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_第1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_第2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_第3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_第4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在文章中,王戎仅仅七岁,就能够根据环境来进行细致地分析和思考,得到与他人不同的答案。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从王戎的的例子,我们也可以推知,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多角度观察事物,不应盲目跟从,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以此得出正确的理论。文言文的学习是本课中的一个难点。文言文篇幅短小,含义深刻,与现代文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应注重以读带讲,注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并以“省略内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感悟道理,并从中找到古今阅读的区别与联系,最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学会口译文章,从而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3.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与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学习中华民族自古就不乏智慧少年,学习他们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精神。6.会联系实际对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培养求异思维。教学重点

1.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难点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三、教学准备(一)学生课前预习(二)教师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学生讲故事,师出示原文)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这个故事中的司马光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聪明,充满智慧,一个七岁的孩子在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能果断地采取措施,是非常了不起的,因此这个故事流传了下来。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另一位聪慧而与众不同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教师简单介绍王戎:王戎简介:

王戎是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就聪明过人,好清淡,为""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2.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王戎识李刘义庆《世说新语》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⑦取之,唯⑧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3.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诸〕众。〔游〕玩。〔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信然〕真是这样。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唯:只有然:这样4.学生自由朗读

5.齐读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1.参照注释,疏通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2.读懂文章大意,思考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3.对主要人物“王戎”有初步的认识。四、综合练习,实践运用全班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巩固提升1.检查朗读:指名读、齐读2.进一步强调易错字词句的朗读二、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刚才同学们朗读真棒!但是对于有的语句的停顿,可能同学们还有疑问,为什么在这里要断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意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内的同学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2.文言文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比较简洁,正因为如此,有的内容因为与上文重复,作者就会将其省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文言文初学者,像我们各位同学,带来一些阅读困难,所以我们要学会在翻译之前将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3.这句话只是一个例子,文中还有几处省略的地方,请同学们拿起笔,将本文中你认为是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4.质疑(关于字词句)5.关于文章字、词、句的难点我们大体已经梳理了一遍,有没有同学可以给我们把这篇文章大意的大意概述出来。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6.文章的意思理解了,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三、综合学习,实践运用1.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启示:

2.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力好奇心,且有丰富想象力

3.观察事物时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换个角度,你会更优秀。同学在学完《王戎识李》后,在网上,在网上发表了一个贴子,网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请你在读完贴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王戎识李的重新思考这是一个中国人用来教育下一代的经典的例子,意思是说“要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但是如果对这个故事重新思考,这不就是教唆我们下一代去想当然吗?我觉得我长这么大,受这种思想影响非常严重。我们应该多一些实践的精神!评论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努力的学做一个讲诚信的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自己的诚信观念。

1.背诵全文。2.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首诗歌,结合原文写写读后感。苦李--破译"王戎识李"3.补充阅读资料:琅玡王氏

发源地: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

魏晋著名人物:“卧冰求鲤”的大孝子王祥、“竹林名士”王戎、“中朝名士”王衍、“江左名士”王导、“二王”书圣王羲之和其子王献之、“一问三不知”的王徽之。

家风:传统儒学世家转为传统玄学世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