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税法学税法总论_第1页
期末作业税法学税法总论_第2页
期末作业税法学税法总论_第3页
期末作业税法学税法总论_第4页
期末作业税法学税法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法学

本课程共32学时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徐孟洲《税法》

本课程目录及学时安排: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税收概述(3个学时) 第二章税法概述(3个学时) 第二篇流转税法律制度 第三章增值税(7个学时) 第四章消费税(1个学时) 第五章营业税(1个学时)

第三篇所得税法律制度第六章个人所得税法(5个学时)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法(6个学时) 第四篇其他税收法律制度第八章税法的若干问题(2个学时) 第五篇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第九章税收征收管理法(4个学时)

期末成绩构成: 平常成绩:30%(作业) 期终考试成绩:70%(开卷考试)教学主要法规: 1,增值税暂行条例(2008年) 2,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年) 3,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2013年) 4,消费税暂行条例(2008年) 5,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年)

6,营业税暂行条例(2008年)7,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8年)8,企业所得税法(2007年)9,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年)10,个人所得税法(2010年修正)11,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2008年)12,税收征收管理法(2001.04.28)13,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2002.10.15) 主要参考书: CPA:注册会计师《税法》刘剑文:《税法学》、《税法专题研究》 (日本)北野弘久《税法学原理》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国家统计局网站

财政部网站

第一章税收概述 第一节税收概念一、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一般的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本质和特征 (一)税收是一个财政的范畴 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方式:

1,增发货币 2,发行国债 3,行政收费等各种收费

现在的收费种类很多,行政主体依据行政权力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相对人收取的费用主要有: (1)许可收费。如:排污许可费、土地使用许可费、烟草专卖许可费等。 (2)管理性收费。如: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出租汽车管理费、计划外演出管理费、民办医疗机构管理费、公路(水路)运输管理费等。 (3)证照收费。如:居民身份证工本费、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工本费、婚姻证书费等。

(4)手续费、登记费。如:中国国籍申请手续费、社团登记费、收养登记费、企业注册登记费、船舶登记费、土地登记费等。 (5)审查检验费。如:进出境动植物检疫费、新药审批费、进口音像制品审批费、中药品种保护审批费等。

(6)资源使用费。如: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水资源费、无线电频率资源占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7)集资性收费。如:港口建设费、车辆购置附加费、教育费附加、电力建设基金等。

4,罚款没收 5,土地收入

清华大学管清友取材于1989年-2010年《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国土资源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等官方统计数据,得出中国土地价款增幅的结论:从1989年的4.47亿元,到2010年的30108.93亿元,21年间土地成交价款增幅达到6732倍,年均上升320.57倍。

思考: 1,费与税的区别?关注费改税。 如社会抚养费(超生罚款):收费标准?用途? 2,关注土地收入与房价的关系。思考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问题。

6,税收 2012年,全国税收收入100614.28亿元。全国财政收入117253.5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25952.97亿元。2013年,全国税收收入110497亿元,全国财政收入129143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39744亿元。

(二)国家征税凭借的是政治权力 美国学者塞利格曼做过具体分析,将社会收入分为奉献性收入、契约性收入和强制性收入。

课税的理论依据:1.公需说。该说也称公共福利说,起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博丹和德国的克拉克。公需说从国家职能出发,认为国家职能在于满足公共需要,增进公共福利,为此需要支出费用。税收就是实现这种职能的物质条件,国家及公共团体是为了充实公共需要才要求人民纳税的。

2.交换说。也称利益说或代价说,始于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国家契约主义发展而逐渐形成。交换说以自由主义的国家学说和个人主义为基础,认为国家和个人是各自独立平等的实体,因国家的活动而使人民受益,人民就应当向国家提供金钱,税收就是这两者的交换。

3.义务说。该说起源于19世纪英国所倡导的税收牺牲学说,经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瓦格纳进一步完善,强调国家的权力。为了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强制课征税收,否则个人生活就无法想象。对于纳税人来说,纳税是强制义务。

4.经济调节说。这种学说认为,西方社会的市场经济机制失灵,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因此需要社会政策予以矫正。税收是国家政策的重要手段,是完善市场机制、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之一。

(三)税收具有三个形式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强制性:指税收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依托,国家运用法律形式规定,纳税人必须纳税,按时足额地纳税,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无偿性:国家征税既不需要事先支付对价,事后也不需要直接偿还或给纳税人以相应的资金或实物回报。 固定性:在征税之前,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纳税人、税种、纳税时间、纳税地点、税率、征税方式等。

(四)税收属于分配的范畴,它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三、税收的职能 (一)筹集财政收入的职能 (二)调控职能

第二节税收的体系 一、税收分类(typesoftaxes) 在税收体系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税收划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类别。 (一)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类、收益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和行为税类

1,流转税类(theturmovertax) 是以流转额(销售额或营业额)为征税对象,选择其在流转过程中的特定环节加以征收的一类税。 我国现有的流转税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

其特征:(1)对流转税征税以有偿提供商品、劳务为前提(2)对流转税的征税,通常是在法定的销售行为或劳务活动完成收入取得之后加以征收的。(3)征收流转税,只与法定流转额有关,一般不考虑纳税人的盈利状况。(4)流转税一般采取比例税率(5)是间接税

2,所得税类(incometaxes) 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收对象征收的一类税。我国现有的所得税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停征)。

其特征: (1)征税对象是纳税人的所得额或收益额。 (2)以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为征收的原则。 (3)个人所得税一般采取累进税率。多者多征、少者少征、没有的不征。 (4)是直接税,其税负一般不可转嫁给他人。

3,财产税类(propertytaxes) 是以法定财产为征税对象,根据财产占有的事实,加以征收的税。我国现有的财产税有:房产税(housetax)、车船税。

其特征: (1)以纳税人所占有的财产为征税对象。 (2)是直接税。 (3)通常是地方税。

4,资源税类(resourcetaxes) 是对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征收的一类税。 我国现有的资源税有: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其特征: (1)只对税法规定的资源征税。 (2)狭义的资源税只限于对因资源的贫富及开发条件不同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征税。

5,行为税类(conducttaxes) 依据法定的计税单位和标准,对特定行为的行为人加以征收的税。我国现有的行为税有:印花税、车辆购置税、契税(deedtax)。

取消:筵席税、屠宰税等

其特征: (1)征税对象是特定行为,计税依据则是该行为负载的资金量或实物量。 (2)应税行为发生的重复性、连续性不强,征税标的消失快。

(二)以各级政府对税收收入的归属权为标准,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1)中央税:凡所有权和管理权归中央一级政府的税。 ①关税;②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③消费税;④中央企业所得税;⑤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⑥铁道、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 2002年1月1日以后新成立的企业或其他单位,在当地国税局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

(2)地方税:凡所有权和管理权归地方各级政府的税。目前有: ①营业税(不含铁道、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营业税); ②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 ③个人所得税; ④城镇土地使用税;

⑤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等集中交纳的部分); ⑥房产税;⑦车船税;⑧印花税; ⑨耕地占用税;10,契税;11,土地增值税,12,烟叶税。

个人所得税:自2002年开始中央地方共享。2002年比例为5:5,2003为6:4。个人所得税中利息税由国家税务局征收。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凡是征收的税款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的税。这类税有: ①增值税:中央75%;地方25%; ②资源税:海洋石油资源税100%归中央,其余资源税收100%归地方; ③证券交易印花税:中央和地方各50%。

(三)价内税和价外税 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种分为: 价内税是指在征税对象的价格之中包含有税款的税。 价外税是指税款独立于征税对象的价格之外的税。如增值税。

(四)从量税和从价税 按照计征标准的不同,可将税种分为: 从量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等为标准进行征收的税。 从价税是指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标准进行征收的税。

(五)直接税和间接税 按照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税种可分为: 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给他人的税。 间接税:是指税负可以转嫁给他人的税。

税收转嫁的条件: (1)市场供求关系状况; (2)税种性质决定。

二、税制结构 (一)概述 税制在理论上可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单一制是指仅由一个税种构成,或主要由一个税种为主并辅以其他个别税种的税收制度。这种制度仅存在于理论层面。 复合制是指由各个不同税种构成的、内在协调互补的税收制度。

(二)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的税制结构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在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普遍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所得税也是重要的税种。 2013年我国税收总收入110497亿元: 企业所得税:22416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0%; 个人所得税:6531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5.9%。

其优点: 1,贯彻税收公平原则。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2,所得税的累进制富有弹性,对宏观经济具有自动稳定的作用。 3,所得税为主体税的税制结构在获得财产收入方面时稳定可靠。

其缺点: 1,实行税率高,档次多,对经济效率产生损害。 2,征收管理困难。

(三)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税制结构 即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作为国家税收收入的主要方式。 我国2013年: 增值税:28803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6%; 消费税收入:8230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4%; 营业税:17217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5.58%。

其优点: 1,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 2,征收管理较为简单。 其缺点:不利于贯彻税收公平原则。

思考题: 1,什么是税收?如何理解税收的概念? 2,什么是税收的形式特征?如何理解税收的形式特征? 3,我国如何对税收进行分类? 4,复合税制有哪些主要的类型?其优缺点?

第二章税法概述第一节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一、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调整税收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调整对象 按照内容的不同,税收关系可划分为税收实体关系、税收程序关系和税收权限关系。

(一)税收权限关系税收权限关系是指各相关国家机关因税收方面的权限划分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实质上是权力分配关系。国家机关在税收方面的权力,简称为税权,主要包括税收立法权、税收征收管理权。

1,税收立法权限关系:核心内容是在相关国家机关之间分配税收立法权。 (1)税收立法权的横向分配关系 是指税收立法权在同级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割和配置。

(2)税收立法权的纵向分配关系 是指税收立法权在中央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分割和配置。

2,税收征收管理权限关系 (1)税收征收管理权的横向分配关系 指税收征收管理权在同级的税收征收管理机关之间的分割和配置。 我国同级征税机关:税务机关、海关、(财政机关)。

海关主要负责:关税、船舶税、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 消费税条例规定:“消费税由税务机关征收,进口的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由海关代征。” 财政机关: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1996年以前一直由财政机关征收管理,1996年以后改由税务机关征收管理。 税务机关负责工商税收的征管。

(2)税收征收管理权的纵向分配关系 指税收征收管理权在不同级次的税收征管机关之间的分割和配置。

(二)征税机关与社会组织、个人在征纳过程中发生的实体关系。具体包括对谁征税、征什么税、征多少税等。 (三)征税机关与社会组织、个人在征纳过程中征纳程序关系,包括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和违法处理等。

思考题:如何理解税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税法的要素(主要内容)

一般说来,税法的要素包括:税法主体、征税客体、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优惠、法律责任等。

一、税法主体 (一)征税主体 征税主体是国家。国家授权有关的机关行使征税权力。在我国,由税务机关和海关负责具体的税收征管工作。 其中,税务机关是最重要的、专门的征税机关;海关负责征收关税、船舶税,代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

(二)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是纳税义务的承担者。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组织。 相关的概念:负税人、扣缴义务人。

二、纳税客体:也称征税对象或课税对象,即纳税主体所指向的对象,是征税的直接依据。如流转税的征税对象是商品或劳务;财产税的征税对象是财产;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所得。

征税对象的意义:(1)是一个税种区别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2)是税收分类的重要依据。(3)在我国,每个税法的名称基本上明确了征税对象。 相关的概念:税目、计税依据。

税目、计税依据是对征税对象在质与量的方面的具体化。税目:就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具体项目,是征税范围的具体体现。税目下可以设置子目。

设置税目的目的:(1)征税技术的需要。通过规定税目,可划分各税征免的界限。如消费税。(2)是贯彻政策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政策意图,制定不同的税率。计税依据:是征税对象的数量化,是应纳税额的计算基础。

三、税率:是应征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一)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少,均按同一比例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其优点:不因产品或销售数量的大少而改变,方面核算成本;在计算上简便。其缺点:不能调节收入悬殊情况,不能贯彻税收合理负担原则。

(二)累进税率指一种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的增多而提高的税率。其优点:税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起到自动调节贫富悬殊的作用。超额累进:根据课税对象数额的不同级距规定不同的税率,对纳税人按照不同的等级税率征税。全额累进: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照与之相适应的的等级税率征税。

应税所得适用税率全额累进超额累进0—100010%1001001001—200020%4001000×10%+(2000–1000)×20%2001—500030%15001000×10%+(2000–1000)×20%+(5000–2000)×30%5001—1000040%40001000×10%+(2000–1000)×20%+(5000–2000)×30%+(10000–5000)×40%

(三)定额税率是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四、纳税环节 指应税商品在其整个流转过程中,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五、纳税地点指纳税人依据税法的规定向征税机关申报纳税的具体地点。其作用:(1)说明纳税人应哪个征税机关申报纳税;(2)确定征税机关的税收管辖。

纳税地点一般有:(1)机构所在地 一般对固定业户的纳税人而言。(2)劳务发生地一般对非固定业户的纳税人而言。 (3)不动产所在地一般对财产类的征税采取该纳税地点。

(4)报关地主要对进出口货物而言。 (5)居住地 (6)户籍所在地 ……

六、纳税期限: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纳税期限的长短是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以及税种的特点而确定的。它包括纳税计算期和税款入库期。

(一)纳税计算期纳税计算期说明纳税人应多长时间计算缴纳一次税款,反映了计税的频率。根据生产经营的规模和特点,可分为:1,按期计算是以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的一定期限作为纳税计算期。通常可以日、月、季、年为一个期限。2,按次计算是以纳税人从事应税行为的次数作为应纳税额的计算期限。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分别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次纳税。

(二)税款入库期计算期满后,税款缴纳入库的期限。它是纳税人实际缴纳税款的期限。增值税: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六、税收特别措施(一)税收优惠指税法对同一税中某一特定的纳税人、应税产品等给予减轻或者免除税负的一种优待规定。税收优惠一般有:

1,减税和免税(1)减税:即少征部分应纳税额。(2)免税即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2,起征点和免税额(1)起征点:指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时,就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销售额未达到财政部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

(2)免税额:指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免税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税额部分征税。《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亏损转回或结转指当年的亏损可以用上年度或下年度的所得弥补。4,出口退税即对出口货物退还该出口货物在出口环节前已经缴纳的增值税。

5,税收抵免 指纳税人在国外已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可以在其向国内缴纳的所得税税款中扣除。

(二)重税措施附加:又称地方附加,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一部分税款。 城市维护建设税,没有独立的征税对象或税基,而是以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缴纳的税额为计税依据,随“三税”同时附征,本质上属于一种附加税。

公式:应纳税额=(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率 税率按纳税人所在地分别规定为:市区7%,县城和镇5%,乡村1%。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不在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的,税率为5%。

加成:指在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基础上,加征一定数额的税款。如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个人一次劳务报酬超过2万至5万部分,加征5成,超过5万部分,加征十成。

七、法律责任是对纳税人有欠税、偷税、抗税和不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纳税申报以及拒绝税务机关进行纳税检查或者不据实报告财务、会计和纳税情况等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是税法强制性的突出表现。

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责令限期改正、罚款、滞纳金、停止出口退税权、没收违法所得、收缴发票或者停止发售发票、提请吊销营业执照、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

思考题: 1,税法有哪些要素?其意义是什么? 2,以消费税为例,说明征税对象、税目和计税依据之间的联系。 3,说明起征点与免税额的区别。

第三节税法的基本原则一、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税收法律主义等。(一)税制、税种法定 税制、税种由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不得征税。违反的例子:

征税财税[2015]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经国务院批准,现将调整卷烟消费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将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二、纳税人兼营卷烟批发和零售业务的,应当分别核算批发和零售环节的销售额、销售数量;未分别核算批发和零售环节销售额、销售数量的,按照全部销售额、销售数量计征批发环节消费税。三、本通知自2015年5月10日起执行。此前有关文件规定与本通知相抵触的,以本通知为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征税

(二)课税要素法定征税机关、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计税依据、税率、征税环节、征税期限、征税地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