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美第1课-史前、古埃及美术_第1页
外美第1课-史前、古埃及美术_第2页
外美第1课-史前、古埃及美术_第3页
外美第1课-史前、古埃及美术_第4页
外美第1课-史前、古埃及美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什么是美术?

美术,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的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

美术有哪些门类?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工艺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摄影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作品,谈谈你的感受

什么是美术史?研究美术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包括美术各门类,涉及美术家、美术作品、美术理论、美术思潮和美术流派等各方面。西方美术史发展规律(螺旋、交叉式发展)

当代艺术

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并存)古典艺术(印象派产生)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萌芽)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第一章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

——史前及古代艺术

第一节史前美术史前艺术是原是先民们出于实用和功利的目的创造出来的,它们并不是、或许原始人也不曾把它们视为我们今天所称的艺术。今天之所以称其为艺术,一是它们都是经过人类的加工创造、都有人类创造痕迹的物品;二是因为这些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原始人类的审美动机。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的艺术(距今约3万~1万年)

19世纪以前,人们始终认为欧洲最早的艺术始于古希腊。直至19世纪下半叶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意外发现,才改变了人们的这一看法。按考古学的分期并以发现地命名,早期的原始美术可分为:奥瑞纳(Aurignacian)时期,梭鲁特(Solutrean)时期马格德林(Magdalenian)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艺术主要包括两大类:

洞窟艺术和器物艺术。【西班牙】阿尔塔米拉穴顶《受伤的野牛》《野牛·人》【法国】拉斯科洞窟《马》【法国】拉斯科洞窟《野牛和小马》【法国】拉斯科洞窟《马》【法国】拉斯科洞窟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它由一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组成,其中有一个外形不规则的圆厅最为壮观,洞顶画有65头大型动物形象:有2米到3米长的野马、野牛、鹿和4头巨大公牛,最长的约5米以上,真是惊世的杰作。请同学们分析下史前绘画(岩画)的特点

洞窟艺术特点:

1、以巨大的食草动物为主要内容。

2、动物形象几乎都是侧面的,是记忆画的特点,所以动物形象简练真实。3、线条简练,有简单的明暗描绘,色彩多呈黑红色、黑褐色。表现出自然而粗犷的原始风格,表现了动物硕大的体积和沉重的量感,显示了相当高的写实能力。2、器物艺术器物艺术主要指原始人类绘刻于牛角、骨头和石头上的雕刻作品,经过加工装饰的工具和其他一些用品。这些物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女性小雕像,它反映了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人类对母性的崇拜,对部落生存繁衍的关注。

《维伦多夫的裸女》《手持牛角的裸女》【法国】洛赛尔在欧洲奥瑞纳文化期发现的人物雕像很多,其中以法国洛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为最杰出。从形象动作的姿态特征中,人们猜想这位女子正在主持一项巫术仪式,祈祷猎物丰收和部族昌盛、安康。也有人认为手中托举的角器是人类繁殖的吉祥物,表明她那母性的潜力不再隐藏在自己的身体内,而是寄托于神秘的象征——兽角。

此时期女性雕塑,它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享有崇高的地位,是当时母氏系族社会的象征。史前雕刻基本特点是什么?史前雕刻基本特点:体积很小。表现女性特征明显。高度水准也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形态。价值大多不在审美属性,而在于实用功利属性。从造型风格上看,它属于稚拙、简朴的审美类型

艺术起源学说简介

模仿说古希腊先哲中流行的观点。苏格拉底、伯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都持这一看法。劳动说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来自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论述。游戏说这一观点是由德国美学家莱辛提出,为席勒发展。它也是艺术起源理论中较有影响的学说。巫术说本世纪以来,西方最有势力的艺术起源学说就是巫术说。巫术活动是人类最早祈求保佑和获得更多食物的一种仪式。人类借助想象的超自然力量,通过绘画、雕刻、符号、语言等在心理上去战胜对方,从而产生了艺术,这就是巫术说对艺术起源的阐释。

第二节古代埃及美术背景古埃及就像尼罗河边的宏伟金字塔一样神秘而古老,它留给后世许多艺术遗迹:大金字塔、巨石雕像、方尖碑、神庙和壁画等等艺术作品。早在公元前5000多年,人类开始在尼罗河流域定居耕种,生息繁衍。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给河谷两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为人类生活提供的有力的保障,也就开始了埃及的文明史。古埃及社会是稳定封闭的东方专制主义国家的典型,法老拥有绝对的权威。这种专制禁锢了艺术的自由创造,并确立种种艺术规范。导致埃及艺术的统一风格和宏伟杰作的产生,也使艺术保持了稳固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另一方面,埃及人特殊的宗教信仰——对死后生活的崇拜也深深的影响着他们的艺术,这样就发生、发展了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埃及艺术随历史变迁分为四个阶段介绍:1、早期王国时期2、古王国时期3、中王国时期4、新王国时期

1、早期王国时期这是埃及从史前进入文明时代的过度时期,上埃及(即尼罗河上游)战胜了下埃及(尼罗河下游),最著名的艺术遗物是“纳米尔石板”。其中石板上的人物都有一定的程式:以不同大小的人物表示等级的区别,法老最高大;人物均为头侧面,身体正面,脚侧面的样式。这种形象的风格和规范成为后来埃及艺术的固定程式。

纳米尔岩板约公元前3100年,第一王朝这块岩板浮雕是为了纪念第一王朝法老(国王)纳美尔统一上埃及的功绩而作的。画面的空间经过仔细的安排,突出了有地位的主要人物,并且分层次地将有关内容诉诸于象征性的形象,人体造型的"正面律"以及无焦点透视的自由布局,所有这些,都成为后来埃及美术造型上的基本法则。《彩陶女神》【埃及】前王朝初期从这尊陶塑女像看,远古埃及的雕塑造型自由奔放,重整体造型,艺术语言简练概括,大胆舍去一切人体细节,单纯到接近抽象,如今看来颇有现代感。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估算,修建胡夫金字塔一共用了20年时间,每年用工10万人.金字塔形成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古希腊人的信仰,人死后会返回尸体并在阴间复活,金字塔是他法老的永世宫殿。强化皇权。古王国时期《胡夫金字塔》

台阶金字塔公元前2650年,第三王朝到第三王朝时出现了一种新的陵墓形式。法老昭赛尔为了显示"神圣"和"威严",他的陵墓是用七层马斯塔巴叠加起来的,象台阶式的由下往上一层比一层缩小,从外形看,已呈现金字塔形状。2、古王国时期这是埃及艺术最繁荣的时期,也是大量金字塔开始出现的时代,因此人们又称这个时期为“金字塔时代”。论及人类文明建树时,人们首先会想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它是人类幼年时代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在离开罗不远的基泽平坦广阔的沙漠上,耸立着许多体积庞大、高耸入云的金字塔,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它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王胡夫的陵墓。金字塔的构思反映古埃及人的信仰。他们相信高山、大漠、长河都是神圣的,法老王被宣扬为自然神。于是通过审美就把高山、大漠、长河的形象的典型特征赋予王权的纪念碑,在广阔的大漠中金字塔显得高大、稳定、沉重和不可动摇,又显得单纯、简洁和雄伟壮观。它带着强烈的原始性,仿佛是人工堆垒的山岩、混沌未凿。它的形象和尼罗河的风光十分协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何其壮阔。狮身人面像哈夫拉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面部长约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即cobra:眼镜蛇)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就有二米多长。

《拉荷特普及妻诺夫尔特公主像》【埃及】古王国时期拉荷特普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王子。王子具有力的健美,妻子主要呈现出纯洁的柔美:清秀的面容两边分列浓密短发,身着白色连衣长裙,整个体态造型富有对称的匀衡美。雕刻的艺术语言极为简练,于概括中见刚柔变化,可谓古王国时期审美理想的典范作品。

《国王与王妃》

这是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法老王门考拉和王妃双人立像。这是埃及夫妇像的标准格式。尽管立姿呆板,但人物的面部隐露微笑的表情还是生动的。雕刻家对男女躯体作了不同的对比处理,通过薄而紧身的长衣刻画出女性柔软起伏的曲线和优美的体形,而国王的体形则是雄健和刚直的。《村长像》埃及肖像雕刻中的法老和王公贵族雕像,按宗教规则严格遵循“正面律”程式,所以这类雕像的姿态和表情都较僵化呆板,但是身份低贱的人物的雕像就很少受这种程式的局限,更多偏重于生活形态的写实。这类人物大多是作为俑陪葬的,比较杰出的有《村长像》。

《书记像》

这件雕像的姿式动作和表情更加接近生活的真实。书记是记录主人言词的小吏,没有地位,所以不受王族雕像程式的约束。雕像刻画出这个书记在聚精会神地听主人讲话,准备记录的动作神情。雕像造型写实,对人物结构的处理丝丝入扣而不琐碎,这是第五王朝最生动的作品。《磨粉女像》

公元前2400年,第五王朝古代埃及皇家贵族们的墓中,还有大批当做殉葬品的小型雕像,大都是些家仆、农夫和匠人们劳作的造型,那些“高贵者”死后,还要由人来侍奉他们。由于这些小型雕像的作用与肖像不同,所以制作起来很少受传统程式的束缚,动态和表情都比较生动、自然。

《鸿雁图》【埃及】梅杜母墓古王国时期

《阿门哈特的石碑》这是古埃及中王国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000年)时期彩色浮雕作品。3、中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134年-前1778年,11——12王朝)《阿门哈特三世的斯芬克司像》

《阿门哈特三世像》

阿门哈特三世是第十二王朝盛期的帝王。他治世48年间大兴水利工程,开发莫里斯人工湖,树立纪念巨像,建筑神庙和迷宫,颇有建树。阿门哈特雕像是中王国时期雕刻的最高成就代表,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在古王国时期那种绝对的威严观念已经开始削弱,开始注重人物的情绪刻画。4、新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567年-1085年,18-20王朝)新王国时期在美术上一度出现较为自由活泼的新空气,由于18王朝的阿蒙荷特普四世进行宗教改革的结束。他封闭旧神庙,赶走反对改革的祭司,削弱宗教的力量,推行新教。后人称这一时代为“阿马尔纳时代”。

《涅菲尔蒂》

涅菲尔蒂是十八王朝法老王阿赫那东之妻。史称阿赫那东是勇敢大胆的改革家,他竭力削弱宗教对王权的控制,扩大法老王的世俗权力,这种重世俗人生权利的改革,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艺术减少了神性而充实了生活和生命的气息。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埃及艺术才逐渐摆脱僵化程式,趋向生动活泼的现实主义,《涅菲尔蒂》雕像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第十八王朝,金、宝石镶嵌这个黄金面具是覆盖在图坦卡蒙木乃伊脸上的,基本是按照死者的面容制成的。埃及肖像雕刻以写实逼真著称,是因为艺匠们先直接从死者脸上取出面模,翻成模型后再作为加工刻画的依据。这个面具还用各色珍宝与黄金相间,十分鲜明夺目。图坦卡蒙王座椅背第十八王朝,木、金、银镶嵌《女乐师》

公元前1420年,第十八王朝图中的三位女乐师,就是一幅表现宴乐场面壁画的局部。她们一个弹竖琴、一个奏吉它、一个吹笛,或专注潜心,或转身顾盼,亦静亦动,仿佛随着音乐,乐师的情绪也在荡扬。整个气氛明显要比以前热烈得多。造型手法仍保留着浓厚的装饰意味。《拉姆赛斯一世墓壁画》

在这幅壁画中间是拉姆赛斯一世,他的右边头戴王冠,头部呈鹰形的是荷拉斯神,它是奥西里斯神和伊西丝神之子,他的双眼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成为后来基督的雏形,他是上帝的化身;左边那个长着豺狼头人身的神叫阿努比斯,它是陵墓之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