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的解读_第1页
文学文本的解读_第2页
文学文本的解读_第3页
文学文本的解读_第4页
文学文本的解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文学文本的解读周永秀1,毕研韬2(1.泰山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泰安271012;2。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摘要]文学文本的意义在“本我”的基础上因读者而异。文本的意义有“语码意义”“语用意义”和“阐发意义”三个层次,文学阅读也有相应的三层境界.文学文本的传播目标不够精确,其语境也更为开放,这为设计文本召唤机制、激发定向阅读提供了操作空间。[关键词]文学文本;意义;语境;图式[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一、文学文本的意义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阅读中生成的。那么,读者的赋值和作者的赋值之间究竟有何关联?为揭示语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美国语言学家WilliamJ.Baker制作了语言作用评定图[1]44-47(如下图).由于文学作品是语言制品,所以William的评定方法也适于文学作品.信息交流情景信息交流情景说话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说话人当时的心理状态一般知识和特定环境的知识动因和愿望可用的语言技巧和手段意欲表达的信息(m)信息结构{Ic[Is(Ir(Id))]}说话的语言结构(x)肌动计划和发出话语+实际环境(Y)话语+实际环境(Y)基本感觉和知觉基本感觉和知觉感知到的语言结构(x’)推断出的信息结构{Ic’[Is’(Ir’(Id’))]}理解到的信息(m’)对理解到的信息所做的评定(m’’)听话人当时的心理状态一般知识和特定环境的知识动因和注意可用的语言技巧和手段周永秀(1967—),女,山东即墨人,泰山学院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主要从事符号学和语篇分析研究。William区分了文本的三种意义:传者意欲传达的信息(intendedmessage,简称m)、受者所理解到的信息(m’)和受者对所理解的信息的评定(m’’).在传播过程中,三者很难做到完全等同.事实上,传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他/她实际传出的信息也并非总是等量.从语言信息传播图能够看出,m可以分成四种不同的信息:指称信息(denotationalinformation,简称Id)、关系信息(relationalinformation,简称Ir)、句子信息(sententialinformation,简称Is)和语境信息(contextualinformation,简称Ic)。在任何语言系统中,这四种信息都能以独立而不是相混的方式编码。即使传者和受者处于相同的时空背景下、具有相同的语言能力,但作者创作时的语境和读者阅读时的语境不尽相同,而文本的深层意义主要是由语境提供的,所以文本的意义也就千差万别。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W·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由文本和读者两极构成。文学作品既不同于阅读前的文本,又不同于在阅读中的文本的实现,它在文本和阅读之间[2]294。西方有些文论学家把印成书的作品称为“第一文本",认为它只是艺术制品,不是审美对象;而把经过阅读后、与读者发生关系的作品称为“第二文本",认为这才是审美对象.而我国文体学者秦秀白、韩金龙[3]95-109则把文本分为三类:传者创作时的文本(T1)、读者阅读时的文本(T2),和独立于作者与读者的文本(T),三者之间是不完全重合的;同理,文本的意义也相应地分为M1、M2和M三类,三者也不完全相同。这样,作者(W)和读者(R)之间的关系就可表示为:W-T1(M1)—T(M)-T2(M2)-R。传统的文学批评和结构主义文论认为,文学作品的完整结构产生确定的意义,文学鉴赏就是揭示文本结构中潜藏的意义;而后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文论却认为,作品的意义不能在作品本身中寻找,而必须从文本的句子结构和其意向性关联物之间的非连续性中寻找。西方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罗兰•巴尔特[2]243、279认为,文本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并不能构成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所谓的完整、固定的符号,因为语言中每一所指的位置都可能被其他能指取代过,能指所指涉的与其说是一个概念(所指),不如说是另一些能指群,这就导致能指与所致的分裂,能指的意指活动还未达到其所指就转向了其他能指群,能指因而只能在所指的岩层表面“自由漂移”.巴尔特后期的后结构主义文论完全否定文学文本具有相对稳定的意义.美国批评家保尔·德·曼的解构主义文本观[2]313认为,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过程,是一个真理与谬误相交织的过程,永远不可能有完全“正确”的阅读;“文学不可能仅仅作为一个指称意义可以被完全破译出来的明确的单元被人们接受"。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2]315著名的“影响即误读”理论主张:文学文本的意义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能指之间无止境的意义转换、播散、异延而不断产生与消失的,所以寻找文本原始意义的阅读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上述几位学者分别从传播学、符号学和文艺学的立场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那么,文学作品的意义究竟还有什么特质?其一,和新闻类告知性文本不同,文学文本的终极意义未必是文本的原始意义,而是读者赋予的意义。和广告类说服性文本也不同,一般文学作品并无特别明确、可以量化的说服目标;文学创作的目的并非是“精确”引导受众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在预设的范围内朝预期的方向变化。只要作者和读者以文本为媒介产生某种程度的“心灵共鸣”,文学作品的价值也就实现了。其二,读者赋值的文本意义与作者赋值的文本意义绝非风马牛不相及;读者从文本中获取的意义是以文本的原始意义为“原型”的。虽然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毕竟这一千个都是哈姆雷特.正如鲁迅所说,“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所设想的相同,巴尔扎克的小胡须的清瘦老人,到了高尔基的头里,也许变了粗蛮壮大的络腮胡子。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秦秀白、韩金龙把文本意义分为“语码意义”“语用意义”和“阐发意义”三种,其中“语码意义”是文本的实体语码所承载的信息,是一种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相对稳定的意义.所以,即使不同读者在阅读时的境况千差万别,但文本的“语用意义"和“阐发意义”却都是在“语码意义”的基础上生成的,都体现了大致相同的“本我"特质[3]96。这一观点与意大利符号学家安贝托·艾柯(UmbertoEco)提出的语义表达中的关系图式[2]250-251基本吻合。下图中,知觉模型是某一经验的集合,是人类从知觉物中可以感知的若干性质,用x表示;从知觉模型中可以产生一语义模型,但显然后者只保留了前者的部分性质.语义模型在表达时可以使用语言符号,也可以使用非语言符号(它是通过相似性转换来实现的)。文艺作品是一种传统的“表达”。艾柯之所以用绝对值表示“表达”,是为了强调表达模型和语义模型之间的关系是难以准确界定的。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虽然把“表达”和具体的“知觉模型”联系起来,经由各种符号构建“现实”的精确度难以把握,但它们之间会始终保持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正如W·伊瑟尔所说,“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文本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3]102。”xx5x1x2x4x3<x1><x2><x3>∣x1∣∣x2∣∣x3∣知觉模型语义模型表达二、文学文本的意义生成文学阅读的三种境界秦秀白、韩金龙[3]98-107认为,文学阅读可分为语码解读(decoding)、语用解读(comprehending)和阐发解读(interpreting)三层境界.这三层境界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彼此独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三者之间既可层层递进,也可同步完成,这取决于读者的综合能力。1、在语码解读阶段,读者主要运用语言知识对文本进行解码,获得文本的语码意义(即字面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三个方向的流动(如下图):ABaa1anA’bb1bnB’从A到B是阅读视点在文本的实体表层的移动(也就是在能指层面的流动),但进入意识的不仅仅是文字本身;从a到b、从a1到b1、从an到bn是从能指到所指的流动,它与从A到B的流动几乎同步;从A’到B'的流动是在语码意义层面(即所指层面)的流动。如果这三种流动都是畅通无阻的,我们就说这时的语言是无标记的(unmarked)、下意识的(subconscious)。意思是说,这时的语言并不进入读者的意识;向意识敞开的只是所指。反之,如果这三种流动不能顺利进行,我们说这时的语言是有标记的(marked)、有意识的(conscious)。有标记语言会导致A→B轴上阅读时间的间隔(gap-a)和A'→B’轴上阅读空间的间隔(gap-b)。和无标记语言不同,有标记语言具有文体意义,其能指和所指都会进入读者的意识。2、语用解读阶段生成的是文本的语境意义,这时需要读者深入剖析文本的结构并清晰界定各种言外语境.罗曼·雅各布森曾指出,语言符号不提供也不可能提供传播活动的全部意义,交流的所得,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语境。语境(context)现在泛指包括语言在内的各种符号的使用环境.功能语言学着重研究社会语境(socialcontext)。社会语境包括情景语境(contextof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xtofculture)。情景语境即语域(register),用来描述话语的即时情景,有语场(fieldofdiscourse)、语式(modeofdiscourse)和语旨(tenorofdiscourse)三个主要变项。文化语境即语类(genre),指某文化社区的成员阶段性的有目的社会过程。语境是个动态的层级装置,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并依照一定的顺序发挥作用。3、在阐发解读阶段,读者要将已获取的文本意义与既有的“图式”相对照。一个有价值的文本对读者的影响方式有三种:确认、强化既有图式;改变、重组既有图式;建立新图式。阐发解读是文学阅读的最高境界。(二)文学文本的特质对解读的价值从文艺传播学的视角考量,文学文本具有明显的两大特征:首先,文学文本的传播目标不够精确.笔者将文学文本分为政治性文学文本和非政治性文学文本。在当今信息时代,非政治性文学文本虽有明确的诉求对象、预定的传播途径和强劲的生产动力,但其传播目标远不如说服性传播文本明确而具体;一般文学传播不是为了激起目标受众朝着预设方向发生预期的精确变化。文学文本的这一特性塑造了受众对文学文本的期待,规定了受众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方向和解读模式。罗兰·巴尔特说,言语和文体从两个维度制约了作者创作。同样,文体也会制约读者的解读.这和图式理论(schematheory)不谋而合。所谓图式,就是语义记忆中对特定信息的一般排列的规定。在信息处理过程中,人们会运用不同的图式处理不同性质、不同体裁的文本,从而有效降低信息处理的成本。图式理论事实上揭示了受众对文本的期待。“期待视域”是接受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汉斯·罗伯特·姚斯[2]289-290接受研究的核心概念。期待视域规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期待视域主要有两大形态:其一是在既往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域;其二是在既往的生活经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域。这两大视域互相交融构成具体阅读视域.”姚斯将作品的理解过程看作读者的期待视域对象化的过程。他认为,衡量一部作品的审美尺度取决于“对它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域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作品的艺术性取决于“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姚斯区分了个人期待视域和公共期待视域,并认为研究后者是接受美学的主要任务。其次,文学文本的语境相对开放。罗兰•巴尔特认为,语境是叙事作品赖以完成其表达的全部规定。我们把语境分为开放性语境和封闭性语境两类,非政治性文学文本的意义主要由开放性语境提供。这类语境使文本重心向读者偏移,因而读者在阅读时的个性化加工便成为文本价值实现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为探讨读者对文本的不同阅读如何成为可能,伊瑟尔最初用“文本的召唤结构”后来“文本的隐在读者”这两个术语来探讨这一问题。“文本的召唤结构"指文本具有一种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作品是一个布满了未定点和空白的图式化纲要结构,作品的现实化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对未定点的确定和对空白的填补。伊瑟尔将文本句子结构和意向性关联物的非连续性称为“空缺”,并强调空缺也是文本召唤读者阅读的结构机制[2]295。伊瑟尔探讨文本结构如何引发读者的阅读,其实就是在研究语码的意指过程。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看,此类研究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定向阅读”。笔者所谓的“定向阅读”,是指读者在“文本的召唤结构"的引导下对文本的定向理解与接受.虽然从传统的文艺批评立场看这似乎难以接受,但从信息时代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实践看,如何激发公众对文艺作品的定向阅读早已让战略专家们垂涎三尺了。参考文献[1]齐沪扬.传播语言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秦秀白、韩金龙.文本的解读.载王守元、郭鸿、苗兴伟(主编)《文体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95-109InterpretationofLiteraryTextsZ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