚姻与家庭研究;(12)社会性别研究。1/9/202380人力资本理论7、人力资本理论的扩展与深化12/27/2022个人投资行为分析1、投资范围接受正规的教育;为获得及提高职业技能而接受职业培训及进修深造;为增进健康,延年益寿而进行卫生保健及体育锻炼;为获得更好的工作及改善生活条件而在企业间流动或迁移;父母为发现和开发孩子的天赋潜能而进行投资;为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行自学及自我训练;为增进他人的人力资本而进行的捐赠或资助。1/9/202381个人投资行为分析1、投资范围12/27/202224个人投资行为分析2、投资成本实际支出或直接支出:直接支出的货币或实物量,包括学杂费、旅行费、信息费,以及其它各种费用。放弃的收入(机会成本):包括放弃的工资收入、福利、奖金、津贴收入以及已取得的工作成就、晋升机会等。精神及心理损失3、投资收益含义:通过投资所能获得的未来收益和满足,包括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1/9/202382个人投资行为分析2、投资成本12/27/202225个人投资行为分析

收入流及其现值

总收益=Y1/(1+r)+Y2/(1+r)2+……+Yt/(1+r)t+…=ΣYt/(1+r)tt=1、2、3、……A收入流AA’收入流BB’直接支出放弃的收入A’B’BYOCT1/9/202383个人投资行为分析

收入流及其现值A收入流AA’收个人投资行为分析4、投资决策基本模型ΣYt/(1+r)t≥CC=ΣCi·(1+r)I

i=1、2、3、……决策方法现值法:规定一贴现率r,根据基本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内含报酬率法:在总收益与总成本相等的前提下计算出r即内含报酬率,看是否达到期望的标准。1/9/202384个人投资行为分析4、投资决策12/27/202227个人投资行为分析5、投资行为差异投资人数与收入的关系:随着投资收入的增加,投资人数也增加,即不同的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期望是不同的。投资人数与成本的关系:随着投资成本的增加,投资人数减少,表明不同的人对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OLC、MMC1/9/202385个人投资行为分析5、投资行为差异O个人投资行为分析6、边际决定者涵义:在任一给定收入水平下,若投资收入少量增加(或减少),就加入或退出投资者队伍的人,成为边际决定者。边际决定者与投资需求弹性:边际决定者的数量越多,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弹性就越大;边际决定者的数量越少,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弹性就越小。谁是边际决定者心理成本高的人天赋的学习能力差,不喜欢学习,厌恶考试的人;感情脆弱,依赖感强,不愿离开故友亲朋的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个人成本承受能力低。职业能力强的人:就业机会多,个人选择范围大。个人能力强,兴趣广泛;有特殊关系和门路;碰上了好机会的幸运儿。1/9/202386个人投资行为分析6、边际决定者12/27/202229个人投资行为分析7、个人投资期望不同的原因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风险受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力市场不稳定,导致个人投资的未来收益不稳定。大学毕业生的市场供求具有蛛网模型的特征,每隔4-5年就发生一次波动。个人职业成功的可能性不同

职业选择能力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个人偏好不同OL1L0L

WS

W1D1

D0

W0

W2

1/9/202387个人投资行为分析7、个人投资期望不同的原因OL厂商的投资决策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增加的现值大于投资总成本时,厂商就进行投资。VMPib-VMPia

(1+r)i

∑>CB收入流VMPib收入流VMPia直接支出放弃的收入B’A’AYOCTi=1、2、3、……、nr—投资的收益率(贴现率)C—投资成本n—投资后的受益年限VMPib—培训第i年的边际产出VMPia—不培训时第i年的边际产出1、基本决策模型1/9/202388厂商的投资决策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增VMPib-VM厂商的投资决策2、最佳投资量的确定投资收益及其变动:厂商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是员工经培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带来的。随着投资的增加,边际收益必然递减。个人潜能开发到一定水平以后,进一步提高将变得更加困难;随着投资的增加,工作时间将减少。OLMCMPMCMP投资成本及其变动: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包括:设施费用;教学人员工资;教学资料费用;受训者受训期间工资;外出受训的学费、差旅费等。1/9/202389厂商的投资决策2、最佳投资量的确定O厂商的投资决策

最佳投资量的决定VMPib-VMPia

(1+r)i

∑=MC

即投资边际收益的现值等于追加的投资成本时,人力资本投资效益最好。1/9/202390厂商的投资决策

最佳投资量的决定VMPib-VMPia(1人力资本投资与雇佣决定1、无培训情况下的雇佣决定MRPL=MFCL=W即使劳动力的边际生产收入等于边际成本即工资,是厂商决定是否雇佣一个工人的条件。2、有培训情况下的雇佣决定

即在有培训的情况下,厂商决定是否雇佣一个工人的条件是: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他所带来的总收益现值,不小于向他支付的工资总额的现值。VMPi(1+r)i

∑-C≥Wi(1+r)i

∑1/9/202391人力资本投资与雇佣决定1、无培训情况下的雇佣决定即在有人力资本投资与雇佣决定3、二者的区别无培训的雇佣决定取决于即时的劳动力市场,有培训的雇佣决定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未来变化;无培训的情况下,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收入,有培训的情况下,工资不一定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收入;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将首先裁减未受培训的工人,是否裁减受过培训的工人,取决于厂商对经济状况的预期;无培训的雇佣与受雇稳定性都要小于有培训的情况。1/9/202392人力资本投资与雇佣决定3、二者的区别12/27/202235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1、一般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提供培训的厂商提高边际产出,而且可以使其它厂商提高边际产出,这种培训就称为一般培训。2、特殊培训:只能使提供培训的厂商提高边际产出,而不能使未提供培训的厂商提高边际产出的培训,就称为一般培训。W0W2W1

WOtTTW1W2W0E3、厂商的投资选择

设w0-w0为无培训者的工资曲线,也即是边际生产率曲线。w1-w1为有培训者的边际产值曲线。1/9/202393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1、一般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提供培训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当培训为一般培训时,工人的工资曲线为w1-w1,即工资等于边际产值,企业不承担培训费用;当培训为特殊培训时,工人的工资曲线为w2-w2,即在培训期O-t内,工资高于边际产值,其中w1Ew2部分相当于培训费用;培训后的服务时间t-T内,工资低于边际产值,其中Ew1w2部分相当于雇主从培训中获得的收益;在现实中培训一般都是介于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之间,因而培训费用和报酬情况显得很复杂。总的情况是费用分担和利益分享,具体方式多种多样。1/9/202394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当培训为一般培训时,工人的工资曲线为w1-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4、企业培训政策费用分担:越是特殊培训,厂商承担的部分越多;越是特殊培训,受训者承担的部分越多。利益分享:长期雇佣协定:明文的和非明文的;红利报酬制度:奖金制度;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提级、晋升等制度。1/9/202395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4、企业培训政策12/27/202238第三节生命周期理论1/9/202396第三节生命周期理论12/27/202239线性人生(TheLinearPathofLife)一、线性人生模式出生–教育–工作–结婚–家庭–退休–死亡;单一的职业被认为正常、合理,并且是职业成功和稳定生活的关键;因为人生较短、可预见性强并且变化缓慢。BirthMarriageBirthfirstchildBirthlastchildDeathfirstparentDeathsecondparentDeath1/9/202397线性人生(TheLinearPathofLife)一TheLinearPathofLife教育工作培训破产开始非正规经济创业配偶死亡解雇再就业离婚工伤工作场所暴力退休出生死亡意外伤害自然灾害1/9/202398TheLinearPathofLife教育工作培训破生存风险不同年龄的死亡、残疾分布1/9/202399生存风险不同年龄的死亡、残疾分布12/27/202242生命周期(lifecycle)的含义定义:个人所面临的风险和确定性事件保持不变的时期。一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因面临同样风险和确定性因素,所以都处于同一生命周期,具有相同的vulnerability(脆弱性、易损性)。LifeCycleRisk+CERTAINTIES=VULNERABILITYCONSTANT1/9/2023100生命周期(lifecycle)的含义LifeCycle生命周期更替涵义:一个人由于积极的或消极的原因,决定其易损性水平的风险和确定性因素发生变化,他/她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RiskA+CERTAINTIESA=VULNERABILITYARiskB+CERTAINTIESB=VULNERABILITYBEVENTLifeCycleALifeCycleBFromLifeCycleAtoLifeCycleB1/9/2023101生命周期更替涵义:一个人由于积极的或消极的原因,决定其易损性生命周期更替导致生命周期更替的原因:个人、社区、国家以及全球范围的不同事件将许多人推入新的生命周期,包括:家庭成员死亡患病或致残工作事故家庭暴力毒品和酒精问题自然灾害如地震、飓风经济、财政或政治危机等生命周期更替的结果易损性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减弱易损性减弱:抵御风险能力增强1/9/2023102生命周期更替导致生命周期更替的原因:个人、社区、国家以及全球生命周期更替导致更脆弱生命周期的消极事件:一个或两个供养者失去工作;一个家庭成员生病、病危或死亡;一个或两个供养者艾滋病(HIV/AIDS)呈阳性;供养者离婚;家庭暴力;因工致残;经济崩溃;非正规经济活动失败;迁移(国内或国际)不成功;遭遇危机或紧急事件;战争;等等。1/9/2023103生命周期更替导致更脆弱生命周期的消极事件:12/27/202导致生命周期易损性减弱的积极事件:一个或两个供养者获得更好的工作;教育水平提高获得新技能成功开展一项商业活动成功融入工作市场成功获得非正规收入等等使生命周期保持不变的事例:以易损性低的第一个生命周期为例(积极惯性):稳定的收入预防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获取基本物质和服务有效获取个人和社会发展手段有效的影响(effective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