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第十二章_第1页
财政学-第十二章_第2页
财政学-第十二章_第3页
财政学-第十二章_第4页
财政学-第十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第二节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和类型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四节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第十二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1.产生

凯恩斯主义

2.含义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有意识地调整财政收支规模、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采取相应的财政方针、策略与措施。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第十二章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二、财政政策的特征与功能(一)财政政策的特征

1.制度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2.连续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3.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4.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统一二、财政政策的特征与功能(二)财政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制定导向目标,制定导向政策,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2.调控功能。对国民经济中的某些失衡状态进行调节和控制。

3.稳定功能。通过对总供给和总需求的调控,最终使经济运行的波动处于最小状态。一、财政政策基本构成要素(一)财政政策的主体:政府(二)财政政策的目标:总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具体目标:

1.充分就业

2.物价相对稳定

3.国际收支平衡

4.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适度增长、收入合理分配、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等)

第二节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和类型一、财政政策基本构成要素(三)财政政策工具国家预算(总量、结构)

税收(宏观税负、税负分配、税收优惠与惩罚)

公债

政府消费性支出

政府投资性支出二、财政政策类型(一)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根据经济波动状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需要政府运行状况改变现有政策和制度,加以贯彻实施才能发生作用的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性政策。在经济萧条时,通过政府扩大公共投资,带动民间资本跟进,进而扩大社会总需求。是一种诱导性政策以公共投资为载体旨在促使民间投资的扩大是一种短期政策汲水政策是一种典型的反周期调节政策,指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政策进行反周期调节。

与汲水政策的不同在于:不仅可以运用于通货紧缩,也可以运用于通货膨胀;不仅是政府投资的增加,也包括综合运用各种政策调节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公共支出的增长可视情况而定;调节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的有效需求。补偿性政策二、财政政策类型(二)按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1.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的政策,目的是刺激社会总需求。2.紧缩性财政政策:增税减支的政策,目的是抑制社会总需求。3.中性财政政策:既不扩张社会总需求,也不减少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类型(三)其他分类1.按财政政策所规范的内容分类: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调控政策2.按财政活动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层次关系分类:宏观财政政策——总量政策微观财政政策——个量政策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1.财政政策工具与收入分配

2.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供给

3.财政政策工具与价格的关系(二)财政政策效应的含义: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政策实施达到预期效果为有效,反之,则无效。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财政政策

税收财政支出收入分配国债财政补贴

货币供应量总需求

价格总供给乘数效应:财政政策经济效应分析

GDP的构成回忆:计算GDP的方法?支出法:是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从价值上看,GDP等于经济中各部门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总支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分为四个部门:企业、家庭、政府和国外。即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C+I+G+NXGDP的构成消费C: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投资I:住宅投资、非住宅投资(设备、厂房)和存货投资。投资是社会实际资本存量的增加,金融投资不包含在I中,作为个人的储蓄的一部分。政府购买G: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不包括财政转移性支出。国外NX(国外的净需求):净出口=出口-进口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GDP=C+I+G+NX一、基本假设假设有三个经济主体,居民、企业和政府,分别可以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企业愿意在给定的价格下提供任何数量的某物品,即产品供给在价格P处完全有弹性。ASADQP产品需求假设该经济体是封闭的,没有进出口,那么:产品需求(总需求):D=C+I+G有了产品的需求才有支出,产出才得以实现。二、消费(C)1、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1)可支配收入=消费者的收入+财政转移性支出-税收,在这里:YD=Y-T,(T是税收减去财政转移性支出)(2)消费函数:C=C(YD)=α+βYDα:自主消费,β:边际消费倾向2、自主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自主消费α: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那部分消费支出,即使收入为零也会有的消费支出。思考: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β:即MPC,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消费增加的幅度。思考:边际消费倾向应该有什么特点?3、MPC的特点:(1)MPC>0(2)MPC<1因此,用图形来表示时会发现MPC曲线的斜率小于1。4、从消费函数看影响消费函数的因素C=C(YD)=α+βYD=α+β(Y-T)个人收入、税收都会影响消费。三、投资此处假定投资为给定的。四、政府支出作为外生变量均衡产出的决定从三方面来认识经济现象代数图像经济含义的描述

一、均衡产出的代数推导1、总需求D=C+I+G=α+β(Y-T)+I+G=α+βY-βT+I+G当物品市场均衡时有:供给=需求=产出=收入Y=α+βY-βT+I+G(1-β)Y=α+I+G-βTY=(α+I+G-βT)/(1-β)2、支出增加时均衡产出的变动思考:假设消费倾向为0.6,当自主消费增加1亿美元,其他不变时,均衡产出增加多少?当政府购买增加1亿美元时,是否有一样的效果为什么均衡产出增加要大于政府购买的增加?3、乘数(1)含义:当某一支出增加时,均衡产出(收入)增加往往大于该支出的增加,增加的倍数就叫乘数。(2)乘数的值乘数=1/(1-β),0<β<1,因此,乘数>1,而且β越大,越接近1,乘数越大。(3)乘数效应从何而来?某支出增加需求增加产出增加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加产出增加·······二、产品市场均衡的图像和经济含义1、产出的图像:把产出和需求都表示为收入的函数,有:产出总是等于收入需求D,产出Y收入Y45度线2、需求的图形需求是收入的函数:D=C+I+G=α+β(Y-T)+I+G=(α+I+G-βT)+βY需求D,产出Y收入Y45度线D思考:需求图形的截距是多少?斜率是多少?3、产品市场均衡的点当产品市场均衡时有:需求=供给=产出=收入支出=均衡条件4、经济如何实现均衡需求D,产出Y收入Y45度线DAY1Y0Z0Y2存货调整在经济向均衡调整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1)当经济中的GDP水平小于均衡水平,需求(计划支出)大于产出Y,因此,企业只有销售存货才能满足较高的销售水平,使企业计划的存货减少,于是,企业就扩大生产维持计划的存货。因此,GDP增加,经济趋向均衡。(2)当经济中的GDP水平大于均衡水平,需求(计划支出)小于产出Y,企业的不能卖出预计的产品数量,于是存货增加,超过了计划内的存货,于是,为了减少非计划的存货,企业就减少生产。因此,GDP减少,经济趋向均衡。5、进一步认识乘数(1)表示乘数效应的图形:需求D,产出Y收入YDAD’10亿美元增加支出直接带来的产出增长乘数效应引起的增长(2)乘数效应的函数推导第一轮增长:10亿美元第二轮增长:10*β第三轮增长:10*β*β=10*β2

·······10*(1+β+β2+·····+βn

)=10[1/(1-β)]因此,支出初始增加是产出连续增加的引擎。乘数分析1、平衡预算乘数:(1)当G增加一单位时,均衡收入增加1/(1-β)当T增加一单位时,均衡收入减少

β/(1-β)(2)为什么两者的值不同,代表了什么含义?(3)平衡预算:政府税收和支出一样多,即G=T。(4)此时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1/(1-β)-β/(1-β)=1因此,平衡预算对国民经济依然有推动的作用。2、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1)累进所得税:税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增,即收入越高,税收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越大。则t1(2)均衡产出Y=(α+I+G)/(1-β+βt)

当β为正值时,乘数为1/(1-β+βt),小于1/(1-β),t越趋近于1,该乘数越小。(3)税收的自动稳定器功能:A、当收入随着总支出的扩大而趋于膨胀时,累进所得税制度自动将更多的公众收入转化为政府税收,抑制私人部门支出,降低支出的乘数效应,缓解经济的过度扩张。B、反之,当收入随支出下降时,会自动扩大支出的乘数效应,抑制支出下降和经济的收缩。因此,累进税制度具有一种使经济减缓波动的内在力量,被成为自动稳定器。当然,在经济从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恢复时,该机制又会成为一种财政拖累。(二)财政政策效应的含义:即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政策实施达到预期效果为有效,反之,则无效。政策的有效性是指政策成本与政策效益的对比。当政策效益大于政策成本时,政策是有效的;反之,则为无效。政策成本一般包括为推行某一政策所付出的研究费用、执行费用等。政策作用的消极效果也属于政策成本范畴。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货币政策的含义及手段

1.含义:一国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相应措施。

2.手段(1)法定存款准备率(2)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两种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肩负着稳定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的职责。但两种政策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更关注物价稳定,央行执行货币政策常常以稳定币值为唯一目标;而财政政策更关注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2.两者的调节功能不同。都是对总量的调节,货币政策由于不具备分配功能,因而基本上只对总量产生影响,而财政政策则兼有结构调节的功能。

3.从政策的传导机制看,财政政策的作用更为直接,而货币政策则主要为间接调控手段,以引导为主。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4.两者的调整时滞不同。政策的时滞包括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前3个为内部时滞,后2个为外部时滞。财政政策内部时滞较长,而货币政策外部时滞较长。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模式

1.双紧——应对社会总需求过高,通胀严重的形势;

2.双松——应对社会总需求过低,失业严重的态势;

3.紧财政松货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但私人投资不活跃,政府支出过大;

4.紧货币松财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但私人投资欲望强烈,产业结构正趋向不合理一、对1993年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一)1993年经济运行状况经济过热、物价连续走高、投资膨胀、货币供应过多。(二)对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及其效果实行“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1996年实现国民经济“软着落”。第四节我国宏观调控的实践

二、对1998年通货紧缩的调控(一)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2.国内消费需求低迷

3.投资需求不足

4.经济增长率下降。从1992年GDP增长14.2%,下降到1998年上半年的7%。二、对1998年通货紧缩的调控(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效果自1996年下半年开始,银行连续八次降息,包括调低法定存款准备率,效果不明显。

1998年下半年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采取增发国债措施,效果明显。(三)积极财政政策的退出

2004年12月中央决定停止执行积极财政政策,转而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三、2008年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亚洲金融危机十年后,中国再次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过时过境迁,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和作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一方向”到“形成合力”和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十年前主要是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而此次则是同时在基建和民生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达到提高收入和消费,以形成合力的效果。

200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伴随国际经济形势恶化,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下滑趋势

从2008年三季度起,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加速下滑的局面2008年11月和12月,全国进出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开始表现为负增长投资和消费增长速度放缓GDP及各产业增长值增长率(%)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7Q113.04.414.612.7Q213.83.815.414.3Q313.34.714.515.0Q412.32.714.313.22008Q110.62.811.510.9Q210.24.011.210.5Q39.05.69.010.1Q46.87.26.17.42008-09进出口额月度变化2008-09年消费变化国家层面对此次危机的反映显得更为强烈,10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避免经济增长持续下滑夯实未来经济发展基础促进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200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2008年11月5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促增长、扩内需的十项措施,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上述工程将在2009-2010年基本落实完成,实施需要总额约四万亿人民币的投资,投资的来源:新增中央投资共118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29.5%,主要来自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政府性基金、中央财政其他公共投资,以及中央财政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其他投资28200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70.5%,主要来自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企业(公司)债券和中期票据、银行贷款以及吸引民间投资等。从2008年10月到2010年底,中央拟增加政府公共投资1.18万亿元左右,包括2008年10月后增加投资1040亿元,2009年增加4875亿元,2010年预计增加5885亿元。4万亿元里面不包括减税约5000亿元和医改投入8500亿元。中央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投向构成

单位:亿元重点投向资金测算总

计40000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4000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3700铁路、公路等重大基建和城市电网改造15000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2100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3700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0000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纷纷围绕投资计划,争先恐后推出本地区相应拉动投资的措施,各地方政府在2009年相继抛出投资大单。在东部沿海省市中,广东拔得头筹,计划投资2.3万亿元,上海5000亿元,浙江3500亿元,江苏的计划是到2009年底前完成3000亿元,2010年再投6500亿元……积极财政政策包括五个重要投向:一、基础设施建设:(1)保障性安居工程。(2)农村民生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3)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4)灾后恢复重建。

二、税费制度改革:(1)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2)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3)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4)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5)降低住房交易税费。(6)取消和停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7)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或取消部分产品出口关税。2009年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三、调整收入分配:(1)大幅增加对农民各种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3)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补助标准。(4)促进就业。(5)提高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增长与支付保障机制。(6)促进企业全面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7)加强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监管。(8)加大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1)完善涉农财税政策,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水平。(3)完善家庭困难学生就学资助政策,推动国家助学贷款。(4)社会保障方面。五、支持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1)保障重大科技专项。(2)稳定支持基础性和公益性科研。(3)对企业自主创新实行财税优惠政策。(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5)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等。积极财政政策效果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7%,按季度增速分别为6.1%、7.9%、8.9%,上升趋势明显。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3%。从2009年3月份开始,经季节调整后,中国外贸总值已连续9个月环比增长,11月当月更是迎来了年内首次同比正增长,其中出口同比下降1.2%,环比增长2.6%。2009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7.7%的增长中,投资贡献7.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4个百分点,但出口的贡献为负3.6个百分点2009年5月,财政收入增长首次转正,实现4.8%增长;8月以后,连续出现30%左右高增长。2009年前11个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6339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2010年财政收入83080亿元,比上年增加14562亿元,增长21.3%进入2009年二季度以后,每个月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都在90万人以上。截至2009年11月底,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预计全年可实现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将超额完成全年新增900万人就业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20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股市风云变幻,中国股市的表现无疑最为抢眼。与2008年底相比,至2009年12月25日收盘时,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出现了73%和105%的涨幅

GDP增长(1997-2012)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可比价,上年=100)

(-)1998107.83331999107.61982000108.43132001108.30032002109.08212003110.02542004110.0852005111.312006112.67652007114.16242008109.63472009109.21422010110.4472011109.32012107.8价格指数(1997-201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1997102.8100.8199899.297.4199998.6972000100.498.52001100.726299.2200299.298.72003101.299.92004103.9102.82005101.8100.82006101.5101.028172007104.8103.82008105.9105.9200999.398.82010103.3103.12011105.4104.92012102.6-全国投资情况(1997-20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GB2002)

(亿元)(亿元)(亿元)199724941.13178.373753.4199828406.23614.235422.29199929854.74103.25587.56200032917.74984.15898.61200137213.56344.116631.54200243499.97790.926818.78200355566.610153.86289.4200470477.4313158.257646.2200588773.612915909.247196142006109998.162419422.917412138.12007137323.938125288.8373141542008172828.399831203.194217024.42009224598.767936241.80824974.72010278121.854948259.40330074.52011311485.12546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